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CS 93.080.10CCS P 20DB63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DB63/T 19812021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设计规范2021-12-01发布2022-01-01实施 DB63/T 19812021目 次 前言 .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总体要求 . 25 材料要求 . 36 作用(或荷载) . 47 基础设计和稳定性验算 . 78 悬臂式挡土墙 . 89 扶壁式挡土墙 . 1010 重力式挡土墙 . 1711 连接结构设计与计算 . 18附录A(规范性) 土压力计算. 22I DB63/T 19812021前 言 本文件按照G
2、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II DB63/T 19812021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设计规范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材料要求、作用(或荷载)、基础设计和稳定性验算、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重力挡土墙以及连接结构设计与计算。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的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文件。GB/T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T 398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简JG/T 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256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TG 2120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JTG/T 3310 公路工程
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B02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 DB63/T 198120213.1预制装配式挡土墙在工厂或现场分段(分节)预先制作,在施工现场装配组成的挡土墙。3.23.33.43.53.63.7装配单元在工厂或现场预制的混凝
5、土构件。全预制所有部件均采用预制施工。部分预制部分部件采用预制施工,其他部件采用现场浇筑施工。焊接连接部件间通过预埋钢筋焊接形成的连接。螺栓角钢连接部件间通过预埋螺栓和角钢紧固形成的连接。锚栓连接部件间通过预埋螺栓和预留键槽紧固形成的连接。4 总体要求4.1 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4.2 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JTG 2120规定。4.3 墙型可选择悬臂式、扶壁式和重力式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参照JTG D30选用。4.4 预制构件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a) 采取有效的连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b) 节点和接缝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c) 根据连接和接缝的构造方
6、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d) 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专项设计,并编制结构计算书。4.5 每10m15m设置一道宽2cm的沉降伸缩缝,可采用沥青麻絮等填塞。4.6 墙身应设置倾向墙外、且坡度不小于4%的排水孔,墙背应设置反滤层。排水孔的位置及数量应根据墙背渗水情况合理布设,最底层距地面(设计水位)高度应大于 30cm,宜采用管材,进水口宜采用透水土工布。2 DB63/T 198120214.7 墙背应采用透水性强的填料,其防、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JTG D30规定。4.8 抗震设防类别及标准应符合JTG B02规定。4.9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符合JTG/T 3310规定。4.10 预制构件应在
7、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吊运、安装。5 材料要求5.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5.1.1 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JTG 3362和JTG D64规定,耐久性指标应符合JTG/T 3310规定。5.1.2 钢筋宜选用 HPB300和 HRB400,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1499.1和GB/T 1499.2规定。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选用应符合GB/T 1499.2规定。5.1.3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JGJ 114规定。5.1.4 预制构件吊环应符合GB/T 1499.1规定,且计算拉应力应不大于65MPa。5.1.5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不小于C35,且
8、应不小于C30;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3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5。5.2 连接材料5.2.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采用套筒应符合JG/T 398规定,灌浆料应符合表1规定。表1 水泥基灌浆料的性能要求检测项目性能指标30026035试验方法标准JG/T 408初始值流动度/mm抗压强度/MPa竖向膨胀率/%30min1d3d28d50GB/T 8077JG/T 408803h0.020.020.50.06024h 与3h 差氯离子含量/%泌水率/%GB/T 8077GB/T 50080抗冻等级F300P6抗渗等级GB/T 50082氯离子扩散系数75.2.2 钢
9、筋锚固板材料应符合JGJ 256规定。5.2.3 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JTG 3362规定。5.2.4 连接用焊接材料和螺栓紧固件材料应符合GB 50661、JGJ 18和JTG D64规定。5.2.5 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JTG D61规定。6 作用(或荷载)3 DB63/T 198120216.1 作用(或荷载)的分类与组合6.1.1 预制装配式挡土墙设计采用的作用(或荷载)及作用(或荷载)组合应符合JTG D30规定。6.1.2 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力,地震主动土压力及抗震强度、稳定性验算应符合JTG B02规定。墙顶护栏的车辆碰撞力应符合JTG D81规定。6.1.3
10、滑坡、泥石流路段的路基挡土墙,所承受的滑坡、泥石流作用力及其设计原则应符合JTG D30规定。6.1.4 预制装配式挡土墙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作用(或荷载)效应的设计值定义为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作用(或荷载)标准值按以下规定取用:a) 结构自重:按构件设计尺寸与材料的标准重度计算;b) 车辆荷载:按本文件6.2.5计算;c) 人群荷载:按本文件6.2.6计算;d) 土压力:按本文件6.2.3、6.2.4、6.2.7及附录A计算;e) 静水压力、水的浮力和流水压力:按本文件6.2.8、6.2.9、6.2.10计算。6.1.5 预制装配式挡土墙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
11、常用作用(或荷载)分项系数应符合 JTG D30规定,除有其他规定外。6.1.6 计算挡土墙结构的重力时,其材料标准重度应符合表2规定。表2 材料标准重度表重度kN/m重度kN/m材料种类材料种类33钢、铸钢钢筋混凝土78.5浆砌片石23.025.024.024.0干砌块石或片石沥青混凝土21.024.021.0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浆砌块石或料石泥结碎(砾)石6.2 常用作用力计算6.2.1 作用在挡土墙的填料侧压力,依据土力学原理按墙背形状、墙体位移条件、墙背填料所处的状态计算确定。除符合本文件6.2.4规定时可计入部分墙前被动土压力外,仅考虑墙后主动土压力。6.2.2 浸水挡土墙计算水位应选
12、择最不利水位。当最不利水位高于设计洪水位时,应采用设计洪水位,并根据地基的渗水情况,计算水的浮力。6.2.3 挡土墙墙背填料的主动土压力计算:a) 填方路基挡土墙(下挡墙):· 高速、一级公路的挡土墙应按JTG 3430规定进行墙背填料的土工试验,确定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其他等级公路的挡土墙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填料内摩擦角()可按JTGD30规定取值。主动土压力按本文件A.1A.6计算;· 墙背填料为黏性土时,可采用综合内摩擦角近似按本文件A.1A.6计算主动土压力。综合内摩擦角0宜根据土工试验测得的物理力学指标按本文件A.5分析计算,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JTG D30规定
13、取值;b) 挖方路基挡土墙(上挡墙):· 采用路基边坡的调查和分析数据,综合确定墙后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按本文件A.1A.8计算主动土压力;4 DB63/T 19812021· 当墙背附近有岩石坡面或坚硬的稳定坡面时,应按本文件A.7采用墙背填料沿坡面滑动和破棱体位于填土中两种工况分别计算主动土压力,取大值。· 当墙顶地表倾斜度较大或地表形状不规则时,可参照本文件A.8采用楔体试算法计算主动土压力。6.2.4 当基础埋置较深、地层稳定,不受水流冲刷和其它扰动破坏,且对墙前填料进行充分压实时,可计入墙前的部分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文件A.9规定。6.2.5 车
14、辆荷载作用于墙背填料引起的附加土体侧压力,可按JTG D30规定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墙背填料破坏棱体上的车辆附加荷载按图1布置。a)路堤式挡土墙b)路肩式挡土墙标引符号说明:d挡土墙的墙顶外露宽度;H挡土墙的高度;B挡土墙顶面的宽度;挡土墙墙背的倾角;墙后土体破裂面的倾角;L0墙后破坏棱体顶面的宽度;q车辆荷载集度。图1 挡土墙附加荷载布置6.2.6 人群荷载及人群荷载作用在挡土墙墙背填料上所引起的附加土体侧压力,按以下确定:a) 作用于墙顶或墙背填料上的人群荷载标准值规定为 3kN/m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规定采用,或取上述规定值的1.15倍;2;城郊行人密集区可参照所在地区b) 作用于挡
15、土墙栏杆立柱柱顶的水平推力标准值采用 0.75kN/m;作用在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采用1kN/m;c) 人群荷载作用在墙背填料上所引起的附加土体侧压力,可按公式(1)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h0 = qgr(1)式中:h0人群荷载换算的等代均布土层厚度,m;2qr作用于墙后填土上的人群荷载标准值,kN/m;2墙后填土的重度,kN/m。5 DB63/T 198120216.2.7 墙背填料中的地下水无法排出时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可将墙后常水位上下视为不同的填料层。首先计算水位以上填料层的土压力,然后将上层填料重力作为均布荷载施加于水位以下的填料层,计算浸水部分填料层的土压力。还应按本文件6
16、.2.8规定,计算作用在墙背上的静水压力,三种力应各自独立作用于墙背。6.2.8 作用于每延米挡土墙的静水压力标准值按公式(2)计算,其作用点应取在三分之一水深的迎水墙面处。Pw = 1g wH2w(2)2式中:Pw作用于每延米墙长的静水压力标准值,kN;w水的重度,kN/m;3Hw水深,m。6.2.9 作用于挡土墙墙身上的计算浮力,应根据地基渗水情况,按以下确定:a) 砂类土、碎石土和节理发育的岩石地基,浸水挡土墙计算浮力按计算水位水浮力的100%取值;b) 节理不发育岩石地基,浸水挡土墙计算浮力按挡土墙结构最不利受力原则,采用计算水位水浮力的100%或不计入;c) 挡土墙基础嵌入不透水性地
17、基时,不计水浮力;d) 透水性地基上的挡土墙,当验算稳定性时,应采用设计水位的浮力;当验算地基应力时,仅考虑常水位的浮力或不计浮力;e) 当不能确定地基是否透水时,应分别以透水和不透水两种情况进行荷载组合,取其不利者;f) 计算水位以下,每延米挡土墙墙身的水浮力标准值,按公式(3)计算:Gw = g wVw(3)式中:Gw每延米墙身的水浮力标准值,kN;w水的重度,kN/m;3Vw计算水位下墙身的体积,m3。g) 计入水浮力时,填料的重力(包括基础襟边上的土柱重力)应采用填料的有效重度进行计算。填料的有效重度0按公式(4)计算:g 0 = g sat -g w (4)式中:0填料的有效重度,k
18、N/m;3w水的重度,kN/msat填料的饱和重度,kN/m3;3。6.2.10 水流流经挡土墙时,作用于每延米墙身迎水面上的流水压力标准值按公式(5)计算,作用点取在设计水位的三分之一迎水墙面处。Ph = 0.514CLvj2H2w(5)式中:Ph流水压力标准值,kN;Hw计算水深,m;v水流平均流速,m/s;CL水流与墙面间的侧向阻力系数,按表3规定。6 DB63/T 19812021表3 侧向阻力系数水流方向与挡土墙墙面的夹角w(°)CL00.00.50.70.91.051020306.2.11 挡土墙受温度作用引起的影响力应按JTG D60规定。7 基础设计和稳定性验算7.1
19、 基础一般构造7.1.1 预制装配式挡土墙宜采用明挖基础,宜设置在地质情况较好的地基上,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换填、砂桩、搅拌桩等方法处理。采用刚性基础时,基础底部的扩展部分不应超过材料的刚性角。7.1.2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符合JTG D30规定。7.1.3 斜坡地面上的挡土墙,基础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应符合JTG D30规定。7.1.4 挡土墙采用倾斜基底时,其倾斜度应符合表4规定。表4 基底倾斜度地层类别基底倾斜度(tan0)岩石土质0.30.20.0一般地基浸水地基0.50.50.60.60.10.2注1:0为基底倾斜角,为基底面与水平线的夹角。注2:为基底
20、与地基土的摩擦系数。7.2 地基计算7.2.1 挡土墙地基承载力计算时,传至基础底面的作用(或荷载)效应,宜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或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相应的抗力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JTGD30规定确定。7.2.2 挡土墙基础底面压应力按JTG D30和JTG 3363规定验算。7.3 稳定性验算7.3.1 挡土墙稳定性验算时,施加于挡土墙的作用(或荷载)及效应组合应符合本文件6规定。7.3.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稳定方程和稳定系数应符合JTG D30规定。7 DB63/T 198120217.3.3 挡土墙设计为滑动稳定控制时,宜采取以下抗滑动稳定性措施:a) 采用倾
21、斜基底;b) 采用凸榫基底,凸榫应设置在坚实地基上;c) 当符合本文件6.2.4规定时,宜计入墙前被动土压力。7.3.4 挡土墙设计为倾覆稳定控制时,宜采取以下抗倾覆稳定性措施:a) 调整墙面、墙背坡度;b) 改变墙身形式,宜采用扶壁式等抗倾覆稳定性较强的挡土墙形式;c) 扩展基础前趾,当刚性基础的前趾扩展受刚性角限制时,宜采用配筋扩展基础。8 悬臂式挡土墙8.1 一般规定8.1.1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石料缺乏或地基承载力较低的路堤路段使用,单级墙高宜不大于5.0m。8.1.2 结构重要性系数(0)应符合JTG D60规定。8.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等,
22、除应满足本文件要求外,还应符合JTG 3362规定。8.1.4 地基、基础设计及构造要求,除应满足本文件7要求外,还应符合JTG 3363规定。8.2 一般构造8.2.1 悬臂式挡土墙由立壁及底板(包括前趾板与后踵板)组成见图2。立壁和底板均宜采用等厚板,立壁厚度应不小于0.2m,底板厚度应不小于0.3m。标引序号和符号说明:1前趾板;2后踵板;3立壁;H挡土墙高度。图2 悬臂式挡土墙8.2.2 悬臂式挡土墙中的主钢筋直径宜不小于12mm,间距应不大于200mm。前趾板上缘、后踵板下缘应配置大于50%主钢筋面积的构造钢筋。8.2.3 外侧墙面的分布钢筋直径应不小于8 mm,每延米墙长沿墙高方向
23、的钢筋总面积宜不小于500mm,2间距应不大于300mm。8 DB63/T 198120218.2.4 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JTG 3362规定。8.2.5 悬臂式挡土墙可将底板和立壁分别作为装配单元(见图3),结构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a) 底板横向长度根据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确定;b) 立壁高度根据工程段落要求确定;c) 立壁纵向长度和底板纵向长度等同,应结合运输条件确定。a) 底板b) 立壁图3 悬臂式挡土墙装配单元示意图8.3 设计计算8.3.1 承受的作用(或荷载)及作用(或荷载)组合应符合本文件6规定,基础设计及整体稳定性验算应符合本文件7规定。8.3.2 悬臂式挡土墙可取单位
24、墙长进行内力计算。按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确定前趾板和后踵板的宽度;根据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构件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确定立壁、底板的截面几何尺寸及钢筋配置。8.3.3 悬臂式挡土墙的土压力可按附录A规定计算。验算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底板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时,当墙背填料破坏棱体符合不出现第二破裂面的条件,可将立壁顶面后缘与后踵板板端下缘的连线作为假设墙背,计算土压力;当符合出现第二破裂面的条件时,以第二破裂面为计算墙背,计算土压力。计算立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时,可按实际墙背计算土压力,可不计入墙背与填料间的摩擦力。8.3.4 立壁可按固定在底板上的悬臂梁进行计算。立壁截面设计时,可不计立壁自重,
25、仅计入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8.3.5 后踵板宜按固定在立壁与前趾板结合部的悬臂梁进行计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a) 作用于后踵板上的计算荷载:计算墙背与实际墙背间的填料重及换算土层重、计算墙背上土压力的竖向分量、后踵板自重、基底反力;b) 当后踵板根部的固端弯矩大于立壁根部固端弯矩时,宜采用立壁固端弯矩作为后踵板根部的设计弯矩。8.3.6 前趾板宜按固定在立壁与后踵板结合部的悬臂梁进行计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a) 作用于前趾板上的计算荷载:前趾板上填料重、前趾板自重、基底反力;b) 前趾板上填料重按天然地面或冲刷线以下1.0m计算,墙前被动土压力可不计入。9 扶壁式挡土墙9.1 一般规定9.1
26、.1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使用,单级墙高不宜大于15.0m。9.1.2 结构重要性系数(0)应符合本文件8.1.2规定。9 DB63/T 198120219.1.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等,应符合本文件8.1.3规定。9.1.4 地基、基础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本文件8.1.4规定。9.2 一般构造9.2.1 扶壁式挡土墙由立壁、扶壁、底板(包括前趾板与后踵板)组成,见图4。标引序号说明:1前趾板;2后踵板;3中扶壁;4边扶壁;5立壁。图4 扶壁式挡土墙9.2.2 底板、立壁和扶壁可分别作为装配单元(见图5),底板、立壁
27、装配单元尺寸应按本文件8.2.5规定。a)底板b)立壁c)扶壁图5 扶壁式挡土墙装配单元示意图9.2.3 扶壁间距宜为墙高的1/31/2;扶壁厚度宜为两扶壁间距的1/81/6,且应不小于0.30m,扶壁应随高度变化逐渐向墙后加宽。9.2.4 立壁、底板宜采用等厚板,立壁厚度应不小于0.20m,底板厚度应不小于0.30m。10 DB63/T 198120219.2.5 分段长度不宜超过20m。每分段长度中扶壁宜不少于3个。每段墙两端立壁悬出边扶壁外的净长度宜为0.30.5倍扶壁间的净距。9.3 设计计算9.3.1 承受的作用(或荷载)及作用(或荷载)组合应按本文件6规定,基础设计及整体稳定性验算
28、应按本文件7规定。9.3.2 扶壁式挡土墙计算单元宜采用墙的分段长度。按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确定前趾板和后踵板的宽度;根据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构件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确定立壁、底板和扶壁的截面几何尺寸及钢筋配置。9.3.3 前趾板可按固定在立壁与后踵板结合部的悬臂梁进行计算。9.3.4 后踵板可按支撑在扶壁上的连续板计算,不计立壁对底板的约束作用,后踵板与扶壁按铰支连接。后踵板上的作用(或荷载)和效应计算可做以下简化:a) 后踵板上的计算荷载,除与本文件 8.3.4 所规定的作用于悬臂式挡土墙后踵板上的荷载相同外,还应计入前趾板的弯矩在后踵板上引起的等代竖向荷载,迭加后的后踵板上组合竖向
29、荷载分布见图6。后踵板端部的竖向压应力(w)及组合荷载综合分项系数(QC),可按公式(6)和公式(7)计算,后踵板根部的组合荷载竖向压应力为0,其间各点的竖向压应力(w)可按内插法求得;s w =s y2 + GBs +g khj + 2.4M 2B2 - p2(6)B222éæ Gsçèöù÷úøûg QC = g s y2 +g G B2 +g khj + 2.4M 2B2 - ps w (7)êQ1B222ë式中:w组合荷载引起后踵板端部的竖向压应力,kPa;QC后踵板
30、组合荷载的综合分项系数;y2按本文件8.3.3计算,后踵板端部的竖向土压应力,kPa;p2后踵板端部的基底应力,kPa;Gs按本文件8.3.5计算,每延米挡土墙计算墙背与实际墙背间的填土重及换算土层重,kN/m;B2后踵板宽度,m;M2B2未计入荷载分项系数的,每延米挡土墙前趾板与立壁连接处的悬臂梁固端弯矩,kN·m/m;hj后踵板的厚度,m;k后踵板的材料重度,kN/m;3G垂直恒载分项系数,按本文件6.1.5取值,按荷载增大对挡土墙结构起有利作用或不利作用分别采用;Q1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按本文件6.1.5取值。b) 顺墙长方向,后踵板可作为支承于扶壁上的连续梁构件。计算作用效应
31、时,可取单位宽度的纵向板条进行计算,荷载沿板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计算点处的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可按公式(8)、公式(9)和公式(10)计算:· 支点负弯矩组合设计值:M 2d1 i = M 2d0 i 1.5 (8)· 跨中正弯矩组合设计值:M 2d2i = M 2d0i 2.5 (9)11 DB63/T 19812021· 支点剪力组合设计值:V2d1i =g QC ×s wi × L0 ×b0 2(10)式中:M2d0i后踵板第i个板条上,以相邻扶壁净距为跨径的简支梁跨中弯矩组合设计值,kN·m;QC后踵板上组合荷载的综
32、合分项系数;wi组合荷载引起后踵板第i个板条的竖向压应力,kPa;L0相邻扶璧间的净距,m;b0后踵板板条的宽度,1.0m。h) 依据立壁竖直板条固结端的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配置后踵板的横向钢筋。标引符号说明:B1立壁厚度;B2后踵板宽度;B3前趾板宽度;hj后踵板厚度;b0后踵板板条单位宽度;L0相邻扶璧间净距;w组合荷载引起后踵板端部的竖向压应力;wi组合荷载引起后踵板第 i个板条的竖向压应力。图6 后踵板上组合竖向荷载分布示意图9.3.5 立壁为固结在扶壁和底板上的三向固结板构件,可简化为按沿竖直方向和沿墙长方向分别计算。作用于立壁上的作用(或荷载)可按以下方法简化计算,见图7:a) 立
33、壁上的作用(或荷载)仅计入墙后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可不计入立壁自重、墙后土压力的竖直分量、墙前被动土压力等;b) 作用于立壁上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简化为梯形分布,1/4 3/4 墙高段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PJ,可按公式(11)计算:s PJ =(sS +s D) 2(12)式中:PJ作用于立壁上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kPa;12 DB63/T 19812021S、D按本文件6.2的规定所计算的作用于立壁顶面、底端的水平土压应力,kPa。标引序号和符号说明:1替代水平土压应力;2计算水平土压应力;H挡土墙高度;PJ作用于立壁上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S、D作用于立壁顶面、底端的水平土压应力。图7 立壁上
34、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示意图9.3.6 计算立壁沿墙长方向的作用效应时,可沿立壁高度方向截取单位宽度的纵向板条进行计算,并作如下简化,见图8:a) 单位宽度的立壁纵向板条,可按支撑于扶壁上的连续梁进行计算。荷载沿板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其荷载值等于该板条所在立壁高度处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b) 单位宽度立壁的纵向板条按连续梁计算时,计算点处的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可按公式(12)、公式(13)和公式(14)计算:· 支点负弯矩组合设计值:M1d1j = M1d0j1.52.5(12)(13)· 跨中正弯矩组合设计值:· 支点剪力组合设计值:M1d2j = M1d0jV1d1
35、j =g Q1 ×s j × L0 ×bH2(14)式中:M1d0j立壁第j个板条上,以相邻扶壁间净距为跨径的简支梁跨中弯矩组合设计值,kN·m;Q1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按本文件6.1.5取值;j作用于立壁第j个板条上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kPa;bH立壁板条的宽度,1.0m;L0相邻扶璧间的净距,m。13 DB63/T 19812021a)连续梁计算图式b)简化计算图式标引符号说明:H1立壁高度;Hj第j层立壁板条距立壁顶面的距离;b扶壁厚度;bH立壁板条宽度;L0相邻扶璧间的净距;L1边扶璧距墙端的距离;j作用于立壁第 j个板条上的替代水平土压应力;M
36、1d0j立壁第 j个板条上,以相邻扶壁间净距为跨径的简支梁跨中弯矩组合设计值。图8 立壁计算的单元水平板条及计算图式9.3.7 计算立壁竖直方向的作用效应时,可沿挡土墙长度方向截取单位宽度的竖直板条进行计算,并作如下简化,见图9:a) 立壁竖向弯矩在距墙顶3/4墙高处为最大正弯矩,在底部为最大负弯矩;b) 立壁竖向弯矩沿墙长方向呈台阶形分布。跨中2L0/3区段内的立壁最大正弯矩Mmax按公式(15)计算,最小负弯矩Mmin按公式(16)计算,墙两端各L0/6区段的立壁最大正弯矩和最小负弯矩为跨中区段取值的一半。M max = 0.0075s DH1L0bLM min = -4M max(15)
37、(16)式中:L0相邻扶壁间的净距,m;bL立壁竖直板条的宽度,1.0m;D作用于立壁底端的水平土压应力,kPa;H1立壁高度,m。14 DB63/T 19812021标引序号和符号说明:1扶壁;2立壁;L0相邻扶壁间的净距;b扶壁厚度;bL立壁竖向板条顺墙长方向的单位宽度;Mmax立壁竖向最大正弯矩;Mmin立壁竖向最大负弯矩。图9 立壁竖向弯矩分布示意图9.3.8 扶壁可按锚固在底板上的T形截面悬臂梁计算,立壁为梁截面的翼缘板,扶壁为腹板。其荷载与作用效应计算可作如下简化,见图10:a) 扶壁计算时仅计入墙背水平土压力,可不计入立壁与扶壁自重及竖向土压力;b) 当立壁高度为H1时,扶壁承受
38、作用在立壁BE×H1面积上的全部水平土压力,水平土压力的作用宽度BE按公式(17)和公式(18)计算:· 中扶壁:BE中=b+ L0(17)· 边扶壁:BE边=b+ L0 + L1(18)式中:L0相邻扶壁的净距,m;L1边扶壁距墙端的距离,m;b扶壁的厚度,m。c) 沿扶壁高度选取的计算截面,可按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并应符合JTG 3362规定;d) 扶壁底端为计算截面时,T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Bk,按公式(19)、公式(20)和公式(21)计算:15 DB63/T 19812021· 中扶壁:当 L012B1时,· 边扶壁
39、:Bk =b + L0 (19)Bk =b +12B1(20)Bk =b + L0 + L1 (21)当0.91L0+L112B1时,按公式(20)计算。式中:Bk扶壁底端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m;B1立壁的厚度,m。e) 扶壁上高度为Hi处,T形计算截面的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bi',可按公式(22)计算:Hi (Bk - b) + b (22)bi ='H1式中:Hi计算截面处的立壁高度,m;bi'T形截面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m;H1立壁高度,m;Bk扶壁底端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m。f) T形计算截面的腹板宽度等于扶壁的厚度b。标引符号说明:L0相邻扶壁间的净距;b扶
40、壁厚度;H1立壁高度;Hi计算截面处的立壁高度;bi'T形截面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Bk扶壁底端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图10 扶壁T形计算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示意图9.3.9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布置与构造要求,除应符合JTG 3362和本文件8.2.2、8.2.3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6 DB63/T 19812021a) 根据后踵板纵向板条与扶壁连接处的支点剪力组合设计值,配置扶壁与底板接合区段的竖向U形钢筋,开口端埋入扶壁,埋入长度应不小于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b) 根据立壁纵向板条与扶壁连接处的支点剪力组合设计值,配置扶壁与立壁结合区段的水平 U形钢筋,开口端埋入扶壁,埋入长度
41、应不小于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c) 后踵板的横向水平钢筋布置与立壁竖向钢筋相匹配,一端埋入立壁锚固,确定最小锚固长度时,应以立壁内竖向钢筋为起点。10 重力式挡土墙10.1 一般规定10.1.1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单级墙高宜不大于8.0m。10.1.2 按墙背线形可分为仰斜式、垂直式和俯斜式等。10.1.3 重力式挡土墙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外,还应符合JTG D30规定。10.2 一般构造10.2.1 重力式挡土墙由预制标准件和现浇结构柱组成,见图11。现浇结构柱预制标准件图11 重力式挡土墙10.2.2 预制标准件尺寸应结合运输、安装条件确定,见图12,横向尺寸宜取为1.0m,高度宜取为
42、0.5m。图12 重力式挡土墙装配单元示意图10.2.3 预制标准件交界面应采用砂浆砌筑。10.3 设计计算10.3.1 承受的作用(或荷载)及作用(或荷载)组合应按本文件6规定,基础设计及整体稳定性验算应按本文件7规定。10.3.2 结构验算应按JTG D30规定。17 DB63/T 1981202111 连接结构设计与计算11.1 搭接构造设计相邻预制构件间应采用纵向连接构造形成整体结构,立壁间可采用凹凸式搭接构造,底板间可采用台阶式搭接构造,见图13。a)立壁间搭接构造b)底板间搭接构造图13 预制构件间纵向连接构造示意图11.2 悬臂式挡土墙连接结构设计11.2.1 立壁和底板应分开预
43、制,可采用焊接连接、锚栓连接和螺栓角钢连接。11.2.2 焊接连接:装配单元中应预留钢筋,伸出混凝土表面的钢筋呈三角形,底板和立壁预留钢筋应对应,预留钢筋间距根据纵向钢筋间距确定,二次浇筑混凝土封闭连接结构,见图14。图14 悬臂式挡土墙焊接连接示意图11.2.3 锚栓连接:底板等间距预埋锚栓。立壁制作为一个键槽结构,其中在底板锚栓相应位置预留孔洞。拼装时将锚栓插入孔洞,用螺母和厚垫圈紧固,二次浇筑混凝土封闭连接结构,见图15。a)挡墙预制立壁b)挡墙预制底板c)挡墙拼装d)二次浇筑图15 悬臂式挡土墙锚栓连接示意图11.2.4 螺栓角钢连接:立壁中预留双头螺栓,底板预留单头螺栓,两种螺栓等距
44、交错布置。拼装时采用角钢连接,用螺母和厚垫圈等紧固件加固连接结构,二次浇筑混凝土封闭连接结构,见图16。18 DB63/T 19812021a)预制单元b)特制角钢c)挡墙拼装d)二次浇筑图16 悬臂式挡土墙螺栓角钢连接示意图11.3 扶臂式挡土墙连接结构设计11.3.1 立壁、底板和扶壁应分开预制,采用螺栓角钢连接。11.3.2 螺栓角钢连接:在立壁的扶壁周边位置预埋单头螺栓,在与底板交接位置预埋双头螺栓。扶壁中预留孔洞,拼装时预先放入双头螺栓。底板预埋单头螺栓,与立壁、扶壁的螺栓等距交错布置。拼接时采用角钢进行连接,用螺母和厚垫圈等紧固件加固结构,见图17。图17 扶壁式挡土墙螺栓角钢连接
45、示意图11.4 重力式挡土墙连接结构设计预制标准件通过混凝土榫以及现浇结构柱形成连接。11.5 连接结构耐久性设计连接结构钢筋、螺栓应二次浇筑混凝土封闭,保护层厚度可按JTG/T 3310附录A规定计算,且应不小于JTG/T 3310中对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11.6 连接结构计算11.6.1 连接方式预制装配式挡土墙宜采用焊缝和螺栓进行装配单元的连接。11.6.2 焊接连接宜采用角焊缝,当焊缝只承受与钢筋方向相同的轴心力时,可按以下规定验算:a) 切应力f可按公式(23)计算:Nålwt f = he£ f fw(23)19 DB63/T 19812021式中:N焊缝承受
46、的轴心力,kN;he角焊缝的有效厚度,mm;lw两焊件间角焊缝的计算长度总和,mm;fwf角焊缝强度设计值,MPa。b) 有效厚度he按公式(24)计算:he = 0.1(d1 + 2d2)+ a(24)式中:d1、d2圆钢直径,mm;a焊缝表面到两圆公切线的距离,mm。标引符号说明:d1、d2圆钢直径;a焊缝表面到两圆公切线的距离。图18 焊缝有效厚度计算图式11.6.3 螺栓连接11.6.3.1 螺栓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a) 螺栓间距为螺栓孔径的38倍,最外侧螺栓至边缘距离为螺栓孔径的24倍;b) 每一个装配单元的连接结构中螺栓数量宜不少于3个;c) 采用高强度螺栓拼接时,紧固辅助构件应采
47、用钢板制作。11.6.3.2 螺栓连接宜采用高强度螺栓,应按以下规定进行设计和验算:a)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设计值P按公式(25)计算:P = 0.9´0.9´0.9 Ae fu(25)1.2式中:Ae螺栓螺纹处的有效截面面积,m2;fu螺纹材料经热处理后的最低抗拉强度,MPa。8.8级为830MPa;10.9级为1040MPa。b) 单个高强度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Nvb按公式(26)计算:bNv = 0.9nf mP (26)式中:nf高强度螺栓的传力摩擦面数目,单剪时为1,双剪时为2;摩擦面抗滑移系数。c) 单个高强度螺栓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公式(27)计算:Nt =
48、 0.8P (27)b20 DB63/T 19812021d) 单个螺栓同时承受拉力和剪力时承载力设计值按公式(28)计算:Nb + NNvtbt£1 (28)Nv式中:Nv、Nt单个高强度螺栓所承受的剪力和拉力,kN。e) 高强度螺栓群轴心受剪时所需螺栓数目n按公式(29)计算:n ³ N(29)Nvbf) 高强度螺栓群轴心受拉时所需螺栓数目n按公式(30)计算:n ³ NNtb(30)21 DB63/T 19812021AA附 录 A(规范性)土压力计算A.1 挡土墙墙后破坏棱体上,作用附加均布荷载时的主动土压力,可按以下规定计算:a) 附加均布荷载作用于破棱
49、体坡面上,见图A.1,主动土压力可按公式(A.1)计算:E = 1g LH (H + 2h0)Ka . (A.1)2土压力作用点至计算土层底面的距离按公式(A.2)计算:H æh0ö÷øZ =1+. (A.2)ç3H + 2h0è附加均布荷载q换算为等代均布土层厚度h0(m),按公式(A.3)计算:qh0 = g 1+ tana tan b L . (A.3)()库仑理论土压力系数Ka按公式(A.4)、公式(A.5)计算:砂性土填料:黏性土填料:式中:cos2(j - a)sin(j +d )sin(j - b) . (A.4)Ka =2éùúcos2a cos(a +d )ê1+cos(a +d )cos(a - b)êëúûcos2(j0 - a)Ka =2éùúsin(j0 +d )sin(j0 - b) . (A.5)cos2a cos(a +d )ê1+êëcos(a +d )cos(a - b) 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科技在中药植物油提取中的绿色环保策略
- 生活用纸设计新趋势创新驱动的消费者体验升级
- 生态保护与零碳公园规划的融合实践
- 国庆节活动方案活动内容
- 现代服务业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
- 小学劳动教育考核方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第6课时说课稿 译林牛津版
-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3 My friends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3 我不拖拉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房地产工程管理 -中建八局机电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办法
- GB/T 6403.4-2008零件倒圆与倒角
- GB/T 2518-2019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企业合规管理-课件
- 火电厂安全工作规程
- GB∕T 33047.1-2016 塑料 聚合物热重法(TG) 第1部分:通则
- 电力业务许可证豁免证明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 FIDIC国际合同条款中英文对照.doc
-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立卷分类表(全)
- 个人劳动仲裁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