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_第1页
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_第2页
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_第3页
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_第4页
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摘要: 本文分析了几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实例, 并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归化法在英语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指出由于目标读者的特殊性, 在处理语言文字信息时, 归化法可做为英语儿童文学的主要翻译方法。关键词: 儿童文学; 功能对等; 归化; 翻译0引言“儿童文学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 适合儿童阅读欣赏, 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1 ”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样, 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和译者都是成人, 而其目标读者却是儿童, 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和译者要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的特定性。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当代儿童文

2、学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本文以几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实例为证,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归化法在英语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1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在1964 年发表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观。所谓动态对等翻译, 是指“从语义到语体, 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2 。在1969 年奈达与泰伯(Charles Taber) 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TheTheo ry and P ract ice of T ran slat ion) 一书中对“最切近的自然对等3 ”做了更近一

3、步的阐述, 他认为“翻译是首先在意义上, 其次在风格上, 用接受语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应信息。这个定义中, 有三点是关键, 一是“自然”, 指译文不能有翻译腔; 二是“切近”, 指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 三是“对等”, 这是核心。“自然”也好,“切近”也好, 都是为寻求对等语服务的。同时, 奈达认为, 译者必须要尊重接受语的特征, 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可以用丰富的手段来表达, 所以要尽量地发现接受语的表达方式, 尽可能地使用译者可接受的、符合接受语表达方式的言语形式。这就导致了他关于“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即“动态对等”, 以及后来他在1986 年与瓦德(DeW ar

4、rd) 合著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F rom O ne L anguage to A no ther) 中提出以“功能对等4 ”取代“动态对等”这一说法, 并指出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 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必然不同, 不是语音、语法不同, 就是表达习惯不同, 然而它们却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功能。这一提法也使该术语的含义更清楚易懂。儿童文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应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 有益于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智力, 兴趣和爱好。因此,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2归化法的来源及内涵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Sch leermacher)

5、1813年首次提到翻译的两种方法的划分, 即译者或者尽量不去打扰作者, 而向读者靠拢; 或者尽量不去打扰读者, 而向作者靠拢。针对英美归化翻译的传统, 高举结构主义大旗的美国著名翻译家L aw renceV enu t i (韦努蒂) 在1995 出版的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了归化“ domest icat ion ”和异化“fo reign izat ion”5 。所谓归化, 就是当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无法逾越的由于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时, 如果采取异化法就会使译文晦涩难懂,这时译者就会将译文纳入目标语语言文化规范的轨道; 所谓异化, 就是说, 译文不仅要忠实地表达作者所说的内容,

6、也要尽量地展现作者的表达方式, 以便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向读者展现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特色。简言之, 异化要求译文接近作者, 而归化则要求译文接近读者。儿童文学的的读者是儿童,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儿童在心理生理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在对几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实例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 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 绝大多数成功的译例都采用了归化法。3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应该是自然、简洁、生动并优雅的。自然而简洁的语言有助于小读者理解作品,生动的语言能让他们喜欢阅读, 而优雅的语言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母语

7、。无论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还是归化译法都强调目标语读者的重要性, 要让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感受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感受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译者应该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符合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功能对等理论和归化译法都注重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因此, 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英语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 并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归化译法是具备理论和实践可行性的。3. 1长句变短英汉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 英语尾重, 汉语头重。所谓尾重, 是指英语句子中使用从句的现象很多, 如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等。一个句子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在主句中就交代清楚了, 而从句的作用

8、则是对主句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所谓头重, 是指汉语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一般都放在句尾, 而在这些主要信息之前都会有很多修饰或限定语, 而且汉语的每一个句子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 不会像英语句子那样出现定语后置或主句后面带从句的现象。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英汉语言结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是由于这两种语言的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西方人的语言习惯是开门见山, 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 他们都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 将其他补充说明的次要信息以从句的形式放在句尾。东方人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委婉, 通常将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放在句尾, 而在这些主要信息之前放一些修饰或铺垫的过渡性语言, 目的是让

9、听话人或读者容易接受他们的观点。英语儿童文学的作者考虑到其目标读者的语言思维习惯, 会采用本国小读者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在将英语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 如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原封不动地照搬这类句型, 就会给汉语小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例如:1) I don t believe you have even got silver buck les to you r shoes as the Chamberlain s nephew has. (The N igh t ingale and the Ro se by OscarWilde 64) 6 1a ) 我看你跟宫廷大臣的侄儿根本没法

10、儿相比, 你的鞋子上可有银襻了7 ? (苏福忠, 张敏译)1b) 我不相信你会象御前大臣的侄儿那样鞋子上钉着银扣子8 。(巴金译)该英文原句是一个典型的从句套从句及否定前置的表达形式, 符合英语小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译文1a) 的译者将英文原著中的长句分成了两个汉语短句, 读起来自然而亲切, 符合地道的汉语表达方式, 在意义和风格上都达到了功能上的对等。这样译文小读者在阅读译文的同时, 不仅准确地理解了原作的内容, 还学习了汉语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译文1b ) 的译者保留了英文原文的长句型及否定前置,看似保留了语言形式上的对等, 实际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给汉语小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负担,从

11、而会减弱他们的阅读兴趣。可见, 在翻译英语儿童文学作品时, 采用归化法, 即译文的语言结构采用目标语的语言结构规范是可行的。3. 2采用汉语成语或谚语虽然语言表达形式不同, 英语所表达的一些意义可以用汉语中的相应的成语或谚语表示。汉语中的成语和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进程中所积累并总结出的语言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语言结构精练, 意义丰富, 易于识记。在翻译英语儿童文学作品时, 译者可以用目的语小读者耳熟能详的汉语成语或谚语来翻译英文原作中的一些句子, 读起来亲切自然。2) Said the Rocket, “How ever, I dont care a b it. Genius

12、 like mine is sure to be appreciated some day. ”(The Remarkable Rocket by OscarWilde 70) 9 2a) 火箭说:“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在乎。天生我材必有用。10 ”(苏福忠, 张敏译)2b) 火箭说:“不过我倒一点儿也不在乎。象我这样的天才总有一天会给人赏识的。11 ”(巴金译)3) “W ell, w ell, ”said the Duck, w ho w as of a very peaceable disposition, and never quarreled with any one, “everybo

13、dy has different tastes. 9 ”(OscarWilde 75)3a) “呵, 呵, ”鸭子说, 她生就一副和事佬脾气, 从来不跟任何人争论,“萝卜白菜, 各有所爱。10 ”(苏福忠, 张敏译)3b) “好的, 好的, ”鸭子说, 她素来性情平和, 从不同任何人争吵,“各人有各人的趣味。11 ”(巴金译)英语中也有一些谚语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应的对等语。译者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若直接将这些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白话, 虽然达到了意义上的对等,却只是让小读者明白了原作的内容, 而无法领略原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风格。因此, 汉语小读者对汉语译本的理解和感受根本无法与英语小读者对原著的理

14、解和感受达到功能上的对等。这样的汉语译本只是达到了意义对等, 却没有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很显然, 2a) 和3a) 将原文译为相应的汉语成语或谚语,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简洁而生动, 既达到了意义对等, 又达到了风格对等。目的语小读者在阅读译文的同时, 既欣赏了原著, 又很好地学习了母语, 感受了汉语独特的魅力。译文小读者对译文的感受与原文小读者对原文的感受达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对等。3. 3采用汉语常用的表达方式4 ) As we passed th rough the valleys the Pygmies shot arrows at us from the hollow s of the

15、 trees. . . (The Remarkable Rocket by OscarWilde 62) 9 4a) 我们穿过峡谷时, 俾格米人从树洞里向我们射箭10 。(苏福忠, 张敏译)4b) 我们穿过山谷的时候, 矮人们躲在大树窟窿里用箭射我们11 。(巴金译)“Pygmies”在原著中是指一群平均身高不足五英尺的小矮人。该词在英文中如果不用斜体标出, 可以泛指矮人。尽管英文原著中的这个词没有用斜体标出, 译文4b) 的译者还是采用了归化法, 即采用了该词的泛指意义, 减轻了目的语小读者的阅读负担,达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功能对等。而译文4a) 的译者采用了异化法, 将该词音译为“俾格米人”,

16、 这对汉语小读者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因此, 在翻译带有异域文化色彩的词语时, 进行适当的变通, 将译文读者不熟悉的概念转换成他们熟悉的形象是有必要的。3. 4采用儿童化语言5 ) “Guriouser and curiouser! ”cried Alice (she w as so much surprised, that for the moment she quite forgot how to speak good English). 12 (A 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by Carroll 58)5a) “越来越离奇了! ”爱丽丝嚷道(她惊异之

17、下竟然忘了正规的英语用法)。(页下注:“越来越离奇”的原文是curiouser and curiouser。英语习惯: 形容词和副词如超过三个音节, 比较级不在字尾加er 后缀, 而在字前加mo re. ) 13 (王永年译)5b) “越变越奇罕了, 越变越希怪了! ”(因为阿丽思自己诧异到那么个样子, 连话都说不好了。) 14 (赵元任译)原句中的“Guriouser and curiouser! ”这句话是爱丽丝在极度吃惊的情况下脱口而出的。按照英文的语法规则, 形容词和副词如超过三个音节, 比较级不在字尾加er 后缀, 而在字前加mo re。可见原著作者之所以不按照正常的语法习惯处理这句

18、话, 是想突出小主人公爱丽丝当时的慌乱。虽然译文5a) 的译者正确地译出了cu riou se 这个词的含义, 并添加了括号内详细的语法注释, 但是原文中逗乐的语气消失了。而且既然括号内的英文注释对理解原文是必要的, 那么对于不熟悉英语语法的汉语小读者来说,这样的注释既增加了阅读负担, 又分散了注意力, 降低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译文5b) 的译者故意将汉语词语“奇怪”和“稀罕”拆开并巧妙地搭配成“奇罕”和“稀怪”, 达到了和原文相同的逗趣效果。因为无论是英语小读者还是汉语小读者, 在他们成长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都会亲身经历这种在极度吃惊的情况下造成的口误现象, 所以, 这两个看似错误搭配的词

19、语既生动地再现了爱丽丝在极度诧异时自言自语的可爱, 又令小读者感到亲切、自然。3. 5采用汉语押韵法6) “D id you say pig o r fig ?”said the Cat12 .(A 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by Carroll 79)6a) “你刚才说的是猪还是无花果?”猫说13 。页下注: 英文中的“猪”(p ig) 和“无花果”(fig)只有一个字母之差。 (王永年译)6b) “你刚才说的是猪还是竹?”猫说15 。(石心莹译)6c) 那猫问道,“你刚才说猪还是书?14 ”(赵元任译)译文6a) 的译者利用注释虽然很清晰地解释了pig和f

20、ig在英文中的关系, 但原文中小主人公说话时机灵俏皮的形象在译文中没有得到再现。如果译文小读者没有看到注释, 就无法欣赏原作妙趣横生的语言, 因为汉语词汇“猪”和“无花果”无论在音节还是字型结构方面都没有任何关联。即使小读者看了括号内的注释, 也无法完全体会到原文作者独到的语言魅力。而且括号内的注释会打断小读者原本顺畅的阅读过程,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译文6b ) 和6c) 灵活地将f ig分别译为“竹”和“书”, 这两个概念都是汉语小读者所熟悉的。虽然这样处理舍弃了f ig本身的意义, 但却实现了译文与原文在音韵和结构方面的对等, 最大程度地忠实了原文, 令译文小读者对译文的体会与原文小读者

21、对原文的体会达到了功能上的对等, 因为他们都体会到了其各自母语在音韵方面的语言魅力。4结束语综上所述, 儿童文学在英语语体中是一种独特的语类, 儿童文学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小读者, 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阅读兴趣。译者在翻译时应大胆超越原文词句的限制, 以译文读者为中心, 创造性地运用归化译法, 让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上的对等。当然, 本文强调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并不是说在儿童文学翻译中, 异化法应当受到否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异化法也能够给儿童文学翻译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这样的例子不常见,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 陈子典. 儿童文学教程M . 广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2 尤金奈达. 翻译科学探索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6.3 Nida,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 Leiden: E. J. B rill, 1969: 165. 4 Nida, DeWarrd. From O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