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_第1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_第2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_第3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_第4页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妇科 主治医师李莹一、定义一、定义l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CDC2006) ,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l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很少发病l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后者称为急性盆腔炎后遗症二、发病率二、发病率l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三、病原体三、病原体l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l需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l厌氧菌: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l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四、传

2、染途径四、传染途径l1.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创伤、宫体创伤处的淋巴侵入内生殖器,盆腔腹膜、盆腔结缔组织等l2.沿着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沿粘膜面而经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至卵巢及盆腔发生感染l3.直接蔓延:盆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如阑尾l4.经血循环传播:如结核五、中医五、中医l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带下病、癥瘕、不孕中可见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一、概述一、概述l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l热毒壅盛l湿热瘀结产后、经期、术后感染邪毒直中胞宫 客于冲任 化热釀毒l发病机制:湿、热、瘀、毒交结三、诊断要点三、诊断要点l

3、1.病史:经期、产后房事不洁、不节,或妇科手术后,或既往有生殖道炎症l2.症状: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坠胀感)次症:l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l尿频、尿急、尿痛l经期延长,经量增多l3.检查:妇检:l阴道:脓性分泌物,或脓血性l宫颈:举痛,或充血l宫体:压痛明显l附件:压痛,或扪及包块实验室:l血常规:血WBC 血沉C反应蛋白l白带常规培养lB超:盆腔积液,肿块后穹窿穿刺:脓液四、四、PID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2002年美国年美国CD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l基本标准:宫体压痛、附近区压痛、宫颈触痛l附加标准:T38宫颈、阴道脓性分泌物白带常规:WBC+淋菌、衣原体:(+)血沉C反应蛋白l特

4、异检查: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阴超、MRI 提示为输卵管炎五、鉴别诊断五、鉴别诊断l宫外孕l流产l卵巢囊肿蒂扭转l黄体破裂l急性阑尾炎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l1.热毒炽盛证主症: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咽干口苦,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如脓血,质粘稠,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方药: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紫背天葵)合大黄牡丹皮汤(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l2.湿热瘀结证主症: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

5、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银花、甘草、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加薏苡仁、冬瓜仁七、急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七、急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l原则: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l具体:一般感染、体征轻: 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l时间:2周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手术治疗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l手术:腹腔镜引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一、概述一、概述l近几年美国疾

6、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认为慢性盆腔炎的术语并不恰当,从病灶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所谓的慢性盆腔炎再次发作,实际上是又一次盆腔炎的发作l主要病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疤痕形成lPID的后遗症复发机率不孕不育:20%30%,不孕的发生率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异位妊娠:是正常妇女的810倍,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慢性盆腔痛:20%,往往发生于PID急性发作后的48周l盆腔炎反复发作:约25%再次发作1.由于PID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防御机能减退2.若患者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正气已虚,余邪未尽,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胞脉、包

7、络,冲任功能失调l湿热瘀结l气滞血瘀l寒湿凝滞l气虚血瘀三、诊断要点三、诊断要点l1.病史:急性盆腔炎史、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l2.症状:下腹痛、坠胀痛,劳累、经期、性生活后加剧,低热,月经失调,不孕,白带增多l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固定,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增厚,压痛,宫旁组织增粗其他:lB超lHSGl腹腔镜四、鉴别诊断四、鉴别诊断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l1.湿热蕴结证主症: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短赤;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银甲丸(金银花、连翘、升麻

8、、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末、桔梗) l2.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质暗苔薄或有瘀点,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丹皮、香附、乌药、延胡索、五灵脂)l3.寒湿凝滞证主症:小腹冷痛或坠胀,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量少,色暗,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肉桂)l4.气虚血瘀证主症:小腹疼痛,痛连腰骶,经行加重,或胞中结块,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经量多,色淡暗有块,带下量多;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细弦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方药:理冲汤(党参、生黄芪、白术、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六、其他治疗六、其他治疗l1.中药保留灌肠l2.中药离子导入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