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学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概述教育概述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目录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六章第六章 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上)教学(上)目录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下)教学(下)第十章第十章 德育德育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教育法规知识问答教育法规知识问答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就教育学定义
2、 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 3.急哦阿姨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三)教育学与学科立场 1.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 4.教育与教育科学二、教育学的基本任务(一)发展教育理论(二)解释教育问题(三)改造教育实践(四)提高教师素质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目的(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我国古代的教育萌芽 1.在我国,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园
3、19世纪末,即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大约有2500年。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二)西方国家的教育萌芽 1.古罗马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比中国的学记晚300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著作。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 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一)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1.教育学的创立是由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实验归纳法的提出为教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教育家、哲学家们的大力推动。(二)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研究对象
4、方面和研究成果方面来说,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且产生了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和相应的研究成果。(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问题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 2.从学科的理论构建来说,形成了能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教育命题、教育原理,从而构建起具有教育学独立学科立场的概念、原理的范畴体系。 3.从实践方面来说,有大量的专门教育实践活动,有专门从事教育活动和观察教育现象的时间、场所和相应的研究机构,有形成教育思想的实践活动。 4.从研究方法方面来说,运用了更为切实有效的科学的方法。(三)教育学创立中的重要人物 1.夸美纽
5、斯 (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的合理性。 (4)倡导“范智教育”,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5)提出了学校教育的初步设想,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2.赫尔巴特 (1)建立了规范教育学。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他因而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3)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教育应该是统一而完整的,学生所学到的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传统教育的“三中
6、心”,即“课堂中学”、“教材中心”、“教师中心”。3.教育学在创立时期的其他教育家的研究活动。德国 福禄倍尔 人的教育、裴斯泰罗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一)实验教育学 1.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欧美国家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强调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2)强调教育实验的严谨性。 (3)强调教育研究方法的定量性。(二)实用主义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教育即
7、生活,学校即社会。 (2)经验是一个基本的教育概念和范畴。 (3)实用主义教育学反对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压抑儿童的“教师中心”,主张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生产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4)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大作用。 (5)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
8、法论基础。四、当代教育学发展趋势(一)教育研究范式趋向多元(二)教育学学科主体性不断加强(三)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扩充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学习教育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三、学习教育学,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第二 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结构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节 义务教育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一)教育的概念解析 1.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将“教”和“育”两个字连在一
9、起使用见于孟子尽心上。(二)教育的定义 1.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活动。 2.狭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2.学校教育包括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特定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阶级性 (4)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
10、源论 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乃神造之物,即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神所创造的。(二)生物起源论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具体来说就是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代表人物有托尔诺、沛西等。(三)心理起源论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这就是教育的基础。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四)劳动起源论 1.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也叫教育的社会起源论。 2.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主要观点论证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劳动向教育提供了客观要求。 (3)根据考
11、古学和人类学揭示的史实,教育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三、教育的发展(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农业社会的教育体现初下列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专门化的教育是从农业社会开启的,其标志是古代学校的出现,即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及专门的执教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西方陆续出现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修道院学校等样式,我国则有序、校,以及国子学、大学、四门学等学校教育体现。 (1)中外农业社会学校的共同特征 a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如官吏、牧师、君子等,对劳动人民则实行愚民化教育。 b强调古典人文学科的教育。 c教育方法主要是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d采用个别施教
12、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主要是教育对象的数量等因素决定的。 2.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十分鲜明 在阶级社会里,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被统治阶级只能在民间接受家庭教育。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的子弟入何种学校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奴隶社会的教育重阶级性,非统治阶级的子弟不能或无权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夏、商、西周“学在官府”,限定只招收王太子、王子、诸侯之子等入学,乡学也只收奴隶主的贵族子弟学习“六艺”,以培养成国家大大小小的官吏。到了封建社会,各国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鲜明的等级性和宗教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教育的生产性十分薄弱 农业社会的教育是与劳动生产相分离的,
13、教育的生产性十分薄弱。 首先农业社会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而社会生产、社会活动方面的知识,即生产教育是收排斥的,没有地位的。 其次,从生产教育没有地位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中,教育生产实践相脱离。 再次,农业社会倡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政治理论和教育价值观。 4.教育的依附性十分明显 所谓农业社会教育的依附性,是指农业社会的教育受世俗政权的制约和对宗教神权的依附。 5.官学和私学并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古代农业社会的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地方官学指由地方官方所办的学校,学校经费源于官府。私学兴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是私学的创始者。(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1.现代学校的出
14、现和发展 2.教育的主体性日益确立 3.教育的公益性日益增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废除了最富特权色彩、最具阶级性特征的双轨制,逐步实行了单轨制的普及义务教育。 4.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与社会生产联系日益增强,从而引起社会生产和经济领域变革个进步的能量和属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教育的新特征: 1.教育的多元化 2.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3.教育的终身化与全民化第二节 教育结构一、学校教育类型结构 从总体方面来说,学校教育结构基本包括四大方面,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二、学校教育基本要素结构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5、(一)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 2.目的性 3.社会性(二)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和学校主体 1.受教育者及其身心发展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的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2.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手段 教育影响是指那些在教育过程中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和联系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些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和媒介。三、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一)第一层级 第一层级活动 的主要内容是: 1.确定教育目的 2.确定学校教育制度 3.制定普通教
16、育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 4.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二)第二层级 这个层级主要是在每个学校内部进行的,主要由学校领导机构及其成员承担,活动的性质属于学校的管理范畴。(三)第三层级第三层级的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教师。(四)第四层级第四层级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教师和学生这一复合体。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是狭义上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研究教育制度就是研究学校教育制度。(二)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制约因素 1.学校教育制度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 2.学校教育制度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 3.学校教育制度为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端于西方。学校教育从它出现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双轨痕迹,古罗马的双轨制最为典型。真正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以双轨制的形式萌发于近代,并以单轨制的形式完备于现代。近代双轨制中的一轨是指欧洲由教会和私人举办的面向贫民大众的初等教育。到18世纪末,在英法等主要欧洲国家,独立的、终结性的、主要以下层子弟为教育对象的慈善的教育模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上层社会的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派遣用工合同标准文本
- 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北京最近劳动合同样本
- 凳子维修合同样本
- 存款合同样本
- 医生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加盟区域授权合同样本
- 农行装修贷款合同标准文本
- 东西转让协议合同样本
- 医疗保密协议合同样本
- 美国加征关税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关税课件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考研(第3版)郑永廷配套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名校真题、典型题】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蓝牙音响成品检验规范
- 材料5:个人征信系统机构接入和接口验收工作流程
- 项目选址比选方案分析参考范本
- 中机2015~2016年消防系统维保养护年度总结报告
-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doc
- 极域电子教室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