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色彩构成的因素_第1页
影响色彩构成的因素_第2页
影响色彩构成的因素_第3页
影响色彩构成的因素_第4页
影响色彩构成的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的:学习理解影响固有色形成的因素。重点难点:光线对物体结构的影响,对空间感的 影响。了解色温与滤光镜之间关系, 并学习如何调整。 人像摄影中影响画面 色彩构成的因素一、影响固有色的因素固有色就是指色温平衡的时候被摄体本身的色彩。影响固有色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有色对画面的影响 2、投射光的性质 3、投射光的强度 4、物体表面的结构 5、物体的距离 1、固有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固有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在人像摄影中摄影师对画面色彩的选择和设计一般都是从被摄者的化妆造型、服装颜色、背景颜色等控制开始的,这就是对固有色的选择。服装、背景等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这些物体的固有色是指在白光线下

2、我们看到的颜色。当物体受到光的照射,吸收了投射光的一部分光线成份,反射出部分光线成份,反射出的光线成份就是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例如被摄者穿着红色的服装在白光的照射下,红色的服装吸收了白光(红光+绿光+蓝光)中的绿光和蓝光,反射出红光,红色光波刺激我们的视锥神经,使我们大脑产生红色的印象,这时我们看到服装的颜色便是红的。如果吸收白光中的蓝光,反射出红光和绿光,我们看被摄者的服装便是黄的,因为红光加绿光是黄光。假如被摄者的服装对白光中的红、绿、蓝光都吸收,而不反射,我们看到的服装就是黑色的。 如果被摄者的服装对红、绿、蓝光吸收得极少,基本上全反射,那么这件服装一定是白色的。倘若对红、绿、蓝光等

3、量吸收一些,又等量反射一些,这时的服装一定是灰色的。被摄者自身的这种色彩,在色彩学上叫做“固有色”。 如图画面各个物体不同色相的固有色正确还原。 我们从投射光的性质(软硬)、强弱、色温、服饰、背景的表面结构不同,观看距离的远近不同,物体的固有色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来说明固有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l.不同性质投射光下的固有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在直射光(硬光)照射下,被摄体会形成受光面和阴影面,受光面的固有色会被强烈的直射阳光冲淡,暗面的阴影也会由于阳光太硬而显得过深,缺乏丰富的明暗过 渡,被摄者面部接受的光线太硬,脸部缺乏亮的层次,在散射光(软光)照射之下被摄体的颜色显得饱和。所以为了能真实地再现还

4、原画面的颜色在选择照明光线 时,应尽量使用散射光线。如果要使用硬光拍摄就要合理的控制光比和合理得补光。 、投射光的性质 硬性光:(直射光) 1、形成明显的受光面与背光面. 2、受光面的色彩被冲淡. 3、阴影面显得过深 ,缺乏丰富的层次。 4、反差大,需要考虑感光材料记录层次能力. 5、立体感强。 由于采用的是直射光照明,人物的面部亮面的层次明显的损失,皮肤的固有色显得浅淡;1、固有色还原较好。2、明暗过度非常柔和。 3、从亮部到暗部过渡 均匀、层次丰富。4、立体感较弱。软性光(散射光) 在拍摄时采用了散射性质的柔和光线照明,由于这种光线比较柔和,画面物体的国有色再现得比较好。 2不同强度投射光

5、下的固有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在不同强度投射光下的固有色是有不同的变化的,若照明光线太强,被摄体亮面的固有色会被光线冲淡;假若照明光线太弱,被摄体的颜色又会变深显得黯淡,影响画面色彩的再现。所以,为了我们在拍摄时要想使画面的色彩表现得好,投射光的强度要适当,既不可以太强也不可以太弱。投射光强:1、反差大,层次较少; 2、受光面的色彩变浅、变淡; 3、阴影面的色彩变深、变暗。投射光弱: 1、反差小,层次较多; 2、固有色会变得暗淡、变深。 要很好地表现固有色,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应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来决定用光。灯光强度合适,画面的色彩还原较好,可以得到证明,灯光强度合适,画面的色彩还原较好 由于投射

6、光太强,使被摄者脸部的亮面和衣服的亮面曝光过度,固有色明显地被削弱,画面的色彩还原不是很准。 灯光太弱曝光不足,固有色也被削弱画面色彩暗淡无光,显得晦暗。 3不同结构的物体固有色变化对画面色彩的影响画面中每个构成元素的固有色的再现,与它的表面结构也是有关系的。球面和光滑的表面易于反光,这些反光常常形成闪耀的高光,这些高光很容易使被摄体的固有颜色被冲淡,失去固有色,受环境色的影响大,色彩表现不均匀。 平面、粗糙表面受环境色影响小,不会形成高光,色彩表现均匀。因此,球面和光滑表面的固有色不及粗糙表面和平面的固有色色彩显得饱和。 所以我们在构成画面的色彩时就要考虑人物服饰的材料、背景的材质、道具的质

7、感等来考虑用光以达到色彩的真实还原。被摄者的所拿的充气道具上产生了许多高光,这些高光将充气海豚的固有色冲淡了,人物所穿的衣服相对道具充气海豚来说,表面具有粗糙的纹理图案,所以衣服的反光率就相对低些,那么它的固有色色彩就比较饱和以及还原比较准确。 5不同距离的物体固有色变化对画面色彩的影响关注摄影; 不同距离的物体固有色也是不同的,特别是室外的景物,尤其如此,这样对我们画面的色彩构成是有很大影响的。所拍摄的物体距我们摄影师的距离越远,画面的色彩就显得越不饱和,而且带有一些蓝青的调子,它的固有色被削弱了.此图便是这样的例子,在这幅画面中,较近的环境和人物的固有色表现得相对好一些,呈现出它本身的色彩

8、特征,但是,远处的景物的固有色就被大大削弱了,而且带有一层蓝青的色凋。从以上分析来看,如果在拍摄中想把被摄体的固有色表现得饱和、鲜艳,被摄体与相机的距离不宜太远,否则其固有色彩的再现便会受到影响。 远 景 1、色彩偏冷(蓝青调子);2、色彩饱和度差;3、固有色减弱 ;清晰度下降.4、色调偏灰。近 景1、色彩偏暖;2、色彩饱和度高;3、固有色还原正常;4、色调浓、重、艳。 二、环境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人像摄影中的人物主体往往会安排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周围环境的颜色,特别是纯度高、面积大的环境色(如碧绿的草地,开满红花或黄花的山野,蓝蓝的天空等)对人物主体阴影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环境色的光照比较明

9、亮且距离人物较近时,对被摄主体的影响更大,这也是我们在拍摄中导致照片色彩构成偏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给后期电脑校色带来难度。 比如我们在室内用带有颜色的背景来拍照时,如图9由于人离黄色的桌布较近,照射到黄色桌布上的光线就会反射出带有黄颜色的环境色光,黄色光反射到人物的脸部皮肤上使面部的下半部分偏黄色,这种偏色就是人物离道具物体的距离太近、环境色过于强烈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合理的处理和利用环境色是我们拍摄中控制画面色彩构成的重要因素。 三、光源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光源色彩的变化通常有客观和人为的两种情况,客观的变化是指发光体色温的变化产生的光色对画面色彩构成产生的影响,光源的色温高,人物及环境

10、的固有色就会被改变,会偏冷色,如偏向蓝色或带有蓝色成分的颜色,这样就会导致画面的色彩偏冷色调。同样,光源色温低,人物及环境的固有色也会被改变,会偏暖色,如偏向带有橙色或黄色成分的颜色,这样就会导致画面的色彩偏暖色调。我们要想使画面的色彩构成准确的还原就要根据光源色温合理得搭配数码相机的白平衡以达到正确还原画面色彩。 所以如图是在光源色温约5400的闪光灯下拍摄,我们为了保证画面的色彩正常还原把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调至闪光灯模式拍摄。 是在光源色温约5400的闪光灯下拍摄,我们把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调至白炽灯模式拍摄,这样画面就会产生偏冷色。 人为的变化是有意在发光体前加装滤光装置(如各种单色或混合的滤

11、色片、滤色镜等),人为的改变光源的颜色,但是一定要根据画面的主题来确定改变光源的色相,以达到突出渲染画面的作用。 在照明灯光前加红色片和黄色片人为改变光源颜色后的画面,突出了唯美的、画意的色彩效果。 光源色的变化主要是会对画面的各个元素的色彩还原是否真实、精确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因素是可以控制或强调,但是一定要依照拍摄的主题思想的要求来决定。a色温低时,其红色成分多;色温越高,其中的蓝色成分就越多b不同光源具有不同的色温c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日光的光线成分不同,具有不同的色温:日出、日落时,光线红、橙色成分多,色温偏低;日出2小时后与日落2小时前,光线正常,色温适中;中午时,光线蓝、紫成分多,

12、色温偏高。 光 源 色 温(K) 晴朗的蓝天 10000-20000 发蓝的云天 8000-10000 云天 7000 透过薄云的阳光(中午) 6500 平均的夏季阳光(上午10时至下午3时) 5500-5600 早晨或下午的阳光 4000-5000 日出、日落 2000-3000 电子闪光灯 5500 热靴闪光灯 5500 摄影强光泡 3400 石英碘钨灯 3300 摄影钨丝灯 3200 150瓦家用灯泡 2800烛光色温低(烛光色温低(1800-1900K)日光灯色温高(日光灯色温高(5000-6000K)日出后小时色温低(日出后小时色温低(3850K)中午时色温高(中午时色温高(6000

13、K)阴雨天的色温高(阴雨天的色温高(7500-8000K)B、彩色摄影的色温平衡 用于彩色摄影色温校正的滤光镜有三种,即胶片换型滤光镜、光线平衡滤光镜和颜色补偿滤光镜。 数码相机使用“白平衡”功能,调整感光色温。不同色温下的黄昏不同色温下的黄昏 在拍摄过程中,由于不同天气、不同时间的光线色温的不同,拍摄对象在影像中就会出现“失真”的现象。想还原真实的色彩就要调整白平衡,白平衡可以通过适应场景、现场光线的色温,调整感光元件红、绿、蓝三色输出量,为影像中被摄物体还原真实的色彩。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 WB)调整功能,是采用电子线路改变不同色光产生的信号增益的办法,来达到色

14、彩的正确还原,与传统相机在镜头前加色温转换滤光镜的方式相似。灯光下拍摄(未设白平衡)灯光下拍摄(未设白平衡)灯光下拍摄(设自动白平衡)灯光下拍摄(设自动白平衡)落日时拍摄(未设白平衡)落日时拍摄(未设白平衡)落日时拍摄(设自动白平衡)落日时拍摄(设自动白平衡)光源色温与感光特性 比较暖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暖、比较温馨、怀旧、故乡的味道等,都可以使用较暖的色温(细K值)。 比较冷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冷、比较高科技、近未来的感觉,都可以使用较冷的色温(高K值)。 有些摄影师会故意使用与环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别的色调,从而突显某些主题,大家也可以从这方向大胆尝试。举例:把相机的白平

15、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高的K数,就可以得出偏暖/红色调;相反,把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低的K数,就会得出偏冷/蓝色调。举例:在中午时份,烈日当空下,把白平衡设定在阴影模式,那就会拍出偏暖/红的色调;相反,同样在正午烈日底下,设定成钨丝灯,那就会得到偏冷/蓝色调。如图,拍摄地点为室内,光源为一般电灯炮。左方的白平衡设为钨丝灯,使相机作出调高色温的反应,致使白色的杯子还是白色的。右方的白平衡则设为日光,使白色杯子变得偏黄。从结果看,右方的白色杯子变黄了,白平衡明显地错了,我们还是喜欢这张相片拥有黄色的调调,能散发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所以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技巧,对不论在拍摄生活照还是

16、在创作特别照片时,都会更为得心应手。 事实上,不少人都会选择使用RAW档拍摄相片,回家后才再调较色温。 四四、相机饱和度设置相机饱和度设置对画面色彩的影响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数码相数码相机的饱和度的调整功能机的饱和度的调整功能 饱和度饱和度是色彩中构成的一部分,在拍摄时它也很值得重视,饱和度的不同,呈现的作品也有不同的诠释。所谓的饱和度,指的其实是色彩的纯度,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较低,表现则较黯淡。红色的饱和度红色的饱和度绿色的饱和度绿色的饱和度原本荷花与荷叶是对比色,但降低饱和度后,两者变得很和谐。降低饱和度之后场面变得平和降低饱和度之后场面变得平和五、滤光镜 颜色滤镜颜色滤镜: 色温镜

17、色温镜-蓝(升色温)蓝(升色温)80A80A、80B80B、80C80C, 黄(降色温)黄(降色温)85A85A、85B85B、85C85C, 彩色镜,彩色镜,UVUV镜、天光、减光镜。镜、天光、减光镜。 高坚、保谷、肯高、雷登(树脂、光学、方、圆)高坚、保谷、肯高、雷登(树脂、光学、方、圆) 色彩渐变镜:标准颜色系、日落、雾化、荧光镜星光镜、彩虹镜五、数码相机对人像摄影色彩构成的影响1.数码相机感光元件对人像色彩构成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常见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是CCD(电荷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CCD图像传感器是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

18、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相机的CCD内含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分辨率也就越高。感光文件的分辨率像素数常被用作划分数码相机档次的主要依据。 感光文件的分辨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数码相机成像的质量,但正像颗粒度不能完全概括胶卷的质量一样,分辨率也不是评价感光文件质量的唯一标准,其色彩深度、芯片本身的制造水平等,对最终的图象色彩质量带来的影响都不容低估。与数码相机其它指标相比,分辨率依然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是用图像的绝对像素数来衡量的,这是由于数码照片大多数采用面阵感光文件。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感光文件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数量越多产生的图象分辨率越高,单个像素的面积越大,图像的动态范围就越大,噪点越小,色彩还原越好,所拍图像的质量也就越高。2数码相机感光度对色彩的影响数码照相机,它用感光文件接受光线信号,对曝光多少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 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感光文件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