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1 I'm Sam 外研社_第1页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1 I'm Sam 外研社_第2页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1 I'm Sam 外研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Module 1 GreetingsUnit 1 I'-m Sam执笔人集体备课个案补充教学目的1、能听懂、会说、会读I、am、hi、hello、goodbye、bye-bye这些单词。重点2、学会使用打招呼用语Hello/Hi及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难点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礼貌地问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朗大方的个性和用所学英语进展交际的意识和勇气。二、【课前准备】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三、【教学过程】一、导学1、老师在走进教室时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说Hello或者Hi,与近处的同学握手,向远处的学生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老师打招呼

2、的同学说Very good!Well done!或Clever girl/boy!2、用英语告诉学生本人名字,说:“Im Ms ×. Im your English teacher.,并将名字写在黑板上。二、呈现新知与操练1、T: Now I have a question and I will see who is the clever kid.如今我要问小朋友一个问题,看看谁最聪明?What did I say when I greet you刚刚我给大家打招呼说了什么啊?Ss: Hello/Hi.T: Wow ,so clever. So today we will learn

3、 Module 1 Greetings Unit 1 Im Sam.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两个人见面时如何问候,如何自我介绍。When we meet someone, we can say Hello or Hi. 拉长声音,给学生答复的时机Now follow me Hello ,Hello, Hello .Hi,Hi,Hi.屡次重复练习。老师请一个学生起立,使用“Hello.友好地问候他。示意该名学生用“Hello回应。然后鼓励他用同样的语言向其他同学问好。2、老师邀请一位学生起立,用Hello,Im.向学生打招呼,让学生猜猜Im什么意思老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用Im.,然后让学

4、生跟老师反复练习Im加上自己的名字。学生纯熟掌握后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练习句子。3、当我们和朋友分别时要用说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说出Goodbye/bye bye。然后反复练习。三、自学与展示1、听录音,找出此课的新人物。Sam、Daming、Amy、Lingling老师告诉学生从今天起他们将伴随大家一起开场妙趣横生的英语学习。他们马上就要来向大家问好了。请大家再听录音,看他们是怎样向大家问好的。2、再听录音,学生试着跟读。3、老师请学生齐读,分组读,扮演角色读。4、四人一组,分角色表演对话,老师适时指导,请两组学生到教室前面为全班同学表演,表演完毕后用Goodbye、Bye-bye来道别。四、

5、稳固与拓展 让学生用自己的真实名字表演本课的对话,分别时用Goodbye/bye bye来答复。五、总结1、下次上课时见到这四位朋友,要说出他们的名字。2、课下读单词和课文,并记住它们的中文意思。教学反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

6、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才能,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进步。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