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_第1页
平菇栽培技术_第2页
平菇栽培技术_第3页
平菇栽培技术_第4页
平菇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菇栽培技术主讲 李奇山2010年12月平菇栽培技术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学特性 栽培种类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一、概述 平菇是多孔菌科侧耳属食用菌的统称,又叫冻菌、北风菌、青蘑、蚝菌、鲍鱼菇、天花蕈、元蘑等。平菇目前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尤以谷氨酸含量多,并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价值的保健食品。 平菇与其它食用菌相比,生命力强,生长快,生产周期短,抗逆性大,对杂菌抵抗性强,栽培方式多,栽培方法简便,原料来源广泛,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全国各个省(市、区)均有栽培,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也已大量栽培,是一种在世界上

2、栽培广泛的食用菌之一 二、生物学特性1、生活史(生长周期) 平菇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可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1)原基期菌丝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当培养料表面的气生菌丝的生长逐渐减弱,颜色由雪白转暗,菌丝扭结成团,并出现黄色水珠时,开始分化子实体原基,使其呈瘤状突起。 生物学特性(2)桑椹期 原基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为小米粒状的菌蕾,形似桑椹表面,故称为桑椹期。 (3)珊瑚期 桑椹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珊瑚状的菌蕾群,小菌蕾逐渐伸长并且中间膨大,成为原始菌柄。其中只有少数小菌蕾能发育成子实体,大部分萎缩。 生物学特性(4)伸长期 菌盖和菌柄已有明显区别。 (5)成形期 菌柄逐渐加粗,菌盖进一步发育长大。

3、(6)成熟期 从成形期至成熟期,根据菌盖形态变化及成熟程度,又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幼菇期 菌褶开始出现,孢子也开始形成。成熟前期 菌盖展开,中部隆起呈半球形,孢子开始散放。 成熟中期 菌盖充分展开,边缘上卷,此期释放孢子最多,其中又以菌盖向上翻卷部分 释放孢子最多。 成熟后期 菌盖开始萎缩,边缘有裂缝出现,孢子散落进入尾声 生物学特性2、生活条件 (1)营养 平菇为木腐生菌,所需的碳氮营养均可从木材中得到,此外,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甘蔗渣、 棉籽壳等材料中的养分也能满足平菇的生长需要。 (2)温度 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以2428C最为适宜,其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低温型为1215C, 中温型为16-

4、22C,高温型为20-30C。成熟的子实体通常在13-24C形成孢子最多,孢子 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28C。 生物学特性(3)水分 平菇基物的含水量应在6070之间,子实体发育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 之间。 (4)氧气和二氧化碳 平菇菌丝对CO2不敏感,菌丝体在CO2体积分数为2030时生长尚好,超过30则 受到影响。子实体在形成和发育期,对O2和CO2很敏感,缺氧和CO2浓度大时,不能形成子实 体,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畸变或死亡,因此CO2的体积分数要控制在03以下。 生物学特性(5)光照 平菇菌丝体可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而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刺激 诱导,完全黑暗下

5、不易产生子实体。光线过暗,形成菌柄细长、缺少菌盖的畸形菇;光线过强也 会妨碍其正常生长。 (6)酸碱度 平菇菌丝的生长在pH值为5565时最适宜,不过在配制培养料时,其pH值可稍调高 三、栽培种类1、糙皮侧耳 菌盖为暗灰色或青灰色,之后变为淡灰色至黄褐色,边缘薄、平坦、略内曲,表皮常裂成鳞 片,孢子印白色,大量堆积时略带粉红色。平常所说的“平菇”大多指这个种。 2、美味侧耳 菌盖幼小时边缘内卷,颜色变化大,孢子印玫瑰色,味鲜美,具香味。 栽培种类 3、晚生侧耳 幼菇黄绿色,老熟后呈棕黄色。 4、白黄侧耳 幼菇时菌盖为鲜艳的金黄色至白黄色,孢子印淡紫色 。 5金顶侧耳 菌盖金黄色,菌柄淡黄色,孢

6、子印白色。 栽培种类6、风尾菇 形成子实体的适宜温度为2028C,故可在夏秋季栽培。 菌盖为灰褐色,形状似凤尾。菌体生长快,生命力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菇体肥厚,柔 嫩,品质好。用稻草栽培效果好,成本低。 四、栽培技术(一)室内栽培 栽培平菇的房间要有一定的散射光,能保温保湿,可通风换气,地面平整光滑,周围环境清 洁卫生,门窗装有防虫的尼龙纱。 、品种选择 应根据接种季节、栽培场所、培养料种类、栽培方式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宜品种。秋冬宜 用中、低温型品种,早春宜用中温型品种,春末夏初宜用中、高温型品种,夏秋宜用高温型品种。 栽培技术生产季节 利用自然气温生产平菇,一般中、低温型品种在7月下旬至

7、8月上中旬制原种,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制生产种;中温型品种在1112月制原种,次年12月制生产种;高温型品种在34月制原种,4-5月制生产种。平菇可利用不同温型的品种,实现周年生产。 栽培技术培养料的选择、配方与处理 1、培养料的选择 培养料可以就地取材,采用棉籽壳、玉米芯、豆秆粉、锯木屑、稻草、麦秆等,其中以棉籽壳 最好。使用前,棉籽壳应在日光下晒12天,不能使用霉烂变质的。生料栽培拌料时,可加入多菌灵或高锰酸钾等药剂防污染,但加入的药剂浓度过高,可能会对平菇菌丝造成药害。实验 表明,在平菇生料中加入01的多菌灵、01的托布津或015的高锰酸钾溶液可较 好地防治杂菌污染,而且对菌丝无不良的

8、影响,但在培养料中加入过氧乙酸和甲醛溶液防污染 效果差,且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栽培技术 2培养料的配方 由于平菇培养料的来源很广,因此,主料与辅料的配法也多种多样。 (1)棉籽壳培养料 棉籽壳100;棉籽壳95,豆饼粉(菜饼粉)5;棉籽壳95,过磷酸钙2,石 膏3;棉籽壳80,麸皮或米糠20。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 栽培技术(2)废棉培养料 , 废棉营养含量丰富且较全面,一般不必添加其它材料。废棉pH值为55左右,应加消石 灰调节。废棉因附着的棉纤维较多,吸水困难,需先将废棉放在清水中浸泡612h,浸透后用 手捏干,或用压榨机压干,其含水量为6570。 栽培技术 (3)稻草培养料 稻

9、草粉80-90,米糠或麦麸1020;稻草粉98,糖1,石膏1;稻草 95,豆饼粉(菜籽饼)5。稻草中含有很多鬼伞菌杂菌,可用开水煮20-30rain,也可用1- 3石灰水浸泡1-2天,然后用清水冲洗使其pH值为8,沥干,加入其它材料。 鬼伞菌鬼伞菌、粪鬼伞栽培技术(4)玉米芯培养料 玉米芯碎块60,米糠或麦麸36,石膏1,尿素02,过磷酸钙2。 (5)锯木屑培养料 锯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1。 (6)甘蔗渣培养料 甘蔗渣70,麦麸或米糠28,石膏2 栽培技术(7)其它秸秆培养料 如可采用小麦秆、玉米秆、麦壳、向日葵秆、花生壳及山茅草等秸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甚至 多种材料组成,并制

10、成糠粉或切成48cm长的材料。其中秸秆糠75-85,麦麸或米糠 10-20,蔗糖1,尿素05,过磷酸钙2,石膏1。 栽培技术(8)废纸培养料 废纸(印刷厂切边纸等)90,麦麸9,碳酸钙或石灰粉1。将废纸切碎,用水浸泡6- 12h,捞出沥干,加入麦麸等材料。 栽培技术上料、播种 1床栽 一般床架式栽培可采用生料栽培,将配制好的培养料铺上菇床,逐层铺料,料厚10- 15cm,可采用穴播,穴距为812cm,在料表面层应撒一层菌种,然后弄平料面,加盖薄膜。 栽培技术 2块栽 菌砖用长方形的木模制成,砖大小为90cmX50cmX12cm。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模子下铺 塑料薄膜,在模子内铺人培养料和菌种,可

11、采用层播法,一层料再铺上一层菌种,可铺多层。也 可混播,将料与菌种混合后铺人模子。通常用种量常为干料质量的10-15。每个菌砖之 间应留有5-8cm的距离,以利于通风透气,使菌丝易萌发并吃料生长。 栽培技术 3塑料袋栽 适于熟料栽培。若采用高压灭菌则采用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可用聚乙烯薄膜。塑料 袋长49cm,宽15-16cm,装料可采用装袋机。袋两头开口的,应套塑料环,用棉花塞封口,然后 用牛皮纸、防水纸或塑料薄膜包扎系紧,灭菌后接种,在菌丝培养室培养。用塑料袋进行生料 栽培,以两头开口为好,便于通风透气,定点出菇。装袋先从一端开始,封口后先放一层菌种, 再放一层培养料并压实。装料达袋的一半

12、时,又放一层菌种,再装满培养料,再播一层菌种压 实,用木棒在料中央插一空洞,袋口用塑料环套好,封口。栽培技术 气温高时,则松散直立放置,切勿堆 积,以防发热高温烧坏菌种。待袋温稳定后,再多层叠放呈墙形。 平菇袋栽可采用覆土栽培,覆土可减少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土质可选择微酸性的砂壤 土,土壤要求疏松、肥沃、通气,使用前可用甲醛消毒,闷一天后再用。当菌丝长满菌袋,培养料 变紧实后脱袋覆土,或在菌袋出23批菇后脱袋覆土。 栽培技术 4箱栽 可采用清洁的塑料箱、旧木箱、包装纸箱、竹箱或其它材料编制的筐子来栽培。先在箱内 铺塑料薄膜,再装入调配好的培养料并播种,采用穴播或分层播种,播后用薄膜保湿。采用

13、此 法栽培,便于搬动,可放到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适宜的温湿度场所。工厂化生产宜用箱式栽 培,可先将箱子放人温度适宜的房间进行菌丝培养,然后再移人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人防地 道或岩洞中,让子实体发育。箱筐在菌丝生长阶段可在地面上重叠放置,也可放在床架上,以充分 利用空间。 栽培技术5瓶栽 可采用750mL的玻璃菌种瓶或500ml的玻璃罐头瓶栽培。采用此法出菇快,出菇前可拔 去棉塞,子实体从瓶口长出。但此法所用玻璃瓶的成本高,生产工艺比较繁琐,适用于菌种场 栽培技术发菌管理 播种后如料温持续上升,超过30C,应加强通风降温,同时,要抖动盖在菌床和菌砖上的 ;薄膜散热或将菌袋翻堆降温。还要经常检查培养

14、料有无杂菌虫害。若发现有杂菌虫害,要及 时处理;严重者,应将其移出培养室,喷施药剂,隔离培养。发菌后期,若温度过低,还应保温、升温,以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经过20-30天培养后,菌丝长满培养料,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以刺激菌丝体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 栽培技术出菇管理 平菇现蕾后,应注意通风换气和增加湿度。采用菌砖、菌床等栽培的要掀开薄膜,采用菌 袋的则要敞开两头,以利通风换气;可向地面、墙壁、空间喷水或采用增湿机以增加湿度,保持 相对湿度80-90,切勿直接向幼小菌蕾喷水。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应增加菇房湿度,喷水 应勤喷、轻喷并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湿润。 栽培技术采收 当平菇菌盖充分展

15、开,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但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适时采收,则菇 体柔嫩,品质好,味道佳,产量也高;采收过早,菇体发育不足,产量低;采收过迟,菌盖干缩,菇 柄坚硬,质量下降。采收后的平菇要去除菌柄基部的草屑或棉渣,分装运往市场销售。 栽培技术(二)室外阳畦栽培 室外阳畦栽培只要少量薄膜、棚席等即可栽培,成本低,而产量不低。该法因受外界气候影响 较大,一般适于冬、春季栽培。 栽培技术 在室外做成宽70-lOOcm、深10-20cm的畦,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定,畦底夯实,平整成龟背形。先沿畦壁16cm处垫一圈薄膜,再装料分层播种。为使培养料通气好,避免 畦中央部位因通气不良,菌丝生长差,特别是当培养料

16、过湿时,应每隔33cm留出3cm空位,这样过多 水分也可流入小沟中。 栽培技术 播种后将所垫薄膜向畦内将培养料包住,并覆盖稻草,这样气温低时可起到 保温的作用,过20天左右,菌丝长满后快现蕾时,将稻草和薄膜去掉。畦上用竹支架薄膜小拱棚,并 盖草帘以阻挡阳光的直接照射,畦上还可搭一荫棚。其它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似。 栽培技术 也可用大田畦式覆土栽培,其方法为:将畦土揭去一层,堆放在畦两旁,即成畦坑,然后将 菌筒脱袋,紧密排放于畦坑中,再将畦两边的细土覆盖在菌筒上,以盖没为度。在覆土上洒一 次水,使土湿润,再撒一层051cm厚的细土,使菌筒盖严,加盖农用薄膜,以保温保湿。菌筒 覆土7-10天后,菌

17、蕾开始拱土。现蕾后注意通风换气,干燥时喷水,每采收一批菇后,要喷一 次水,般可出菇3-4批。 栽培技术 (三)露地栽培 平菇露地栽培与阳畦栽培相似,只是不用搭荫棚而利用果园、竹林遮荫,也可与蔬菜高秆 作物隔畦间作,如凤尾菇与白花豆间作效果好。由于露地栽培保湿困难,培养料上宜覆盖厚度 为1cm左右的细土。 栽培技术 (四)段木栽培 由于平菇的生命力与适应性较强,若采用榆树、法国梧桐等树种栽培,均易成功。春季砍 树后、不需经过干燥便可接种,接种后经过一个夏天,菌丝便可在段木中充分生长,当年秋天即 可出菇。一年四季除炎热的暑天外,从秋末至翌年初夏均可收获。一般用直径lOcm左右的段 木,可出菇2-3

18、年。凡菌丝已长好或出过菇的段木,在夏末秋初将其锯成30cm的小筒,直立 埋人士中,稍覆盖以保湿防晒,原基很快即露出地平面。由于平菇能用多种代料进行生料栽 培,因此,其段木栽培法目前已很少采用。 病虫害防治1、主要虫害 平菇常见的虫害有菇蝇、菇蚊、螨类、线虫、跳虫、蛞蝓,它们产卵在培养料中,幼虫在培养料中滋生,为害菌丝体,引起培养料糜烂,成虫如夜蛾类也啃吃平菇柄和菌丝体,并传播病原菌。因此,全部栽培及出菇进程要做好预防。老鼠吃菇种爬乱床料或咬烂菇筒袋也会引起减产。病虫害防治 预防办法:留意环境卫生,种菇前菇房内外清洗干净,并用福尔马琳,敌敌畏或菊脂类药喷射,或用烟雾剂熏蒸后才进房播种、接种;床栽用的塑料膜及其它用具要在用之前消毒好,用后及时清理,扫除干净接种时所掉下的残物,要关好门窗,有条件的装上窗纱网,减少昆虫及鼠害入侵。 发现虫害时及时用菊脂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