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实例_第1页
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实例_第2页
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实例_第3页
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实例_第4页
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内外建筑安全现状及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实例1.国内外建筑安全现状1.1 日本建筑安全现状 目前, 日本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经过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 同时也是大规模基础建设时期。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日本为筹办东京奥运会, 大量进行体育场馆、高速公路、地下铁路建设, 基础建设呈现“井喷”状态。当时的建筑生产事故处于高发时期, 每年死亡事故2400起左右, 到2005年建筑生产事故降到498起, 四十多年首次降至500起以内。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建筑安全管理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日本的建筑业模式有许多方面与我国有相似之处, 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现将日本的建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

2、简要的分析研究。1.1 日本建筑安全现状日本建筑业概况 1. 建筑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2005年日本的建筑业投资为54万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GDP) 的11%,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比例比较高, 其他国家为8%左右。 2. 建筑业是日本的高危行业。在日本的生产安全事故中, 建筑业占重伤和死亡事故中的23%, 占死亡事故的33%; 吸纳的就业人数却仅占全部就业人数的9%。 以上的特点与我国的建筑业有相似之处, 目前我国建筑业也是支柱产业, 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由于日本矿山等企业非常少, 所以建筑业是第一高危行业。1.1 日本

3、建筑安全现状日本建筑业概况 3. 日本的职业安全管理协会组织。日本的职业安全管理协会组织包括: 日本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JISHA) ( 全行业预防生产事故的组织) 、日本国际职业安全健康中心( JICOSH) ( 支持全球范围的职业安全健康活动) 、日本建筑业安全健康协会( JCSHA) ( 建筑业预防安全事故的组织) , 日本的职业安全管理协会组织由日本主管劳动健康、安全、福利的政府部门支持。1.1 日本建筑安全现状日本建筑生产安全事故 1) 在日本的生产死亡事故中, 建筑业占据第一位, 占36.7%; 这也是在日本, 建筑业是第一危险行业的主要原因。 2) 由中小型施工企业( small

4、 and middle scalecompany) 引发的事故占82%, 中小企业是指人数少于100人的企业;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事故也占据多数。 3) 高处坠落事故比例最高, 占34.8%; 其次是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等; 触电事故也时有发生,不占多数, 但也是集中在七、八月份天气炎热的季节。1.1 日本建筑安全现状日本建筑生产安全事故 4) 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由临时设施( temporaryfacilities) 引发的事故比例最高, 占36.2%( 临时设施包括: 脚手架、模板支撑、用电设备、基坑支撑等) 。 5) 近年重大事故( serious accidents) (

5、 包括死亡、受伤) 每年以10%( 25起) 的形势增长, 其中建筑业与制造业基本持平, 共占50%( 重大事故是指涉及三人或以上的事故) 。 以上特点与我国建筑安全事故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高处坠落事故、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事故也占据多数, 临时设施引发的安全事故、建筑业造成的重大恶性事故居多等方面; 所以说日本预防事故的一些对策措施, 对我们应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2 美国、加拿大建筑安全现状 美国劳动部19902001年统计数据显示:高处坠落,占37%;电击,占13%;物体打击,占24%;坍塌(挤压),占12%;其它14%。1.2 美国、加拿大建筑安全现状 图图1.2 1997-2

6、0051.2 1997-2005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筑工地死亡人数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筑工地死亡人数19972005年期间安大略省建筑工地死亡人数共计184人,其中高处坠落75人,占41%;触电26人,占14%;物体打击20人,占11%;车辆逆行16人,占9%;机械伤害15人,占8%;坍塌(挤压)15人,占8%;火灾爆炸5人,占3%;其它12人,占7%。2.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实例 工程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应急预案 触电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消防应急预案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 中铁十四局嘉恒广场高层施工应急预案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概述高处坠落事故

7、概述 在1990年1月到2001年10月这12年间,美国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共调查了7,543起建筑工地事故, 高处坠落占所有事故的34.6%。另外电击占13%;物体打击占24%;坍塌(挤压)占12%;其它占14%。 利用皮尔逊相关法(the Pearsons correlation),通过简单分析看出:高处坠落的比例和该年之间的数值是0.841,有力说明了高处坠落事故在过去12年间是增加了。一方面是由于建筑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说明高处坠落事图3.1 OSHA 调查的7543起高处坠落事故比例(01/90-10/01)故依然严重,还须进一步研究解决 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

8、发生的时间高处坠落发生的时间 7月8月是事故的高发时期,1月2月是事故发生较少的月份。这主要与建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有关,而到了冬季建筑工程大部分也到了停工状态。 每天最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段是:上午10:00点到11:00点期间;下午13:00点到14:00点期间。高处坠落事故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表1信息显示几乎一半的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在商业建筑和单身或两人家庭住宅上,无论商业建筑是单层还是多层建筑物,都存在高处坠落的潜在危险。许多单层住宅建筑由小承包商承建,这类公司通常缺乏正规的安全培训,个人防护用品也欠缺。高处坠落事故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建筑项目类

9、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表2显示接近60%的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在新建工程上,这与预期结果相同,因为新建工程的数目较多。 高处坠落事故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表3显示有近一半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在投资不到$250,000美元项目上。这说明投资额不大的小工程项目,数量占的比例较多,出事率较高。高处坠落事故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表4表示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建设工程的类型中有184人死亡。有五种施工项目类型:低层住宅建筑,高层住宅建筑,ICI建筑(工业、商业、社会公共机构)、大型土木工程和其它工程。在这些类型中,项目又分为新建工程,维修工程和其它工程。

10、对于大型土木工程和ICI工程大多数的死亡事故发生在维修工程施工阶段,同时低层住宅维修工程的死亡事故正好在新建工程和维修工程中间。高处坠落事故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高处坠落事故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建筑项目类型与高处坠落的关系图2根据公司规模将75例高处坠落死亡事故分类显示:有2起高处坠落死亡事故发生在公司工人数超过了100人以上,然而在公司有5名工人或5人以下的公司,却有22例高处坠落死亡事故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图2 19972005年期间根据公司规模高处坠落死亡人数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的高度高处坠落的高度 总共2741起高处坠落死亡事故中,有1018起提

11、供了项目高度和层数的信息。807个工程是一层、二层或三层项目,占到事故的81%。设施(建筑物或结构物)平均高度是12米左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部分高处坠落发生在并不十分高的地方。也许正是人们忽视了这一高度,认为无需做太多的安全防护,才导致事故的频频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的高度高处坠落的高度 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在36米(1020英尺)是最易发生高处坠落的高度。70%的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在高度不到9米的地方。而且工程项目的高度是导致事故发生与否的关键,也是最危险的地方。由此推断,低层工程项目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容忽视。 图3 建筑物高度与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作内容与高处坠落的出现

12、下表说明了最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工作项目是:盖屋顶、架设钢筋、外部砖石砌筑工作。大部分是在一定高度和临时结构上施工。高处坠落发生在高度相对低的地方,大约75%的屋顶工跌落的高度不到9米,另外45%的事故发生在不到6米的高度。工人在这些项目上很可能低估或忽视了高处坠落的危险,似乎看起来并不算高。为了避免高处坠落,任何超过2米的工作项目都应该仔细应对,配备恰当的高处坠落防护用品。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作内容与高处坠落的出现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高处坠落的位置 超过一半以上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工作面或设施的布置上。从屋顶上高处坠落是最通常的情况,特别是在商业建筑和单身或两人家庭住宅

13、上。大部分事故发生在屋顶、结构层、脚手架、梯子、和从临边洞口处(详见表5.2),这些事故占所有高处坠落事件的80%。因此,为避免高处坠落,在这些位置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人的错误判断导致高处坠落 对人的错误分析显示,危险情况下人的错误判断是最频繁发生高处坠落的类型,大约占所有事故的三分之一。对不同年龄错误判断的分析图基本类同于高处坠落年龄分析图,除了在21岁到25岁这一年龄段,高处坠落的数量与错误判断导致的结果不成比例。人的错误归类为“危险条件下的错误判断”占30%的高处坠落。可能年龄或经验并不能显著改善人在危险条件下的判断。 结果建议工人年龄在21岁到25岁之间应该接受很好的培训和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