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传和变异一、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二、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三、基因三、基因 的转移和重组的转移和重组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形态和结构的变异形态和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菌落变异 遗传(遗传(heredity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 遗传
2、型(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 表型(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条件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 变异: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变异: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表型表
3、型饰变饰变:无基因结构改变。:无基因结构改变。 a.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 b.性状变化的幅度小;性状变化的幅度小; c.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的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基因型变异:基因结构发生可稳定遗传的改变。基因型变异:基因结构发生可稳定遗传的改变。 a.a.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为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为1010-6-61010- -1010);); b.b.性状变化的幅度大;性状变化的幅度大; c. c. 变化
4、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 1944年以后,先后有利用微生物为实验年以后,先后有利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的论证(肺炎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的论证(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使人们普遍接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使人们普遍接受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受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实验证明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实验证明(一)转化实验(一)转化
5、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实验A. D. HersheyA. D. Hershey和和M. ChaseM. Chase, 19521952年年(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为了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为了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H. Fraenkel-Conrat(1956)用含)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将将TMV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其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其蛋白质外壳与蛋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分离后的核心相分离。分离后的RNA在在没有蛋白质包裹的
6、情况下,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患没有蛋白质包裹的情况下,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而且在病斑中还能分离出正常病毒粒子。典型症状,而且在病斑中还能分离出正常病毒粒子。选用选用TMVTMV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HRV),分别拆分取得各自的),分别拆分取得各自的RNARNA和蛋白质,和蛋白质,将两种将两种RNARNA分别与对方的蛋白质外壳重建形成两种杂合病毒:分别与对方的蛋白质外壳重建形成两种杂合病毒: (1 1)RNARNA(TMVTMV) 蛋白质(蛋白质(HRVHRV)()(2 2)RNARNA(HRVHRV) 蛋白质(蛋白质(TMVTMV)。用两种杂合)。用两种杂合病毒
7、感染寄主:(病毒感染寄主:(1 1)表现)表现TMVTMV的典型症状,并分离到正常的典型症状,并分离到正常TMVTMV粒子粒子; ;(2 2)表现表现HRVHRV的典型症状,并分离到正常的典型症状,并分离到正常HRVHRV粒子。粒子。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中的存在形式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中的存在形式 (一)核物质(一)核物质染色体染色体 真核微生物的染色体真核微生物的染色体 DNA:线状双链:线状双链DNA分子分子 DNA+蛋白质蛋白质=染色体(分裂期)染色体(分裂期)/染色质(分裂染色质(分裂间期)间期) DNA中包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编码序列(外中包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编码序列(外显
8、子)被内含子分隔开。显子)被内含子分隔开。 通常含有多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复制通常含有多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复制起始点,可同时进行复制。起始点,可同时进行复制。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结构 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在细胞中,在细胞中紧密缠绕成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称为拟核,紧密缠绕成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称为拟核,也称染色体,其上有类组蛋白和少量也称染色体,其上有类组蛋白和少量RNA分分子结合。子结合。 双向滚环复制方式双向滚环复制方式 病毒和噬菌体病毒和噬菌体 DNA或或RNA (二)核外物质(二)核外物质质
9、粒质粒 (1)质粒的特点)质粒的特点 质粒:质粒是微生物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质粒是微生物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能自主复制,亦能,能自主复制,亦能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随染色体复制而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此时称为附加体。复制,此时称为附加体。 具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或多拷具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或多拷贝贝紧密型质粒:复制受核控制紧密型质粒:复制受核控制松弛型质粒:复制不受核控制松弛型质粒:复制不受核控制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可自行丢
10、失与消除可自行丢失与消除有转移性有转移性 (2)常见的质粒类型)常见的质粒类型致育质粒(致育质粒(F质粒)质粒)与接合有关与接合有关带有带有F质粒的为雄性菌,能长出性菌毛;无质粒的为雄性菌,能长出性菌毛;无F质粒质粒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 耐药性质粒耐药性质粒(R质粒)质粒)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可通过细菌间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耐药质粒可通过细菌间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耐药质粒不能通过接合传递的称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可通不能通过接合传递的称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可通过噬菌体传递,又称过噬菌体传递,又称r质粒。质粒。细
11、菌素质粒细菌素质粒编码各种细菌产生的细菌素。编码各种细菌产生的细菌素。Col质粒编码大肠埃希菌产生大肠菌素质粒编码大肠埃希菌产生大肠菌素代谢质粒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沙门菌发酵乳糖的能力通常是由质粒决定的;沙门菌发酵乳糖的能力通常是由质粒决定的;假单胞菌属中的降解性质粒可为一系列能降解假单胞菌属中的降解性质粒可为一系列能降解复杂物质的酶编码。例如有分解复杂物质的酶编码。例如有分解CAM(樟脑)(樟脑)质粒,质粒,XYL(二甲苯)质粒等。(二甲苯)质粒等。 (三)转座因子(三)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转座因子: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分子上
12、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插入序列(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转座子(转座子(transposon,Tn) 转座噬菌体转座噬菌体 1.插入序列(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分子量很小(仅分子量很小(仅0.71.4kb),只有引起转座的),只有引起转座的转座酶基因而不含其它基因,具有反向末端重转座酶基因而不含其它基因,具有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13、。已在染色体、复序列。已在染色体、F因子等质粒上发现因子等质粒上发现IS序列。序列。 因因IS在染色体组上插入的位置和方向的不同,在染色体组上插入的位置和方向的不同,其引起的突变效应也不同。其引起的突变效应也不同。IS被切离时引起的被切离时引起的突变可以回复,如果因切离部位有误而带走突变可以回复,如果因切离部位有误而带走IS以外的一部分以外的一部分DNA序列,就会在插入部位造成序列,就会在插入部位造成缺失,从而发生新的突变。缺失,从而发生新的突变。TransposaseABCDEFGGFEDCBA 2.2.转座子(转座子(transposon,Tntransposon,Tn) 转座子又称转位子
14、或易位子。分子量居中(一般为转座子又称转位子或易位子。分子量居中(一般为225kb)。除了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外,还含有抗性)。除了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外,还含有抗性基因(对抗生素、某些毒物)、乳糖发酵基因等几个至基因(对抗生素、某些毒物)、乳糖发酵基因等几个至十几个基因。十几个基因。 Tn 有两种类型,即末端为顺向重复的有两种类型,即末端为顺向重复的IS,或末端为反向,或末端为反向重复的序列。重复的序列。Tn虽能插到受体虽能插到受体DNA分子的许多位点上,分子的许多位点上,但并不完全是随机的,某些区域更易插入。但并不完全是随机的,某些区域更易插入。IS ISResistance Gene(s
15、)IS ISResistance Gene(s) 3.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转座噬菌体(转座噬菌体(Mu噬菌体)即诱变噬菌体,噬菌体)即诱变噬菌体,是一种温和噬菌体。含有噬菌体生长繁殖和是一种温和噬菌体。含有噬菌体生长繁殖和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其分子量最大(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其分子量最大(39kb),),含有含有20多个基因,但并没有固定的整合位置。多个基因,但并没有固定的整合位置。Mu噬菌体引起的转座可以引起插入突变,噬菌体引起的转座可以引起插入突变,其中约有其中约有2%是营养缺陷型突变。是营养缺陷型突变。 (4)转座的遗传学效应)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插入突变插入突变 插入位
16、置出现新的基因插入位置出现新的基因 基因的移动和重排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产生染色体畸变产生染色体畸变 切离可导致回复突变切离可导致回复突变三、三、DNA的复制方式的复制方式 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 双链双链DNA解旋,在复制起点形成复制叉。解旋,在复制起点形成复制叉。 生物体内单个复制单位生物体内单个复制单位复制子;一个复复制子;一个复制子只有一个起点。制子只有一个起点。基因变异的机制基因变异的机制 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的规律基因突变的规律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供体供体转移转移受体受体重组重组基因整合基因整合方式:转化、接合、转导、真核生物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真核生物的基
17、因重组基因重组第二节第二节 基因突变及其机制基因突变及其机制 一、基因和性状一、基因和性状 (一)基因的概念和基因符号(一)基因的概念和基因符号 基因为遗传单位,为一条多肽或基因为遗传单位,为一条多肽或RNA分子合成编码所必分子合成编码所必须的完整的一段核苷酸序列。须的完整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基因符号:代表某基因的英文符号。基因符号:代表某基因的英文符号。 (二)性状和表型及基因组和基因型(二)性状和表型及基因组和基因型 性状:构成一个生物体的有关结构、形态、物质和功能性状:构成一个生物体的有关结构、形态、物质和功能的各方面特征的总和。的各方面特征的总和。 表型: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某种生物学
18、特点。表型: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某种生物学特点。 基因组: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所有染色体及其所包含的基因组: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所有染色体及其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总称。遗传信息的总称。 基因型:基因组的核酸序列。基因型:基因组的核酸序列。二、基因突变二、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突变(:突变(mutation)是微生物某些)是微生物某些遗传物质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遗传物质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DNA上的上的碱基对的变化使基因发生变化。突变率常在碱基对的变化使基因发生变化。突变率常在10-610-9范围内。范围内。 基因突变(点突变):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基因突变(点突变):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
19、的变化。质的变化。 染色体畸变:细胞学上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畸变:细胞学上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原因 自发突变自发突变 诱发突变诱发突变(一)基因突变的类型(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1.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经诱变产生的一些合成能力出现营养缺陷型:经诱变产生的一些合成能力出现缺陷,而必须在培养基内加入相应有机养分才缺陷,而必须在培养基内加入相应有机养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 野生型: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营野生型: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为该微生物的野生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为该微生物的
20、野生型。型。 原养型原养型 :指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回复突变或重:指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与野生型的表型相同。组后产生的菌株,与野生型的表型相同。 2.抗性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因基因突变而使原始菌株产生了对某种化学药因基因突变而使原始菌株产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抗性的变异菌株。物或致死物理因子抗性的变异菌株。 3.形态突变型形态突变型 由于突变而产生的个体或菌落形态发生的非选由于突变而产生的个体或菌落形态发生的非选择性变异。择性变异。 4.条件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 在某一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并实现其表型,在某一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并实现其表型,而在另一条件
21、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类型。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突变株(如温度敏感突变株(Ts)。)。 其他突变型其他突变型(二)突变的规律(二)突变的规律 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地产生。 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应关系。 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 可诱发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可诱发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 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 稳定性:变异性状稳
22、定可遗传。稳定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 可逆性:原始的野生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可逆性:原始的野生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突变(forward mutation),相反的过程则称为回),相反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或回变(复突变或回变(back mutationreverse mutation)。)。(三)证明突变自发性的经典实验(三)证明突变自发性的经典实验 变量实验:变量实验:1943年,年,Luria和和Delbruck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设计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设计。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接触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后,则无论先分噬菌体之后,则无论先分散还是后分散,突变的频散还是后分
23、散,突变的频率都应相同,平板上的抗率都应相同,平板上的抗性菌落数目应基本一致;性菌落数目应基本一致;而如果突变发生在接触噬而如果突变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因为突变率极菌体之前,因为突变率极低,先分散后培养,在培低,先分散后培养,在培养中发生突变的时间不同,养中发生突变的时间不同,突变细胞繁殖的代数也不突变细胞繁殖的代数也不同,各皿的突变细胞数量同,各皿的突变细胞数量就有很大差异了;而先培就有很大差异了;而先培养后分散,突变细胞繁殖养后分散,突变细胞繁殖的后代均匀散布在整个容的后代均匀散布在整个容器中,分散时自然是均匀器中,分散时自然是均匀的,所以各皿的突变菌落的,所以各皿的突变菌落数基本相同。
24、数基本相同。平板影印培养试验(平板影印培养试验(replica replica platingplating)1952年,年,J. Lederberg夫妇的论文夫妇的论文平板影印培养法和细菌突变株的间接选择平板影印培养法和细菌突变株的间接选择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印章上,使其沾上来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印章上,使其沾上来自平板上的菌落。然后可把这一自平板上的菌落。然后可把这一“印章印章”上的菌落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上的菌落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待这些平板培养后,对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
25、适当的突板上。待这些平板培养后,对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菌株。变型菌株。在根本未接触过任何一点链霉素的情况下,就可以筛选到大量抗链霉素的在根本未接触过任何一点链霉素的情况下,就可以筛选到大量抗链霉素的突变株,充分说明了突变是自发产生的,链霉素只是起到了一种检出作用。突变株,充分说明了突变是自发产生的,链霉素只是起到了一种检出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定义: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定义: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形
26、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或遗传重组。)或遗传重组。 作用:重组可使生物体在未发生突变的情况作用:重组可使生物体在未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新遗传型的个体。下,也能产生新遗传型的个体。 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1.1.转化:细菌接受其他细菌的转化:细菌接受其他细菌的DNADNA片断并与自片断并与自身身DNADNA重组重组2.2.转导:由噬菌体携带的转导:由噬菌体携带的DNADNA片断浸染其宿主片断浸染其宿主细菌细菌3.3.接合:供菌和受菌直接接触而传递大片断接合:供菌和受
27、菌直接接触而传递大片断DNADNA4.4.噬菌体转变:噬菌体自身噬菌体转变:噬菌体自身DNADNA与受染菌与受染菌DNADNA发生重组发生重组 一、转化一、转化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状。 受体菌:转化基因的接受者受体菌:转化基因的接受者 供体菌:转化基因的提供者供体菌:转化基因的提供者 转化因子:来自供体菌的转化因子: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片段 转化子:将转化基因重组进转化子:将转化基因重组进入自身染色体组的重组子入自身染色体组的重组子 细菌转化所用的细菌转化所用的DNA来源来源于
28、病毒者称为转染。于病毒者称为转染。 转化发生的条件转化发生的条件 受体细胞要处于感受态。受体细胞要处于感受态。 感受态:感受态:competence,受体细胞能从环境吸取,受体细胞能从环境吸取外源外源DNA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供体供体DNA片段(转化因子)大小适宜,分子量一片段(转化因子)大小适宜,分子量一般为般为1 107 D 左右。左右。 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密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密切。 转化的类型转化的类型 自然遗传转化自然遗传转化 人工转化人工转化 原生质体转化原生质体转化 感受态感受态 概念:细胞能够接受外源概念:细胞能够接受外源DNA的状态
29、。的状态。 出现时间:只在细菌生长的某一时期出现;不出现时间:只在细菌生长的某一时期出现;不同菌种的感受态出现在不同生长时期。同菌种的感受态出现在不同生长时期。 感受态细胞的特征:感受态细胞的特征: 细胞表面正电荷增加细胞表面正电荷增加 细胞壁通透性加大细胞壁通透性加大 细胞表面分解细胞表面分解DNA的能力增强的能力增强转化的过程转化的过程 双链双链DNA片段与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的片段与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的 DNA结合位点(主要在新形成细胞壁的赤结合位点(主要在新形成细胞壁的赤道区)结合;道区)结合; 在吸附位点上的在吸附位点上的DNA被核酸内切酶分解,被核酸内切酶分解,形成平均分子量为形
30、成平均分子量为45106的的DNA片段;片段; 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被膜上的另一种核双链中的一条单链被膜上的另一种核酸酶切除,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这是酸酶切除,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这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分子量小于一个耗能的过程。分子量小于5105的的DNA片段不能进入细胞。片段不能进入细胞。 来自供体菌的单链来自供体菌的单链DNA片段在细胞内与受体细胞片段在细胞内与受体细胞核染色体组上的同源区配对交换,形成了一个杂核染色体组上的同源区配对交换,形成了一个杂合合DNA区段。在这一过程中,有核酸酶、区段。在这一过程中,有核酸酶、DNA聚聚合酶和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连接酶的参与; 受体
31、菌的染色体组进行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两受体菌的染色体组进行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两个,其中之一获得了供体菌的转化基因,另一个个,其中之一获得了供体菌的转化基因,另一个未获供体基因;未获供体基因; 当细胞发生分裂后,一个子细胞含供体基因,这当细胞发生分裂后,一个子细胞含供体基因,这就是转化子;另一个细胞与原始受体菌一样。就是转化子;另一个细胞与原始受体菌一样。降解降解吸附吸附切割成切割成454510106 6单链入胞单链入胞同源部同源部分配对、分配对、整合整合复制分裂,只复制分裂,只有一个子代有一个子代DNADNA分子获得分子获得供体基因供体基因非转化子非转化子转化子转化子 二、接合二、接合 供体
32、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的的DNA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进行双链化或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进行双链化或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 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 革兰阴性菌通过性菌毛进行结合;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通过性菌毛进行结合;革兰阳性菌通过分泌类似性激素的短肽刺激细胞结合,通过分泌类似性激素的短肽刺激细胞结合,F因子转移的机制因子转移的机制 根据根据F因子
33、在因子在E. coli中的有无,及与染色体的关中的有无,及与染色体的关系,可将系,可将E. coli分为四种类型:分为四种类型: F菌(雌性菌)菌(雌性菌) 细胞中不含有细胞中不含有F因子,因子, 细胞表面不具有性菌毛。细胞表面不具有性菌毛。 可以通过与可以通过与F+、F或或Hfr菌株接合而接受供体菌菌株接合而接受供体菌的的F因子、因子、 F因子或因子或Hfr菌株的部分或全部遗传信菌株的部分或全部遗传信息,相应地可以转变成息,相应地可以转变成F+菌株、菌株、 F菌株或重组子。菌株或重组子。 据估计,从自然界分离到的据估计,从自然界分离到的2000株株E. coli中约有中约有30%是是F菌株。
34、菌株。 F+(“雄性雄性”)菌株:)菌株: 细胞内含有(细胞内含有(14个)游离的个)游离的F因子,因子, 细胞表面存在与细胞表面存在与F因子数目相当的性菌毛。因子数目相当的性菌毛。 与与F 相接触时,可通过性菌毛将相接触时,可通过性菌毛将F因子转移到因子转移到F 细细胞中,使之也变成胞中,使之也变成F+菌株。菌株。 F因子以很高的频率传因子以很高的频率传递,但含递,但含F因子的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因子的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一般并不一般并不被转移。被转移。 Hfr(高频重组,(高频重组,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菌株菌株 含有与染色体特定位点整合的含有与染色体特定
35、位点整合的F因子。因子。 因该菌株与因该菌株与F 接合后的重组频率比接合后的重组频率比F+ 菌株高几百菌株高几百倍而得名。倍而得名。 F 菌株:菌株: 细胞中含有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细胞中含有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F因子,可与因子,可与F 菌株接合,使其成为菌株接合,使其成为F 菌株。菌株。 F菌株的形成:由菌株的形成:由Hfr菌株中的菌株中的F因子在不正常因子在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形成,并因此造成细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形成,并因此造成细胞染色体发生缺失,胞染色体发生缺失, F因子也缺失一段因子也缺失一段DNA。F质粒的接合机制质粒的接合机制 接合时接合时F+细胞与
36、细胞与F 细胞相遇,性菌毛与细胞相遇,性菌毛与F 细胞表面发生吸附而形成接合管。细胞表面发生吸附而形成接合管。 F+细胞内,细胞内,F因子的一条因子的一条DNA单链在特定的单链在特定的位点上发生断裂。位点上发生断裂。 断裂后的单链逐步解开,同时以另一条留断裂后的单链逐步解开,同时以另一条留存的环状单链做模板进行滚环复制。存的环状单链做模板进行滚环复制。 在在F 细胞中,以外来的供体细胞中,以外来的供体DNA线状单链线状单链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单链,并随之恢复成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单链,并随之恢复成环状双链环状双链F因子。因子。FFFFFF-FF-F R质粒的接合质粒的接合 日本首先分离到抗多种药物
37、的宋内志贺菌日本首先分离到抗多种药物的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株多重耐药株 ,多重耐药性很难用基因突变,多重耐药性很难用基因突变解释。解释。 R质粒与耐药性有关,尤其与多重耐药性有质粒与耐药性有关,尤其与多重耐药性有关。耐药质粒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关。耐药质粒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菌中。 健康人中大肠埃希菌健康人中大肠埃希菌30%50%有有R质粒,质粒,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90%有有R质粒。质粒。 三、转导(三、转导(transductiontransduction)通过噬菌体,把供体细胞的通过噬菌体,把供体细胞的DNADNA小片段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
38、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形状的现象。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形状的现象。获得新遗传形状的受体细胞称为转导子获得新遗传形状的受体细胞称为转导子(transductanttransductant)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generalized transduction)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restricted transduction) 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 通过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通过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小片段的“误包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
39、象,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普遍性转导。称为普遍性转导。 被包装的被包装的DNA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分。 流产普遍性转导流产普遍性转导 受体菌经转导获得的供体受体菌经转导获得的供体DNA片段在受体菌中片段在受体菌中不发生配对、交换和整合,也不迅速消失,而不发生配对、交换和整合,也不迅速消失,而只是进行转录和转译(性状表达),这种现象只是进行转录和转译(性状表达),这种现象就称为流产转导。就称为流产转导。 发生流产转导的细胞在其进行细胞分裂后,只发生流产转导的细胞在其进行细胞分裂后,只能将这段外源能将这段外源DNA分配给一个子细胞,而另
40、一分配给一个子细胞,而另一子细胞仅获得供体基因的产物子细胞仅获得供体基因的产物酶,在表型酶,在表型上表现出轻微的供体菌特征,每经过一次分裂,上表现出轻微的供体菌特征,每经过一次分裂,就受到一次稀释,就受到一次稀释,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通过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通过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 噬菌体对供体菌和受体菌都是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对供体菌和受体菌都是温和噬菌体 只能转导供体菌的个别特定基因(一般为噬菌只能转导供体菌的个别特定基因(一般为噬菌体整合位点两侧的基因)体整合位点两侧的基因) 该特定基因由噬
41、菌体携带该特定基因由噬菌体携带 该噬菌体使由于其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低频该噬菌体使由于其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低频率(约率(约10 5)“误切误切”,或由于双重溶原菌的,或由于双重溶原菌的裂解而形成裂解而形成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比较比较项目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转导的基因供体染色体或染色体外的任何基因供体染色体上与原噬菌体紧密连锁的少数几个个别基因噬菌体寄生的位置不结合在寄主染色体特定位置上结合在寄主染色体特定位置上获得转导噬菌体的方法通过敏感菌的裂解或容源菌的诱导紫外线诱导容源菌转导子的区别一般稳定,非溶原性(不表现出任何噬菌体的性状,包括免疫
42、性)一般不稳定,呈缺陷溶原性(对同源噬菌体具有免疫性,但不表现出其它噬菌体的性状)四、四、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前噬菌体整合入宿主菌的染色体后,宿主菌获得前噬菌体整合入宿主菌的染色体后,宿主菌获得新的表型特征。也称溶原转变。新的表型特征。也称溶原转变。与转导不同:温和噬菌体转移的非其它细菌的基与转导不同:温和噬菌体转移的非其它细菌的基因而是噬菌体自身的基因;获得该性状的是溶原因而是噬菌体自身的基因;获得该性状的是溶原性宿主菌;获得的性状可随噬菌体的消失而消失。性宿主菌;获得的性状可随噬菌体的消失而消失。第九章第九章 菌种的选育与保藏菌种的选育与保藏一、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来源一、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来源
43、二、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二、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三、菌种保藏三、菌种保藏 菌种选育菌种选育 目的:改良或改变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目的:改良或改变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或研究的需要。生产或研究的需要。 包括变异、筛选、表达三个环节。包括变异、筛选、表达三个环节。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来源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来源 一、购买菌种一、购买菌种 二、自然界来源的微生物菌种筛选二、自然界来源的微生物菌种筛选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 富集培养富集培养 纯种分离纯种分离 菌种筛选菌种筛选 菌种鉴定菌种鉴定 利用菌种自发突变进行菌种选育。利用菌种自发突变进行菌种选育。 纯化菌种、稳定生产
44、、提高发酵产量纯化菌种、稳定生产、提高发酵产量 方法:单菌落分离法方法:单菌落分离法 菌种制成单孢子悬液或单细胞悬液,经过适菌种制成单孢子悬液或单细胞悬液,经过适当稀释后在琼脂平板上分离。然后挑选单个当稀释后在琼脂平板上分离。然后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生产能力测定,从中选出优良的菌菌落进行生产能力测定,从中选出优良的菌株。株。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选育自然选育第三节第三节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 是用物理或化学的诱变剂使诱变对象内的遗传是用物理或化学的诱变剂使诱变对象内的遗传物质(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性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性状变异并通过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变异并通过筛选获得
45、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种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发酵诱变育种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发酵工业和其他微生物生产部门所使用的高产菌株,工业和其他微生物生产部门所使用的高产菌株,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通过诱变育种而明显提高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通过诱变育种而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的。其生产性能的。一、突变的诱发一、突变的诱发 (一)菌种的斜面(一)菌种的斜面 选取对诱变剂最敏感的已知最佳培养基和培选取对诱变剂最敏感的已知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养条件 (二)单孢子悬液制备(二)单孢子悬液制备 (三)孢子计数(三)孢子计数 计算诱变致死率。计算诱变致死率。 (四)单菌落分离(四
46、)单菌落分离 分离的孢子液涂布均匀后培养。分离的孢子液涂布均匀后培养。二、突变株的筛选二、突变株的筛选 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 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 初筛的目的: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初筛的目的: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性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性状的菌株不至于漏网;状的菌株不至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
47、尽可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能快速、简单。 复筛的目的: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复筛的目的: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复筛以复筛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以选育高产突变株为例,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概括如下:以选育高产突变株为例,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概括如下:第一轮:第一轮:一个出发菌株一个出发菌株选出选出200200个菌株个菌株选出选出5050株株选出选出5 5株株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初筛初筛(每瓶一株)(每瓶一株)复筛复筛(每瓶四株)(每瓶四株)第二轮:第二轮:5 5个出发菌株个出发菌株 选出选出5050株株 选出选出5 5株
48、株4040株株4040株株4040株株4040株株4040株株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初筛初筛复筛复筛(每瓶一株)(每瓶一株)(每瓶四株)(每瓶四株)选出选出5株株复筛复筛(每瓶四株)(每瓶四株) 突变株的筛选方法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随机筛选随机筛选 摇瓶筛选法摇瓶筛选法 琼脂块筛选法琼脂块筛选法 理化性筛选理化性筛选 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第六节第六节 菌种保藏菌种保藏 目的:目的: 存活,不丢失,不污染存活,不丢失,不污染 防止优良性状丧失防止优良性状丧失 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 原理原理 选用优良的纯种,(最好是休眠体,如分生孢子、选用优良的纯种,(最好是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胞等),创造降低微生物代谢活动强度,生长芽胞等),创造降低微生物代谢活动强度,生长繁殖受抑制,难以发生突变的环境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云服务合同服务内容与系统维护
- 2024年度工程监理合同服务内容
- 2024年度C型钢损害赔偿合同
- 2024年度文化传媒推广合同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用彩钢房租赁合同
- 记录机用纸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标的为音乐专辑制作
- 2024年度保温板施工风险管理与控制合同
- 2024年度店面租赁合同:甲方出租店面乙方承租并支付租金的协议
- 2024年度办公楼维修基金管理合同:某物业管理公司与某办公楼业主委员会就维修基金管理的合同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 2023年学习兴税(网络信息)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探放水操作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 DBJ-T13-368-2021 福建省陶粒增强型轻质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 2022年初中语文新课标(附权威解读)
- 2023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一中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分析
- 外交学概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外交学院
- 解码国家安全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国际关系学院
- 管道加工和现场预制管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