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铁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铁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铁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铁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铁路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洞身开挖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开挖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编制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告知安全风险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的应急措施;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2.2.1 对隧道开挖中线、高程进行复核,确保测量精度。2.2.2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洞身围岩分别采用TSP、红外探水、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围岩的地质状况,结合围岩、支护的

2、变形监测,对围岩状况进行分析,将结果与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比较,及时修正开挖、支护参数。2.2.3 检查并确认风、水管路和电路畅通、接头完好,施工机具性能符合施工要求,机械性能良好。3. 技术要求3.1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高程、开挖轮廓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3.2炮眼痕迹保存率符合规范要求。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本工程隧道的开挖方法分为台阶法、CRD法、两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等,根据开挖方法的不同,每一循环隧道开挖的程序有所不同。台阶法开挖分为两步,即上台阶开挖支护后进行下台阶开挖支护,完成一个开挖循环,适用于III、IV、V级围岩隧道施工; CRD法是用中隔壁和临时

3、仰拱把断面分割交叉开挖,每部封闭成环,适用于V级围岩岩体破碎易发生大变形地段;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全、强风化层中且地下水不发育的级围岩地段。4.2每分部开挖循环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施工放样-钻孔台车(架)就位-钻孔-清孔、钻孔质量验收-装药、连接起爆网络-爆破-通风-找顶-初喷-出碴-支护或临时支护-监控量测-下一循环。4.3台阶法台阶长度一般不超过8m。开挖时采用微震动控制爆破法开挖,上半断面开挖58m,开挖后及时施作喷锚网支护。风动凿岩机钻孔,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喷射机械手湿喷混凝土作业,上台阶洞碴用挖掘机扒至下台阶,挖装机装碴,自卸汽车出碴运输。如图所示。 4.4CRD 法开挖施工程

4、序CRD施工工艺流程图(1)1部开挖及支护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洞身,侧壁导坑纵向超前支护;2)开挖1部,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8cm厚混凝土封闭(仅对V级围岩);3)施作1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的混凝土,架立钢架(包括导坑的临时钢架),并设立锁脚锚杆;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3部开挖及支护1)开挖3部,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8cm厚的混凝土,封闭(仅对V级围岩);2)施作3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的混凝土,接长钢架(包括导坑的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3)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3)

5、开挖5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和工序同(1);(4)在滞后于5部一段距离后,开挖7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和工序同(2);(5)开挖9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和工序同(2);(6)开挖11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和工序同(2);(7)逐段拆除靠近二次衬砌68m仰拱范围内中隔壁底部钢架单元,灌注该段部仰拱;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样超前支护、围岩加强后行侧导坑开挖,初期支护、临时仰拱施作先行侧导坑开挖,初期支护、中隔壁、临时仰拱施作初期支护成环、地质素描监控量测拆除临时仰拱、中隔壁采取措施复合衬砌施工结束超限变形值满足规范

6、要求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8)灌注该段的隧底填充,并接长中隔壁临时钢架底支撑于仰拱填充顶面;(9)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带初期支护收敛后,逐段拆除多余的临时钢架;(10)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XIV部二次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4.5两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两台阶临时仰拱施工工艺见下图。(1)两阶临时仰拱法适用于:级围岩以泥岩为主且地下水发育地段。2)级围岩以泥岩为主且地下水发育及级围岩洞口浅埋、偏压地段。(2)施工工序1)在上一循环的超前支护防护下,弱爆破开挖部施作部台阶周边的初期支护:初喷砼,架立钢架(设锁脚锚杆),铺设钢筋网,并钻设径向锚杆厚复喷砼至设计厚度架设底部的I

7、18型钢临时横撑,并喷射砼。2)弱爆破开挖部施作台阶周边部分初期支护:初喷混凝土,接长钢架(设锁脚锚杆),铺设钢筋网,钻设径向锚杆厚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3)弱爆破开挖部施作台阶周边部分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2。4)弱爆破开挖部施作隧底喷混凝土,必要时在墙脚处设置临时横撑。5)在滞后于部一段距离后,灌注V部仰拱与边墙基础。6)待仰拱混凝土初凝后,灌注仰拱填充VI部至设计高度。7)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确定二次模筑衬砌施作时机,拆除临时横撑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VII部(拱墙)衬砌。5. 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隧道开挖前,利用超前预报、超前钻孔、监控量测等探测结果,分析研究围岩的性质,探明前

8、方围岩的完整性、涌水、不良地质等情况,对洞身实际的围岩性质与设计图进行核对,确定开挖、支护参数。5.1.1 开挖方法、钻爆参数根据围岩的软弱状况和隧道断面,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以少扰动为宗旨,把开挖对围岩的损伤程度控制在最小限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支护能力,确保隧道的施工和隧道主体安全。一般情况下,二台阶、CRD法开挖循环进尺根据围岩情况、超前支护长度和分部开挖断面大小进行确定,台阶长度可根据施工机械、人员安排等情况适当调整,各部工序间距距离可根据现场施组安排自行拟定,但不宜过长,必须保证各工序能平行流水作业和二衬的及时跟进。开工前,要结合施工图和围岩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钻爆设计,根

9、据开挖方法,确定每开挖循环进尺和炮眼深度,选择合理的开槽方法,确定使用直眼掏槽或斜眼掏槽,开挖周边眼间距、开口位置选择合理,周边眼与辅助眼间距、布设方法选择合理,确定周边眼、辅助眼、掏槽眼、底板眼的装药方法、装药量,爆破的先后顺序,雷管的段别,炮眼间的起爆网络,引爆雷管使用电雷管。在开挖过程中,根据爆破效果和围岩的监测数据,不断修正爆破参数。5.1.2 支护参数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进行复核,如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申请变更,选择合理的支护型式,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支护的观察和收敛变形数据不断地修正支护参数,确保支护与围岩实际相符合。5.2 施工工艺5.2.1 施工放样放样时将隧道

10、断面、隧道中线用红铅油精确地标在掌子面上,并作出明显的高程标识点,精确定位炮眼位置。高程标识点,精确定位炮眼位置。5.2.2 钻孔精确控制钻孔位置、方向和深度,钻眼完毕,应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按设计装药结构进行装药和炮泥堵塞。减小开口偏差和钻孔孔底偏差以及方向偏差。采用气腿式风动凿岩机钻孔,炮眼长度根据围岩状况,最大长度不超过4m,合理选择进尺,外插角不大于50,钻孔实际操作做到“准、平、直、齐”四个字,并采用“炮棍瞄准法”控制炮孔间的平行,其钻孔方向偏差控制在3cm/m5cm/m 以内。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

11、平面上。5.2.3 装药装药量的多少和装药的方式是隧道光面爆破的关键,必须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应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并合理选择炸药的品种和装药结构。合理控制周边眼的线装药密度,根据周边眼孔距、爆破层厚度、石质及炸药种类等综合考虑装药量。在装药结构上,宜采用比炮眼直径小的药卷连续或间隔装药,把药卷与钻孔间的不耦合系数控制在1.252.0 之间,但药卷直径不应小于该炸药的临界直径,以保证稳定起爆。起爆雷管的段别选择合理,其安装位置精确,确保起爆的先后顺序。主要光爆参数见表1。表1 光爆参数岩石类别周边眼间距E (cm)周边眼抵抗线W (cm)相对距离E/W装药集中度q (kg/m)极硬岩

12、506055750.80.850.250.30硬岩405050600.80.850.150.25软质岩354545600.750.80.070.125.2.4 爆破爆破前所有人员应撤在安全距离外。独头巷道安全距离不少于200m;全断面开挖进行深孔爆破(孔深35m)时,不少于500m。采用电雷管一次起爆。5.2.5 通风爆破前应关闭通风机,爆破后应及时向隧道掌子面通风,排出和降低隧道内灰尘和炸药残留气体、风尘浓度,然后洒水降尘,使隧道内的环境符合职业健康标准。5.2.6 初喷通风后,应在清除开挖段危石后,对开挖断面轮廓初喷35cm 混凝土,封闭开挖岩面。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喷射作业自下

13、而上,应保持供料均匀,喷射连续,喷射时喷嘴应作偏心划圆或鱼摆等复合运动。喷嘴在沿隧道纵向作前后移动时应保持与受喷面等距,使受喷面均匀、密实。5.2.7 出碴出碴时需专人统一指挥车辆,车辆在隧道内的行驶速度,已衬砌地段不大于20km/h,未衬砌地段不大于10km/h,有施工作业地段不大于5km/h。弃碴弃于指定位置,应符合环保要求。5.2.8 开挖断面检查开挖出碴完毕后,对隧道开挖断面的轮廓尺寸、中线、高程进行检查,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2.9 支护在每一次开挖后必须立即进行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支护参数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6. 劳动组织6.1劳动力

14、组织方式:采用工班组织模式。6.2根据隧道开挖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要求,隧道开挖施工班组分为开挖工班、喷混凝土工班、出碴工班和支护工班(见表2)。表2 每个开挖面人员配备表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专职安全员3人钻孔工班25人爆破工班9人喷混凝土工班12人支护工班12人出碴工班5人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4人机械工、普工10人指挥出碴、弃碴人员5人7. 材料要求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炸药选用岩石硝铵炸药或乳化炸药,其性能指标达到合格要求。起爆材料符合爆破设计要求。8. 设备机具配置隧道开挖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分为四大部分,即隧道开挖、喷混凝土、支护、出碴等工序使用机

15、具及其他配置机具(见表3)。表3 每个作业面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开挖喷射混凝土支护出渣203空压机4台挖掘机1台风钻30台湿喷机3台风镐6台装载机2台开挖台架2部JS500一座运输车辆2台自卸车8台材料运输车2台运输车辆3台注浆泵2台、电焊机4台洒水车1台9.1质量控制9.1.1 不良地质段开挖前应做好预加固、预支护。9.1.2 当前方地质出现变化迹象或接近围岩分界线时,必须用地质雷达、超前小导坑、超前探孔等方法先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才能进行开挖。9.1.3 应严格控制欠挖。当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拱脚、墙脚以上1m内严禁欠挖。

16、9.1.4 开挖轮廓要预留支撑沉落量及变形量,并利用监控量测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9.1.5 隧道爆破开挖时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9.1.6 洞身开挖在清除浮石后应及时进行初喷支护。9.2质量检验9.2.1 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激光断面仪、全站仪、水准仪测量。9.2.2 隧道不应欠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拱脚、墙脚以上1m内严禁欠挖。检验方法:采用激光断面仪、全站仪测量周边轮廓线,绘制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9.2.3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项次检查

17、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拱部超挖VIV级围岩平均100,最大150采用激光断面仪、全站仪测量周边轮廓线,绘制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IIIV级围岩平均150,最大2502边墙宽度(mm)每侧+100,-0全宽+200,-03边墙、仰拱、隧底超挖(mm)平均1009.2.4 炮眼保存率,硬岩应大等于80%,中硬岩应大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10. 安全及环保要求10.1安全要求10.1.1 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隧道。10.1.2 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10.1.3 施工前主管工程师应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同时告知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10.1

18、.4 严禁带明火和火种进入隧道,隧道内禁止吸烟。10.1.5 施工人员到达工作地点后,领工员、工班长应首先组织大家分头检查工作面,检查机具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拱部是否稳定,如有松动或裂纹,应及时加固处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支护的稳定状况,特别是爆破后的工作面和附近要加强检查,发现异常应随时处理,如发现可能有险情时,应立即撤离工作人员并报告上级处理。10.1.6 台阶法和导坑开挖:a.台阶或导坑之间控制一定的距离,以适应机具作业,并尽量减少翻碴工作量;b.支护和临时支护必须紧跟,支护及时成环;c.台阶宜少分层,使装碴机械紧靠开挖面,以减少扒碴距离;d.下断面开挖的落底拱脚边沿应留平台,以保证拱圈稳定。10.1.7 司钻中不得将胸部、腹部紧贴风钻手柄,腿部不得抵住风钻卡套弹簧。钻眼过程中,钻杆与钻孔应保持一条直线,防止钻杆弯曲、掉头、或折断,卡钻时,应用扳钳松动拔出,不可敲打,未送风前不可撤出钻杆。风钻使用每使用两小时应加一次油;风钻拆卸、修理、保养维修,不得在工作面进行。严禁在残眼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