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一、商业银行的定义 1、表述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经营短期存贷款为基本业务、综合性和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资金最有效的形式。商业银行的基本作用是融通短期资金。2、理解这一定义突出了商业银行的以下内涵:业务特点经营短期存贷款业务范围综合性和多功能经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性质金融企业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最基本的性质是企业,具体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具有同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相同

2、的商品属性。2、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有一个特殊的经营活动范围货币信用领域,经营的是一种特殊商品资金。至少在两个方面显示了其特殊:经营内容经营的是货币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交易形式以货币形式的资本购买货币形式的资金。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相比客户不同,创造货币的性质不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能否吸收活期存款,能否提供综合性服务。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三、商业银行的产生1、银行的产生1)现代银行和早期银行早期银行是指由铸币兑换业和金匠业(goldsmith)发展而来的、为消费服务的、带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现代银行是指由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按股份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为生产服务的、利率

3、较低的银行。2)早期银行的形成过程货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银行业2、商业银行的形成现代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现代银行形成的三条途径:早期银行演变、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或由国家组建四、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传统,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两种模式。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职能和地位一、信用中介通过负债和资产业务,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1、理解既是“借者的集中”,又是“贷者的集中”;经营的是“货币的使用权”;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2、作用使闲散货币转为资本

4、;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金的需要。二、支付中介利用活期存款账户,充当客户之间各种货币清算和转移的中介人。1、理解客户的货币保管者、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历史上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要早于信用中介职能;与信用中介职能的关系。2、作用使商业银行能够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金的投入。转账结算是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职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三、信用创造利用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1、理解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形成的。信用创造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

5、需求的制约。因直接对社会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故商业银行就成为货币当局监管的重点。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2、作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支付手段的需要。四、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资金、设备、管理、信息上的优势,向客户提供除资金以外的各种服务。1、理解围绕着充当信用中介这一最基本职能展开。一方面表现为信用中介职能的延伸,另一方面表现为因履行信用中介职能而拥有的优势的充分发挥。虽然许多金融服务在信用中介职能形成之前已经存在,但一旦银行具有了信用中介职能后,金融服务就变成围绕着信用中介这一职能开展。2、作用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信用中介这一基本职能的更充分的发挥。五、调节经

6、济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1、理解具体内容包括:微观上调节结构,宏观上调节总量,对外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2、作用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六、风险管理通过承担和重新配置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不确定性。1、理解许多风险是不可彻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来降低总的风险成本。银行拥有更高管理风险的水平、更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2、作用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成本。获取风险收益。七、商业银行的地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国家实

7、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一、商业银行的创立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负债,其负债率相当高,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业。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又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1、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1)经济条件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状况;地理位置。2)金融条件信用意识;货币化程度;市场;竞争;监管法规。2、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1)申请登记2)招募股份3)验资经营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按公司法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因此它们的组织体系基本相仿。

8、其组织体系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1、决策系统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下设的各委员会。2、执行系统执行机构包括行长及其领导的各部门和各委员会。3、监督机构监督机构包括监事会、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1)监事会监事会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督机构, 其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本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2)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稽核委员会和稽核部门的设置及隶属关系有许多不同的做法。常见的一种方式是稽核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稽核部门隶属于行长,各自在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网点1、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指总行在某一区域设立的、代表总行对该区域的业务

9、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2、商业银行的业务网点业务网点是指商业银行直接接触客户、受理业务(通常指零售业务)的营业机构。3、附属机构4、其他机构第四节 商业银行制度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一系列原则的总和。这些原则可以归纳为:竞争、安全、适度规模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私人的,合股的,国有的。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性银行。3、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美国式职能银行。4、按组织形式划分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

10、银行制。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1、建立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趋势动机:在扩大银行业务的同时更有效地防范风险。“大则不倒(too big to fail)”观点两大依据:抗风险能力强;对社会影响大。两大途径:自身积累;并购。2、简要评价优势:有利于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范围;有利于采用最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进行金融创新;有利于银行提高盈利能力;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弊端:管理的难度增大;可能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经营目标和经营原则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通常把“三性”看作是

11、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而必须坚持的经营原则。二、安全性原则1、含义安全性,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使资产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2、理解1)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2)证券资产的安全性3)安全性必须包括收回资产的本金和利息两个方面3、途径1)控制:控制资产质量资产的安全是通过对资产风险的控制来实现的。简单地说,就是要尽量减少银行的各种不良资产。2)补偿:提高补偿损失的能力三条途径: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增加拨备;三是提高盈利水平。三、流动性原则1、含义流动性,通常是指银行随时满足各种支付(流动性需求)的能力。2、理解1)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2)流动性的存量和流量3)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3、途径1)

12、资产流动性方面:安排好支付准备金(备付金),包括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和第三准备金;安排好资产的流动性结构(主要是期限结构)。2)负债流动性方面:开辟各种低成本资金来源,即各种主动负债手段。四、盈利性原则1、含义盈利性,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中获得利润(收益)的能力。2、理解1)利息收益和非利息收益2)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潜在收益3)个别效益和综合效益3、途径银行利润是“收益成本”,因此收益的增加和成本的减少都可以提高盈利性。1)降低成本2)调整结构3)创新产品和服务五、“三性”的协调1、“三性”与最终目标的关系2、“三性”之间的关系3、“三性”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一、宏

13、观经济二、金融市场三、银行监管四、金融意识第一章重点节知识点内容重点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一、定义表述,理解最主要特征二、性质企业,特殊的企业特殊性,与其他机构区别三、产生表述,三个途径背景四、发展两种方向对经营和监管的影响第二节 职能和地位一、职能含义,被发现的背景对经营管理意义二、地位关键是国民经济的中枢第三节 组织结构一、基本结构决策,执行,监督基本架构二、分支机构和网点分支行,网点,附属机构等了解和区别第四节 银行制度一、含义和基本原则二、主要类型第五节 经营原则一、三性含义,理解,途径二、三性协调与经营目标关系,相互关系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第一节 银行资本的含义和构成一、银行资本的含义1

14、、企业资本的一般含义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一般工商企业的资本是根据会计学定义的。2、银行资本的双重含义(1)财务或会计上的含义(账面资本或GAAP资本)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它的资本也需满足公司法的要求。因此,其会计学上的定义同样是“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这可以说是商业银行资本的第一重含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吸收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银行资本的计价:通常,采取吸收实物、无形资产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采取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股票面值计价。(2)监管上的含义(管理资本或RAP资本)这一意义上的银行资本的外延要

15、比第一重含义宽,它不仅包括银行资本金,也包括除资本金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还包括并非所有者权益的某些债务即债务资本。从这一定义的内涵看,是指所有可以补偿经营风险损失的资产,即是从吸收损失的角度来定义资本的。为了区别这双重含义,常将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而将债务资本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3、银行资本实行双重标准的原因银行和一般工商企业在资本含义差别的原因在于各自的资本在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1)资本作用的差异及原因资本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开展业务的本钱,分配利润的依据,补偿损失的准备。与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资本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16、企业的资本是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即侧重第一方面的作用;而商业银行的资本是作为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即侧重第三方面的作用。这种区别是同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特点相联系的。(2)附属资本的功能抵御风险的功能并不是非要产权资本(自有资金)才可以发挥,其他一些非产权资本即债务性负债也可以发挥,于是就出现了附属资本。可以说,附属资本的出现,是银行资本业务的一项天才的创新。(3)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银行所有者要求的利润最大化具体体现为资本利润率,这对银行经营管理者对资本结构管理的取向有极大的影响。在抵御风险所需的资本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它会尽力减少需要分配利润的产权资本的比例,而努力增加不需参加利润分

17、配、但又可以抵御风险的债务资本的比例。但是,毕竟产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有所差别,所以,监管机构还是规定了两种资本充足率的标准。4、银行资本管理的意义双重资本标准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供了新的展示管理者才智的舞台。它能在保证股东权益的条件下,通过调节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提高银行的内在价值。5、与银行资本有关的几对概念产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外源资本和内源资本;法定资本和实缴资本。二、银行资本的构成1、股本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资本,是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它属于商业银行的外源资本。(1)普通股(Common Stock)(2)优先

18、股(Preferred Stock)2、盈余盈余可以通过外源资本的渠道形成,也可以通过内源资本的渠道形成。(1)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资本盈余。资本盈余的构成较为复杂。主要是投资本盈余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资金来源,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资者超缴资本的部分,也包括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接受捐赠增加的资本等。在我国叫做资本公积。资本盈余是调节银行资本金、影响股息政策的一个重要项目。(2)由内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留存盈余。留存盈余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即银行税后利润减去普通股股息和红利后的余额,是银行所有

19、者权益的一个项目。包括以前年度累计留存和本年留存。我国称为未分配利润(Undivided profits)。留存盈余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性大小、股息政策和税率等因素。账面留存盈余的大小还与银行使用该留存的程度有关。留存盈余同样具有调节资本金、影响股息政策的作用。此外,它的大小影响银行对内对外投资的规模。3、债务资本债务资本是70年代起被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广泛使用的一种外源资本。债务资本所有者的求偿权排在各类银行存款所有者之后,并且其原始加权平均到期期限较长。债务资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够在不必清偿的情况下承担损失,因此可以列为附属资本。其中资本票据和资本债券只有当银行破产清算的时候才能承担损失。

20、(1)资本票据(Capital Notes)资本票据是一种以固定利率计息的小面额后期偿付证券。与资本债券相比期限较短,通常为7-15年不等。(2)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券)(Capital Debenture)资本性债券是指期限较长、发行额较大的债务凭证。资本债券可以具有可转换性,允许将来换成银行股份。(3)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此类资本工具带有一定股本的性质又有一定的债务的性质,但又都具有影响其作为资本的特征。4、其他来源(1)储备金(准备金)准备金是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呆坏帐准备金和投资损失准备金等。(2)银行持股公司债务银行持股公司通过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债券

21、方式获得资金后,购买附属银行的普通股股票,由此使附属银行的资本得以增加。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一、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概念。1、资本适度资本适度是指商业银行为达到利润最大化或其他特定经营目标所应该保持的资本量。高于或低于这一资本量都将会不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资本适度是从银行的角度考察的。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保持过多的资本是没有必要的。原因:1、过多的资本量会提高资本成本;2、过多的资本量往往反映了银行可能失去了较多的投资机会、缺乏吸收存款能力和收回贷款的能力。(1)理论上的标准资本适度理论上的标准是从以资本利润率表示的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银行资本

22、的最佳投入量是使边际收益率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的资本量。理由:当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率等于平均利润率时,资本利润率最高。因为平均利润率就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银行资本的最佳投入量是使边际收益率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的资本量。(2)实践中的标准实践中通常以满足三个条件为标准:一是最低贷款风险损失准备;二是最低信用保证准备;三是最低业务发展准备。2、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性是从监管机构的角度考虑的。管理当局从维护银行的安全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出发来要求资本数量,通常规定一个最低的必须遵守的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发点是当银行资产遭受损失时,可以有足够的资本来补偿,从而使银行能够继续正常经营,存款人不会遭受损失,整

23、个银行体系能够安全运行。3、两者的联系显然,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也有其统一的一面。因为监管机构对于资本充足性下限的规定,实际上是对银行安全经营一种外部要求。对于银行来说,首先必须满足监管机构关于资本充足的要求,然后再来考虑资本适度的问题。4、资本结构的合理性(1)资本结构的含义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各种资本形式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例。从静态而言,是指各种资本成分,尤其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从动态而言,通过融资方式的选择,调整资本的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尤其是再筹资的灵活性。(2)不同规模银行资本结构的区别小银行应主要以普通股充

24、当资本以增强安全性和融资灵活性;而大银行则可以相对扩大资本性债券以降低资本使用成本。(3)不同经营情况对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当贷款需求不足而存款供给相对充分时,银行增资的方式应以增加附属资本为主;反之,应采取增加银行核心资本的做法。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比率是评价银行资本充足性方面最直观、同时也是最能为分析测试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指标。1、测定指标测定指标的演变过程,正反映了人们对银行资本在银行经营活动中作用的认识的发展、深化过程。资本存款资本资产资本风险资产资本加权风险资产2、测定方法(1)分类比率法根据各种资产对资本的不同要求,计算所需最低资本量。(2)综合分析法除考虑各种资产对资本的不同要求

25、外,还要考虑经营管理水平、资产流动性等与资本充足度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因素,综合作出分析判断以确定资本充足水平。缺点:在某些方面的判断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三、巴塞尔协议1、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金融界发生了一系列大重大事件和变化:国际债务危机金融创新高潮金融全球化2、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1)关于资本的定义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从资本中扣除(2)关于风险加权制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信用换算系数(3)目标标准比率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标准比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3、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资本、市场、监管第三节 银行资本管理商业银行资本

26、管理应该既包括资本适度性的管理,也包括资本充足性的管理。但在目前的认识水平和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通常是指资本充足率的管理。由于目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要求是以资本充足率表示的,因此,商业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可以分为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一、分子策略尽量提高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基本思路是:银行的资本计划建立在其管理目标所需的银行资本金数额、以及金融当局所规定的银行最低资本限额要求的基础之上,当银行的内源资本不能满足其资本需求时,银行将寻求外源资本来源。而选择哪种资本来源则取决于该资本来源的优点及代价。增加资本有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源资本策略两类。1、内源资本策略(内部积

27、累)含义:通过留存盈余增加资本,“少分多留”。优点:可低成本补充银行资本。局限:适度资本金数额、创利能力、股利政策2、外源资本策略(外部筹资)含义:通过发行股票或资本债券增加资本。策略:核心资本不足的银行:发行新股,尤其是优先股。核心资本充足的银行:增发债务资本。二、分母策略主要在于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减少整个风险权重资产的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无利和低利资产的数额,增加资产收益率。1、压缩资产规模同一般工商企业相比,银行资产中,现金资产较多,金融债权比例极高,固定资产较少。现金资产:压缩超过流动性需要的部分。证券资产:通常无法压缩规模,只能调整组合(结构)

28、。贷款资产:经济不景气时,通过缩小贷款规模以减少经营风险。2、调整资产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的是证券资产和贷款资产。三、资本计划商业银行资产扩张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资产扩张就会使其面临较大的增加资产的压力,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为其资本需要进行计划。银行资本计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确定银行的总体财务目标;2、确定银行的资本需求量;3、确定内源补充数量;4、选择外源筹资手段第四节 银行并购*第二章知识点银行资本的双重含义,银行资本的构成及计价,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增加资本的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新协议的三大支柱。若干有关资本的概念:产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核心资本和

29、附属资本,外源资本和内源资本,法定资本和实缴资本,账面资本、管理资本和市场价值资本。重点:银行资本的含义和构成,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增加资本的策略,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难点:银行资本的双重含义,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账面资本、管理资本和市场价值资本,资本适度和资本充足性,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第三章 负债业务经营第一节 负债业务经营管理概述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及其构成1、银行负债的含义和特点(1)银行负债是指银行除资本以外的资金来源,银行的负债业务就是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服务去偿付。(2)负债的特点:负债是现实的经济义务;负债

30、的数量能够用货币来衡量;负债只能偿付后才能消失。2、银行负债构成的不同口径(1)大致有三种口径,由大到小依次为:A包括资本在内的银行所有资金来源;B不包括自有资金、但包括债务资本在内的资金来源;C包括存款、借款等所有非资本性债务,不包括自有资金和债务资本。(2)三种口径各有侧重,适用于不同的情况。A在第一种口径下,突出了负债是“资金来源”、事实上都是有偿占用(因为存款、借款、债务资本都要支付利息,资本需要支付股息和红利)这一共性;B第二种口径突出了负债是“一种债务”、需要到期偿还这一共性;C第三种口径突出了负债是一种“一般可用资金”、不能用于弥补损失这一共性。3、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构成银行的负

31、债包括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三类。存款业务:是指银行通过接受客户存入各种款项而筹集资金的业务。借款业务:是指银行主动地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而筹集资金的业务。其他负债业务:是指银行通过除自有资金、存款和借款以外的其他途径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是结算资金业务,其他如各种当期收益、已提取的各种企业基金、各种暂收款等。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意义1、商业银行经营负债业务的内部意义内部意义就是对银行自身的意义,亦即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来看的意义。(1)负债的性质决定了银行经营的性质银行通过负债业务获得的是货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所以银行只能采用有借有还、存款付息的信用方式吸取这部分资金。这决

32、定了银行的经营必然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银行对社会经济的渗透力极强;二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极大;三是流动性管理对银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负债业务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表现在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许多中间业务都是在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开展的;另一方面表现在银行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影响和制约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此外,从银行业产生的历史来看,把接受委托替客户保管货币到主动吸收存款,正是银行业产生的标志。(3)负债业务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手段负债业务,尤其是主动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流动性供给手段。银行组织流动性供给的两条渠道和三种方式:两条渠道:资产渠道和负债渠道三种方式:支付准备金

33、,资产变现,主动负债2、商业银行经营负债业务的外部意义增强资金安全,节约流通费用动员社会资金,使“漏出”转化为“注入”向社会提供一种“弹性货币”提供宏观经济信息和调控手段三、商业银行负债的量和质1、负债的规模负债的规模就是负债现实的量,就是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负债的余额。2、负债的成本负债的成本大小体现了负债的质。同样数量的资金其效用相同,因此,价格较低的负债就意味着质量较高。3、负债的流动性银行流动性的基本含义是指满足支付的能力,因此,对负债而言,流动性就是指负债满足支付的能力。一般地,负债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负债流动性越强

34、。(1)容易筹集的负债(往往是主动性负债),筹集后可以长期、稳定使用的负债,其满足支付的能力较强;反之,则满足支付的能力较弱。(2)不同的来源(性质)的负债具有不同的流动性。4、负债的结构负债有各种各样的结构,这些结构也体现了负债的质。来源结构:这是最基本的结构,主要是指负债中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各自所占的比例。成本结构:是指不同负债的不同成本特征。包括成本的高低,成本的稳定性、不确定性和成本的刚性程度。流动性结构:是指不同负债不同的满足支付需要的能力。核心负债与易变性负债。四、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1、数量要求要满足银行各种经营活动开展的需要。2、成本要求要追求成本最低。3、流动性要求要

35、能够满足各种不确定的支付需要。五、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主要指标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中,为了便于衡量、判断和控制负债的不同状况,设计了一整套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为以下4类。1、数量指标从不同角度考察负债数量的指标。包括:(1)负债或分类负债(通常为某类存款)的余额或新增余额,(2)人均存款余额或余额增长额,(3)存款增长计划完成额等。2、结构指标考察某类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重,或某类负债同另一类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指标。如:(1)拆借资金比例(拆入资金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2)国际商业借款指标,(3)活期存款占比等。3、成本指标反映某类负债与该类负债的成本的比例关系的指标。如:(1)

36、存款成本率,(2)资金成本率,(3)存款成本标准,(4)借入资金成本标准等。4、稳定性指标负债的稳定性指标通常用于对被动性负债(主要是存款)的监测,目前还比较简单。大致有三类:(1)一定时期内余额的增长额同发生额之比;(2)一定时期内最低余额同平均余额之比;(3)一定时期内存款余额偏离平均余额的程度。第二节 存款业务经营一、存款的分类1、按存款的期限和支取方式划分(1)活期存款:是指在银行等存款机构中不需要事先通知即可随时用支票转帐或提取现金的存款。其中可以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又叫支票存款。(2)定期存款:是指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银行在法律上无需随时立即偿付的存款。2、按存款的所有者划分(1)财

37、政性存款:是指一切与财政预算收支有直接关系的存款。(2)经济组织存款:是指从事企业化经营的经济组织在银行的存款。(3)个人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4)同业存款: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存款。3、按存款的来源或性质划分(1)原始存款:是指由客户的现金存款、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所形成的存款;对一家商业银行来说,还包括他行支票的转存款。原始存款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备付金。(2)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发放贷款而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备付金。4、按存款人的存款目的划分(1)保管性存款:存款目的是为资金的安全(2)出纳性存款:存款目的是为资金收付的方便(3)投资性存款:存

38、款目的是为获得利息收益5、按存款的币种划分(1)本币存款(2)外币存款二、吸收存款的措施存款是一种被动负债,银行不能强迫人们来存款。但是,银行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存款客户。常用的措施包括:1、提高服务水平2、创新存款形式3、提供附加便利4、重视存款营销三、吸收存款的策略如果要在吸收存款上化被动为主动,就要有新的存款市场的策略,这种策略是立足于发现甚至创造新的存款需求和存款客户。1、市场创造策略:发现开拓新的、尚未形成竞争的市场。2、产品差异策略:细分目标市场,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四、存款业务的经营成本1、成本的构成(1)利息成本利息成本是商业银行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其高

39、低依存款利率而定。利息成本是存款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对经营管理的影响。(2)非利息成本非利息成本是指银行花费在吸收存款上的除利息之外的其他一切开支。由于市场条件下特定种类的存款利率对于单家银行来说是难以影响的,因而,各种非利息成本就成为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2、几种成本的概念(1)资金成本指为服务客户存款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之和。资金成本率(利息成本非利息成本)/吸收的全部存款)×100%(2)可用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与可用资金数额之比。可用资金是指银行总的资金来源中扣除应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备付金后的余额。(3)

40、其他相关成本风险成本连锁反应成本3、成本的控制(1)控制规模将存款的总量控制在平均成本最低的水平上。A经济学中平均成本曲线B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平均成本曲线的影响(2)调整结构存款商品基本上是属于无差异产品。对于个别银行来讲,某类存款的价格是既定的,所以无法降低特定种类存款的成本。只有通过调整结构来降低存款总体的平均成本。A提高低成本存款占比。B降低单位固定成本C增加本行有成本优势的存款种类五、存款的稳定性0、存款稳定性存在着不同的含义:(1)一定时期内余额的增长额同存款的发生额之比;(2)一定时期内最低余额同平均余额之比;(3)一定时期内存款余额偏离平均余额的程度。1、衡量存款稳定性的指标(1)

41、活期存款稳定率稳定率(最低余额/平均余额)×100%(2)活期存款平均占用天数平均占用天数(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支付总额(3)指标的缺陷2、存款稳定性经营策略重点(1)提高易变性存款的稳定性(2)延长存款的平均占用天数六、存款的规模第三节 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一、短期借款的特征和意义1、短期借款的主要特征(1)流动性需求明确短期借款对时间和金额的流动性需求都十分明确,由于不需要提前归还,因此,其流动性需求是确定的,不存在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这对负债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2)流动性需求相对集中主要是因为借款渠道比较集中,因此,单一债权人的金额较大。由于债权人大多以活跃的同业

42、为主,一旦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就很难在业内继续经营。因而,对资金调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利率风险较高因为借款期限短,每次借款都要根据当时的市场利率确定借款利率,而短期市场利率受供求影响大,波动频繁,所以利率风险较高。因此,要求银行对短期借款的成本分析和控制有较高的水平。(4)主要用于调剂头寸通常,短期借款的利率要明显高于存款,因此,短期借款只是用于短期的头寸不足(即流动性不足),而通常不用于盈利性资产的资金需要。2、商业银行从事短期借款业务的意义(1)提供绝大多数非存款资金来源(2)满足周转金需要的重要手段(3)提高资金管理效率(4)加强外部联系和往来二、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1、向银

43、行同业借款同业拆借、转贴现、转抵押、回购协议2、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再抵押、回购协议3、从金融市场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欧洲货币市场借款三、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重点1、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1)时机:应考虑资产结构,市场状况,货币政策(2)规模:应考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全面权衡(3)结构:应考虑不同市场的成本差异2、短期借款的管理重点(1)分散金额和偿还时间不使流动性需求过分集中在某一时点。(2)同存款在金额和期限上互补使总的流动性不至于不足或过剩。(3)分散借款对象和金额流动性需求的过分集中在某一借款对象。(4)正确统计借款到期的时机和金额可实现随时监测。第四节 长期

44、借款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长期负债的意义1、金融债券不同于存款的特点筹资目的,筹资机制,筹资效率,所吸收的资金的稳定性,资金的流动性。2、对银行负债经营发展的意义3、金融债券的主要功能和局限性二、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1、一般性金融债券(1)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2)定息债券和浮息债券(3)普通债券、累进利率债券和贴现债券(4)附息债券和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2、国际金融债券(1)外国金融债券(2)欧洲金融债券(3)平行金融债券(全球金融债券Global Bonds)三、发行金融债券的经营管理1、发行申报2、发行机构和信用评定3、发行数额和运用范围4、发行价格和发行费用5、金融债券的经营要点第五节 负债

45、业务的创新*一、负债业务创新的基本思路二、扩大负债范围的创新 三、吸引客户的创新四、降低筹资成本的创新第三章知识点负债及其构成,商业银行负债的质和量,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指标,存款的分类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意义,存款业务的经营成本及其控制,借款性负债,短期借款的特征和意义,短期借款的渠道。重点:负债及其构成,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存款的分类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意义,存款业务的经营成本及其控制,短期借款。难点:商业银行负债的质和量,存款业务的经营成本及其控制。第四章 现金资产业务第一节 现金资产概述一、现金资产的含义和管理目标1、含义现金资产是指与现金等同、随时可以用于

46、支付的银行资产。2、特征(1)高流动性(2)低收益3、作用保持清偿力和流动性。清偿力和流动性的区别清偿力是指清偿债务的能力,流动性是指资金周转的能力,两者是有区别的。对于银行来说,流动性即支付能力,包括用于清偿债务、发放贷款、进行投资、满足客户提存等引起的支付。一家企业的清偿力根本上决定于其净资产是正是负。问题在于如果流动性始终没有问题,它就可以始终偿付到期债务,这种情况下,流动性与清偿力就容易被混淆了。尤其是银行,由于可以大量地通过负债来获得流动性,自然其清偿力问题更不容易暴露。流动性的一般意义流动性更一般的意义是“获得支付能力的能力”。从资产的角度看,流动性就是“资金在不同占用形态之间相互

47、转换的能力”;从负债的角度看,流动性就是“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获得能够用于支付的特定资产的能力”。当需要以某种特定的资产来满足支付需要的时候,就要求支付者(银行)把自己拥有的资产迅速地转换为这种特定的资产,或者迅速筹集可以满足支付需要的这种特定资产。但由于通常的支付都是用现金支付,所以通常把流动性解释为“资产变现的能力”或“筹集资金(现金)的能力”。4、管理目标在确保满足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现金资产的占用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机会成本。二、现金资产的构成1、库存现金(1)含义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2)作用A应付客户提现;B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2、在中央银行存款(1)含义

48、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组成:A法定存款准备金;B超额存款准备金(2)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3)超额存款准备金广义: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银行的可用资金;狭义: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在我国,通常所说的超额准备金是指狭义的概念。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可以自主运用的资金,构成了银行备付金的最重要的部分,其数量直接影响着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3、存放同业(1)含义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2)作用便于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4、在途资金(

49、托收中现金)是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人收取的票据。由于在途时间较短,收妥后即成为同业存款,所以也属于现金资产。第二节 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一、头寸的含义头寸是指在现金资产中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头寸的基本含义是“款项”,但其同时有“相对于支付需求而言松紧状况”的含义。头寸可以是一个时点数,也可以是一个时期数。头寸根据其层次,可分为: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和可贷头寸。1、基础头寸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之和。它是银行一切资金清算的最终支付手段。基础头寸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2、可用头寸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运用的所有资金,除了最终支付手

50、段外,还包括临时可以动用的资金。在数量上等于基础头寸加上存放同业。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存放同业3、可贷头寸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即可以形成银行盈利资产的现金资产,在数量上等于可用头寸减去规定限额的支付准备金(即各种周转性的款项)。可贷头寸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正常周转需要的限额部分4、时期头寸以上的各类头寸都是时点头寸。如果要计算时期头寸(包括未来某一时点的头寸),就需要考虑在这一时期内资金的流入流出。即需要在期初时点头寸的基础上加上这一时期内的流入流出净头寸。时期头寸期初时点头寸±上级行调入调出额±到期同业往来清入清出额±缴存存款调

51、减调增额5、头寸与银行的现金资产头寸作为款项,就是现金资产的一部分。但头寸是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资金,因此头寸不包括商业银行不能够自主动用的现金资产。6、现金资产和各层次头寸对应关系现金资产各项目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可贷头寸库存现金OO在央行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限额周转部分OO剩余部分OOO存放同业O托收中的现金二、头寸的预测头寸的预测是指匡算未来某一时间的可用头寸数量,并制定头寸调度的计划方案。在实践中,头寸的预测分为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各有不同的侧重。1、影响头寸的因素归根到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运动的变化。当现金净流入增加,就会增加头寸,反之则会减少头寸。现金净流入(流出)的两类情

52、况:数量上的变化,即各种资金来源的增加大于非现金资产的增加;结构上的变化,即各种非现金资产转变为现金资产。2、短期头寸的预测主要是指存款周转金的预测。即假定存贷款数量不变。3、长期头寸的预测主要是指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各项存贷款增减变化的预测。第三节 现金资产的管理一、现金资产的管理原则为了达到现金资产的管理目标,在现金资产的管理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1、总量适度原则2、适时调节原则3、安全保障原则其中,总量适度原则是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则。二、头寸的调度(准备金管理)1、头寸调度的含义是指在头寸预测的基础上,及时灵活地调剂头寸余缺。头寸调度既包括头寸不足时及时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筹集到资金

53、,也包括头寸多余时及时地以尽可能高的收益去运用资金。头寸管理也称“准备金管理”或“备付金管理”。2、头寸调度的渠道(1)资产管理渠道通过对资产数量的调节,来平衡头寸。A头寸多余时以尽可能高的收益去运用资金;头寸不足时,以尽可能低的代价把一部分资产变现。B通常是利用流动较强的资产进行调节,因为这样做成本较低。C必要时也可调整长期资产的数量。(2)负债管理渠道通过对负债数量的调节,来平衡头寸。A当头寸多余时尽可能减少成本高的负债;当头寸不足时增加成本尽可能低的负债。B通常也是利用短期负债进行调节,因为这样比较灵活。C对于一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来说,还可以通过系统内调剂的途径来调度头寸。三、各项现金

54、资产的管理1、各项现金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1)现金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保证经营活动所必须的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现金资产的数量。原因:现金资产一方面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另一方面又是盈利性最差的资产。(2)现金资产各组成部分的管理原则在保证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它们的数量,即“保证发挥作用,尽量压缩数量”。原因:作为现金资产的各个部分都是在经营活动的特定条件下产生或形成的,它们各自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3)各项现金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A了解影响某类现金资产数量增减变化的因素,B测算该种现金资产银行应该持有的最适数量,C采取措施保持该种现金资产处于最适数量。2、库存现金的管理(1)库存现金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2)影响银行库存现金的因素(3)库存现金最适规模的确定(4)保持适度库存现金的措施3、在中央银行存款的管理(1)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