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边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指导策略_第1页
试论边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指导策略_第2页
试论边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指导策略_第3页
试论边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指导策略_第4页
试论边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指导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试论边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指导策略摘要: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要先学本民族母语后学汉语,与同龄汉族学生相比,汉语水平明显不如汉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学习质量。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外阅读, 增加阅读量, 增强语感,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运用水平,可以缩短与汉族学生的语文差距。所以重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从阅读心理和民族审美的角度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少数民族

2、,课外阅读,阅读需要,民族心理。中学生课外阅读是指除了课内读物外的其他读物的阅读,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的。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读好书, 读整部的书” , 强调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语文标准从两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 扩展自己的视野”,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语文标准规

3、定:第一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5 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 100 万字;第四学段不少于 260 万字,还规定背诵优秀诗文80篇,阅读名著6-9部。要使初中三年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除了完善学校图书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籍外,建立课外阅读机制、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信息闭塞,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教育起步晚,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指导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尤其重要。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金平

4、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街省坝洒县及莱州省封土、 清河、 勐德县接壤, 边境线长达502千米,与越南接壤边境线居全国第一。县内除汉族外,还居住着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壮族、拉祜族等七个少数民族及至今尚未确定族别的芒人,XX 年末全县总人口31.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85.3 %,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自治县。XX 学年度全县初中学生14293 人, 少数民族学生占82.5 %。当前,我县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课时紧,作业多,无暇顾及。虽然素质教育倡导了多年,新课程也全面启动,但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评价教师的标准还主要是分数和升学率。

5、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教师们为了能让自己所教学科的分数高一点,好给自己脸上贴金,有利于调到条件好的学校,千方百计地占用课余时间补课做作业。有的科目几乎是周周有考试,月月有模拟,学生整天泡在作业堆里,哪里有看课外书的时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本来与内地汉族地区的教育有很大的差距,可当地有些中学校长不顾这种差异,硬拿内地学校的标准来要求本校,规定双休日和假期要集体补课。一些所谓的重点中学学生更是苦不堪言,晚自习老师要守到 11 : 30 分,初三下学期老师要到学生宿舍陪宿。大多数教师为了应对考试,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学生们就像一台做题机器,完成各科作业后已经是身心疲惫

6、,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呢?2、学校存书少且内容陈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不足,对图书的投入很少,有的学校还没有图书室,即便有图书室的学校图书也很有限,且内容陈旧。我县很多学校的图书室是近几年搞“希望书库”靠社会捐赠建起来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旧书,时代久远,内容陈旧,学生根本不爱看;加上由于缺乏认识,管理不善,学校图书室形同虚设。这样客观上给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了- 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限制。3、多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钱买书。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

7、,贫困面大,很多学生初中是靠“两免一补”的政策,才能勉强完成学业,所以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家里无藏书,也没有钱买课外书。4、由于边疆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留不住优秀教师,在农村中学缺乏高素质的能够有效指导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师。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投入和扶持,使边疆地区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发展迅速。虽然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是优秀教师向条件优越的内地学校流失,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留不住;另一方面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要求中学大面积扩招,需要补充大批初、高中

8、教师。在合格教师招不进来的情况下,只有把现有的教师拔高使用,初中教师拔高当高中教师使用,初中教师只有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从小学选拔的教师普遍学历不合格,是通过全员培训后才取得合格学历的。由于这些教师本身读书少, 指导阅读经验不足, 又信息闭塞,不能给学生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 , 更有甚者 “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布鲁纳在在教学过程一书中指出:“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是模范。”一个不爱好广泛阅读的语文教师,不可能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量小的教师不仅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而且几乎无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更不可能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爱好读书的榜样。二、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9、的地位和作用从信息论观点来看,阅读是指通过视觉从外面获取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解读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则是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提高分析、理解、综合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曾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 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外阅读旁的书籍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了一半。”“精读”是指课内阅读,“略读” 指课外阅读,也即是说,只重课内阅读教学,把注意力全部贯注在课本上,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半是“课外功夫”,包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一

10、个完整的过程,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课外阅读对课内学习只有补益,决无损害。近几年来,中高考命题越来越趋向课外延伸, 注重阅读迁移, 突出课外阅读,重在考察语文能力。未见只靠课内阅读而语文能力很高的学生,也未见勤于课外阅读而语文能力很低的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课外语文阅读这一应用环节才能获取。XX 年- 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高考云南省文科状元个旧一中学生孟涓涓以 683 分的高分被XX大学录取,就是一个勤于课外阅读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实践证明,增加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在校

11、初中学生来说,不仅不会影响其学习质量,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来说,增加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弥补信息闭塞、见闻不广的缺陷,缩短与内地学生的差距。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 得益于课内,70 得益于课外。 1978 年吕叔湘先生在一封关于语文教育的信里有这么一句话“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俗话说:“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上好语文课是绝对必要的, 因为上好语文课才能打好基础, 掌握基础知

12、识。但光在课内学习还不够,课内学的内容,得到的知识毕竟有限,因此,必须努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也是今人成功的写照。初中第五册自读课文第九课我的“长生果”中叶文玲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叙述了读书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阅读和作文相辅相成的道理。作家用事实证明了要提高语文水平,多读多写是良方。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也曾说过: “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记一辈子,影响孩子们进一步发展。”有趣的文学作品,是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的,文学作品的真善美在阅读中自然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孩子们学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13、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帮助他们树立评判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塑造自己的人格,提高修养。不论是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知识的迁移、拓展,课外阅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给予重视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部分。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如前所述,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观念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所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陈旧思想,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着想的理念,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在中学生学习

14、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有效的指导。现从阅读心理、民族审美情趣的角度谈谈对边疆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策略。1、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认知性读物开始,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汉语关。阅读心理,是指伴随人们阅读行为所产生的心理。“在阅读心理中,有一个最现实,最活跃的动机成分,那就是兴趣。这是一种力求知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阅读动机是人们进行阅读的一种内部力量。它产生于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日常交往中为达到某种满足的 一种心理需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进了初中,首先要过汉语

15、关。当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当一个人在学习母语之外的外语时,总是有一个母语情结在左右他的思维方式,同时这个学习的进程也在慢慢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或处世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过程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也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也是他们改变着自己的文化和生存状态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掌握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尽管从读小学就开始讲汉语,但都没有脱离本民族母语的生活环境,汉语的应用仅限于学校的小范围, 其他多数场合仍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小学毕业了还不会用汉语进行交谈。到

16、了中学,他们要离开原已熟悉的母语的生活环境,与不同民族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同学之间要达到学习和交流的目的,说本民族的语- 9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言是行不通的,必须说汉语。这时,对原先汉语说不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于是有关汉语知识的书籍成了他们最受欢迎的读物,根据学生这一阅读的心理,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汉语语音、语法知识的应用性的读物,通过在班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故事会等途径给予指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突破汉语交流的障

17、碍,为顺利学好各门功课打下基础。2、从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出发,配备适合少数民族学生阅读的书籍。“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共同感觉、情感、情绪和共同的审美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心理。“一个民族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貌、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所表现出来的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民族自豪感,这就构成该民族在共同心理素质上的特征。”边疆各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地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少数民族存在着不同的审美习惯和阅读兴趣

18、。比如过去居住在森林密布环境中的哈尼族,由于他们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条件等所决定,具有勇猛、顽强的民族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种民族性格表现为豪迈进取、惩恶扬善、富于哲理的审美情趣,喜欢阅读史诗、哲理性强的读物;居住在林边箐脚山地的瑶族,缺少与外界交往,带有浓厚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形成了保守慎微、端庄稳重、孤芳自赏的民族特点,喜欢阅读韵文、诗歌等书籍;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的傣族形成了温柔、 舒展、 欢快的民族特点,这些民族特点通过服饰、舞蹈等形式表现出傣族人家喜欢清丽、淡雅的审美观点,因而喜欢阅读描写山水风光、柔美抒情的文章。以往由于我们忽视了不同民族学生在阅读审美上的差异性,

19、不顾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审美心理,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图书,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图书室跟内地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目录几乎一模一样。导致图书室的书很少有学生借阅,使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困难的问题。鉴于此,边疆民族地区中学在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备和完善图书室,保证学生在学校有课外书读的同时,在选配图书上,除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外,还应考虑到边疆民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进行配置,以吸引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点很重要。3、向学生推荐描写地方风土人情的文章和本地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由于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情结”,总

20、是想了解自己本民族及自己的家乡都有些什么样的风土人情,继而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家乡,所以对于那些描写民族风土人情的书籍比较喜欢。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这一阅读心理向学生推荐各少数民族风情录,比如可以向瑶族学生推荐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瑶族风情录。可以通过以采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间故事为内容的作文训练方式加以指导。笔者在中学上初中语文课时,有一项长期保留的作文训练内容,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喜欢、最有意义的民族风俗习惯写出来,在班上讲给同学听。这项作文训练学生积极性高,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丰富,效果出奇地好。我班学生毛娅玲搜集整理的傣族的新水节参加全县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得初中部唯一的一等奖。人们都有一

21、种同感,对于取材于家乡或者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作品很感兴趣,都有先睹为快的心理。“金平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多民族地区。 50 年代, 产生的脍炙人口的电影 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摩雅傣、五朵金花、芦笙恋歌等作家的作品,大都取材于此地。”著名作家冯牧、白桦、彭荆风等都以金平的少数民族和边境战事写过一些著名的作品。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就是根据白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的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以金平少数民族素材写的作品之一。金平县的原始老林深处,居住着一群苦聪人,政府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曾派出大批工作队进入老林寻找他们,并动员他们走出老林建寨安家。这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引起许多作

22、家的关注。这些作家写出了不少反映这一重大事件的作品:赵季康的中篇老坡摩巴之死、彭荆风的长篇鹿衔草、陈见尧的长篇遥远的金竹寨、公浦、陈柱国的长篇苦聪人的春天等; 1979 年边疆的自卫反击战开始, 金平又成了炮火硝烟弥漫的前沿。 彭荆风再次来到金平,以金水河寨支前女民兵 10 姐妹为原型, 就写出了 红筒裙 、红指甲、紫纱巾等10 多个短篇,中篇爱与恨的边界,也是以金平为背景的。通过介绍这些作家作品,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这些作品阅读,了解当年在金平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更加了解金平,热爱家乡。教师可以采取开展“你所知道的取材于金平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

23、指导。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作家写的作品也感兴趣。一方面,本民族作家作品大部分从内容上反映本民族的生活,他们感到亲切,不陌生,容易产生共鸣,从形式上符合本民族的审美心理能激起阅读的愿望;一方面看到本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作品,会增强他们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从而打消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少数民族中,哈尼族有一群实力雄厚的作家群,已有4人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 4人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他们总计创作曲版作品4 2部,有些作品已达很高的艺术水准,还有- 1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

24、迎下载支持的作品获得各种奖励。 已经出版的 哈尼族当代文学丛书 ,共收录1 6位哈尼族作家的1 1部作品,近2 2 0万字,其中包括长篇小说最后的鹿园、苍茫的分水岭和6位 女作家的合集马樱花开。因此,可以向哈尼族学生推荐州内知名哈尼族作家的作品,如诺晗散文集火塘边的神话 、 艾扎中短篇小说集 XX 水从这里流过、 歌布诗集 母语、白茫茫长篇小说苍茫的分水岭及明追、车明追、钱颖、明珠、卢文静、李松梅6位女作家的合集马樱花开等。瑶族在云南虽然没有知名作家作品,但可以向学生推荐广西瑶族作家的作品,比如八角姻缘、八峒烽烟、相思红、波努河、秋之素描等。4、结合课文推介中外名家名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标准所指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从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出发,推荐让他们喜闻乐见的读物,引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