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基坑支护)_第1页
施工方案(基坑支护)_第2页
施工方案(基坑支护)_第3页
施工方案(基坑支护)_第4页
施工方案(基坑支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沙市第二十中学整体提质改造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项目第三综合教学楼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xx工程集团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三 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施工准备四、施工要求五、施工组织六、施工顺序七、工程监测八、工程控制措施九、施工进度计划十、施工注意事项十一、应急预案一、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市第二十中学校园内,岳麓大道与湘岳路交汇处西南角,北侧为岳麓大道,南侧隔银双路为银盆岭小学,东侧隔湘岳路为保利西海岸楼盘拟建工程场地,西侧为奥克斯广场。 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湘江冲积阶地

2、,现经多次人工改造,但周边道路及建筑物较多,地形不开阔,拟建工程场地距湘江河东岸约.8km。场地略有起伏,勘探施工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47.6654.22m之间。二、编制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

3、01);9、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0、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建筑工业出版社;11、长沙市第二十中学整体提质改造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项目详勘报告书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施工准备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包括图纸、施工方案交底,设计变更、工程技术、质量、工艺标准交底,实行项目经理-工长-班组的三级交底程序。编制劳动力、材料、机械使用计划,计算工程量,安排班次。认真组织各施工人员学习有关部门规程、规范、标准,编制技术表格等,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四、施工要求(一)、锚杆的施工要求1、锚杆施工务必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4、120-2012)、土层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进行。2、锚索采用锚杆采用HRB400级钢筋;3、锚索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验,以检验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试验锚杆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确定。4、锚索钻孔要求: a.孔径:130(150)mm; b.轴偏角:<3% ,终孔时<2°; c.钻孔完毕冲洗,直至孔口流出清水为止; d.锚索(杆)钻孔水平方向孔距在垂直方向误差不大于100mm。5、注浆要求: a.注浆材料采用M30水泥浆,配合比要通过试验确定,要求7天龄期时fc>20MPa,10天龄

5、期时fc>25MPa; b.灌浆管与锚杆一同送入孔底,管口距孔底150mm,以利出浆,边灌边拔管,且保持管口始终埋在砂浆内,每条锚索一次灌完; c.采用二次灌浆工艺,一次注浆压力0.5MPa,二次注浆压力控制在2.55.0MPa之间。对锚固体的二次高压注浆,应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MPa后进行,二次注浆材料选用水灰比0.50.55的纯水泥浆。 d.注浆管宜与锚杆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15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6、锚索施工每隔1.5m设置一对中定位架,保持钢绞线保持在钻孔中间。7、锚索防腐: 自由段防腐:钢绞线采用除锈处理,刷沥青船底漆,

6、或采用润滑油二度,并用沥青玻纤布缠裹二层;锚固段防腐: 钢绞线除锈后,应使钢绞线位于锚孔中部,并确保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8、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锚杆固结体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且不小于15MPa后,方可进行锚杆的张拉锁定; b.本设计中的钢绞线锚杆采用钢绞线束整体张拉锁定的方法; c.锚杆锁定前,应按1.4*Nk的张拉值进行锚杆预张拉;锚杆张拉应平缓加载,加载速率不大于0.1Nk/min 。Nk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在张拉值下的锚杆位移和压力表压力应保持稳定当锚头位移不稳定时,应判定此根锚杆不合格。 d.当锚杆预应力损失严重时,应进行再次锁定;锚杆出现

7、锚头松弛、脱落、锚具失效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复并对其进行再次锁定; e.当锚杆需要再次张拉锁定时,锚具外杆体的长度和完好程度应满足张拉要求。9、抗拔试验: a.试验锚杆的参数、材料、施工工艺及索处的地质条件应与工程锚杆相同。锚杆抗拔试验应在锚固段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15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基本试验,同一条件下的试验锚杆数量不少于3根,验收试验检测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同一土层中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 b.基本试验采用循环加载法,加载应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严格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表B.2.3执行; C.验收试验,采用逐级加载法,其加载分级

8、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严格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表B.4.2执行。(二)挡土墙施工要求 1. 工艺流程:测量定位人工挖基清 坡基底处理浆砌片石设反虑层回 填养 护。(1)测量定位:用全站仪测放挡土墙位置、基础及开挖范围;(2)人工挖基:分段跳槽开挖,挖基时应注意土体的稳定,必要时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3)清 坡: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坡面按设计坡度,并清理平顺;(4)基地处理:先对基底整平、夯实,再浇注素砼垫层,铺设钢筋网片;(5)浆砌片石:立杆挂线,分层砌筑,上下错开,设置沉降伸缩缝和泄水孔,最后找平勾缝;(6)设反滤层: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反滤层;(7)回 填:碎石土回填

9、,分层夯实; (8)浆砌挡土墙墙顶用M5.0号砂浆抹平,厚30mm;(9)养 护:对已完成的砌体,要定期养生,每2个小时洒水一次,炎热天气适当增加养生次数,养生时间七天以上;(10)石料选择及工程结构尺寸必须遵循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11)材料检验:所用石料、砂、水泥需经实验室抽样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2. 施工工艺: (1)石料要求:石料应是结构密实、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缝的硬质石料,石料强度等级不小于MU40。墙体片石砌筑材料,外形应方正呈大面体,厚度不低于0.2m,一般为0.200.30m。 (2)砂浆要求:挡土墙水泥砂浆强度M10,砂料宜采用中砂或粗砂,最大粒径2.5mm。砂浆应具有

10、良好的和易性,砌体缝隙应填满压实,胶结牢固。为改善和易性及节约水泥,可通过试验,在拌和物中参加减水剂或粉煤灰等外加剂。 (3)砌筑要求:浆砌片石挡土墙采用挤浆法施工,施工时,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竖缝应错开,不应贯通;挡土墙砌筑前,应将石料表面泥垢清扫干净。石料表面和基础垫层,均应用水湿润; (4)反滤层及沉降缝:挡土墙泄水孔后应设置碎石反虑层,砌筑挡土墙时,根据挡土墙立面图设置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墙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5)泄水孔:按1.5×2.0m布置,最下一排至少高于墙脚0.3m,孔径100

11、mm,外倾10%15%,墙背厚500mm厚范围内做碎石反虑层,碎石应用清水洗净;泄水孔要包两层滤网,内层为细滤网,采用3050孔/cm的黄铜丝布或生丝布,外层为粗滤网,采用1015孔/cm的铁丝布或尼龙丝布;泄水孔口处应设置卵石堆囊或设置卵石反滤包,并将孔口下方设置500mm夯实粘土层作为隔水层; (6)墙厚填料:采用碎石土,碎石含量60%,粒径不大于200mm,夯填密实;耕土、树皮、树根、腐植土等不能作为填料; (7)墙后填料应分层夯实,在挡墙净距3m范围内不得采用机械夯实,分层厚度300mm,密实度达中密,压实系数0.96; (8)挡墙圬工表面应勾缝,以防雨水渗透。勾缝采用水泥砂浆勾缝,强

12、度等级为M10,勾缝形式为凸缝,形状为圆形。 (9)填土质量应分层检测,每层土的检测点数:每100m2检测1个点且不少于9个点; (10)挡墙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高度处依地形自然过渡。 (11)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三)、土方开挖要求1、土方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标高超过锚索设置标高值不得大于0.5m,开挖大致方向为先开挖周边为喷锚施工创造条件,后开挖中部,采用挖掘机挖土时,留下距基坑设计边线一定厚度(300-500mm)的土层,利用人工开挖并修坡;2、本次支护工程开挖规模和深度均较大,开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时空效应,土方开挖必须遵循"分段、分层、先两边后中间

13、"的开挖方式,严禁超挖,严禁一挖到底,严禁上层未支护即开挖下一层土体;另外土方开挖必须和锚杆、喷锚支护密切配合,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土方开挖强度满足当日支护作业能力,严禁超挖;(四)基坑回填要求1、填料标准:除淤泥、粉砂、杂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植土、过湿土和大于20cm石块外,其他均可回填。但结构的侧、顶板必须采用粘土回填,厚度不小于1.0m。2、顶板防水保护层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强度要求后,开始回填基坑。回填前,将基坑内排水、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3、各类回填土使用前,分别取样测定,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度等参数。回填土为粘性

14、土和砂质土时,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如含水量偏大应翻松、晾干或加干土拌均;如含水量偏低,可洒水湿润,并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重型压实机械碾压。回填料为碎石类土时,回填或碾压前宜洒水湿润。不同类土回填,按土类分层填铺,压实系数为0.94。4、基坑回填分层、水平夯实;隧道结构两侧水平、对称同时回填;基坑回填标高不一致时,从低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挖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的台阶。5、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结构以及防水保护层。结构顶板50cm范围内以及管线周围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采用机械碾压时,要薄填、慢行、先轻后重、反复碾压,碾

15、压时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6、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度。机械碾压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50m(且不大于1000)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25m(且不大于500)取一组;取样点不少于6个。7、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工序紧凑,取、运、填、平、压各环节紧跟作业。雨季施工,雨前要及时压完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成一定坡势。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壤。8、基坑不宜冬季回填。如必须施工时,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除按常规施工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减少20%25%,并适当增加压实密实度。b、冻土块填料含量不大于15%,粒径不大于150mm

16、;均匀铺填、逐层压实。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工程设计高程1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块。c、基坑回填前,清除回填面上积雪和保温材料。d、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连续作业。e、基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必要时可撒盐水。f、加强测试,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要注意土的含水量和土的密实系数。控制好。要分层夯实后在回填。五、施工组织针对本工程,由总工程师、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对图纸、方案等进行研究,对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进行综合论证,建立了完善的机构网络,明确了责任分工。认识到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决定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进行管理,对人、材、机械进行合理调配,采用

17、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质量标准,优化安排平行和交叉作业,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要求。 现场具体操作人员安排如下: 修坡组:安排三个分队施工,每队2人; 编筋组:安排二个分队施工,每队4人; 喷射混凝土组:安排一个分队施工,每队10人;4、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空压机: 122 1台喷射机: 1台电焊机: 30KVA 2台切割机: 400 1台钢筋调直机 2200W 1台六、施工顺序1、挡土墙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进场测量放线、定位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土层临时开挖形成坡面保护基底处理浆砌片石设反滤层回 填养 护;2、桩锚支护及土钉墙施工:施工准备,人员、设备、材料、进场测量放线、定位硬化

18、路面监测系统布置现场按设计标高整平(人工挖孔桩及桩顶冠梁施工)第1层土方开挖第1层喷锚网施工及第1层锚索施工第2层土方开挖第2层喷锚网施工及第2层锚索施工第3层土方开挖第3层喷锚网及第3层锚杆锚索施工.最下一层锚杆(土钉)施工基坑底部排水沟施工竣工验收材料设备、人员撤场;七、工程监测1、支护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抓住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监测项目尚应与基坑工程

19、设计方案、施工工况相配套。 2、监测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阶段的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进一步了解委托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 2). 收集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及气象资料、地下结构和基坑工程的设计资料,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管理规划)和相关施工情况; 3). 收集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原始和使用现状等资料。必要时应采用拍照或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 4). 通过现场踏勘,了解相关资料与现场状况的对应关系,确定拟监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3、当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工程监测不应影响监测对象的结构安全、妨碍其正常使用。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

20、方案,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4、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1) 支护结构; 2) 相关的自然环境; 3) 施工工况; 4) 地下水状况; 5) 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6) 周围建(构)筑物; 7) 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 8) 周围重要的道路; 9)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5、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

21、形监测点; 3) 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正常使用; 4)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6、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2)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 7、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基坑围护墙(坡

22、)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设计控制值(mm) 30 3060 60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1.5 3.0 6.0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1.4。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1.5mm。地下管线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0.5mm。8、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测斜管宜采用PVC工程塑料管或铝合金管,直径宜为4590mm,管内应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头处应密封处理,并注意保证管口的封盖;

23、 2) 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3) 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 9、地下水位监测 1)地下水位监测宜采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 2)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3)检验降水效果的水位观测井宜布置在降水区内,采用轻型井点管降水时可布置在总管的两侧,采用深井降水时应布置在两孔深井之间,水位孔深度宜在最低设计水位下23m。 4)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测量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

24、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5)水位管埋设后,应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10、锚杆拉力监测 1)锚杆拉力量测宜采用专用的锚杆测力计,钢筋锚杆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应分别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 2)锚杆轴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3)应力计或应变计应在锚杆锁定前获得稳定初始值。11、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线路闭合差应小于0.3毫米。水平位移采用轴线法观测,轴线法难以实施时采用小角度法观测水平位移,误差小于0.2毫米;12、基坑

25、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13、基坑开挖过程中要按照设计位置及时施工锚杆,严格控制超挖和锚杆滞后。同时严密监测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以及临近高层房屋的位移情况,如发现有坡顶地面、坡面开裂和变形大等现象时,立即停止基坑开挖,迅速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分析,做出有效的加固措施。当基坑顶部出现可见变形时,应立即开会研究;14、施工完成后:支护效果监测时程不应少于两个水文年,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宜为710天,在外界扰动较大时,如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次数每月监测一次,暴雨期间加密监测次数。总监测时间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八、工程控制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本次工程施工中我们拟确定如下措施:建立质量组织,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质量管理。以严格的组织措施和实际行动争创优质工程。建立以项目经理负总则的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全面工作的质量管理小组。工地配置专职质检人员,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一个工序或一个项目施工时,由当班技术员监督、指导。2、进度保证措施做好设备、人员、材料的供应准备工作,工程一开工立即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