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_第1页
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_第2页
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_第3页
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_第4页
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拟文学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译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很长时间都处在比拟边缘的地位,这与人们对译以及对译研究的熟悉有关.译过去被认为只是交流的工具,而译研究,也长期停留在“如何译、“如何译得好这样的语言转化研究层面上.1970年代开始,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拓展了传统译研究的空间.而人文社科学者也“发现了译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出现了人文社科领域的“译研究转向.不同学科领域对译的重视,以及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里应外合,多元共生,相激相荡,形成了当代译研究丰富而多元的繁盛局面.在丰富而多元的当代译研究中,比拟文学译研究是其重要的研究范式.那么,译为何成了比拟文学的研究对象?比拟文

2、学开拓了哪些译研究层面,它与通常意义上的译研究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译研究者常为这些问题感到困惑.为此,本文从梳理译与比拟文学的关系着手,阐释比拟文学译研究的研究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研究目的,以揭示比拟文学译研究在当代译研究中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一、比拟文学视域中的译文学的跨民族、跨文化传播,是比拟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歌德“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就是由译而触发的.歌德发表关于“世界文学谈话之前,他的作品已在法国、英国等国译发表,并且他的?塔索?、?浮士德?也刚刚在巴黎上演.而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主张更为直接的思想触发点,那么是他读到了中国作品

3、的译本.歌德看到,随着文学、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学可能会集合.他在这种趋势下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后来成为比拟文学学科建立的理论滥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译催生了比拟文学.意大利比拟文学家梅雷加利(FrancoMeregal)i指出:“译无疑是不同语种间的文学交流中最重要、最富特征的媒介“应当是比拟文学的优先研究对象,.1苏珊巴斯奈特(SusanBassnett也强调:“译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文类、新的文学样式,“是促进文学史中信息流形成的关键方法,因此,任何比拟文学的研究都需要把译史置于中央位置.2但早期的比拟文学,只是把译作为考察文学传播和影响考据的线索.至于将译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4、并对如何熟悉译、如何研究译提出学术观点,那么要到20世纪30年代.法国比拟文学家梵第根PaulVanTieghem在?比拟文学?1931的第七章?媒介?中,讨论了“译本和译者研究,对如何研究译本和译者提出了富有启迪性的意见.他认为,译本研究有两个方面:第一,将译文与原作比拟,看是否有增删,以“看出译本所给与的原文之思想和作风的面貌,是逼真到什么程度,他所给与的成心的或非成心的作者的印象是什么;第二,将同一作品不同时代的译本进行比拟,以“逐代地研究趣味之变化,以及同一位作家对于各时代发生的影响之不同.关于译者研究,他最早提出了应注意译本的?序言?,由于它提供了“关于每个译者的个人思想以及他所采用

5、或自以为采用的译体系等“最可珍贵材料.梵第根?比拟文学?中提出的“译本和译者问题,开启了比拟文学领域译研究的先河.其他比拟文学家,如法国的基亚Marius-FranoisGuyard、布吕奈尔PierreBrunel、毕修瓦ClaudePichoiS和卢梭AndreMarieRousseau,彳惠国比拟文学家霍斯特吕迪格HostRidiger ,罗马尼亚的迪马 AlDima ,斯洛伐克比拟文学家朱里中DionyzvDurivsin ,日本比拟文学家大土冢幸男等,也都强调了文学译研究的重要性.比拟文学论着几乎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翻译问题.比方,日本比拟文学家大土冢幸男在?比拟文学原理?1977的

6、第八章?译者与译?中,提出了比拟文学译研究内容的七个方面的问题:1翻译的创造性叛逆问题;2译创造的文体问题;3直译与转译问题;4自由译、窜改及改编问题;5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比拟问题;6译者序言及解释问题;7初译本的评价问题.苏珊巴斯奈特的?比拟文学批评导论?第七章?从比拟文学到译研究?,专门论述比拟文学中的译问题,她认为,译研究吸收了语言学、文学研究、历史、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理论,表达了很强的跨学科特征,是一个比照拟文学未来开展具有深刻意义的研究领域.她甚至提出:“应当将译研究视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而把比拟文学看作一个有价值但是辅助性的研究领域.早期的比拟文学注重文学传播的路径及媒

7、介,有专门的“媒介学mediology研究领域.文学传播中,译和译本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和媒介,而受到特别的关注,后来成为比拟文学独立的研究领域.随着对译性质熟悉的加深,当代比拟文学逐渐用“译研究概念来取代“媒介学,即将原来的媒介学研究内容,都纳入了译研究的范畴.二、比拟文学译研究的对象与目的既然是从比拟文学角度来研究译,就自然表达了比拟文学的学科性质,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由此而与一般意义上的译研究不同.传统的译研究,以原文为中央(source-textorientedapproach),通过译文的比照,辨析优劣,评判高低,以此探讨如何才能译得好,如何最大程度地接近原文,

8、为译实践提出标准,对译质量提出批评.这样的译研究,对指导译实践来说,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但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那么缺乏思想深度和学术性.王宏志就指出:传统的译研究,“拿着译文,对照原文,不是说这里妙笔生花,那里写尽丹青,就是说这一句理解错误,那一句不够通顺.必须成认,这样的所谓译研究,对这门学科造成太大的损害从梵第根在?比拟文学?中提出的译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比拟文学从一开始,在对译的熟悉和研究思路上,就与传统的译研究有很大不同.比拟文学,即使是进行译文与原文的比照,也不是对译的优劣做出评判,更不是为了建立某种译标准,而是希望通过比照,“看出译本所给与的原文之思想和作风的面貌,是逼真到什么程

9、度,并由此分析译本所塑造的作者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同一作品不同时代译本的比拟,考察文学观念、文学风气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的译本对译入语作家的影响.比拟文学译研究,虽然也涉及通常译研究上的译问题,但旨归不在翻译,而在文学.因此,比拟文学把译本作为文学作品来看待,而不管其是否忠实、是否译得好.约瑟夫肖(JosephT.ShaW指出:“现代译家往往完全忠实于原着的形式和内容,尽量用新的语言再现原作的风貌,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译作品没有被看作本身就是文学作品而得到足够的研究.在比拟文学看来,译本无论好坏,都有文学研究价值,由于“水平最差的译者也能反映一个集团或一个时代的审美观,最忠实的译者那

10、么可能为人们了解外国文化的情况做出奉献.而那些真正的创造者那么在移植和改写他们认为需要的作品.比拟文学关注译的选择与译者的关系,关注译的时代性、可接受性及其文学影响.“每一个翻译者多多少少都在使他的译作符合自己时代的口味,使他所译的过去时代的作品现代化.“译者对原作有一种选择性共鸣(electiveaffinity),即使他的译文不能尽原文之妙,他选择哪一部作品进行译,至少可以反映出他对这部作品的共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拟文学不是主张,更不是推崇不忠实的译,而是看到不同文学有不同的文学传统和阅读审美方式,要到达文学传播和接受的目的,“外国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往往要经过更改和译,对本国文学才能发挥

11、最大的影响,由于只有这种形式才能被文学传统所直接吸收.因此,即使是不忠实的译本,比拟文学也不是简单地加以否认、摒弃,而是注意考察其在译入语文学系统中是否发挥过文学影响作用,有无文学和文化价值通常的译研究,往往关注对译过程、译策略等译文层面上的研究.比较文学译研究,重点不在译文层面,而是关注文学译的前后两个阶段上发生的问题,即译选择和译本出版后在译入语文学的影响与接受,即考察“哪些因素被吸收了,哪些被转化了,哪些被排斥了,尤其是“借用或受影响的作家将他所吸收的东西做了什么,对所完成的作品产生了什么效果.比拟文学从文学、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学译,其前提是比拟文学的立场、目标,要表达比拟文学的意识,也

12、就是说,研究的出发点、目标、研究内容,都应表达比拟文学的性质.如果离开了比拟文学的立场,比拟文学译研究就会趋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译研究,而不能实现比拟文学译研究的目的及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因此,比拟文学译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译研究,分析两种文学、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特质,分析文化对话、沟通、文学关系建构的复杂性,探讨文化间的可通约性以及文学的共同性(即钱锺书先生所说的共同的“诗心与“文心).因此,非文学译研究不在其研究范围.一般性的文学译问题,如果不是以文学关系为研究出发点,不是从文学、文化关系角度来探讨译问题,也不属于比拟文学译研究范畴.简言之,比拟文学译研究就是译文学研究.译文学不仅是中外文学、文化

13、交流的主要中介,同时也参与了译入语文学的生产,丰富和拓展了译入语文学的表意和阅读空间.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译文学对作家的影响.人们在谈论外国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时,往往忽视这样的事实,即大多数作家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并不是直接地阅读原着,而是借助于译本.也就是说,影响文本不是原作,而是译作.文学译的选择倾向、译的种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世界文学视野;译者的阐释,直接影响了作家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熟悉;译文的语言特征、语言风格那么影响了作家对作品形式特征的感知和把握.因此莫言说:“我不知道英语的福克纳和西班牙语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什么感觉,我只知道译成汉语的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什么感觉,所

14、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受到的其实是译家的影响.约瑟夫T.肖(JosephT.ShaW指出:“即使有了一个能够阅读外国作品原着的读者群,或者一个通过媒介语言能够阅读原着的读者群,一部作品在被译之前,仍不真正属于这个民族的传统.作品经过了译,经常会有一些人为的更动,也会有一些释义,然而,在吸收和传递文学影响方面,译作却有着特殊的作用.直接影响往往产生于译作而不是原作.近年来,达姆罗什(DavidDamroscF)关于“世界文学的新观念及其世界文学研究方法,为比拟文学译研究,同时也为文学、文化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启示.达姆罗什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套让人难以捉摸的固定的经典,而是一种传播和阅读模式

15、.他特别强调世界文学形成中译的重要作用,指出:“世界文学是从译中获益(gainsintranslation)的文学.译是文学传播、流通的最主要媒介,没有译,也就不会有世界文学.译,连接起两种文化,并促成了它们的对话与协商.达姆罗什从“世界文学是从译中获益的文学观点出发,探讨作品如何经由译进入两种文化交织的空间,而成为世界文学.在达姆罗什看来,世界文学是一种动态的文学关系,这个关系所构成的文学场域,就是世界文学产生的空间.达姆罗什用“椭圆形折射(ellipticalrefraction)的比喻来形容这个世界文学场域:“译入语文化与译出语文化分别作为两个焦点,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椭圆,其中即为世界文学

16、.它既与两种文化彼此相连,但又不仅仅受制于某一方.这个文学场域中,充满了两种文化的磁力,文学场因而也是文化磁力场,在此空间中的文学作品(通常是译作),受到两种文化的制约,其存在方式和形态,是两种文化合力的结果.因此,此间的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态上已发生了变化,其已不完全是原初文学作品,而是既有原初民族文学的特点,又带有译入语民族文学的投射.“所有作品一经译,就不再是其原初文化的独特产物;它们都变成了仅仅始自其母语的作品.“当一个作品进入世界文学,它就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要想理解这个新生命,我们需要仔细考察作品在译文及新的文化语境中如何被重构.达姆罗什的“椭圆形折射理论,凸显了跨文化场域中文本的双

17、重文化特性以及潜含其中的文化对话和权力关系.因此,以译作形式存在的世界文学,就不仅仅是新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两种文化冲突、交流、协商的结果,包含了作品的跨文化生成、文化对话达成、文学关系建立的丰富信息.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观,为比拟文学研究译文学的跨文化性以及文学、文化互文关系,提供了理论启示.在比拟文学看来,译文本是跨文化场域中所产生的新文本,其中包含了来源文化的基因以及译入语文化中的新基因,是两种文化基因作用下的文本重构,表达了两种文学、文化关系的内容.而这个新文本进入译入语读者的阅读领域,获得了新的解读和阐释,又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原着、译者译、阐释的文本以及被读者阅读、解读的文本,19

18、构成了文本意义动态生成性互文关系.而一旦作品对创作文学产生了影响,受影响的作品与译作及原作之间,又构成文学性互文关系如莫言的创作之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受影响的作品融合了两种文化的基因,而富有了世界性的品质.构成互文关系的作品,无论是译作与原作之间,译作与受影响作品之间,以及受影响作品与原作之间,都相互照现、相互阐释、相互创造.在比拟文学视野中,译不仅生产了新文本,同时也是在跨文化时空中的文本意义的再生产,以及文学、文化互文关系的跨文化再生产.译本不仅是原作简单的生命延续和跨文化意义上的文学新生命,也是文学性和作品所隐含的文化意蕴的辐射和播散.如果说,译的选择

19、和译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对话意义的生产,那么译本进入了流通领域,就会扩大跨文化对话的范围,并会增加文化对话的新内涵,产生新话语,因此,也是跨文化对话意义的再生产.可见,比拟文学译研究的思路,是紧扣比拟文学的研究目标,表达了比拟文学的学理要求与研究目的,也由此决定了比拟文学译研究的研究性质,即它既属于译研究,同时也属于文学研究.理想的比拟文学译研究成果,应该既对译研究,同时也对译入语的文学研究、文学关系研究,都有学术价值.三、比拟文学译研究方法的理论化比拟文学译研究和当代译研究的共同点,是超越了传统的译研究模式,而关注译入语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对译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影响.它们都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央,以

20、译入语文化、文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视点,因此,不是孤立地看待文学译/译文学现象,而是将文学译现象纳入译入语文化语境中来分析.在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前,比拟文学译研究就已关注译入语文化对译的影响,只是缺乏比拟系统的理论方法.法国比拟文学家毕修瓦和卢梭指出:“译理论问题是“当前比拟文学的中央问题.20如前文所述,从1930年代开始,比拟文学就特别关注译,并对译研究提出过一些富有开创性、启迪性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比拟零散,没有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当代西方译研究的开展,尤其是文化转向后出现的译理论,如多元系统理论、操纵理论、改写理论等,比照拟文学译研究理论方法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资源

21、.20世纪70年代,西方译研究开始出现“文化转向,改变了人们对“译和“译研究的传统观念,研究视点从以“原文为中央转向以“译本为中央,研究内容从“如何译转向“为何译、“为何如此译等方面上来,注重译入语文化对译的操纵.其中,多元系统论对革新传统译观念、开拓译研究新空间、建立译研究新范式,发挥了先锋性和奠基性的作用.传统的译研究是以语言学为导向,专注于“如何译和译标准等问题,以原文为中央,不甚关注“外部政治对译选择、译过程和译策略等方面的影响.多元系统论“将译研究直接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活动领域,“将译与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践和过程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更冲动人心的研究对象.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论为“面向

22、译入语(target-oriented)的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雄心勃勃的框架,研究者可据此对实际行为做出解释或分析其在这方面,多元系统理论更显其特长.多元系统论的熟悉论系统(多元系统论的系统观念和事物普遍联系的意识,以及张南峰的“大多元系统论23)能为比拟文学译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理论框架,使其最适合从整体上研究一个大的文学译现象或某一时期的文学译现象.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多元系统论在文化多元系统中来考察文学译与译入语文化系统诸多因素的复杂关联,考察译文学的并存系统(co-system)25如何制约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标准和译文学文库的形成,决定译文学系统在文化多元系统中的运作方式、地位和作

23、用.在多元系统论的启发下,译研究者对译的性质有了新的熟悉.赫曼斯(TheoHermans)指出:“所有的译都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对源文某种程度上的操纵.26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AndPefevere)指出: “译当然是对原文的改写.无论出于什么意图,所有的改写都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以及在特定的社会以特定的方式对文学的操纵.改写就是操纵,为权力效劳,就其积极方面来说,有助于文学和社会的变革.“操纵(manipulation)和“改写(rewriting)概念,显豁了译的文化性质.以此观点来观照文学译现象,就会熟悉到,文学译并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与译入语文化系统诸多因素有复杂关联的文化行为.文

24、学译,从译选择、译过程、译策略,到译本的出版、流通、评价以及文学的接受与影响,都会受到译入语语境的制约与影响.译既然是对源文的操纵,经过了译入语文化的过滤和改写,译作就不能等同于原着,而是操纵文本(manipulatedtext).译的“操纵、“改写的概念,更新了我们对译文学性质的熟悉,也深化了我们对文学关系及其研究的熟悉.目前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对译文学中存在的文化操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0世纪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译文学的影响,由于译文学的文化操纵性质,这种文学影响,实际上是一种经过操纵和改写后的选择性影响.系统理论不仅弥补了比拟文学译研究理论建构上的缺失,也提供了

25、新的、比拟系统的研究方法.埃文-佐哈关于多元系统运作的观点(结合张南峰的“大多元系统论)、勒菲弗尔的“改写、赫曼斯的“操纵的概念,可以构建面向译入语译研究的熟悉论系统,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观照译现象,从译入语文化角度把握译的性质、文化功能;埃文一佐哈、图里的“多元系统、“形式库、“经典、“标准等术语,勒菲弗尔关于“意识形态、“诗学、“赞助的“三因素论,张南峰阐述的六个主要系统标准,可以构建译研究的实践论系统,即将他们理论中的关键词作为考察具体文学译现象的理论视点,从政治、意识形态、文学、经济等角度,来探讨译入语多元系统对文学译的操纵和制约,阐述这种制约和操纵的文化意图.这样不但防止了多元系统理论

26、的简单化、抽象化的缺点,而且可提升其可操作性.整合后的系统理论(systemstheories),特别有助于研究译文学史,或者某个时期的文学译现象.多元系统要求将文学译纳入译入语多元系统中来考察,通过系统内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和运作情况,可以看出,多元系统内的多种因素(文学译的并存系统)对译标准和译文学形成的影响,由此可以探讨翻译文学系统在文化多元系统中的运作方式,以及译文学的地位及其文化功能.总之,多元系统论等当代西方译理论的很多理论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比拟文学译研究上来.同时,比拟文学研究方法,也可以对多元系统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四、比拟文学之于当代译学的意义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指出:“译学吸收了

27、比拟文学和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已开展成为一门有独立地位的学科.借鉴比拟文学研究方法,是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的根本要求.比拟文学研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整体意识、语境意识、比较意识和关系意识.图里、赫曼斯、勒菲弗尔等人的理论视点,关注的主要是译入语文化多元系统对译过程、译策略的影响,至于译作品进入译入语系统后的运作,即翻译文学对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乃至文化多元系统的影响,那么缺乏充分的理论阐述.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论本身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一文,直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实际研究成果还比拟少.翻译研究不仅要考察译的选择、译的策略、译作品的形态特征,还要考察翻译作品在

28、译入语系统里的评价、接受与影响,这是一个完整的译研究过程.对译结果的考察,也是进一步考察译入语文化多元系统对译操纵的深层原因.研究译作品进入译入语文学系统后,它与创作文学的关系,这是比拟文学研究方法的特长.研究者可以借鉴比拟文学研究方法,研究译文学与创作文学的互动与互文关系.以系统理论为研究视点,就要求研究者深入到译文学生产的具体文化语境中,去考察译文学生产现象,去探讨“为何译?、“译的意图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意图如何渗透在译策略和副文本当中?译作的阅读和接受效果如何?、“读者是如何接受该译作的?、“译文学是在什么层面上对译入语文学产生了影响?影响的效度如何?在创作文学中是如何表达

29、或转化的?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译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具体语境中才能开掘出来.因此,对译文学和译文学史的考察,不能就译本而译本,而应将译文学现象纳入译入语时代语境中来考察.将译文学看成是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一元,考察与译相关的其他多元系统对译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研究思路,与比拟文学译研究相一致.比拟文学译研究从文学关系角度出发,特别强调译研究的语境意识,即将译文学作品放置到其产生的时代文化语境中,回到译文学生产的“历史现场,深入到译现象背后,考察特定时代的文学观念、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译的影响,在此根底上对译现象做出切合历史实际的深刻阐释.但是,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论,虽然要求将每一个文化活动

30、都纳入多元文化系统中去考察,但他本人的研究却很少将文本与文本产生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而只是从他的假说的结构模式和抽象的规律出发.“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对文学或文化包括译开展的动因不作探究.“无视实际的政治和社会权力关系只关注模式和形式库,依然完全停留在文本层面.总之,他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没有充分运用多元系统论,并以此探讨语言或文学系统与其他系统尤其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系统的关联.不仅埃文-佐哈,西方当代译研究者在实际的译研究中也没有贯彻多元系统论的理念,还是停留在译实践层面.苏珊巴斯奈特在其1993年出版的?比拟文学批评导论?中,充满信心地宣称:随着译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跨越式开展,译研究在比

31、拟文学中学科地位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应当将译研究视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而把比拟文学看作一个有价值但是辅助性的研究领域.但13年后,巴斯奈特失望地发现,“译研究在过去30多年里开展并不快,没有取得她所预期的成果,在研究范式上,也没有到达她所期望的转型,“比照依然是译研究的核心.相比拟而言,中国比拟文学领域的译研究,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的比拟文学译研究,就不是以译文优劣的比拟,或原文、译文的比照为研究宗旨,而是以文学译介现象为切入点,探讨文学作品在跨文化、跨语际转换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文学传统、文化观念的干预和操纵,以及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接受等问题,充分表达了比拟文学译研究的比拟文学性质.如果要真正表达系统理论的这些观点和研究思路,就应该借鉴比拟文学译研究的思想,即强化译研究中的文学关系意识、语境意识、文学互文性和文化间性研究意识.五、结语比拟文学译研究,基于比拟文学研究性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