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讲课设计02_第1页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讲课设计02_第2页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讲课设计02_第3页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讲课设计0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讲课设计 湖北谷城职教中心 张欢喜 441700 电键词:直线的倾斜角,斜率 内容摘要:本文从教学设计入手,首先分析教材,再分析教法,第三精心设计了教程,最后设计了学法指导。精心设计是为了学生实现智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本文通过多媒体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教材:人教社职业高级中学教学第二册第八章第四节一、 教材分析1、 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这节教材,体现了解析几何中形与数的统一,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进而研究直线相对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引导出斜率这个研究直线方程最重要的概念

2、。斜公式是研究下一节“直线方程”的基础,它是研究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方程的桥梁,所以本节对学习后面知识的地位作用相当重要。2、 内容结构教材包括三部分:倾斜角、斜率公式及应用,倾斜角部分着重阐述了定义中三个条件;斜率公式部分主要讲述了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部分重点讲了初步利用公式求斜及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灵活解决问题。3、 数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主要依据教材本身的性质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制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倾斜角和斜率公式,初步实现教学认知目标°形成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全盘兼

3、顾的思想方法,在推导斜率公式过程中,利用图像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形结合法,从而实现教学智能目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初步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倾斜角和斜率定义及推导斜率公式。教学难点:推导斜公式及灵活应用公式。关 键:推导斜率公式二、 教法分析1、 为遵循使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的原则,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地位,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思维量大,例习题不多的特点,本课的教法将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加强启发,鼓励他们不

4、怕困难,征服难题,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品质;在解题时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2、 本节课多处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加强直观性,动态演示不同情况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进行变式训练,通过光、声、形、色、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三、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从趣味引入引入概念分析概念理解概念推导公式 应用公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启发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设计处处

5、以思维为核心,总体来说,是从“三性”出发,即“课堂流程的可操作性,知识目标的可接受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对整个教学作如下安排:1、 趣味引入,初学目标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一电线杆从水平放轩到竖直的过程,再演示它倒向西边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怎样表示电线杆相对于它原位的倾斜程度呢?学生思考,教师用媒体演示一直角坐标系上一条直线的位置变化,将电线杆问题转化为直线问题,培养了学生转化的思想。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图3.4 Y L 0X L LL L Y LLYLX00 XL观察后组织学生讨论直线在位置的变化中的倾斜程度,用什么量表示它最科学直观呢?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我边引导肯定,

6、顺势导入新课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此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材进行课前预习。这时,学生兴趣较浓,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针对这一点,我一边集体引导,一边个别辅导差生,让全体学生对本节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新知导学 推导公式 本节知识是倾斜角、斜率公式,由于公式的推导有一个过程,我考虑到循序渐进和“三为主”原则,我边导、边议、边评,组织学生边学、边思、边练。倾斜角图形用媒体显示,加强直观性,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做法是:从演示的几种位置观察,鼓励学生说出倾斜角定义及三个关键条件。并同“倾斜角的范围是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当直线L平行于X轴时,L的倾斜角等

7、于0度,而非180度,为什么?(倾斜程度一致,倾角只有一个。)斜率概念引入自然,此时,引导学生计算斜率。提问:“当L的倾斜角=90度时,L是否倾斜?”学生讨论,得出结论:=90度,直线不倾斜。tg90度不存在。推导过两点直线的斜率公式是本节的一个关键,又是重点。我考虑到学生的思维习惯,从知识的直观性出发,用多媒体演示:YP2P1QX0M1M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直线L的斜率等于什么?”此时,学生思维积极,我引导他们得出初步结论。做法是:用多媒体闪烁图中三条垂线,加强动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此时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我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初步结论。此时多媒体演示中将P1P2加上坐标,引导

8、学生自己用坐标表示斜率公式,公式推出后,我启发学生将原公式恒等变形。让学生讨论:k与两点的顺序有无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通过讨论,增加了同窗友谊,培养了集体精神。到此,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预习时的疑问也豁然开朗,本节的全部知识点得以牢牢掌握,重难点的突破是水到渠成。3.初步应用 巩固目标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征,例题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两个题目,两个层次:(多媒体显示题1.题2)题目1的难度小,考察的是斜率公式的应用,优等生掌握较容易,因此,讲解时我主要针对“中下生”设计提问, 步引导,让学生自己得结论。优等生通过例1熟练巩固斜率公式。题目2的设计旨在激

9、活学生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演示,启发学生研究AB、AC的位置关系,再经过学生自己准确图,让他们大胆猜想,然后我启发他们证明这一猜想,从而得出结论。此时部分差生无从下手我鼓砺们不怕困难,培养他们挑战自我的意志,让差生课外思索,留下悬念。4.加强练习 反鐀回授为了及时巩固目标,熟练公式,我按认知目标分层次设计了一组反鐀评价练习题,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评价,再集体反鐀信息。若学生出问题,则教师做适当评价,并及时回授:予以补救调整;若学生练习效果较好,则师生共同口答或计算练习1.2。5.小结归纳 发展深化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予知识小结,我启发他们争相发言,看谁归纳全面准确,从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归纳时,教师适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信心。最后,为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我用多媒体显示本节全部知识,重要的地方伴声音用红线标出,用光.声.色.象吸引注意力,加强直观性,激发兴趣,提高效率。考虑到学生之间数学水平的差异性,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便于教师有效调节教学进程,实现教学结构的层次化,异步化。四.学法指导1. 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分析,使学生“会设疑”,“学习有得必先有疑”,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