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38.3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UN38.3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UN38.3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UN38.3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UN38.3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目的规范关于危险品货物运输建议书第五修订版第38.3节检测项目的操作,确保测试准确性及安全性。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在产品中作电源使用的原电池、二次电池,电芯以及电池组的(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3 参考技术规范关于危险品货物运输建议书第五修订版第38.3节 4 检测环境温度:20±5; 湿度:45RH75RH; 大气压力:86kpa106 kpa。6 检测方法和步骤 6.1 准备样品,按下表的要求准备(根据电池类型确定样品数量及各测试项目需求的电池状态)不同类型电池需做的测试项目和送检数量表(表1)类型原电池可充电电池电芯电池电芯电池测试项目小电池大电池小电池大电池T

2、1-T510(un)4(un)4(un)10(ch-1)4(ch-1)2(ch-1)10(dis)4(dis)4(dis)10(dis-1)4(ch-50)2(ch-25)T65圆形 or 10(un) 方形5圆形 or 10(un) 方形5圆形 or 10(un) 方形5圆形 or 10(50%)方形5圆形or 10(50%)方形5圆形or 10(50%)方形5圆形 or 10(dis) 方形5圆形 or 10(dis) 方形5圆形 or 10(dis) 方形T7/4(ch-1)2(ch-1)4(ch-50)2(ch-25)T810(dis)/10(dis-1)/10(dis-50)合计40

3、(圆形)or50(方形)8电池8电池35圆形or40方形电芯16电池8电池组成电芯:10圆形or20方形组成电芯:10圆形or20方形组成电芯:5圆形or10方形组成电芯:5圆形or10方形注 :1、大电池:锂金属或锂离子电池,毛重 12Kg。2、小电池:锂金属或锂离子电池,毛重 12Kg。3、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指按制造商要求的条件进行充放电一个循环。4、un:没有进行放电的样品。5、dis:用制造商要求的标准放电电流给样品完全放电。6、ch-1:指按制造商要求的条件进行一个充放电循环后再完全充电。7、dis-1:指按制造商要求的条件进行一个充放电循环后再完全放电。8、ch-50:指按制

4、造商要求的条件进行50个充放电循环后再完全充电。9、dis-50:指按制造商要求的条件进行50个充放电循环后再完全放电。10、50:指按制造商要求的条件进行一个充放电循环后,再充电至容量设计值的50。11、没有安装过充保护装置的电池,如果其最终是组装在集成电池,且集成电池能够提供过充保护,那么该电池不需要进行过充电试验。12、集成电池在满电状态下,如果锂含量不超过500g或者瓦时不超过6200Wh,其组成电池或电芯通过UN38.3 全项目,则集成电池只需做test 3,4,5,7(针对过充电池)13、集成电池在满电状态下,锂含量超过500g或者瓦时超过6200Wh的锂电池,如果其组成电池或电芯

5、通过UN38.3 全项目,并且集成电池装配有可以预防短路,过充,电池组之间过热或过量充电的控制系统,则集成电池可以不做UN38.3。6.2 按项目顺序要求进行下面T1-T8的测试项目:T1-T5按顺序进行,T6、T8必须使用未做过任何试验的样品,T7可以T1-T5试验中未损坏的样品进行。6.3 测试项目目的、方法及判定标准。 6.3.1 检测项目:T1高度模拟 6.3.1.1 检测目的:模拟低气压条件下的航空运输,验证电池可靠性能。 6.3.1.2 检测方法:a.按照表1中要求,准备相应数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规定状态的充放电处理。b.用万用表测量样品开路电压,并记录开路电压值。c.用电子称称

6、样品的质量,并记录质量值。d.将电池放入真空干燥箱,并按测试要求调节到相应的温度与气压值(温度20±5、大气压力11.6Kpa),待气压值稳定后用秒表开始记时,6H后将样品拿出。 注:设定时,因真空箱上表头为真空表,需要进行如下换算。换算公式:先将要求值11.6Kpa换算成Mpa(11.6Kpa =11.6Kpa÷1000=0.0116Mpa)再用标准大气值0.1Mpa-0.0116Mpa=0.0884Mpa即,调整真空干燥箱时,让真空表的指针指在0.0884Mpa,就相当于真空干燥箱内的压力为11.6KPa。e.测量开路电压与质量,并记录。f.检查产品外观。6.3.1.3

7、 判定标准:a.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率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率()(测试前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前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进行判定。6.3.1.4 检测仪器: 名称(简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充放电柜)BK6032AR13 LABJCG-002真空干燥箱(真空箱)D2F-6020LABZKX-001电子天平FEJ-300

8、HLABDZC-001数字多用表(万用表)GDM-8245 LABWYB-003秒表PC396LABMB-0016.3.2 检测项目:T2热循环测试6.3.2.1 检测目的:验证电池和电芯在极速且极端的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密封性和内部的线路连接性。6.3.2.2 检测方法:a. 按照表1中要求,准备相应数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规定状态的充放电处理。b.用万用表测量样品开路电压,并记录开路电压值。c.用电子称称样品的质量,并记录质量值。d.将样品放入冷热冲击箱,并按如下步骤设置仪器并对样品进行测试:将电芯或电池在温度为75±2的条件下贮存6h,大电池应贮存12h。然后在30分钟内降温到-4

9、0±2,并在此温度条件下贮存6h,大电池应贮存12h。重复操作步骤10次。将电池或电芯取出并在环境温度为20±5的条件下放置24h。e.测量开路电压与质量,并记录。f.检查产品外观。6.3.2.3 判定标准: a.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测试前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前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

10、进行判定6.3.2.4 检测仪器: 名称(简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充放电柜)BK6032AR13 LABJCG-002冷热冲击试验机TS-72CATTLABNRC-001电子天平FEJ-300HLABDZC-001数字多用表(万用表)GDM-8245LABWYB-003秒表PC396LABMB-0016.3.3 检测项目:T3振动6.3.3.1 检测目的:模拟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6.3.3.2 检测方法:a.按照表1中要求,准备相应数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规定状态的充放电处理。b.用万用表测量样品开路电压,并记录开路电压值。c.用电子称称样品的质量,并记录质量值。d.将样品用夹

11、具牢固地安装在振动台的测试平台上,并按照如下测试条件设置振动台的测试参数:振动波形:正弦波。振动频率:频率从7赫兹上升到200赫兹,然后再回到7赫兹,每一个扫频过程约为15分钟。这一振动过程须对三个互相垂直的电池安装方位的每一个轴向都重复进行12次,总共为时3小时。其中一个振动方向必须与端面垂直。对数扫频为:从7HZ开始保持1gn的最大加速度直至频率达到期18HZ,然后将振幅保持在0.8mm(总偏移1.6mm)并增加频率直至最大加速度达8gn(频率约为50HZ)。将最大加速度保持在8gn 直至频率增加到200HZ。e.测量开路电压与质量,并记录。f.检查产品外观。6.3.3.3 判定标准: a

12、.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测试前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前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进行判定。6.3.3.4 检测仪器: 名称(简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充放电柜)BK6032AR13 LABJCG-002振动试验机TW-200LABZDJ-001电子天平FEJ-300HLABDZC-001数字多用表

13、(万用表)GDM-8245LABWYB-0036.3.4 检测项目:T4碰撞6.3.4.1 检测目的:模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撞击6.3.4.2 检测方法:a.按照表1中要求,准备相应数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规定状态的充放电处理。b.用万用表测量样品开路电压,并记录开路电压值。c.用电子称称样品的质量,并记录质量值。d.将样品用夹具牢固地安装在机械冲击试验机的测试平台上,并按如下测试条件设置测试参数。冲击波形:半正弦波每个样品须经受最大加速度150gn和脉冲持续时间6毫秒的半正弦波冲击,样品每个面必须经受三次冲击,6个面,总共18次。对于大型电池必须经受最大加速度50gn和脉冲持续时间为11

14、毫秒的半正弦波冲击,样品每个面必须经受三次冲击,6个面,总共18次。e.测量开路电压与质量,并记录。f.检查产品外观。6.3.4.2 判定标准:a.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测试前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前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进行判定。6.3.4.4 检测仪器: 名称(简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充

15、放电柜)BK6032AR13 LABJCG-002冲击碰撞试验台SKT25LABJXJ-001电子天平FEJ-300HLABDZC-001数字多用表(万用表)GDM-8245LABWYB-0036.3.5 检测项目:T5外部短路6.3.5.1 检测目的:模拟外部短路6.3.5.2 检测方法:a.按照表1中要求,准备相应数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规定状态的充放电处理。b.打开恒温恒湿箱,将温度设定到55当箱内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进行下一步。c.将热电偶贴于样品表面,放入恒温恒湿箱,并通过热电偶监控样品表面温度。d.当样品表面温度达到55±2时,用阻值小于0.1欧姆的导线短路样品正

16、负极,短路状态应该在样品表面温度返回到55±2后,至少再持续1h以上。f.试验后的样品再观察6h结束试验。6.3.5.3 判定标准: a.测试过程中样品表面温度不超过170。 b.测试完成后样品应无分解、破裂和着火现象发生。6.3.5.4 检测仪器: 名称(简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充放电柜)BK6032AR13 LABJCG-002恒温恒湿试验机MHG-225AEJLABHWH-004温度采集器2620ALABCJQ-001秒表PC396LABMB-0016.3.6 检测项目:T6冲击6.3.6.1 检测目的:模拟样品遭受冲击6.3.6.2 检测方法:a.按照表1中要

17、求,准备相应数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规定状态的充放电处理。b.调节重物冲击试验机到冲击的高度:61±2.5cm。c.将热电偶贴于样品表面(热电偶应贴在尽可能靠近样品中心,而且不会被重锤冲击到低位置,再把样品放在重物冲击冲击底板上。d.将直径为15.8mm的铁棒横放在样品的中心,不同形状的电池的摆放方式参照下图。e.选用质量为9.1kg的重锤,从61±2.5cm的高度冲击样品。f.对于圆柱形或棱柱形样品冲击时样品的纵轴与冲击底板平行,并与横放在样品中心的直径为15.8mm的铁棒表面纵轴垂直. 棱柱形电池还必须绕纵轴转动90度以便其宽侧面和窄侧面都经受撞击。每一试样只经受一次撞

18、击。每次撞击都使用不同的试样。钮扣形样品受撞击时,试样的平面应与冲击底板表面平行并且直径15.8毫米的表面横放在其中心。 不同类型样品冲击面与摆放如下图所示:圆柱形钮扣形棱柱形方式二棱柱形方式一6.3.6.3 判定标准:a.样品表面最高温度应不超过170。b.试验结束6小时之内,样品应无分解和着火现象。6.3.6.4 检测仪器: 名称(简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充放电柜)BK6032AR13 LABJCG-002重物冲击试验机STC300LABZWJ-001温度采集器2620ALABCJQ-001秒表PC396LABMB-001钢卷尺(0-5)MLABJC-0016.3.7 检测

19、项目:T7过充6.3.7.1 检测目的:评估可充电池在过充电条件的安全性能。6.3.7.2 检测方法:a.按照表1中要求,准备相应数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规定状态的充放电处理。b.准备直流电源并将充电电流调节到制造商推荐的最大连续充电电流的两倍,充电电压按照如下规则设置: 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不大于18V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是电流组最大充电电压的两倍或22伏特两者中的较小者。 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大于18V时,测试的最小电压应该为1.2倍的制造商标定的最大充电电压。c.试验在环境温度20±5在进行,持续试验24小时。6.3.7.3 判定标准:试验样品在试验中和试验后7天内,应无分解和着火现象。6.3.7.4 检测仪器: 名称(简称)型号设备管理编号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充放电柜)BK6032AR13 LABJCG-002直流稳压电源E3631ALABZLY-0046.3.8 检测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