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细柳营2重点词语解释。(12分)(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命)(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传令;营垒)(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住缰绳慢慢前行)(4)军霸上(驻军)(5)彀弓弩(拉弓)(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太守)(7)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8)军士吏被甲(通“披”,穿)(9)将军约(约定,规定)(10)天子为动(感动) 21.细柳营 21.细柳营21.细柳营21.细柳营21.细柳营6词类活用。(4分)(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作动词,下诏令)(2)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锐利)(3)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4)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穿着盔甲)7重点句子翻译。(1
2、0分)(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挽弓搭箭,(戒备森严)。(2)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上的命令。”(3)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汉文帝)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骑马快跑。”于是汉文帝就(让人)按住马的缰绳慢慢前行。(4)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5)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简
3、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且被俘虏。21.细柳营8作家作品。(5分)司马迁(约前145前87),字_子长_,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_历史_学家和_文学_家。前96年出狱,含愤著完史记。其著作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鲁迅赞誉说:“_史家之绝唱_,_无韵之离骚_。”21.细柳营一、课内阅读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天子且至:_将要_(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规定_(3)使人称谢:_告知_(4)曩者霸上、棘门军:_先前_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军中/闻将军
4、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课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5分)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4翻译下列句子。(3分)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
5、入劳军。”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21.细柳营二、比较阅读【甲】细柳营【乙】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选自李广)【注释】良家子:平民子弟。用:因为,由于。首虏:敌人的首级。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骑
6、常侍:郎官的加衔。数:屡次。令:假使。世:时代。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惜 广 不 逢 时 令 当 高 祖 世 万 户 侯 岂 足 道 哉。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上自劳军:_犒劳,慰问_(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规定_(3)格杀猛兽:_打_8翻译下列句子。(4分)(1)已而之细柳军。(不久)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到)细柳(军)营。(2)先驱曰:“天子且至!”先行官说:“天子将要驾到。”(3)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凭借平民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9阅读选文,谈谈周亚夫和“飞将军”李
7、广分别是怎样的人?(5分)周亚夫治军严整(治军有方)、忠于职守(恪尽职守)是刚正不阿的“真将军”。 李广因善射而不断被加封,并受到文帝赞赏。21.细柳营 三、课外阅读廉颇思赵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复得:再起用。廉颇:赵国的大将。毁:诽谤,说坏话。矢:通“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赵师数困于秦:_军队_(2)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8、:_派_(3)遂不召:_于是_11下列句中“数”的读音及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扶苏以数谏故B赵师数困于秦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几死者数矣1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顷之三遗矢矣B被甲上马 C使者还报曰 D望桓侯而还走13廉颇的精神可用龟虽寿中哪两句诗概括?(4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4廉颇不被召用的原因是什么?(5分)他的仇家郭开多用重金买通使者,在皇上面前说廉颇的坏话。 22. 古文二则 1生难字。(6分)卿(qn)岂(q)涉猎(sh) 孰(sh) 遂(su) 祖逖(t)刘琨(kn) 蹴(c) 睿(ru) 军谘祭酒(z) 骁健(xio) 廪(ln)
9、 戎狄(d) 22. 古文二则 22. 古文二则 (21)给千人廪(军粮)(22)不给铠仗(铠甲;兵器)(23)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渡)(24)中流击楫而誓曰(江心)(25)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进发)3通假字。(1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 22. 古文二则 22. 古文二则 6词类活用。(3分)(1)纠合骁健(形容词作名词,勇猛健壮的人)(2)自相鱼肉(名词作动词,残杀、残害)(3)今遗民既遭残贼(名词作动词,残害,伤害)7重点句子翻译。(10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哪是想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呢?只是要求你广泛阅读有益的书,了解以往发生
10、的事罢了。(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初吴下那个阿蒙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分别三天,就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大哥知道这个道理太晚了啊!(4)逖居京口,纠合骁健。祖逖居住在京口,集合勇猛健壮的人。(5)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晋王朝的战乱,不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导致百姓怨恨反叛,(而是)因为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于是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22. 古文二则 (6)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出师北伐,派像
11、我这样的人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那么)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有许多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7)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祖逖统率他的百余家世族武装北渡长江,船到江心时,祖逖敲打船桨发誓。8作家作品。(8分)司马光(10191086),字_君实_,北宋陕州下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_政治_家、_史学_家。著有资治通鉴、_温国文正司马公集_、_稽古录等。资治通鉴是继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_编年体通史,历时19年完成,共_294_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1362_年的史实。22. 古文二则 一、课内阅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
12、;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2说说孙权劝学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1)孙权:_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待人坦诚。_(2)吕蒙:_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机敏精干。_(3)鲁肃:_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_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4分)用自己的读书体会,现身说法。4指出文中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说说所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作用。(4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突出表现吕蒙积学修业,学有所成。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句中的“不可不学”改为“要学”好不好?为什么?(4分)不好。“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语气比“要学”更强烈
13、。22. 古文二则 二、比较阅读【甲】祖逖北伐【乙】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注释】会稽之耻:指兵败降吴。必死于吴:与吴决一死战。靡曼:美色。袭:双层。色:衣服的颜色。赡:丰足,充裕。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内亲群臣,下养百姓:_对内;对下_(2)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_倒入_7翻译下列句子。(
14、4分)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8甲、乙两文中,祖逖、越王都欲得民心,但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其原因。(4分)甲文祖逖倾尽家产招募兵马北伐,收复失地,爱国爱民,赢得民心。原因:“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乙文越王吃穿住如同百姓,还经常接济教养百姓,赢得民众拥护。原因:与吴国决一死战必须首先赢得民心。9乙文所讲的故事与一个成语有关,请写出这个词语,并造句。(4分)卧薪尝胆。示例:中国足要想冲向世界,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10读完上面两个选段,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4分)做人民所喜欢的事
15、,就是获得人民拥护的方法。22. 古文二则 三、课外阅读于令仪诲人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市井人:做生意的人。长厚:为人忠厚。忤:触犯。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十千:即一万铜钱。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如其欲与之(给)(2)既去(离开)(3)盗大恐(很,非常
16、)(4)夜负十千以归(背,背负)12翻译下列句子。(4分)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1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4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 23. 公输 23. 公输 23. 公输 23. 公输 23. 公输 6词类活用。(2分)(1)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满满)(2)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7重点句子翻译。(6分)(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宋国有什么罪呢?(3)知而不争
17、。知道这知道这( (道理道理) )而不而不( (对楚王对楚王) )谏诤。谏诤。(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是什么样的人呢?(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 (宋国的抵抗者宋国的抵抗者) )。 23. 公输 8作家作品。(8分)墨子(约前476前390),名_翟翟_,是_春秋战国春秋战国_著名的思想家,_墨家墨家_学派的创始人。“_兼爱兼爱_”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_非攻非攻_”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_墨子墨子_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
18、的著作总集,现存_53_53_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墨子属于_先秦诸子先秦诸子_散文。一、课内阅读1墨子(约前476前390),名_翟翟_,是_春秋战国春秋战国_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分)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5分)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B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D于是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3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5分)(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_班门弄斧班门弄斧_(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_ _墨守成规墨守成
19、规_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杀人吗?请简答。(5分)不是。其实墨子是先用激将法,诱使对方说出不是。其实墨子是先用激将法,诱使对方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违,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违背,从而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而无法争辩,达到劝诫的目的。背,从而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而无法争辩,达到劝诫的目的。 23. 公输 二、比较阅读【甲】公输【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
20、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子)【注释】处:闲居。如:应该,应当。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3分)荆 之 地 方 五 千 里。荆之地/方五千里。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1)今天下莫为义:_没有没有_(2)子独自苦而为义:_你你_ _(3)子不若已:_停止停止_ _(4)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_更加更加_ _7翻译下列句子。(5分)(1)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2)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
21、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8甲文表明了墨子_ _非非攻兼爱攻兼爱( (或反对战争或反对战争) )_的主张;乙文画线句子体现了墨子_坚忍不拔坚忍不拔( (或坚守信念或坚守信念)_)_的品质。(5分) 23. 公输 三、课外阅读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糜而不顾其行也。今辂
22、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注释】佼:好。寿:保。梁丘据:人名。辂(l)车:大车,多指君王的车。趣:同“促”,赶快。临:治理,管理。9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车朝:上朝()(2)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4)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子之禄寡耶辍耕之垄上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
23、往,暮而归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 (方面方面) )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12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5分)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 24.诗词五首 2重点词语解释。(11分) 24.诗词五首 24.诗词五首 5重点句子翻译。(8分)(1)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且看远处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2)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24.诗词五首 (3)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
24、唯有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得如同秋霜,只好任凭忧国的眼泪白白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敌前线,身却老死在家乡的山林水边!(5)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不止。(6)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6重点句子默写。(20分)(1)十五从军征中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十五从军征_,_八十始得归_。(2)十五从军征中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_遥看是君家_,_松柏冢累累_(远景描写)。_兔从狗窦入
25、_,_雉从梁上飞_。_中庭生旅谷_,_井上生旅葵_(近景描写)。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_羹饭一时熟_,_不知贻阿谁_。(3)诉衷情中写自己报效祖国,收复旧河山的壮志的句子是_当年万里觅封侯_,_匹马戍梁州_。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_关河梦断何处_?_尘暗旧貂裘_。(4)诉衷情中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_胡未灭_,_鬓先秋_,_泪空流_。写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句子是_此生谁料_,_心在天山_,_身老沧州_。 24.诗词五首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意的句子是_不尽长江滚滚流_,感叹千古
26、兴亡无尽无休。(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的句子是_生子当如孙仲谋_。(7)满江红写作者不甘做小女子,希望自己能跟男子一样施展抱负的句子是_身不得_,_男儿列_,_心却比_,_男儿烈_。(8)满江红中作者想起同是沦落天涯的白居易不禁黯然泪下的句子是_莽红尘_,_何处觅知音_?_青衫湿_。(9)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_喇叭_,_锁哪_,_曲儿小腔儿大_。“吹”之功用的句子是_官船来往乱如麻_,_全仗你抬声价_。“吹”之恶果的句子是_军听了军愁_,_民听了民怕_。(10)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
27、子是_眼见的吹翻了这家_,_吹伤了那家_,_只吹的水尽鹅飞罢_! 24.诗词五首 7作家作品。(3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歌总集_,共收录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305_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_风_、_雅_、_颂_三类,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_赋_、_比_、_兴_的手法。乐府诗集,宋朝人_郭茂倩_将自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并分为_十二_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_相和_、_鼓吹_、_杂曲_三类中。一、课内阅读(一)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何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
28、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诗句中,你可以看到什么内容?(2分)看到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2哪几句话为诗人远望的内容?哪几句话为诗人近望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远望: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近望: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3读罢本诗,你有何感受?(3分)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从军之时还是风华正茂,归来之日却已是皓首银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24.诗词五首 (二)诉 衷 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
29、老沧洲。4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在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3分)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顿感悲愤不已。5“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两句中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用意?(3分)典故: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游说秦王不成,贫穷潦倒,所穿貂裘破旧不堪。用意:比喻自己多年未受朝廷重用,未能施展抱负。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诗句中“空”字用得妙,妙在哪里?(2分)“空”字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表现了诗人对君臣尽醉,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抒发了渴望报国立功,但却被
30、冷落闲置,被迫退隐,身心分离的悲愤。这三个短句正是饱含着年迈的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24.诗词五首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8“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的意思是什么?(3分)举目远望,我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9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
31、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10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24.诗词五首 (四)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葬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1词的上片和下片作者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5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突破家庭束缚“求自立”的愿望,写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
32、,但在革命征途上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12作者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谁的诗句?(4分)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13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参加革命的叛逆行为,更不易得到理解和支持,请从文章找出相应的句子。(3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葬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4.诗词五首 (五)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
33、罢!14体会“水尽鹅飞罢”的含义。(2分)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15本曲中“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曲儿小腔儿大”分别讽刺了什么?(3分)前者揭露宦官压迫掠夺人民的行径及其恶果;后者讽刺宦官虚张声势的丑恶嘴脸。二、课外阅读(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6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用原文回答)(3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7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写出了
34、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24.诗词五首 第六单元巧用技法论证有力要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鲜明而新颖的观点,准确而丰富的论据外,还要能合理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使你的议论更充分、更有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一、举例论证。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不能过于详细。3.事例切忌单一,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生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列举。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二、道理论证。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2.要简洁,不宜过多。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35、。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概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象”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四、比喻论证。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25. 桃花源记 2重点词语解释。(17分) 25. 桃花源记 25. 桃花源记 25. 桃花源记 25. 桃花源记 6词类活用。(5分)(1)林尽水源(形容词作动词,消
36、失)(2)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3)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4)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5)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7重点句子翻译。(8分)(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到处都是。(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
37、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从这里出去。 25. 桃花源记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8作家作品。(4分)陶渊明,名_潜_,字_元亮_,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就号“_五柳先生_”,世称“_靖节先生_”,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_东晋_著名诗人,_文学_家、_辞赋_家、_散文_家。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
38、渊明集传世。 一、课内阅读1下列加点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2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2翻译下列句子。(5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3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4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气。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合同
- IT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协议
- 互联网医院合作协议
- 合法的商品买卖合同
- 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 项目总结报告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与分析
- 教育培训行业在线课程服务合同
- 联合采购协议书
- 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支付应用创新方案设计
- 文化传播项目投资合同
- 山东省海洋知识竞赛(初中组)考试题及答案
- 药品流通监管培训
- JD37-009-2024 山东省存量更新片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
- 《广西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工作 指导手册》
- 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设计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雾化吸入技术教学课件
- 2024EPC施工总包合同范本
- 上海市宝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神农架林区林投集团招聘工作人员6名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