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证选择满分题库详解_第1页
2016教师资格证选择满分题库详解_第2页
2016教师资格证选择满分题库详解_第3页
2016教师资格证选择满分题库详解_第4页
2016教师资格证选择满分题库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知识、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答案】B。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进行个别教育B.组建班集体C

2、.建立班级秩序D.指导学生学习【答案】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4.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答案】A。解析: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没有优劣之分,不能决定人未来成就的大小。5. 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 B讲授法C 演示法D

3、 谈话法 【答案】C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题干中,教师通过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的性质”,属于演示法。6.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C.教师及学生双主体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答案】C。解析:教学是教师教及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及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及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7.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及此相对的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 )A.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发展性【答案】B。解析:课外

4、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强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和状态,选择、控制、调节活动内容和方式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及否,决定权在学生,不具有强制性。8.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A.人格型和行为型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C.行为型和情绪型D.情绪型和人格型【答案】B。解析: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倾性问题行为。奎伊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类型。9.成人及

5、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的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是画面意义。这反应的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答案】A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10.小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及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度阶段。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时间一般在0.252秒。11.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

6、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 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说明情绪具有( )功能。A.适应B.动机C.信号D.组织【答案】D。解析: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12.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情景记忆【答案】B。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13. 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

7、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 实际锻炼法B。 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方式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14.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B.爱国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生存教育【答案】B。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15.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A.行为疗法B.森田疗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法【答案】B。解析:矫正强迫症的方法是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

8、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16. 中学生小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表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对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运用假设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题干描述符合这一阶段儿童的特征17.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A。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

9、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及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1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答案】C。解析:略。19.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地关注( )A.教师B.生存C.学生D.教材【答案】C。解析: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其中

10、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熟的最主要标志。20.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A.丘脑情绪理论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丹麦生理学家朗格于1885年也提出了同样的解释,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后人把他们的理论称为詹姆士一朗格的机体知觉理论。21.中学生小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及她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现象属于( ) A退行B投射C升华D文饰【答案】B。解析:投射是将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

11、题干描述的现象属于投射。2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 )A.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C.文化体系D.教育为文化本体【答案】D。解析: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及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23. 初二五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人际纪律阶段B自我服务行为阶段C自我约束阶段D相互协同阶段【答案】A 解析:处于人际纪律阶段的学生,其行为取向是要建立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他们做出的行为往往及“我怎样才能取悦你”联系在一起

12、,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你要求他这样做;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24.(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及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A.叙事研究法B.实验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质的研究法【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概念。5.校园文化属于(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D.地方课程【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

13、成的制度及非制度文化;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6.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发现法D.读书指导法【答案】B。解析: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复式教学的概念。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课外活动【答案】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

14、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答案】D。解析:略。1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A.苏霍姆林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乌申斯基【答案】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马卡连柯,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及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答案】A。解析:说

15、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A.中心B.基础C.任务D.途径【答案】B。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答案】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恶评价,有好坏之分。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间接性【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

16、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其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大特点。15.ABC理论中B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B.个体的情绪C.对事件的看法D.个体的行为反应【答案】C。解析:ABC理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16.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A.25%B.50%C.75%D.100%【答案】B。解析:高成就动机者往往选择有50%机率成功的任务。17.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做( )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

17、较【答案】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18.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 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推理式B.算法C.演绎式D.启发式【答案】B。解析: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19.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A.抽象概念B.关系判断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答案】D。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20.( )是个体依据一

18、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A.品德B.意志C.道德D.情绪【答案】A。解析: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及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1.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事实往往事及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发【答案】C解析: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他是

19、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又称为认知行为疗法。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2.(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A.实践活动法B.实验法C.发现法D.参观法【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发现法的概念。3.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陶冶教育法D.说服教育法【答案】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

20、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4.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 )现象。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补偿D.感觉后效【答案】B。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现象。题干描述的情形就是继时对比的现象。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生产力的发展D.科学技术【答案】C。解析:略。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A. 1856B.1860C.1862D.1866【答案】C。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

2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7.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A.优等生B.后进生C.全体学生D.中等生【答案】C。解析:略。8.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成绩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9.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年。A.1951B.1957C.1945D.1949【答案】B。解析: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22、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0.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B.设计教法C.设计板书D.做好备课计划【答案】B。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11.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暗示D.情绪唤醒【答案】A。解析: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1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C。解析:相同要素说是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等人所

23、提出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13.( )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概念。14.“教学及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A.赫尔巴特B.赞科夫C.巴班斯基D.布鲁纳【答案】B。解析:略。15.( )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答案】B。解析: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发展进一步深化,及此同时,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也得到了发展,并且逐渐取代了无意注意的优势地位,在学生学习中跃居主导。16.瞬时记

24、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秒4秒B.0.2秒0.5秒C.2秒l分钟D.5秒2分【答案】A。解析: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l秒,但也不长于4秒。1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B.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C.倡导性学习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答案】B。解析: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18.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 )A.课堂教学B.专题活动C.综合实践活动D.心

25、理健康教育【答案】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安全教育途径的范畴。19.下列属于合理信念的是( )A.学习取得的成就必须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B.像你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C.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过问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答案】B。解析: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 “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20.思维反映的是( )A.过去的经验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D.人的愿望【答案】B。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26、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答案】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2.(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A.备课B.课外辅导C.布置作业D.考试【答案】B。解析:略。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及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德育过

27、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及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学生促成的纪律【答案】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答案】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7

28、.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一般分为两类,即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8.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A.直觉思维B.综合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答案】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9.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答案】

29、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直观性原则的内涵。11.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答案】D。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

30、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1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A.压抑B.否认C.文饰D.代偿【答案】B。解析: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否认。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社会化D.实质教育论【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14.“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31、)A.间接经验及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及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C.掌握知识及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特征。A.灵活性B.独创性C.发散性D.流畅性【答案】D。解析: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16.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答案】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32、17.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及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答案】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及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18.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

33、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及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答案】D。解析:略。1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 )阶段。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阶段,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B.学生的异常心理C.学生的异常行为D.学生的心理状态【答案】A。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

34、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1.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答案】A。解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2.( )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A.杜威B.洛克C.卢梭D.康德【答案】B。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点,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答案】A。解析: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

35、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全面深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4.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讨论法【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讲授法的概念。5.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知B.活动和交往C.实践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B。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6.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个别活动C.小组活动D.学科活动【答案】C。解析:小组活动是

36、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7.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A.行为疗法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A。解析: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及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8.(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

37、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A.生成性学习B.组织策略C.主题纲要法D.符号纲要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成性学习的概念。9.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划分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B.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C.近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D.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答案】C。解析:近现代社会教育包括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其中,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10.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

38、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历史研究法【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观察法的概念。1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洛克C.凯洛夫D.夸美纽斯【答案】D。解析:l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2.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活动B.班主任工作C.课外活动D.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教学【答案】D。解析: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39、1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答案】C。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14.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仅仅是反应时间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

40、身体内部的线索,A项错误;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准确性,C项错误;并不能说认知风格孰优孰劣,D项错误。15.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答案】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16.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标志。17.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C。解析:“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

41、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疏导原则【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知及行的统一。19.一个人只要有( ),才能鉴定为“健康”。A.生理正常B.心理正常C.生理、心理都正常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答案】D。解析:l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20.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及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

42、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A.刺激分化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行为强化【答案】C。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及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B。解析:略。2.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答案】D。解析:ABC项都属于本能。3.()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水平C.

43、生产力水平D.文化发展程度【答案】C。解析:教育要扩大规模和加快速度,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的投入,而这些只有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实现。4.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学生B.班级C.知识D.课程【答案】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5.“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答案】C。解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6.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答案】A。解析:由于能力的量的差异,不同

44、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及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答案】A。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8.教育及教学的关系是()。A.部分及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及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答案】C。解析:略。9.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答案】A

45、。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10.区分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的是()。A.效度B.信度C.可靠度D.区分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考查信度的定义。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实现的。A.培养人才B.传播思想C.丰富知识D.发展科技【答案】A。解析: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维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12.()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及批改【答案】A。解析: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学是从备

46、课开始的。1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14.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从规则到例子属于下位学习。15.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及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答案】B。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16

47、.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答案】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1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D。解析:由义务教育的特征可知。18.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错误的是()。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及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

48、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答案】C。解析:团体心理辅导不只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19.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解析:通过对教育理论的了解可知,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严重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2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答案】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及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

49、标志的。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是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教育学诞生的标志。2.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A.准备律B.练习律C.实用律D.效果律【答案】C。解析: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3.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答案】C。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4.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答案】B。解析: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低落,及题干中的描述吻合。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