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依据】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曹文轩),具有民俗美的端午的鸭蛋,能让读者饶有兴味地读下去!作者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写小说,他的作品,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体现出对老师沈从文的继承,其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特别是80年代复出后,他的小叙事,大风格写一地鸡毛的文章引起了文坛轰动,开创了小说散文化的先河。端午的鸭蛋正是这样一篇体现了他小叙事,大风格特点的民俗散文

2、。它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处处透露着民俗文化味;语言平实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偶用文言,又显典雅之韵。文章标题虽然是端午的鸭蛋,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写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趣事,看似东拉西扯,实则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把握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许可他们的质疑。在生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其思维和运用能力得到真正的开掘和提高。这样做,必然会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从而改变昔日那种被动接受的口袋角色和见色行事的奴隶地位。另外,理解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对初中学生来说不算太难,但要激起情感共鸣,集中兴奋点怕是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拓展视野,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搜集处理资源信息,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设计出符合新课标和课改精神的教案、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神奇,营造出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

4、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熏陶渐染,学会阅读,学会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搜集资料,有条理地发表见解;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2、过程方法目标:课前根据需要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和有关端午节的习俗,预先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成就,对理解课文极有帮助。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朗读教学的氛围,抓住结构和语言这一中心环节,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

5、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品味中感受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热爱传统习俗的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教学难点】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式】教法: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教法。1、激趣法: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要不断地将学生的兴趣保留,留住学生兴趣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如在新课导入部分便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促使学生进入角

6、色。2、平等对话法: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平等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一道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过渡时简要精练的语言,探究时热情洋溢的鼓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我们学习的玩伴,老师跟我们一起融入了课堂。从而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3、引导点拨法:强调师生平等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课堂从一个环节进入另一个环节时,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4、激励法:在课堂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没有太大偏差的情况下,尽量不对学生说不,而是为学

7、生壮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使其不受压抑,思维始终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课前预习: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前汇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少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其中端午节是包含文化内涵的节日。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各种活动,以此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的由来。你家乡的人民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学生踊跃发言。教

8、师归纳总结:是的,同学们说得挺好,我们吃粽子吃咸鸭蛋还要撒雄黄酒,别的地方还有赛龙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展示以下画面:赛龙舟、粽子、鸭蛋,鸭蛋络子等)现在我们就走进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品尝一下这小小的鸭蛋里究竟包含多少节日的滋味。(这个导入使学生目注神驰,观此思彼,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以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为补充,进入角色。)二、明确学习目标思考: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觉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重点学习一些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当然要学习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怎样独具特色?放到后面学习。可见大家的认识符合散文学习的规律,和老师也有相同之处。我们这

9、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展示)1、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体验生活。3、深刻反思,关注现实。三、检查预习1、过渡:本文出自汪曾祺全集,哪位同学能根据课下注释和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一下汪曾祺?抽生介绍作家作品,教师补充(简介作者课件展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2、正音、解释:课件展示(抽生读,再齐读)四、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听范读录音,熟悉内容)古人说过:文如其人,知其人要读其文,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真诚的心去品读课文。下面我们请听配乐朗诵,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1、本文开头重点介绍了端午的哪些习俗?哪些风俗是别的地方没有的?这和鸭蛋有什么关联?2、请你以那是一种的

10、鸭蛋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高邮鸭蛋的特点。3、作者对端午的鸭蛋怀着什么感情?过渡归纳小结:好,下面咱们就听课文录音。(录音:约8分钟)刚才大家听了朗读录音,现在我们前后两排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合作学习讨论整体感知的三个题目。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回辅导。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抽生答,教师引导点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此环节属于理解内容、理解作者感情。)五、品味赏析,理解语言特点1、自读品味(10至15分钟)过渡:作者把对鸭蛋的喜爱、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都流淌成文字,一行一行娓娓道来。这在二三段中体现更为明显,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两段,把最喜欢的句子

11、画出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放声读,说理由,教师引导、点拨、评价。2、教师归纳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品味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文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亲切、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六、拓展延伸,深刻反思过渡:我们知道,作者把这平淡无奇的生活写得感人至深,除了他本身的才气能力外,还和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传统习俗的热爱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痛心地看到,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经逐日淡化,甚至濒临消亡,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

12、重要。如果有一天端午节变成了洋节日,我们还能留住什么?同学们这不是老师的危言耸听。请看下面一则材料。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过渡:端午节在我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2000年之久。在端午节吃粽子,吃鸭蛋,赛龙舟这些曾经深入人心的节日表现形式。韩国却要将它据为己有,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端午节?过渡: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拯救传统节日的重要性。那么人们在为拯救端午节作些什么呢?请看网上传真。(多媒体显示)提案要案:全国人大呼吁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申请世界遗产:中韩专家讨论两国联合申报端午成为世界遗产民间行动:湖南恢复举行龙舟赛,六月龙舟竞渡再现龙之魂政府行动:岳阳注册端午节网址,政府将其当作系统工程。七、作业请以拯救传统节日,我来做什么为题写一篇感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