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研究的转向 近年来 “文化研究转向”问题讨论(一)内容提要:近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也正发生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并成为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对我国“文化研究 ”转向的背景与趋势、理论界对“文化研究 ”的不同理解与主张等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我国 “文化研究 ”的发展趋向,以及当今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所应当坚守的价值立场等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文化研究转向文化批评文化诗学一、“文化研究 ”转向的背景与趋势近年来,关于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向的问题,成为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一问题显然与全球化背景以及当代文学变革发展的趋向相关。在
2、西方,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文学与文化的几个重要变化或转向:一是由于电信传媒的高度发达,文学与文化形态由印刷文化为主转向以图像文化为主;二是由审美文化为主转向以消费文化为主;此外还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淡化等别的一些因素的作用,由此带来了传统的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如果追溯起来,20 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曾发生两次全方位转向。第一次发生在20 世纪初,随着文学形态由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型,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也发生转向,即由传统的“认识论诗学”转向 “语言论诗学”。 在传统认识论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典诗学,是以理性为中心问题,突出文学的认识特性,强调理性内容决定语言形式。而从20 世纪初以来,
3、从俄国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都把语言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语言成为种种诗学流派乃至哲学共同关注的中心。1 从这一语言学转向开始,随后半个世纪文学研究的重心从“外部研究 ”转向 “内部研究 ”, 即以文学语言本身为对象进行“文学性 ”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等流派相继出现。他们拒斥文学的社会性研究,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将文学视为一个封闭系统,提出文学自主性问题,极力改变以往社会历史批评的“外部 ”视角, 使文学研究回归文学本身。这一转向确实使文学自身的一些问题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与研究,但完全割断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也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形。 正因为有此弊端,从而
4、引发了新的转向。2第二次转向大致从50-60 年代开始,即由“语言论诗学”向 “文化研究 ”转向。这次转向显然与全球化发展潮流相关。随着电子传媒的快速发展,图像文化、网络文化、以及消费文化异军突起,这就使文学研究的纯粹性与封闭性成为不可能。在全球化大潮中,人文社会科学显得越来越不重要,甚至被全然吞没,纯粹审美的文化及文学为即时性消费文化所取代,从而建立在这种审美现代性基础上的语言论诗学也难乎为继。当今西方的“文化研究 ”大致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完全脱离文学的文化研究,它面向整个大众文化,并且与当代传媒关系越来越密切,把消费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都囊括进来,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被淹没了;另一种则
5、是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批评 ”,它把传统文学研究的疆界逐渐扩大,使之变得越来越包容和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性质。它当然也切入大众文化,但它的态度是对之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阐释,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其固有的精英文化批评立场。最早的文化研究的倡导者可上推至 50 年代英国的利维斯。至60 年代初,以英国伯明翰大学设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标志,文化研究作为一个准学科和跨学科的理论话语占据了当代文化学术界的主导地位。然后这一新潮迅速进入美国学术界,一批美国学者介入对全球化文化现象的研究,将文学研究无边际地扩张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传播学等等。当代美国文化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也极为广泛,如广告、艺术等等。
6、这些文化研究者极力排斥经典文化和文学作品,宣称致力于大众化与非精英文化产品的研究。这股风气随着全球化浪潮迅速传播到全球。3对于中国的文学研究转向来说,除了来自英美世界的文化研究新潮的影响外,似乎还受到另一方面思想理论资源的影响,这就是来自俄苏的巴赫金文化诗学理论。巴赫金是在同俄国形式主义展开积极对话的基础上,走向文化诗学研究的。他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文化现象,主张诗学研究应当从文学内部结构入手,从文学体裁和形式切入,但又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在他看来,欧洲文论(诗学)的偏窄主要在于只反映了社会稳定时期的官方化了的上层文学现象,没有反映出社会变革和转折时期的渗透了民间文化的文学现象。
7、他正是从文学现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观点出发,强调要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学。他的文化诗学不是贵族式、经验式的,而是贴近人民、贴近民间根基的,他是带着千百年积淀起来的非官方的民间文化闯入了诗学研究领域, 具有强烈的民众意识。4巴赫金的文化诗学理论给中国文学研究界很大的启示,许多学者如钱中文、程正民等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这些都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向,提供了某些观念上的启示和理论资源的借鉴。再从我国文学变革转型的背景来看,学界普遍认为,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和文学研究也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向:第一次转向从80 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实践上由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性文学形态转向,与此相关联,文学研究也开始
8、从“外部研究 ”转向 “内部研究 ”,或者说是由社会历史批评转向审美批评;第二次是90 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不断走向泛化,走向边缘化、大众化、世俗化,文学研究也再次由内向外突围转向,即由审美批评走向文化研究。 看来这是一种难以扭转的大趋势。二、 对 “文化研究 ”的不同理解与主张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 ”的转向, 呈现出两种大的发展趋向:一种是泛文化研究,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研究 ”的快速跟进,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与重心是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传媒文化等等, 显示出一种“后现代性 ”的价值取向;另一种则仍属于文学领域内的文化研究,它把文学放到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来进行研究,
9、努力克服原来审美研究的狭隘视界,扩大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当然这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有学者借鉴西方的文化研究思路与“文化批判 ”主张, 提出在我国当今的文学研究中,也 “有必要弘扬一种新的文化批评 ”。 5这种 “文化批评 ”是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中介,对它的界定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当代文化批评首先应立足于中国文化这个根本。它的着眼点主要是文学艺术现象,而并非无边无际的各种泛文化现象。第二,文化批评与人文批评的关系决非对立,而是一种对话和互动关系。人文批评更加注重审美理想和文学内部的欣赏和出自人文关怀的评价,而文化批评则偏重阐释和解决当代现实以及文学的现状;人文批评更注重文学本身
10、的价值判断,而文化批评则有选择地融入人文精神并更注重对考察对象的理论分析和文化阐释,以达到理论建构的最终目的。文化批评并不反对价值判断,但认为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基于对对象的深入研究和考察,以便对其作出具有理论意义和学科意义的阐释。第三,在当今全球化和后现代、后殖民语境下,文化批评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批判性,它反对一切形形色色的话语霸权,同时自己也不试图主宰文学批评论坛。第四,这种基于广阔的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化批评所瞄准的不仅是国内的批评理论界,同时更要瞄准国际批评理论界,以便在国际性的批评论争中发出中国批评家的声音。从文化批评的视角来看,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不是对峙,而是共存。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完
11、全可以引入文学研究,并产生一些新成果。虽然全球化现象造成了文学研究领地的萎缩和文学研究疆域的无限扩大,但是走出形式主义的狭隘领地,进入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之中,并不会导致文学研究的被淹没;如果对这二者之关系协调得当,倒有可能把狭窄的文学研究领地扩大,把狭义的精英文学的范围拓展,并引进文化批评的因素,进而使濒临危机的文学研究得以在新的世纪再现辉煌。6之所以要倡导这种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的转向,其原因正在于,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传统的经典文学研究事实上正在受到大众文化甚至消费文化的挑战,这使得文学市场变得日益萎缩起来。而文化研究的特色是从理论阐释和分析批判的视角来研究当代大众文化及其产品通俗文学
12、的。应当承认,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越来越远离经典文学及其伟大的传统,它容纳了种族研究、性别研究、区域研究、传媒研究等等,当前在英语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研究完全被诸如种族、性别、大众传媒、大众文化以及消费文化等非文学现象所主宰,它对文学研究实行挤压和排斥的策略,并且本身越来越远离文学研究,在北美,比较文学几乎沦落到被文化研究吞没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缩小比较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鸿沟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文学研究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研究的语境之下。 7与上述 “文化批评 ”的理论主张有所不同,另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诗学 ”的理论命题。文学评论2001 年第 6 期刊载了一个
13、“文化诗学”研究专辑,发表了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几位学者的文章。其中童庆炳的 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 ” 一文, 阐述了这个学术群体关于“文化诗学”的基本观念。该文认为,目前文学理论批评界兴起的“文化研究 ”,不是从西方生硬搬来的东西(虽然从西方学者那里吸取了一些理论资源和养料), 不是远离现实的抽象的观念诉求,而是根源于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几次大的转折变化,这构成了文化研究转向的思想学术背景。从一个方面看,文化研究对于文学理论批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说它是挑战,就是文化批评对象的转移,解读文本的转移,文学文本可能会在文化批评的视野中消失。说它是机遇,主要是文化批评给文学理
14、论研究重新迎回来文化的视角,文化研究在伸向文化的广阔领域后,将扩大文学理论批评的版图和疆界。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担心文化研究对象的转移,而失去文学理论批评起码的学科品格,因此提出 “文化诗学 ”的构想。 “文化诗学 ”正是吸收了文化研究特性的具有当代性的文学理论,它的旨趣在于:第一,文化诗学是对于文学艺术现实的反思,它密切关注现实文学艺术活动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现实性品格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第二,文化诗学追求文学艺术的意义与价值,意义追求是它的基本特征。第三,文化诗学追求在方法论上的革新和开放,它不囿于文学的自律,而从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跨学科的文化大视野
15、来考察一切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问题,方法上的开放是它的活力所在。8在这种“文化诗学 ”的观念之下,一些论者便致力于将西方的或巴赫金的文化研究,提升到方法论的层面来加以把握和阐释,从而引入中国文学及文论研究。如上面提到的程正民对巴赫金文化诗学的研究阐发便是如此。再如陈太胜走向文化诗学的中国现代诗学 ,从追溯西方文化诗学的发展由来入手,透视其中所包含的理论观念与方法原则,比如从 “新历史主义”发展而来的新历史观,在这种新历史主义视野中的开放性的文本观,以及分层的文本概念和对话性的文本阐释方法等等,认为这些文化诗学的观念与理论原则,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9李春青 文化诗学视野中的古
16、代文论研究试图借用 “文化诗学 ”这个概念来倡导一种阐释方法,这种方法将阐释对象如古代文论置于更大的文化学术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寻求新的视点,从而使千百年前的文论话语历久弥新,不断提供新的意义。 10当然,对这种新起的文化研究转向新潮,也有人表示疑虑。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文学研究转向与中国的文学研究转向,各有不同的历史条件与发展历程,并不具有同等的意义。西方从20 世纪初开始语言学转向,随后半个世纪文学研究的重心从“外部研究 ”转向 “内部研究 ”,也就是以文学语言本身为对象进行文学性研究。20 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 “伯明翰学派”、 美国的 “新历史主义”等流派出现,新一轮文学研究“向外转 ”,即回归历史主义、社会学、作家传记等“外部研究 ”,至80年代成为主潮,被称为 “文化研究 ” 文学研究的历史正是这样螺旋式地向上发展。而中国的文学理论则一直是疲于跟进西方理论:80 年代“新方法热”中把西方各种“内部研究 ”理论介绍进来,90 年代又马不停蹄地跟上西方新一轮“文化转向 ”的步伐, 大量介绍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化理论,如今,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几乎达到了同步相应的程度。如果说西方理论研究的运行轨迹,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螺旋式上升,它的物极必反,构成了充分的挖掘,充分的平衡,“内部研究 ”与 “外部研究 ”的全方位发展,最后达到了文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环保渣土资源化利用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农业大棚租赁与蔬菜种植一体化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照明灯具代加工服务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校园食堂炊事员职务聘用合同书3篇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大包工程合同4篇
- 2024版建设工程借款合同范本简单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园租赁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安保应急响应预案制定合同范本3篇
- 2024物业房屋装修工程合同工程量清单
- 2024版酒类专卖店加盟的合同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麻风病病情分析
-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JJF(陕) 063-2021 漆膜冲击器校准规范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