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1)_第1页
【二轮专题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1)_第2页
【二轮专题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1)_第3页
【二轮专题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1)_第4页
【二轮专题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轮专题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论证分析(建议用时 45分钟)一、【新高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 见一斑。“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 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

2、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 军事武备基础。“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 皇太子释奠会作 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 “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

3、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 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 “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 还有“功夫”。由“武术” 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门神用的是戳脚 (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见过这招,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是双脚连环踢出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通过短短

4、六个字跃然 纸上,栩栩如生。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舞剑器”这种舞 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 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度,凝如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 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这也正是武术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高水平的习武者在 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

5、练。时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 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始社会时期,武术 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中的“打”就是武术;“草圣”张旭 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 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 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

6、游侠列传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滥觞,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都为中国人编织着纷繁的武侠之梦。(取材于陈俊炜、田洪森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道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在武术文化传承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已传承至今。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动作缓慢,注重内在修为,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柔克刚,这即是在道家道法自然的

7、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太极拳功法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即习练太极拳功法时要先用意,再行气,而后身体动。在习练功法时注重季节、时辰的选择,习武者针对经络运行选择相应的时辰,练习相应的功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武术理论中将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习武者不但要外练筋骨,还要运气通脉增加内功修为,外练一定要以内练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外强中干。阴阳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同样深远,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理。如身体重心的虚实相互转换、动静相互结合、双掌前后正反相互转变等,这些都是阴阳学说在拳术中的具体体现。

8、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 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2 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取材于邱长文、原敏芳等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中“武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 )A.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B. 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招式名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其套路富有艺术美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能和舞蹈、京剧、书法等艺术形式相融合。C. 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因此,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传承至今。D. 现代武术的发展注重其自身的体育属性, 虽然提高了武术的知名度、增加了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因此我们要把“武

10、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 项, “因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错,原文“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只是说不注重武术文化发展的后果,并未提到“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春秋时期, “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 “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B.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 “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

11、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由此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C.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在武术文学,武侠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和新派武 侠小说中都有体现。D.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最终 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充分证明了,武术套路能使欣赏者产生 美的感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并分析文中内容要点能力。A项,“春秋时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

12、响”错,原文“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可知“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是“春秋早期”而非“春秋时期”,“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是“春秋末年”而非“后来”;B项,“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 皇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术 与军事技击相关,由此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错,“此”指代的是“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原文“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可知,“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推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而不是“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

13、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D项,“武术套路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错,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可知,写高水平的习武者是说明“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故选Co 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的内涵的一项是()A.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在天猫“双11”晚会亮相。B.为抵御外来侵略,霍元甲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C.八卦掌取意于易经,把八卦掌法的无穷变化看成是有规律的。 D.武术对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须行“拳礼”,表示谦虚礼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所述武术文化内涵一是指“武德”:“武德”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道德

14、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包括“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二是指“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且根据原文“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 赛”,可知题中A项“融入了传统武术元素的短片功守道”既未体现武德,也未体现受到传统哲学文化的影响,“在天猫双11晚会亮相”并没有体现体育属性。故选Ao 4.(分析论证)材料二在论证上有那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案】(1)本文采用了立论式论证方式。(2)论证结构为总分式,并列结构。(3)论证中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4)论据的选用丰富典型

15、,说服力强,大量引用古代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 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下文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可分析出是“立论式论证方式”;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下文各段分别从“武术的招式”“武术套路” “武术与其他传统文化的融合”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等方面进行论述,可分析出论证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从“前文所提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有清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可分析出论证方法是“例

16、证法”从“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可分析出论证方法是“引证法”;材料二选用了 “武松醉打蒋门” “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水浒传 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金庸、古龙的作品”等大量论据,可分析出“论据的选用丰富典型,说服力强”,从“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可分析出“引用古代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5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需要我们加强理解与传承。今后对中华武术我们应该传承什么? 在传承中需要注意什么?请根据上述三则

17、材料加以概括。【答案】传承:传承技艺、传承武德、传承艺术美、传承哲学思想。注意:传承技艺应以强身健体为 宗旨,切忌暴力行为。发展体育属性、商业性要适度,注重保留文化性。政府在扶持保护传统武术中要发 挥主导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第一问,从“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 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 统称为武术”可概括出“传承技艺”;从“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可概括出“传承艺术美”; 从“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可概括出“传承武德”;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武术理论中将习武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

18、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可概括出“传承哲学思想”。回答第二问,从“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 大的愉悦感”可分析出“传承技艺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切忌暴力行为”;从“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 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 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可分析出“发展体育属性、商业性要适度,注重保留文化性”;从“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

19、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2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分析出“政府在扶持保护传统武术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二、【原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 宋瑞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 了新要求。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千丝万缕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 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

20、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 难分彼此。举世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抑或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 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 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诚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旅 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 的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 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具有两层含意:一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 涵,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

21、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既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旅游的事业功能,除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有两重含 意:对内而言,就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旅 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 品发挥作用;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

22、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却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例如, 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角度,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定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整体方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管理规范、 行政条例、项目审批、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文化和旅游业统计体系、产业核算体 系和政府考核体系等;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 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旅游设施进 行整合;选择部分依托国有资源建立的重点景区景

23、点,实施与博物馆、文化馆等类似的管理体制和 门票价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和 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 型人才等。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当今世界,文化正成为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 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必行。(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人们的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

24、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 关注的重点所在。B.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旅游的资源、产品、活动和项目建设,还是每一座城市的发 展,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了首位。C.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既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关注 旅游的社会功用。D.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 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答案】C【解析】A项“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错,原文是“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B项“把文化建设放在首位”错,原文说“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要体现“文化内涵”

25、 ;D项,只说了一个方面,原文是“也有两重含意”。 7.(分析论证)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从人的需求和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 “文化”和“旅游”的联系,论证了实现二者融 合互促的前提。B.第段分析了 “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具体内容和必 要性。C.第段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表明其可行 性。D.文章围绕“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这一论点,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楚,有很 强的说服力。【答案】B【解析】B项对分论点的把握上出现错误,选项说“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不是本段的分论点,这段文字的分论

26、点是:“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 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既提供了 背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要实现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促进,除了要对其实质有必要的认识,还要进行组织机构的 调整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C.完善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旅游用文化潜移默化 地“化人”的具体表现。D.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二者相互 融合促进,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答案】C【解

27、析】C项对文章的观点理解错误,在原文第自然段,虽然有“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表述,但其目的不是“化人”,而是“实现文化和旅游的 融合互促”的方法。三、【原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

28、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

29、,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 “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 “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 “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 “怨而不怒”。 其中,“兴”是“观” “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 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

30、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 “以美养善”的“会通性”。 “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 “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

31、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 “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选自王杰泓诗与教, 光明日报2018 年 5 月 7 日)9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B. “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C.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D. “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 项, “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错误。根据文章第1 段“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