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0讲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0讲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40 讲 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习题 新人教版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固基题组1.2015 徐州模拟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 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 天人合一 B 敬天法祖C.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是为汉高祖刘邦的皇权寻求理论支持,符合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观点,故选 C 项。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

2、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材料中未体现,A 项错误;敬天法祖属于宗法制的范畴,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B 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材料未体现,D 项错误。2.2015 蚌埠模拟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 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 “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大一统”的主张D. “三纲五常”学说答案 A解析 本题以董仲舒新儒学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A、B、C D 四项都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3、然而,题干中的把灾害认为是上天对自己的警示,故皇帝下“罪己诏”,这一行为体现了天人感应的学说,即人与天的沟通的媒介即是“灾异”的自然现象,A 项正确;B、C、D 三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3.2016 江苏阜宁调研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不包括()A 官方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B.官方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C. 官员选拔方面: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D. 科举考试方面:考试选官,以儒学经典作为考试内容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 在西汉社会经济恢复之后, 汉武 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

4、 独尊儒术”的主张,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 适应 了政治上统一的需要,2并在长安兴办太学,同时在官员选拔方面重视儒生的儒学修养, 所以A、B、C 三项说法正确,不选;汉代选官主要是察举制,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故D 项符合题意。4. 2016 德州质检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 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 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 以及诸 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 最能佐证这一观点 的是()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B.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5、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答案 C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 由材料中“地方”“诸侯”等关键词可知儒家思想 的精神实质侧重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防止地方权力过大。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排除 A 项。“民贵君轻”强调君臣关系, 排除 B 项。“人之性 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排除 D 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大一统”,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的精神实质一致,故选C 项。 提能题组 5. 2016 大连质检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

6、乱 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D. 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答案 D解析 材料指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将“谴告之或警惧之”,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 应”思想,故A 项正确;董仲舒借“天人感应”学说,劝“天子”施行仁政,这是对先秦儒 学“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B C 两项正确;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6.2015 双流月考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带有神秘色彩, 打上了“天”的印记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强调仁政,反对暴政

7、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A.B.C.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是两者的 共同点;是先秦儒家“法古”的政治观, 主张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 制度, 思想保守, 不符合汉代新时期的政治要求。故本题选择 C 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董仲舒的新儒学与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3继承与发展的关系。7. 2015 重庆高三诊断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董仲舒认为: “天立王, 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 天予之; 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二人都认为治国者应当 ()A.以古鉴今B.尊崇天道C.施行

8、“仁政”D.因时改革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传承, 题目要求回答孟子与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 材料没有 提到对古代经验的借鉴, 故 A 项错误;孟子没有提到尊崇天道,故B 项错误;孟子和董仲舒都提到仁爱之心的重要性,故C 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到改革的必要性,故D 项错误。& 2015 河北枣强中学期中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 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萧政教,顺乡里,出入 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 )A.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 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9、C. 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D. 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答案 C解析 太学是教育的发展表现之一,由“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 等第任用”可见太学教育与选官相结合。故C 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 (20 分 )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 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 仇。孟子 材料三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1) 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

10、张。(4 分)(2) 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 分)(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10 分)答案 (1) 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 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 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 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 第(1) 问,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