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质构造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2/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1.gif)
![第七章地质构造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2/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2.gif)
![第七章地质构造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2/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3.gif)
![第七章地质构造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2/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4.gif)
![第七章地质构造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2/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fdadfac2-466a-4c6e-805c-4f780927b3f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 :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或岩体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或岩体在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的产物。在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的产物。 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构造几何学研究:包括形态、方位、产状、构造几何学研究:包括形态、方位、产状、规模、级次、分布及组合规律。规模、级次、分布及组合规律。 (2)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研究:主要是研究地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研究:主要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环境,以及地质构造形成的运动学与质构造的形成环境,以及地质构造形成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动力学。 地质学基础
2、地质学基础3第一节第一节 层状岩石的产状层状岩石的产状 及其接触关系及其接触关系一、岩层的产状一、岩层的产状二、地层的接触关系二、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 一、岩层的产状一、岩层的产状 (一一)岩层及岩层厚度岩层及岩层厚度 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岩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岩体叫沉积岩层。体叫沉积岩层。 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上层面又称顶面,下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上层面又称顶面,下层面又称底面。层面又称底面。 两个岩层的接触面,既是上覆岩层的底面,又是两
3、个岩层的接触面,既是上覆岩层的底面,又是下伏岩层的顶面下伏岩层的顶面。 两层面间的垂直距离,就是岩层的厚度。两层面间的垂直距离,就是岩层的厚度。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 (二)岩层的原始产状及产状类型 岩层的产状系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岩层的产状系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即岩层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间的方位。即岩层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水平或近水平的:在广阔而平坦的沉积盆地中水平或近水平的:在广阔而平坦的沉积盆地中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其原始产状大部是水平的或近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其原始产状大部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于水平的。 原始倾斜:只有在沉积盆地边缘、岛屿、水下原始倾斜:
4、只有在沉积盆地边缘、岛屿、水下隆起和火山锥周围边坡等局部地带,岩层才会出现隆起和火山锥周围边坡等局部地带,岩层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是为原始倾斜。一定程度的倾斜,是为原始倾斜。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水平岩层水平岩层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 岩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岩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变位,其产状会发生不同程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变位,其产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的改变。 岩层的产状类型:岩层的产状类型:水平岩层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倾斜岩层、直立直立岩层岩层、倒转岩层倒转岩层。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倾斜岩层倾斜岩层地质学基础
5、地质学基础10直立岩层直立岩层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1 (三)岩层的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要素 1、产状要素的概念、产状要素的概念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中的产出状态。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中的产出状态。是以岩层面在三度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是以岩层面在三度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是表示岩层的空间关系。确定的,是表示岩层的空间关系。 即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即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数值来表示。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2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3 走向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岩层
6、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岩层走向表示岩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岩层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倾向倾向:是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倾向线在水平是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倾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岩层下倾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岩层下倾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倾向,简称倾向。 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向线或倾斜线,与走向线不垂直的倾向线叫视倾叫倾向线或倾斜线,与走向线不垂直的倾向线叫视倾向线或叫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向线或叫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
7、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视倾向或假倾向。就是岩层视倾向或假倾向。 真倾向只有一个方位角数值。视倾向就有多个。真倾向只有一个方位角数值。视倾向就有多个。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4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5 倾角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叫真倾角。真倾角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叫真倾角。真倾角只有一个。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只有一个。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视倾角多个,而这些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视倾角多个,而这些视倾角都比同一地点的真倾角值小。视倾角都比同一地点的真倾
8、角值小。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如图所示。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如图所示。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6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还可用数学式表达: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还可用数学式表达:tan=tantan=tan cos cos。 从这个关系式可以看出,视倾向愈接近真倾向从这个关系式可以看出,视倾向愈接近真倾向时,其倾角值也越来越大,最后趋近于真倾角值;时,其倾角值也越来越大,最后趋近于真倾角值;视倾向偏离真倾向越远,即愈靠近岩层走向,则其视倾向偏离真倾向越远,即愈靠近岩层走向,则其视倾角越小,以至趋于零,所以可以把走向看成视视倾角越小,以至趋于零,所以可以把走向看成视倾角为零的视倾向。倾角为零的视倾向。
9、 水平岩层水平岩层:倾角:倾角85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7 2、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岩层的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岩层的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上测得,必要时可以用经纬仪测量仪器精确测量。上测得,必要时可以用经纬仪测量仪器精确测量。 在有些情况下,地质罗盘不容易准确测定时,在有些情况下,地质罗盘不容易准确测定时,可根据钻孔资料、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及视倾斜值可根据钻孔资料、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及视倾斜值用几何作图法或赤平投影等方法,求出岩层的产状用几何作图法或赤平投影等方法,求出岩层的产状要素。要素。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8 岩层的产状要素可用两
10、种方法表示:岩层的产状要素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文字表示法文字表示法:用象限角表示,也有的用:用象限角表示,也有的用360的的圆周角表示,因此,文字表示方法也有两种:圆周角表示,因此,文字表示方法也有两种: (1)方位角表示法:一般只测量、记录倾向和)方位角表示法:一般只测量、记录倾向和倾角,如倾角,如SW20525(也可写为(也可写为20525),即倾向为西南),即倾向为西南205,倾角,倾角25。SE11538,NW29045。 (2)象限角表示法:以北和南的方向作为)象限角表示法:以北和南的方向作为0,一般测记走向、倾角和倾向象限。如一般测记走向、倾角和倾向象限。如N65W/25SW,即走
11、向为北偏西,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倾角为25,向西南倾斜;又如,向西南倾斜;又如N30E/27SE,即走向,即走向北偏东北偏东30,倾向南东,倾角,倾向南东,倾角27。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19 符号表示法符号表示法: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表示。常用的符号有:符号表示。常用的符号有:长线表示走向,短线表示倾向,数字表长线表示走向,短线表示倾向,数字表示倾角。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位标绘示倾角。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位标绘在图上;在图上; 岩层产状是水平的;岩层产状是水平的; 岩层直立,箭头指向新岩层;岩层直立,箭头指向新岩层; 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
12、向,即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度数。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度数。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0 ( (四四) )水平岩层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是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或水平岩层是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岩层。未经变动的,即仍保持原始状态基本相同的岩层。未经变动的,即仍保持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水平岩层具有以下特征:的沉积岩层。水平岩层具有以下特征: 1、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出露和分布受地形控制。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出露和分布受地形控制。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在地形地质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
13、制,其出露线在地形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 在河谷、冲沟中岩层的出露界线随等高线弯曲在河谷、冲沟中岩层的出露界线随等高线弯曲而弯曲,延伸成而弯曲,延伸成“V”字形,字形,“V”字形尖端指向上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顶和山坡上岩层露头分布往往呈弧岛状、游;在山顶和山坡上岩层露头分布往往呈弧岛状、不规则的同心圆状或条带状。不规则的同心圆状或条带状。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2 3、厚度是岩层顶、底面标高之差。、厚度是岩层顶、底面标高之差。 4、露头的宽度取决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露头的宽度取决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14、 露头宽度指的是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露头宽度指的是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地面的坡度相同时,厚度大的岩层的变化而变化,当地面的坡度相同时,厚度大的岩层露头宽度就宽,厚度小的岩层露头就窄;反之亦然,露头宽度就宽,厚度小的岩层露头就窄;反之亦然,当岩层厚度相同时,坡度大的岩层露头宽度就窄,坡当岩层厚度相同时,坡度大的岩层露头宽度就窄,坡度小的岩层露头就宽。注意的是,在陡崖处,岩层上、度小的岩层露头就宽。注意的是,在陡崖处,岩层上、下层面界线的投影
15、线就重合为一条线,即露头宽度为下层面界线的投影线就重合为一条线,即露头宽度为零,以致于在地质图上呈现出岩层尖灭的假象。零,以致于在地质图上呈现出岩层尖灭的假象。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3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4 注意:注意: 地质图地质图: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一地区: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一地区的各种地质构造、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投影到平的各种地质构造、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投影到平面(地形地图)上形成的图件。面(地形地图)上形成的图件。 地质界线地质界线:地形图上各种地质体的界线(岩性:地形图上各种地质体的界线(岩性界面、地层分界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矿体边界界面、地层分界面、断层面
16、、不整合面、矿体边界等)。等)。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5 ( (五五) )倾斜岩层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远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远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这是最简单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构造变动,也是层状岩石最常见的一种产状形一种构造变动,也是层状岩石最常见的一种产状形态。态。 单斜岩层(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所出露单斜岩层(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所出露的一套岩层若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则称为单斜岩的一套岩层若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则称为单斜岩层。层。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6 1、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倾斜岩层的露头形
17、态 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在地形地质图上分布形态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在地形地质图上分布形态则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规律。 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V”字形形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字形法则。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7 (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
18、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而穿越山脊时,字形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而穿越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但岩层界线的弯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但岩层界线的弯曲总是比等高线弯曲度小。曲总是比等高线弯曲度小。“相反相同小相反相同小” (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相反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相反的方向弯曲。在沟谷中,界线的方向弯曲。在沟谷中,界线“V”字形尖端指向下字形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上,则指向山脊上坡。游;在山脊上,则指向山脊上坡。“相同相
19、反大相同相反大”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8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29 (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也是相同的。在沟谷中,岩层露头界线的方向也是相同的。在沟谷中,岩层露头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的下坡。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的下坡。“相同相同大相同相同大” “ “V”字形法则不仅适用于层状地质体界面露头字形法则不仅适用于层状地质体界面露头线的分布形态,也适用于一切较平整的构造面,如线的分布形态,也适用于一切较平整的构造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
20、等的露头线的分布形态。断层面、不整合面等的露头线的分布形态。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0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2 2、岩层的露头宽度、岩层的露头宽度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主要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倾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主要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倾角,还受地面坡角、坡向与岩层的倾角、倾向之间关角,还受地面坡角、坡向与岩层的倾角、倾向之间关系的影响。系的影响。 (1)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一般是地面坡度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一般是地面坡度缓,岩层露头就宽,坡度陡,露头就窄;岩层出露在缓,岩层露头就宽,坡度陡,露头就窄;岩层出露在陡崖峭壁上,则岩层顶、底面的界线在平面上的投影陡崖峭壁上
21、,则岩层顶、底面的界线在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成一条线,造成在平面图上岩层重合成一条线,造成在平面图上岩层“尖灭尖灭”的假象的假象。 (2)当岩层面与倾斜地面直交时这时露头宽度小当岩层面与倾斜地面直交时这时露头宽度小于岩层厚度;岩层倾角达于岩层厚度;岩层倾角达90时,且不受地形影响,时,且不受地形影响,露头宽度等于岩层厚度;当岩层面与地面之间的交角露头宽度等于岩层厚度;当岩层面与地面之间的交角(指相交锐夹角)由大变小,则露头宽度由窄变宽。(指相交锐夹角)由大变小,则露头宽度由窄变宽。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3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4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5 3、倾斜岩层的厚度、倾斜岩层的厚度 在与岩
22、层走向斜交的直立剖面或在与岩层面不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直立剖面或在与岩层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岩层顶、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铅直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铅直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直井所获得的岩层的厚度大多数是铅直厚度。距离。直井所获得的岩层的厚度大多数是铅直厚度。 铅直厚度、视厚度与真厚度具有一定的三角关铅直厚度、视厚度与真厚度具有一定的三角关系:真厚度(系:真厚度(h)=铅直厚度(铅直厚度(H)cos(为岩为岩层真倾角)。层真倾角)。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
23、6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7 当当=0时,时,cos=1,即岩层水平时,铅直厚,即岩层水平时,铅直厚度(度(H)=真厚度(真厚度(h);); 当当0时,时,cos的值总是小于的值总是小于1,故倾斜岩,故倾斜岩层的铅直厚度总是大于真厚度。当岩层产状不变时,层的铅直厚度总是大于真厚度。当岩层产状不变时,在任何方向的剖面上量得的铅直厚度都相等。在任何方向的剖面上量得的铅直厚度都相等。 视厚度(视厚度(h)=铅直厚度(铅直厚度(H)cos(为为该剖面方向的岩层视倾角)。因视倾角总是小于真该剖面方向的岩层视倾角)。因视倾角总是小于真倾角,倾角,coscos,所以视厚度也恒大于真厚度。,所以视厚度也恒大于真
24、厚度。h=h cos/cos。 因此,得知岩层的真厚度和真、视倾角,铅直因此,得知岩层的真厚度和真、视倾角,铅直厚度和视厚度即可用上述三角公式求出。厚度和视厚度即可用上述三角公式求出。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8 4、倾斜岩层的埋藏深度、倾斜岩层的埋藏深度 岩层的埋藏深度是指从地面某一点到所目标岩层岩层的埋藏深度是指从地面某一点到所目标岩层层面的铅直距离。一般根据岩层的已知点到测深点的层面的铅直距离。一般根据岩层的已知点到测深点的距离、两点高差和岩层产状要素等数据来计算。距离、两点高差和岩层产状要素等数据来计算。 在石油钻井中直井所钻遇的目标层顶面的进尺深在石油钻井中直井所钻遇的目标层顶面的进尺深
25、度,就是该井目标层的埋藏深度。度,就是该井目标层的埋藏深度。 例:已知例:已知A井、井、C井处的高程,井处的高程,A井钻遇井钻遇M层顶面层顶面的深度的深度ABH,地层倾角为,地层倾角为a a,地层厚度为,地层厚度为T,求,求C处处钻遇钻遇M顶面和底面的深度顶面和底面的深度 CEA、C两地高程差两地高程差H(A处钻遇深度)处钻遇深度)OE(OBtga)(顶面深度)(顶面深度) 底面深度底面深度CEEF(地层的铅直深度)(地层的铅直深度)CET/cosa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39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0 二、二、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整合与不整合(一)整合与不整合 整合整合:上、下地
26、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也基本一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也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如果有了间断,即不整合: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如果有了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在上、下地层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在上、下地层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叫不整合线,它是重要面。不整合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叫不整合线,它是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的地质界线之一。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1 (
27、二)(二)不整合的类型不整合的类型 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不整合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运动特征,不整合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 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也称假整合也称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斜交不整合斜交不整合)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2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1)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 (2)存在地层缺失(不整合面);)存在地层缺失(不整合面); (3)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 (4)不整合面平整或起伏不整合面平整或起伏, ,
28、不整合面有平整的,不整合面有平整的,也有高低起伏的,它反映了上覆新地层沉积前的古也有高低起伏的,它反映了上覆新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形态。地貌形态。 形成过程:形成过程: 下降沉积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再下降、再沉积降、再沉积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3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4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5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角度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缺失一部分地层,彼此的产状也不平行,而是相交缺失一部分地层,彼此的产状也不平行,而是相交截接触。截接触。 角度不整合的表现:角度不整合的表现: 上、下两套地层之
29、间缺失部分地层;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部分地层; 产状不相同;产状不相同; 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等; 上覆的较新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上覆的较新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而下伏的较老地层层面与不整合面则相截交。行,而下伏的较老地层层面与不整合面则相截交。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6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7 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 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动、常伴有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沉积间断、遭受剥蚀、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次下降、再
30、沉积。再次下降、再沉积。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8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49 1、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 上、下两套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地质时代相差上、下两套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地质时代相差较远;或二者的反映出生物演化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现较远;或二者的反映出生物演化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现象,或二者的生物迥然不同。象,或二者的生物迥然不同。 根据化石和区域地层对比,确定两套地层之间存根据化石和区域地层对比,确定两套地层之间存在某些层的缺失,而又证明它不是断层造成的,则说在某些层的缺失,而又证明它不是断层造成的,则说明有不整合存在。明有不整
31、合存在。 (三)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三)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0 (2)沉积方面的标志沉积方面的标志 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截然不同。两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之间往往有一个较平整或起伏不平的古剥蚀套地层之间往往有一个较平整或起伏不平的古剥蚀面,这个面上可能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层或与面,这个面上可能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层或与之有关的残积型矿床如铁、锰、磷、镍、稀土或铝之有关的残积型矿床如铁、锰、磷、镍、稀土或铝土矿。土矿。 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的滞留沉积形成的底砾岩。砾石的滞留沉积
32、形成的底砾岩。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1 (3)构造方面的标构造方面的标志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构造变形强弱程度不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构造变形强弱程度不同,因而两套地层的褶皱、断裂、劈理等构造的同,因而两套地层的褶皱、断裂、劈理等构造的类型、方位、期次、强度等等不同;下伏老地层类型、方位、期次、强度等等不同;下伏老地层遭受构造变形的期次总是多于上覆新地层。遭受构造变形的期次总是多于上覆新地层。 从宏观方面看,两套地层的构造线方向有时从宏观方面看,两套地层的构造线方向有时也迥然不同。也迥然不同。 下伏老地层中某些断层、节理或其它构造面,下伏老地层中某些断层、节理或其它构造面,可延伸至不整合面而被截
33、断。可延伸至不整合面而被截断。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2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3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的标志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的标志 上、下两套地层及其构造是在不同时期的地壳上、下两套地层及其构造是在不同时期的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往往各自伴生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运动中形成的。往往各自伴生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并各有不同类型的矿床。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并各有不同类型的矿床。四川攀西地区的会理群为一套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四川攀西地区的会理群为一套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的浅变质岩系,其中有侵入的含铜、镍矿床的组成的浅变质岩系,其中有侵入的含铜、镍矿床的基性基性超基性岩体及含
34、铁、锡矿床的花岗岩体。在超基性岩体及含铁、锡矿床的花岗岩体。在其上覆盖着未变质的基性岩,二者呈明显的角度不其上覆盖着未变质的基性岩,二者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关系。 总之,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经受的变质作用及总之,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经受的变质作用及岩浆作用的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等不同。岩浆作用的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等不同。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4 2、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接触的上、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 即以不整合面下伏
35、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下即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就是其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就是其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即不整合形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即不整合形成的时代。成的时代。 如果为角度不整合,这个时期即为地壳运动相如果为角度不整合,这个时期即为地壳运动相对剧烈时期,代表一个对剧烈时期,代表一个“褶皱幕褶皱幕”。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5 3、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根据地质图上出露的地层时代、层序、地质根据地质图上出露的地层时代、层序、地质界线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不整合类型。界线
36、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不整合类型。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有较明显的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有较明显的差异,其间又缺失一部分地层。差异,其间又缺失一部分地层。 上覆较新地层的底面的界线上覆较新地层的底面的界线(即不整合线即不整合线)与与下伏较老的不同层位的地层相交截。下伏较老的不同层位的地层相交截。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6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7第二节第二节 褶皱构造褶皱构造(FOLDS)一、褶皱和褶皱要素一、褶皱和褶皱要素三、褶皱的产状类型及其组合型式三、褶皱的产状类型及其组合型式四、褶皱的观察和研究四、褶皱的观察和研究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8一、褶皱和褶皱要素一、褶皱和褶皱要素 (一
37、)褶皱的概念(一)褶皱的概念 褶皱是地壳上一种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地壳上褶皱是地壳上一种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地壳上最基本的构造型式,是地质构造中最引人注目的地质最基本的构造型式,是地质构造中最引人注目的地质现象。现象。 褶皱褶皱:是岩石中各种面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褶是岩石中各种面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褶皱形象地反映了地壳岩石、岩层发生了塑性变形。皱形象地反映了地壳岩石、岩层发生了塑性变形。 褶皱的规模:差别极大,小至手标本或显微镜下褶皱的规模:差别极大,小至手标本或显微镜下的微型褶皱,大到卫星相片上的区域性褶皱。的微型褶皱,大到卫星相片上的区域性褶皱。 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的,但从单一褶皱面的弯
38、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的,但从单一褶皱面的弯曲来看,基本形态有两种:背斜、向斜。单个褶皱叫曲来看,基本形态有两种:背斜、向斜。单个褶皱叫褶曲。褶曲。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59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0 背斜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岩层较新,称为背斜。由于风化剥蚀的破坏老,外侧岩层较新,称为背斜。由于风化剥蚀的破坏,造成背斜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向两侧从老,造成背斜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向两侧从老到新对称重复出露岩层。到新对称重复出露岩层。 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外侧
39、岩层较老,称为向斜。因后来风化剥蚀的破新,外侧岩层较老,称为向斜。因后来风化剥蚀的破坏,造成向斜在地面上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向两侧坏,造成向斜在地面上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向两侧从新到老对称重复出露岩层。从新到老对称重复出露岩层。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1 (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褶皱要素,褶皱要素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褶皱要素,褶皱要素主要有:主要有: 1、核部:指褶皱的中心部分的地层。当风化、核部:指褶皱的中心部分的地层。当风化剥蚀后,常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剥蚀后,常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简称核。简称核。 2、翼部:系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比较平、翼部:系指褶皱核
40、部两侧的地层,比较平直的地层,简称翼。在横剖面或横截面上,构成两直的地层,简称翼。在横剖面或横截面上,构成两翼的同一褶皱面的拐点的切线的夹角,即两翼之间翼的同一褶皱面的拐点的切线的夹角,即两翼之间的最小夹角称为的最小夹角称为“翼间角翼间角”。是正交剖面上两翼间。是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的内夹角。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2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3 3、转折端:系指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部、转折端:系指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部分,对褶皱面来说的,在横剖面上,转折端常呈分,对褶皱面来说的,在横剖面上,转折端常呈弧线形,但有时也可以是一点或直线。弧线形,但有时也可以是一点或直线。 4、枢纽:是指同一褶皱
41、面上最大弯曲点的、枢纽:是指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连线。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5、轴面:是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轴面:是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故又称枢纽面。枢纽联成的面,故又称枢纽面。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4褶皱轴面和枢纽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5 6、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7、脊、脊线、脊面和槽、槽线、槽面:背斜、脊、脊线、脊面和槽、槽线、槽面:背斜或背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个横剖面上的最高点为或背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个
42、横剖面上的最高点为“脊脊”,它们的连线称为脊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它们的连线称为脊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的脊线联成的面。与它们相反,向斜或向形的同一的脊线联成的面。与它们相反,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槽”,它们的连,它们的连线,称为槽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的槽线联成的面,线,称为槽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的槽线联成的面,分别称为槽面。分别称为槽面。 8、脊迹和槽迹:脊面或槽面与地面或任意平、脊迹和槽迹:脊面或槽面与地面或任意平面的交线。面的交线。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6 1、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1)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
43、,褶皱可以描述为:)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褶皱可以描述为: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7 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相等;相等; 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相等;相等;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个方向倾斜,一翼地层倒转,另一翼地层层序正常;一翼地层倒转,另一翼地层层序正常; 平卧褶皱:轴面近于水平,一翼地层层序正常,平卧褶皱:轴面近于水平,一翼地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另一翼地层倒转; 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
44、褶皱。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8 (2)根据翼间角大小可以将褶皱描述为:)根据翼间角大小可以将褶皱描述为: 平缓褶皱:翼间角小于平缓褶皱:翼间角小于180,大于,大于120; 开阔褶皱:翼间角小于开阔褶皱:翼间角小于120,大于,大于70; 闭合褶皱:翼间角小于闭合褶皱:翼间角小于70,大于,大于30; 紧闭褶皱:翼间角小于紧闭褶皱:翼间角小于30; 等斜褶皱:翼间角近于等斜褶皱:翼间角近于0,两翼近平行。,两翼近平行。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69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0 (3)根据褶皱面弯曲形态可将褶皱描述为:转)根据褶皱面弯曲形态可将褶皱描述为:转折端形态,结合两翼情况折端形态,结合两翼情况 地
45、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1 根据褶皱的某一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根据褶皱的某一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将褶皱分别称为:和横向宽度之比,将褶皱分别称为: 线状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线状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10:1,是一,是一种狭长形褶皱;种狭长形褶皱; 短轴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介于短轴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介于3:110:1之之间的褶皱;间的褶皱; 穹隆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穹隆褶皱: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3:1的背斜的背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 构造盆地: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构造盆地:其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3:
46、1的向斜的向斜构造,褶皱面从四周向中心倾斜。构造,褶皱面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2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3 三、褶皱的产状类型及其组合型式三、褶皱的产状类型及其组合型式 ( 褶皱的产状,主要取决于枢纽和轴面两个要素褶皱的产状,主要取决于枢纽和轴面两个要素。 MJRickard,1971年在总结前人关于褶皱产年在总结前人关于褶皱产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褶皱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褶皱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这三个变量绘制一个三角网,有了这么一和侧伏角这三个变量绘制一个三角网,有了这么一个三角网图,以便对褶皱产状作三维的定量研究。个三角网图,以便对褶皱产状作三维
47、的定量研究。这种分类又称这种分类又称Rickard分类。分类。 分类依据:褶皱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分类依据:褶皱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角。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4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5 1、直立水平褶皱(、直立水平褶皱(区):轴面近于直立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倾角8090),枢纽近于水平(倾伏角),枢纽近于水平(倾伏角010);); 2、直立倾伏褶皱(、直立倾伏褶皱(区):轴面近于直立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倾角8090),枢纽倾伏角为),枢纽倾伏角为1080; 3、倾竖褶皱(竖直褶皱)(、倾竖褶皱(竖直褶皱)(区):轴面区):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倾角和倾伏角均为和枢
48、纽均近于直立(倾角和倾伏角均为8090);); 4、斜歪水平褶皱(、斜歪水平褶皱(区):轴面倾斜(倾区):轴面倾斜(倾角角1080),枢纽近于水平(倾伏角为),枢纽近于水平(倾伏角为010););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6 5、平卧褶皱(、平卧褶皱(区):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区):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倾角和倾伏角均为平(倾角和倾伏角均为010);); 6、斜歪倾伏褶皱(、斜歪倾伏褶皱(区):轴面倾斜(倾角区):轴面倾斜(倾角1080),枢纽也倾伏(倾伏角为),枢纽也倾伏(倾伏角为1080),但二者倾向和倾角均不一致,这是常见的一种类,但二者倾向和倾角均不一致,这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型。 7、斜卧褶
49、皱(重斜褶皱)(、斜卧褶皱(重斜褶皱)(区):轴面倾区):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均为角和枢纽倾伏角均为1080,而且二者倾向基,而且二者倾向基本一致,倾斜角度也大致相等,即枢纽在轴面上的本一致,倾斜角度也大致相等,即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为侧伏角为8090。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7 这种褶皱一般规模较大,从褶皱两翼到转折端,这种褶皱一般规模较大,从褶皱两翼到转折端,同一褶皱岩层的厚度、岩性甚至岩相等特征呈有规律同一褶皱岩层的厚度、岩性甚至岩相等特征呈有规律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8 1、两翼倾角上部平缓,下部变陡,多为开阔褶、两翼倾角上部平缓,下部变陡,多为开
50、阔褶皱;皱; 2、背斜顶部岩层变薄,两翼的增厚;向斜中心、背斜顶部岩层变薄,两翼的增厚;向斜中心岩层厚,两翼的变薄;岩层厚,两翼的变薄; 3、岩层岩石结构明显受构造控制:即背斜顶部、岩层岩石结构明显受构造控制:即背斜顶部常沉积浅水物质,而向斜中心部位则沉积细粒物质。常沉积浅水物质,而向斜中心部位则沉积细粒物质。 同沉积褶皱对形成油气藏、以及煤和其他沉积矿同沉积褶皱对形成油气藏、以及煤和其他沉积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起一定控制作用。产的形成和分布起一定控制作用。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79 (三)、褶皱的组合型式(三)、褶皱的组合型式 1、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相间
51、排列,轴线彼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轴线彼此平行。此平行。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0 分枝状褶皱:分枝状褶皱:一个主褶皱沿其一个主褶皱沿其延伸方向分为若延伸方向分为若干分枝小褶皱。干分枝小褶皱。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1 帚状褶皱:指一系列褶皱呈弧形扫帚状排列。帚状褶皱:指一系列褶皱呈弧形扫帚状排列。这类褶皱群在一端收敛,在另一端散开。这是区域这类褶皱群在一端收敛,在另一端散开。这是区域性水平旋扭运动造成的。性水平旋扭运动造成的。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2 弧形褶皱:弧形褶皱:指一系列褶皱呈指一系列褶皱呈弧形排列,这是弧形排列,这是区域性不均匀水区域性不均匀水平运动所引起的平运动所引起的。地质学基
52、础地质学基础83 雁列式褶皱:是一系列呈平行斜列的短轴背斜或雁列式褶皱:是一系列呈平行斜列的短轴背斜或向斜组成,也可以由规模和次级的背斜或向斜所组成向斜组成,也可以由规模和次级的背斜或向斜所组成。是褶皱构造常见的一种组合型式。是褶皱构造常见的一种组合型式。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4 穹隆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穹隆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在平面上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小于斜,在平面上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小于3:1的背的背斜。斜。 构造盆地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构造盆地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平面上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小于,平面上纵向长
53、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小于3:1的向斜。的向斜。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5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6复背斜和复向斜是有多级褶复背斜和复向斜是有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斜。两翼被一系列次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斜。两翼被一系列次级褶皱所复杂化的大型褶皱构造。级褶皱所复杂化的大型褶皱构造。 各次级褶皱与总体褶皱常有一定的几何关系:各次级褶皱与总体褶皱常有一定的几何关系:典型的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背斜典型的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背斜或复向斜的核部收敛。组成复背斜或复向斜的次级或复向斜的核部收敛。组成复背斜或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大多是比较紧闭的自复背斜核部趋向两翼常由褶皱大多是
54、比较紧闭的自复背斜核部趋向两翼常由直立褶皱变为斜歪、倒转,甚至成平卧褶皱。直立褶皱变为斜歪、倒转,甚至成平卧褶皱。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7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8 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隔档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隔档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的,形态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的,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平缓。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89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0 隔槽式褶皱:也是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向隔槽式褶皱:也是由一
55、系列平行的背斜、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背斜和向斜的形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背斜和向斜的形态正好与隔档式褶皱相反,其向斜紧闭且比较完态正好与隔档式褶皱相反,其向斜紧闭且比较完整,呈线状排列,而两向斜之间的背斜则平缓开整,呈线状排列,而两向斜之间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成箱状。阔成箱状。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2四、褶皱的观察和研究四、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褶皱是地壳上一种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地壳上褶皱是地壳上一种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地壳上最基本的构造型式,是地质构造中最引人注目的地质最基本的构造型式,是地质构造中最引人注目的地质现象。现象。 对褶皱的研究可以揭示一个地区
56、地质构造的形成对褶皱的研究可以揭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规律和地质发展史。规律和地质发展史。 褶皱及其伴生构造可以形成储集油气的圈闭,选褶皱及其伴生构造可以形成储集油气的圈闭,选择钻井位置和制定勘探和开发方案,必须了解褶皱的择钻井位置和制定勘探和开发方案,必须了解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规模,另外,在采矿中,预测褶皱矿体的几何形态及规模,另外,在采矿中,预测褶皱矿体的储量对于制定开采计划是极其重要的。储量对于制定开采计划是极其重要的。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324803Petroleum System ElementsPetroleum System Elements120 F120 F350 F350
57、 FGenerationGenerationMigrationMigrationSeal RockSeal RockReservoir RockReservoir RockOilOilWaterWaterGas CapGas CapEntrapmentEntrapment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4 (二)褶皱形态的研究(二)褶皱形态的研究 1、了解区域内总的构造轮廓、了解区域内总的构造轮廓 分析研究工区内的小比例尺地质图,航空照片、分析研究工区内的小比例尺地质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等,或进行横穿区域构造线的路线地质调卫星照片等,或进行横穿区域构造线的路线地质调查,了解全区地层时代、地层层序和构造
58、总体特征,查,了解全区地层时代、地层层序和构造总体特征,从而确定调查研究褶皱构造的调查路线或地震勘探从而确定调查研究褶皱构造的调查路线或地震勘探方案。方案。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5 2、查明地层层序和追索标志层查明地层层序和追索标志层 查明地层层序是研究褶皱和区域构造的基础,查明地层层序是研究褶皱和区域构造的基础,因此,首先要进行地层研究。根据古生物和岩石沉因此,首先要进行地层研究。根据古生物和岩石沉积特征,查明其时代层序,进行地层划分,或根据积特征,查明其时代层序,进行地层划分,或根据岩石中各种原生构造及伴生小构造来查明岩层相对岩石中各种原生构造及伴生小构造来查明岩层相对顺序,区别层序正常
59、和倒转的地层。然后根据地层顺序,区别层序正常和倒转的地层。然后根据地层对称重复的关系,确定背斜和向斜的所在位置。对称重复的关系,确定背斜和向斜的所在位置。 3、观察褶皱核部形态、观察褶皱核部形态 许多褶皱的形态在地表和地下是不相同的:褶许多褶皱的形态在地表和地下是不相同的:褶曲的两翼倾角,厚度不同,上下层岩性不同,顶部曲的两翼倾角,厚度不同,上下层岩性不同,顶部发生位移。发生位移。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6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7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84、绘制褶皱剖面图、绘制褶皱剖面图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99 大多数褶皱是在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幕中形成的,大多数褶皱是在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幕中形成的,
60、它们的形成时代就主要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时代来它们的形成时代就主要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时代来确定。每个角度不整合标志着发生过一次褶皱运动。确定。每个角度不整合标志着发生过一次褶皱运动。 有两种情况: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不整合面以下的一套地层均褶皱,而一种情况是不整合面以下的一套地层均褶皱,而其上的地层未褶皱,则形成时代通常认为与角度不整其上的地层未褶皱,则形成时代通常认为与角度不整合所代表的时代相一致。合所代表的时代相一致。 另一种情况:是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均褶皱,但另一种情况:是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均褶皱,但褶皱方式、形态都不相同,则至少发生过两次褶皱运褶皱方式、形态都不相同,则至少发生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环保设备生产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泥工劳务施工环保监测合同
- 2025年度LED节能灯具采购及节能改造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劳务主体承包合同绿色施工技术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健身房教练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合同
- 2025年度白酒连锁加盟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公共自行车租赁与共享平台推广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书
- 2025年度婚姻财产规划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型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分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NY∕T 4001-2021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
- 汉声数学图画电子版4册含妈妈手册文本不加密可版本-29.统计2500g早教
- simotion轮切解决方案与应用手册
- 柴油发电机运行检查记录表格
- 典范英语-2备课材料2a课件
- DSC曲线反映PET得结晶度
- 科学素养全稿ppt课件(完整版)
- 建筑智能化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