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_第1页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_第2页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_第3页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_第4页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学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先秦时代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以意逆志”说魏晋南北朝曹丕写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完整的文学理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唐宋时期白居易与元九书司空图诗品严羽沧浪夜话元明清李渔闲情偶寄王国维人间词话西方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亚里士多德诗学(最最有名)布瓦洛诗的艺术司汤达拉辛和莎士比亚第一章 文学的社会属性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首先,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

2、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从实践上讲,任何文学作品都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依据。文学源于生活,但文学不是对生活机械的简单的照搬,而是能动的反映。经过能动创造的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举例:鲁迅笔下的阿Q是封建社会的群氓,但他又超越了群氓。祥林嫂来源于封建时期的妇女,但是她又超越了那个时期的妇女,知道要自己找工作,主动追求幸福。(二)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特性一、文学的真实性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二、文学的倾向性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三、文学的民

3、族性(一)文学的民族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精神、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语言等,文学家们长期生活在所属民族的社会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熏陶,自然会用本民族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本民族的思维去体悟生活,用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去观照生活,并运用本民族语言去表现生活,从个人使其创作具有民族性。(二)文学的民族性在作品中的表现1.在内容上的表现叙事性作品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风俗画、风景画的展示上。抒情性作品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心理的抒写上。2.在形式上的表现文学的民族性首先通过民族语言表现出来。文学的民族性也表现在结

4、构方面。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三)文学民族性的意义 文学的民族性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的读者喜闻乐见。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学作品,容易为本民族读者所接受并产生共鸣。在长期的接受、共鸣过程中,读者一再受到作品的感染,逐渐增强民族的认同感、自信心、凝聚力。其次,文学具有民族性,才会获得世界性。人们从来只对那些富有特色的作品情有独钟。如果世界文学是一个大花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学就像园中的百花,只有百花盛开,花园才会生机盎然。世界文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取消民族文学。各民族文学只有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独特风貌,才能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世界文学园地才会更加绚丽多彩。五

5、、文学的阶级性(三)文学与人性(1)人性的含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指人在自己身处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2)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人性大于阶级性。第二章 文学的审美特征第一节 文学的审美内涵一、艺术反映与科学反映的异同(一)反映对象不同社会科学与世界即对象之间是一种认知关系,目的在求知存真,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活动规律的熟悉和理解;文学艺术与世界即对象之间,不光存在认识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审美价值关系,目的在求美创美,包含着主体对客体的审美评价和客体对主体审美需求的契合。其表现对象是经过审美主体情感体验即心灵化的对象,而不再是认知关系中的客观事实、客观对象(二)反映方式

6、不同社会科学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以理论的形式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形象,让形象说话,以审美的方式来折射世界。(三)思维方式不同社会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文学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四)作用于社会的特点不同社会科学影响社会主要是对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文学艺术影响社会主要是对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二、文学的形象性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感情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三、文学的情感性文学的整个实践活动,包括创作实践和欣赏实践,都离不开人,都渗透着人的强烈的情感活动。动情是审美享受的标志

7、,以情动人是文学发挥社会功能的特点,因此情感性也是构成文学审美属性、产生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情感是创作的动力(二)文学作品蕴涵的情感包括人物形象的情感和作家倾注其间的情感(三)文学的情感是情与理的相互渗透四、文学的审美性(1)真实美生活真实就是符合真实的生活。注意两点:其一,我们所说的生活,包括现实的和历史的两个方面;其二,我们所说的生活,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3)独创美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盛火德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首先,作家对生活应有准确、深邃的发现,善于穿过生活的表层,向

8、深处开掘,捕捉社会人生的底蕴和美的价值。杜甫的春夜喜雨:独树一帜,深受历代读者喜爱。它不沿袭一般拟人的旧套,而是将人格化的春雨的独特性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新颖别致的审美感受。朱自清的背影:文学史上写父子情深的作品何止千百,但这篇散文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作者把描叙和抒情的聚光点集中于儿子泪光中父亲的背影,通过儿子不断述说内心的悔恨,把刻骨铭心的思念巧妙地倾吐出来。鲁迅的呐喊、彷徨:既反映出作者对国民精神、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又表现出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对开始觉醒的知识分子的期待。鲁迅的作品冷峻、凝重,它植根于爱,以热作衬底。鲁迅对假、恶、丑的东西深恶痛绝

9、,恨得透骨;同时,他对生活中美好的、高尚的、理想的东西又比谁都敏感、喜悦,比别人更执着地去追求。所以陆续蕴藏着的创作生命力是旺盛的,独特的。他的呐喊、彷徨对社会人生有着不同凡响的感受力、思辨力、透视力,在五四新旧文学对垒中,在小说创作中具有首开风气的深远意义。独创美也体现在艺术传达、艺术形式方面。作家以语言、结构、体裁、手法等物质手段塑造形象,折射人生,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艺术传达有赖于一定的传达技巧即表现手段。对技巧和手法的运用,也因人而异,留下作家个人独有的印记。冯骥才从事过专业回话,因此他善于把构思中的东西转化为一个个独特又具体的画面。比如,他的短篇小说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作家把

10、这画面想象得比写出来的更为细致和真切。正式这幅画面点燃了作家的激情火花,帮助他把有关的人和事放在更广阔的历史、社会、人生的大背景下熔炼和表现,尽情尽意地完成了这篇艺术佳作。作家在艺术传达时,要密切注意从社会生活以及欣赏主体那里反馈来的信息。从经过认真筛选的信息中得到启示,调整、丰富艺术传达的手段,不断提高艺术传达功能。刘心武的班主任赢得了了相当高的声誉,但评论界和读者也指出了缺点。刘心武认真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冷静地思考和消化,既在文学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也在知识结构、艺术技巧方面解剖自己,丰富自我,磨炼才情。钟鼓楼是一部多层次、复调的、试图对当代社会文明作宏观记录和反思的长篇小说。恢宏的气魄

11、,特殊的追求,体现出作家在艺术传达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而卓有成效的变革。实践证明钟鼓楼的确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的审美需求,是一部富有独创美的佳作。第二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一、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一)间接性、意象性的局限间接性决定了文学当前生存的尴尬处境当前,社会心态比较浮躁,人们不愿意阅读,喜欢直截了当、快速地感知事物。所以,当前,主流思想也开始倡导阅读。间接性使文学作品要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产生生动的画面。读者有高低深浅,所以容易导致差异或分歧。间接性也使文学作品常常使用侧面描写,其效果有时比绘画等的直接描绘更佳。(二)间接性、意象性能从更多侧面提供丰富的审美意蕴间接性、

12、意象性能从更多侧面提供丰富的审美意蕴,给读者留有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二、文学形象的广阔性(一)勾勒广阔多变的社会生活三国演义写了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直至西晋统一全国近200年的动乱历史;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梁山好汉聚义、扩大、全盛、衰落、失败的全过程;战争与和平描写了19世纪初俄法战争的巨大历史画卷;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话世界,人、神、妖,天堂、龙宫、地府,变幻莫测,蔚为奇观。(二)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各种人物的个性一部红楼梦共写了400多个人物,有灵性、有深度的文学形象以数十计,独特、不朽的典型人物也有好几个。(三)深入人的复杂微妙的精神领域异地思念是一种什么境界?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

13、月,天涯共此时。离别之痛该怎样描摹?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铭心刻骨的爱该怎样表达?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哈姆雷特三、文学形象的深刻性语言比绘画的线条、音乐的音符更能直接、准确地说出作家的思想。文学作品的思想既可含蓄地通过形象表达,也可直接通过叙述者从旁议论、评价。飘的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性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显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和对自主权的追求。在战前、战时和战后,斯佳丽女性意识的体现都充分揭示了其不屈不挠、勇敢坚强、不轻易认输的性格。战前,斯佳丽抛弃了传统淑女应有的礼节和矜持,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女性意识有所体现

14、;战争期间为了生存,她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和风度,勇敢地担当起保护家人的职责;战后又勇敢地冲破女性身上的种种枷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她的多种性格组合注定了她最后的悲剧结局,对于爱情的浪漫追求,对于生活的利己、享乐追求,导致了她对爱情和物质财富追求的双重失败。她就是一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因追求自我而丧失自我的可怜女性,这种性格组合让展现了一个可恨可恶却又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第三节 文学的综合审美功能审美认识功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审美认识不等于认识,读历史小说不等于读历史书,这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我们通过学习中外文学史,感性地审美地认识了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作家笔下描绘他

15、们眼中的历史风貌。但它并非就是原来的历史。审美教育功能:开卷有益。(以活生生的例子进行德智体美等教育,与一般的教育区别也还在艺术真实)审美娱乐功能: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情感的宣泄和满足,心灵的放松和愉悦。这种娱乐是在审美活动中实现的,是一种高品位的娱乐方式。文学的审美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学的审美功能是统驭全局的,是对文学功能的深层把握。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内容有题材、主题、情节。(一)题材题材是指作家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写进文学作品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的一组有机联系的生活材料。素材是指作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16、、尚未经过集中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题材是平等的。(二)主题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感情。(三)情节具体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文学作品的形式(一)文学语言叙事作品的语言由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组成。叙述人并不就是作者,而只是作者所选取的某一叙事角度。两种表达方式: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二)文学作品的结构结构就是作品内容的组织方式和构造所呈现出的具体样式。环形结构:结局时又回到开始(红楼梦)线形结构: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不回头平行结构:几条线索并行发展(哈姆雷特)V形结构:繁

17、荣萧条繁荣形结构:平静高潮平静(三)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1.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正面描写:直接写出该形象的特征侧面描写:顾左右而言他2.叙述顺叙、倒叙、插叙(补叙)3.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4.议论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层次结构一、文学作品的语言层面3.文学语言的陌生化陌生化:创造出新奇精警、富于表现性的文学语言。惟陈言之务去,语不惊人死不休,求新求变,新感觉派。打破常规思维,有意不让人轻易理解原文,从而延长阅读时间,感受美。陌生化不可过度。写诗最忌用成语,写文最忌用套话,写小说、戏剧最忌雷同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第一节 文

18、学体裁的划分一、文学体裁的含义:文学体裁是指由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语言运用及结构形式等特点综合体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形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承载样式。二、分类二分法:根据语言运用的特点以是否合韵将文学作品分为韵文(文)和散文(笔)三分法:根本文学作品描述的不同对象和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分为抒情、叙事、戏剧文学,最初由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分法:按照形象塑造、结构形式、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第三节 散文一、概念: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阔、结构灵活,语言精致优美,注重书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样式。二、基本类型:根据作品表现对象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分为(1)叙事性

19、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2)抒情性散文(3)议论性散文第四节 小说分类根据类型反映时代不同历史小说、现代小说语言的区别文言小说、白话小说题材内容工业、军事、言情、武侠、公案、侦探、科幻等题材表现形式章回体、书信体、日记体创作宗旨谴责小说、讽刺小说、问题小说、探索小说表现侧重和小说的形态情节小说、性格小说、心态小说第五节 戏剧文学一、基本特征:直观性、综合性、舞台性二、分类:根据类型容量大小独幕剧、多幕剧表现形式话剧、歌剧、歌舞剧、诗剧、戏曲题材的时代历史剧、现代剧戏剧冲突的性质悲剧、喜剧、正剧悲剧:悲剧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尖锐对立的矛盾冲突,而冲突的解决以崇高、美好、正义的力量的失败为结

20、局喜剧:矛盾冲突与与悲剧相反,一般以讽刺或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否定假恶丑,肯定真善美为主要内容。正剧:是悲剧和喜剧有机结合的一种喜剧形式,内容有喜有悲,悲喜结合,又称悲喜剧第六节一、影视文学是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的合称,是电影艺术或电视艺术的基础。是一种注重按照蒙太奇结构方式刻画动态的视觉形象的文学体裁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映电影电视: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二、蒙太奇的结构方式蒙太奇是指影片镜头的剪辑和组合,是影片的连接法组接法有对立式、平行式、交叉式、叫板式、音响式、物件式、人体式、复现式、联想式、象征式、反衬式。三、分类:电影文学包括故事片剧本、传记片剧本和

21、美术片剧本电视文学包括单本剧剧本、连续剧剧本和系列剧剧本第五章 文学创作一、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二、灵感是艺术思维过程中一种突发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是主客体的特殊偶合,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产生与作家长期的生活积累和高度紧张的艰苦的精神劳动,灵感的发现往往需要一个外在刺激物的诱发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文学思潮再现型文学: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代表)、自然主义表现型文学:浪漫主义表意型文学:现代主义第七章 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第一节 文学典型(再现型文学)一、典型:不仅要达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而且要有强烈的审美性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典型形象在再现型文学作

22、品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二、典型人物:是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性格、命运或心态,蕴涵着深广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体现着作家审美独创性的人物形象。能否塑造出典型人物,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三、典型环境:是环绕典型人物,能充分、深刻地体现一定社会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特定具体生活环境。四、典型化:就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较大概括性的典型形象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节 意境(表现型文学)一、概念“意境”就是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思和深广的人生意味,能诱发读者的想象和回味的艺术境界。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二、

23、分类1.阴性:婉约 阳性:豪放 2.优美,壮美,凄美,平静之美3.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第三节 意象(表意型文学)概念:是指人类审美理想境界中,以表达某种哲理观念为目的,具有象征性、荒诞性审美特征的表意之象第八章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一、创作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作家个人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人格、才能和审美观等精神因素。二、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作家由于文学见解、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等方面相似而自觉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作家群。判断文学流派的标准:1.有影响的作家为代表的作家群2.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倾向、创作原则、文学见解和审美追求3.形

24、成独特的个人风格第九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一、文学起源理论模仿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游戏说:16世纪的马佐尼,在倡导模仿说的同时,披露了“文艺是游戏”的观点。心灵表现说:把艺术看成是人类心灵(包括思想、情感等等)的一种表现,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露出端倪。 古代中国也早已有之。巫术说劳动说:在苏联和中国的文艺理论界盛行二、文学继承与借鉴的原则第一 我们要批判文学上的民族虚无主义与排外主义两种极端倾向。事实证明在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守其一端排斥另一端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第二,在继承与借鉴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分析与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三、对于传统文学与

25、外国文学我们在批判的时候不应当求全责备,而应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它们,给它们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第十章 文学欣赏一、概念:读者进入文学作品所创造的形象世界之中,理解作品的情节,感受到作品的美,领悟到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发生情感上、思想上的交流,并有初步的审美判断的文学阅读境界。二、文学欣赏活动对读者的塑造(对读者的意义)多读则能提高审美能力多读则能获得精神的陶冶多读则能得到思想的丰富与深化多读则能获得知识视野的开拓三、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动机的发生心态的转换审美心理建构高峰体验几个过程。四、文学欣赏的心理特征(1)联想和想象占主导地位文学是一个会飞翔的专业,小学语文课应具备这一品质,让小学生学会“飞”出神。(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人在头脑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