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学习知识体系梗概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见二教)三、一词多义(18个重点虚词,120个重点实词)四、偏义复词五、词类活用1 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 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项伯杀人,臣活之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侣鱼虾而友麋鹿六、文言句法(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
2、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
3、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
4、而君幸于赵王。(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受制于人。(受于)为天下笑,何也?(为)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若属皆为所虏。(为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
5、置。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不规则
6、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7、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
8、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五)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
9、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
10、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11、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
12、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
13、比,怎么样呢? 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19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20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1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
14、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2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成语,千百年来长期相沿,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文体。成语言简意赅,以简驭繁以极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以鲜活的形象
15、,古色古香地表情达意,活跃在人们的口头语和书面语中。在日常交际中成语的使用是相当频繁的,成为现代人交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它是人们长期语言实践的结晶,大部分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或源自软闻遗事、颜语,歇后语。有许多成语,其中词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古汉语的固有特色,按照文言语法的特点来解释这类成语,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由于不少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古汉语特色,所以,反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成语这个“活化石”,去掌握古汉语,诸如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句式等文言知识。高中学生由于耳闻目睹,习见习闻,接触了大量的成语,高频成语己耳
16、熟能详,不常见的也粗通其意,有一个模糊认识,只有极少数不知其义或望文生义。高中学生的语文复习,面广量大,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既可以将一些模糊认识的成语清晰化,又可以复习到大量的古汉语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一、利用成语复习文言实词 下列成语中包含了文言实词(括号前),括号里是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 不刊(删改)之论 不过尔尔(如此) 无可适(去)从 以己度(推测)人 质(询问)疑问难 登峰造(至)极 怨天尤(责怪)人 缘(攀援)木求鱼 引(拉长)吭高歌 寡廉鲜(少)耻 家徒(只有)四壁 尸位素(白)餐 不学无术(本领) 如释(放下)重负 不速(邀请)之客 不期(约定时日)而遇 出类拔(超
17、出)萃 蔚为大观(景象) 寄人(依附、寄居)篱下 文(掩饰)过饰非二、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一词多义(含实词、虚词) 备: 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关怀备至(周到,尽) 戒备森严(防备) 兵 :短兵相接(兵器) 兵强马壮(士兵,军队) 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 :四通八达(通达) 通宵达旦(到达) 达官贵人(显达) 当: 势不可当(抵挡) 首当其冲(对着,面对) 安步当车(当作) 负: 负隅顽抗(依仗,凭借) 忘恩负义(背弃) 不分胜负(失败) 故: 故步自封(与新相对) 非亲非故(老朋友) 明知故犯(故意) 顾 :顾影自怜(回头看) 三顾茅庐(拜访) 奋不顾身(考虑) 疾: 讳疾忌医(疾病) 疾
18、恶如仇(痛恨) 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 举足轻重(抬起) 选贤举能(推荐) 举国上下(全) 名: 不可名状(说出) 不名一钱(占有) 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 自愧弗如(比得上) 称心如意(适合) 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 :略胜一筹(超过) 美不胜收(尽) 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 :不务正业(致力,从事) 不急之务(事务,事情) 除恶务尽(必须) 相 :相机行事(鉴别,审察) 开诚相见(偏指一方) 肝胆相照(互相) 于: 青胜于蓝(比) 受制于人(被) 与: 与人为善(赞成) 与日俱增(跟着,随着) 欲取姑与(给予) 以 :以己度人(用) 以貌取人(凭) 以讹传讹(拿,把) 因:
19、因人成事(依靠) 因利乘便(凭借,依靠) 因材施教(根据)三、利用成语复习通假字 一暴(曝)十寒 拨乱反(返)正 不假(借)思索 日薄(迫)西山 层见(现)迭出 食不厌(餍)精 矢(誓)口否认 博闻强识(志)四、利用成语复习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加点词) 风起云涌 豆剖瓜分 蚕食鲸吞 口诛笔伐 草行露宿 日新月异 虎踞龙盘 星罗棋布 川流不息 管窥蠡测 耳提面命 二桃杀三士 2.形容词作名词(加点词) 杀富济贫 除暴安良 激浊扬清 舍近求远 居安思危 党同伐异 披坚执锐 3.名词活用为动词(加点词) 沐猴而冠 沧海桑田 户枢不蠹 不胫而走 洞烛其奸 华而不实 履险如夷 无所事事 径天纬地
20、衣冠禽兽 4.动词活用为名词 继往开来 5.使动用法(加点词) 破釜沉舟 正本清源 富国强兵 倾国倾城 赏心悦目 丰衣足食 贪脏枉法 不可理喻 光宗耀祖 生死肉骨 6.意动用法(加点词) 幸灾乐祸 鱼肉人民 席天幕地 不耻下问 不远万里 草营人命 7.为动用法 光前裕后 (光前: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造福)五、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句式 这类例子难以搜索,略举几例,以作参考。 1.宾语前置(加点词为前置兵语) 夜以继日 时不我待 唯才是举 一言以蔽之 2.介宾短语后置 蠢若木鸡 3.被动句式 古为今用 4.省略句式 再衰三竭关于互文及其翻译互文这种修辞格,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但由于对这种修辞格中学
21、材料未作较为系统的介绍,因而同学中经常发生对互文误注、误译的现象。下面拟从互文的分类入手,力图给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种修辞格提供一点帮助。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1.【短语互文】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例如:去国怀乡;朝歌夜弦;人仰马翻; 泉香而酒冽。例“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朝歌夜弦”是“朝歌弦,夜弦歌”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日日夜夜唱歌弹琴”;例是“人仰翻,马翻仰”的浓缩形式,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例“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2.【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主人下马客在船例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孩子学习试题及答案建议
- 2024年交通政策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参考资料试题及答案
- 汽车维修工安全操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 食品质量控制的考核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宠物营养师考试中的实地考察要求及试题答案
- 成人提升测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实际题目及答案
- 脆皮年糕测试题目及答案
-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国际教育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小学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讲话:以八项规定精神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深・重明・规立・法新・行远
- 2025山东航空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开封尉氏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政策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 GB/T 45251-2025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西交大政治考题及答案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MOOC期末】《英美文学里的生态》(北京林业大学)期末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