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05_第1页
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05_第2页
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05_第3页
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05_第4页
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目目 录录前 言-1第一章第一章项目综述项目综述-1 1第一节规划背景及缘由-1一、背景-1二、规划修编缘由-2第二节规划编制主要过程-3一、项目准备阶段-3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研阶段-3三、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与初步方案阶段-3四、纲要编制阶段-3五、城市规划成果制作阶段-3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3一、规划指导思想-3二、规划原则-4三、规划依据-5第四节规划期限-5第五节规划范围与城市规划区-5一、规划层次与范围-5二、城市规划区-5第六节规划技术路线-6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6二、由面到点的空

2、间引导格局-6三、生态优先的规划控制手段-6第七节修编重点-6第二章第二章特区概况特区概况-7 7第一节区位与行政区划-7第二节历史沿革与夜郎历史文化-7一、历史沿革-7二、夜郎历史文化-7第三节自然条件与资源-8一、自然条件-8二、自然资源-8第四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1一、经济概况-11二、产业发展-11三、社会发展-12四、城镇建设状况-12第三章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回顾与评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回顾与评价-1313第一节城市建设历程-13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回顾-13一、一、历次城市规划回顾-13二、二、1999 年版总体规划述评 -13第四章第四章城市发展综合分析城市发展综合分析-1

3、616第一节城市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16一、一、优势条件-16二、二、劣势-16第二节城市发展的阶段判断-16一、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及六枝所处阶段判断-16二、二、城镇化发展阶段-17三、三、城镇建设发展阶段-17四、四、城市发展阶段总体判断-17第五章第五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717第一节城市发展定位-17一、一、在贵州省、西部经济带的定位-17二、二、在特区区域中的发展定位-17第二节城市发展目标-17一、一、总体目标-17二、二、发展指标-17第三节区域总体发展战略-19一、一、中心城市极化战略-19二、二、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战略-19三、三、产业协同发展战略-

4、20四、生态文明发展战略-20第四节经济区划与主要生产力布局-21一、一、北部经济区-21二、二、中部经济区-21三、三、南部经济区-21四、四、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引导-21第六章第六章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2222第一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22一、一、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现状-22二、二、六枝特区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24三、三、区域总人口预测-25四、特区城镇化水平预测-26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28一、一、城镇体系现状-28二、二、城镇发展战略-28三、三、城镇体系规划-29第三节城镇建设标准-30一、一、城镇建设标准-30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

5、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二、二、重点城镇发展定位和城镇规模-31第四节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32一、一、土地资源-32二、二、水资源-32三、矿产资源-33四、历史文化、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3第五节区域空间管制规划-35一、空间管制分区-35二、针对性空间管制规则-35三、综合性管制措施-36第六节 旅游规划-36一、旅游资源分类-36二、 规划原则-40三、总体思路-40四、空间布局-41五、开发步骤-41六、重点景区建设-42第七章第七章区域主要基础设施规划区域主要基础设施规划-4747第一节区域综合交通规划-47一、一、现状-47二、二、交通发展策略-48三、三、综合交通规划布局

6、-48第二节水源及给水排水规划-49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50一、一、现状及存在问题-50二、二、规划-50第四节通讯、邮政工程规划-51一、一、通讯工程规划-51二、二、邮政规划-52第五节能源燃气规划-52第六节环卫设施规划-53第八章第八章区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区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5353第一节教育设施规划-53一、一、指导思想-53二、二、基本原则-53三、三、规划-53第二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55第三节文化设施规划-55第四节体育设施-55第五节广播电视网络-55第六节殡葬设施规划-55第七节社会福利设施规划-56一、一、老年福利设施-56二、二、社会救助站-56三、三、儿童福

7、利设施-56第八节商业网点与市场发展规划-56一、一、区级商业中心区(城市商业中心)-56二、二、片区商业中心和居住区、街坊商业-56三、三、中心镇、一般镇商业-56四、市场规划-56第九章第九章区域综合防灾规划区域综合防灾规划-5757第一节城镇消防工程规划-57一、一、现状概况-57二、二、规划-57第二节地质灾害规划-58一、一、地质灾害防治目标-58二、二、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58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58一、一、抗震设防标准-58二、二、避震疏散规划-58三、三、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59四、次生灾害防治-59第四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59一、一、现状主要问题-59二、二、规划-59第十

8、章第十章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6060一、一、现状概况-60二、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0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6262一、一、城市规划区范围-62二、二、城市规划区空间发展理念-62三、三、城市规划区人口容量预测-63四、城市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63五、城市规划区“四区”管制-64六、中心城区增长边界确定-65七、近郊区规划-65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性质与规模中心城区性质与规模-6666一、一、中心城区性质-66二、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66三、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规模-67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条件与发展方向分

9、析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条件与发展方向分析-6868一、一、中心城区用地条件分析-68二、二、中心城区建设条件分析-68三、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评价-68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四、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69五、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研究-69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6969第一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69一、一、一城两区协调布局构思-69二、二、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方案-69三、三、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70第二节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规划-71一、一、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和存在问题-71二、二、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73三、

10、三、中心城区中心-74四、中心城区其他用地-75第三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布局规划-75一、一、布局原则-75二、二、居住用地与住房发展目标-75三、三、居住用地分类与环境质量控制-75四、居住用地组织结构-75五、居住用地布局与发展方向-75六、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76七、“城中村”改造与政策性住房规划-76第四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77一、一、规划原则-77二、二、行政办公设施-77三、三、商业贸易设施-77四、文化娱乐设施-77五、体育设施-77六、医疗卫生设施-77七、教育科研设施-78八、社会福利设施-78九、中小学校设施-78第五节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物流用地布局规划-78一、

11、一、工业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78二、二、工业园区布局-78三、三、工业门类规划-79四、工业用地调整-79五、仓储物流用地规划-79第六节中心城区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79一、一、景观系统规划-79二、二、绿地系统规划-81第七节中心城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82一、一、意义与作用-82二、二、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单元划分-83三、三、土地使用强度分区与控制指标-83第八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3一、一、现状与存在问题-83二、二、综合交通规划战略-85三、三、规划布局-85第九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86一、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及策略-86二、二、给水工程规划-86三、三、排水工程规

12、划-93四、供电工程规划-94五、信息网络工程规划-96六、邮政工程规划-96七、燃气工程规划-96八、环卫工程规划-98第十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99一、一、规划原则及总体防护要求-99二、二、防洪规划-99三、三、抗震规划-100四、消防规划-100五、人防工程规划与地下空间利用-100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00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100第十一节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101一、一、现状-101二、二、环境保护规划-102第十二节 中心城区发展时序-103一、一、城市发展时序规划-103二、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04三、三、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4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规划管理措施

13、建议规划管理措施建议-105105一、一、以城乡规划法为指导,强化依法管理,完善规划的实施机制-105二、二、完善规划层次,加强规划衔接-105三、三、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价监控体制和监督制度-105四、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和公示制度-105五、理顺行政关系,适时撤销六枝特区建六枝市-105六、加强区域协调,实现相邻城市之间规划无缝对接-105附表附表-106106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前前 言言六枝特区是贵州省“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战略实施时期新兴工业城市之一。煤炭资源开发为六枝特区城市快速发展起到了主要的牵引作用,城市

14、规模从当时仅有不到 3 万人发展到上世纪末的近 10 万人,每年增加城市人口接近 3000 人。城市空间从老六枝拓展到那克、新平寨等区域,由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发展到一个产业具有相当规模、极具活力的小城市。到 2009 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 14 万多人,每年增加城市人口接近 5000 人,城市加快发展对城市区域性职能的发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进入新千年,随着矿业城市的转型和煤炭资源的枯竭,六枝特区经济状况一度相当艰难。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煤炭资源的枯竭带来以煤为主的产业竞争力逐渐下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矿区与城市之间发展脱节,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较弱等问题,六枝特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存在很大的

15、不可持续。随着六枝产业化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经过“十五”期间和“十一五”阶段的努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区经济正走向振兴和加快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时期,上版城市规划已经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产业开发需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落地,现有和上版规划界定的用地范围内满足不了现代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布局的需要;黔中水利工程的上马和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配,有力消除了水资源对六枝城市的发展制约,城市空间拓展成为必然;水镇高速公路已经启动建设,六枝城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将被改变,城市被边缘化的影响正在消除,城市发展动力产生了重大变化,交通引导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六枝电厂项目立项、

16、北盘江旅游开发启动、六盘水市国家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设等重大因素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以上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由六枝特区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形式,开展了新时期新阶段的城市规划编制。规划是在城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城市土地资源供需分析、特区人口与城镇化发展分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前期专项研究的基础上深化编制的,做到了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人口规划以及有关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达到了“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编制要求,体现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为下一步城市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规划编制工作从 200

17、9 年 5 月份着手,并率先组织了城市规划发展的有关专题前期研究,并以产业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等方面作为重点研究方向。经各专题的研究分析,在建设配套的水利工程和引导城市空间向新区拓展后,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是能满足城市在今后 20 年甚至较长时间的发展需要的,城市发展的门槛问题得到较为科学的解决。随后全面启动了城市规划的编制。规划纲要的初步方案于 2009 年 11 月向六枝特区四大班子、六盘水市市直有关部门、六枝特区各职能部门做了汇报和沟通,纲要成果于 2010 年 6 月经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和建设厅共同组织的审查。本规划是在规划纲要提出城市人口

18、达到 30 万人、建设用地接近 30 平方公里的框架下、在纲要城市空间布局格局基础上,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内容进行了深化、细化和完善。 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1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综述项目综述第一节第一节规划背景及缘由规划背景及缘由一、一、背景背景( (一一) )宏观政策背景宏观政策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已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政策的出台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上述

19、要求,并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阶段,国家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视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绿色 GDP 和低碳经济成为各个地方争相追逐的模式,六枝特区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探索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新路。城市规划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技术工作,通过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能在很大

20、程度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区域、城市与经济社会条件、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有限的资源环境条件下实现城市的有限、有机增长。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加大了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一揽子”计划,重点包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

21、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在 “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通过政府每年一万亿的直接投资拉动,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以经济适用住房、安居房和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城镇住房建设,极大改善了城镇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在国家加大投入、拉动内需、共克难关的政策背景下,我省也加快了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建设投入,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城乡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力度在逐渐加大,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在这

22、个大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加快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有利于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规划编制,便于构建新阶段城市规划发展目标,统一发展思路,建立规划协调机制,增强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和城市规划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引导城市发展目标明确、空间发展有度、布局趋于合理、建设时序安排有序,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二) )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发展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发展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自 1999 年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努力,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随着贵(阳)新(寨)公路、

23、贵(阳)遵(义)公路、清(镇)黄(果树)公路、镇(宁)胜(境关)公路、麻(江)凯(里)公路、玉(屏)三(穗)公路、三(穗)凯(里)公路和株(洲)六(盘水)铁路复线、黔渝铁路、黔桂铁路等项目的建成,我省高速公路、铁路为轴的经济布局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此基础上,以毕水兴高速路和杭瑞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贵州段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项目为带动,我省启动了“县县通高速”工程,加快了省内高速公路建设步伐。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推动贵州省区域空间结构由“十字”的点轴发展逐渐向多轴引导、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架中,省里加强了沿“两高”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引导。由交通引领和重大基础

24、设施导向,省域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和主要生产力逐渐向大通道、重点开发区、资源富集区倾斜。六枝在地域上属于贵州西部经济带范围,在地理位置上紧靠黔中经济区,处在两种经济类型区的交界地带,地理区位优势赋予六枝既如西部经济带发展拥有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又拥有黔中经济区发展所具备的市场条件和交通优势,资源和市场的结合就是六枝特区新阶段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所在和产业转型的契机。六枝除了在资源上、地理区位条件上的优势外,现在在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一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上马建设,从工程移民安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的就业带动、库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育保护等方面均对六枝特区带来深远影响。二是“

25、一揽子”计划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六盘水已经纳入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区域之一,依托黄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2织铁路和紧邻安顺电厂的条件和即将上马的六枝电厂、六枝煤化工项目、六枝水泥厂技改等重大项目基础,从国家层面、省里以及六盘水的层面,六枝今后在重化工方面将大有作为。三是水安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这将是改变六枝逐渐被边缘化的重大举措,项目的建成将为六枝实施内引外联策略提供重要支撑。四是六枝特区已经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在我省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历史阶段,这要求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调整城镇空间布局框架来应对新阶段的发展变化,探求一种符合六枝特区实际的发展路径,引导

26、六枝特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旅游业亦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新型“朝阳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或支持旅游业的政策与措施出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转型,并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我省旅游发展以黄果树为龙头,以西线旅游和北线旅游、东南线旅游为重点,旅游业逐渐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六枝以毗邻黄果树和处在安顺水城交通线沿线,作为我省西线旅游的延伸地,拥有特色较为突出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融入到省里的旅游发展重点区域,方能带动本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

27、三三) )六枝特区矿业型城市转型的必然六枝特区矿业型城市转型的必然对六枝已经形成的矿业城市发展模式,需要及早考虑城市在资源枯竭后的发展方向。产业转型越晚代价越昂贵。在资源开发尚处于稳产期和衰退时,六枝特区就应利用这段资金较为充裕的时期开始制定转型规划,发展替代产业,以赢得时间和主动。实现区域竞争优势的再造、吸引外部投资、建立企业网络,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振兴。二、二、规划修编缘由规划修编缘由( (一一) )省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调整和六盘水市城镇体系规划发展需要省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调整和六盘水市城镇体系规划发展需要贵州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实施已有 8 年,其间城镇体系发展变化较大,且在

28、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拉动内需的投资政策催动下,我省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步伐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持续推进等等,城镇体系规划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鉴于新时期体系规划的内容和重点变化,省里已经启动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且前期研究工作条件基本成熟。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于 2007 年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对六盘水市的城镇化发展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统筹全市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对六枝特区城镇体系发展和中心城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因此需要通过新一轮六枝特区总体规划来落实、深化上位规划的目标和发展要求。( (二二) )城乡协调发展和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城乡协调发展和城市重大基础设

29、施建设需要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加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调控,提出了空间管制等新理念,强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约束,体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这些新变化均要求对六枝特区城市规划进行充实、完善和提升。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规划带来的影响包括:一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对六枝特区带来重大发展机会。二是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调整,“六七八”网中有一横一纵经过区境,且水城镇宁高速公路进入设计程序,借路出海、发展经济成为六枝新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是借助应对危机、拉动内需的机会,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城市职能逐步完善,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投资环境有很大帮助。

30、四是棚户区的改造、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等措施,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城市布局产生积极影响。( (三三) )明确城市定位与分工、优化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的需要明确城市定位与分工、优化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的需要自 2000 年以来,六枝特区中心城发展迎来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活动和强度的加大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持续需求。随着产业扩张和城市空间拓展,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博弈引发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城市存在定位不够明确、用地拓展重点不清、方向不明等问题。导致目前旧城区建设过度集聚,预留公共空间被房开项目挤占导致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新区建设不集约、开发活动遍地开花。

31、因此,优化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做强中心城市,完善城市职能,整合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格局,提升城市地位、保证社会公平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点,也亟待城市总体规划予以明确。( (四四) )上版规划的不适应性和调整规划的必要性上版规划的不适应性和调整规划的必要性上版城市规划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刚刚起步的时期编制的,经过近 8 年的实施,尽管该版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力促进了部门之间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加大了对下位规划的编制指导,但是因为编制时代背景和基础条件的变化,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点不一样,因此规划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相适应,尤其

32、是城乡规划法的颁行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修订,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这些均是上版规划不能解决或者不被重视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3第二节第二节规划编制主要过程规划编制主要过程一、一、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准备阶段2008 年年底,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向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提交了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关于修编(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 。2009 年 2 月,六枝特区建设局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调整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 。2009 年 5 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批复请示 ,同意规划修编。并明确在规划修编之前,先

33、期开展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研究。2009 年 6 月,六枝特区人民政府通过邀请招标形式,明确了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及相关工作。2009 年 8 月,由六枝特区建设局会同省规划院共同制定了本轮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计划。由六枝特区人民政府组织,六枝特区建设局牵头,有六盘水市规划局、六枝特区有关单位及省规划院参加,以座谈会形式对本轮城市规划的战略问题以及如何顺利开展工作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和咨询。二、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研阶段资料收集与现状调研阶段2009 年 7 月底,规划组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现状调研。规划组首先对现状建成区、重点风景旅游地区、城郊区以及对外交通线路等

34、进行了踏勘,对特区主要城镇进行了调研。在第一阶段调研期间,规划组分别与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特区四大班子、六盘水市规划局及地方专家等进行了座谈和交流。2009 年 8 月,规划组开展了第二阶段的补充调研,对城区用地进行了校核,同时考察了普定、镇宁、关岭、晴隆等周边县城和安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等区域性城市等规划情况,并就黔中水利枢纽、水安高速公路、牂牁江风景区规划等区域性重大项目规划以及与城市协调发展问题所涉及有关设计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座谈和基础调研。2009 年 8 底,由特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关通知,正式告知特区各部门,请与提供资料方便和协助规划编制的支持。同时,由特区

35、政府组织,特别邀请了历经六枝特区城市规划的老领导、老专家等进行了咨询,以多种形式进行了民意调查,充分把握规划发展意向。三、三、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与初步方案阶段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与初步方案阶段2009 年 9 月底,由省规划院组织和完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涉及的特区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特区产业发展、特区建设用地供需预测、中心城市水资源供需等专题研究初步报告,并提供给六枝特区涉及的统计、发改、国土、水利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征求意见。在此阶段,同时继续修改和完善专题研究内容,力求专题研究的结论更充分、科学。四、四、纲要编制阶段纲要编制阶段2009 年 9 月12 月,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组织纲要方案编制。20

36、09 年 11 月,就纲要初步方案提请特区政府和有关职能单位讨论。会议对规划涉及的水资源供应保障、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城市产业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城市对外交通与道路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城市防灾减灾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建设布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2010 年年初,就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和布局方案提请院技术委员会审查和进行专家咨询。通过行政、技术等各层次、多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对接,从全省角度、六盘水市以及周边地区(市)和六枝特区的相邻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基本认同纲要中将木岗片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并作为城市工业园区来谋划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纲要编制

37、进入继续深化阶段,并将进入提请行政审查程序。五、五、城市规划成果制作阶段城市规划成果制作阶段2010 年 18 月,规划组将按照纲要意见进行总体规划成果内容的编制工作。第三节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一、一、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特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六枝。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4(二)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关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三)处理好经济发

38、展和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旅游资源。注重挖掘和合理开发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文脉。(四)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科学调控城市空间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二、二、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一一) )城乡统筹、整合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城乡统筹、整合规划、合理布局原则一是将城市规划的范围从局限在城市、城镇向覆盖全区、涵盖城乡延展,并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既将城镇体系构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同时也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改善、关注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

39、内容,规划积极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服务。二是城市规划作为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工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划、水利发展规划等其他部门规划联系紧密,并受限于其他规划。因此,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整合相关规划的内容,按照城市发展规律,组织科学可行的空间布局方案。六枝要较好吸收、利用其他规划的成果,推动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充分衔接,促进城市规划的成果内容与其他规划成果内容融合,共同推动规划的全面实施。同时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时序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

40、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 (二二) )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经济高效原则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经济高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六枝的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41、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三) )功能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安全原则功能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安全原则发挥规划的社会属性作用,贯彻有利生产、

42、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规划应成为推动加快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给水、排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技术措施。同时充分关注民生发展和社会公平,要大力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关注弱势群体的服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弱势群体着想,充分考虑发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设施,体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性质,体现社会高度文明。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也需要

43、通过城市规划技术配套城市安全防灾体系建设,以促进和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城市安全。( (四四)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符合美学原则改善环境、维护生态、符合美学原则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划是一门

44、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学规律来安排城市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一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二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5( (五五) )近期可行、远期可控、动态规划原则近期可行、远期可控、动态规划原则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

45、,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同时规划要强化对近期建设项目库设置的合理性研究,提出的规划方案有利于与国家投资计划向吻合,保证规划的实施可操作性。划定的城市规划区、城市增长边界等在远期内是可以调控和管束的。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能达到规划与发展的动态适应,规划设定的目标也要求具备动态的发展特征,因此将城市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制定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和重点,逐步落实规划目标。同时,根据各阶段的情况,也可以适时调整发展目标和布局发展思路,将静态的

46、规划与动态的发展条件相衔接,保证规划的适应性。三、三、规划依据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 号);3、 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年);4、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5、 贵州西部经济带发展规划 ;6、 六枝特区牂牁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7、 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 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 号);10、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 号);11、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47、(建规2005144 号);12、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 号);13、 风景名胜区条例 ;14、六盘水市关于同意修改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15、 六枝特区中心城总体规划修编(19992020 年) ;16、 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总体纲要 ;17、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年)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年) ;20、 六枝特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大纲) ;21、国家、贵州省、六盘水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划文件等。第四节第四节规划

48、期限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 2009 年,规划期为 20102030 年,共 21 年。其中 近期 20102015 年,中期 20162020 年,远期 20212030 年。规划对 2030 年后的城市远景发展进行相应展望。第五节第五节规划范围与城市规划区规划范围与城市规划区一、一、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层次与范围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分 2 个层次,即特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一) )特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特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在特区范围内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全区行政辖区面积,总面积 1792.1km2,辖 5个镇 14 个乡(平寨镇、岩脚镇、郎岱镇、木岗镇、大用镇、箐口乡、

49、新场乡、梭嘎乡、堕却乡、新窑乡、新华乡、毛口乡、龙场乡、中寨乡、落别乡、洒志乡、垄脚乡、折溪乡、牛场乡)。( (二二)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 248.7km2。根据城市结构,规划中心城区由平寨和木岗两城区组成。平寨城区含平寨镇和大用城镇驻地,其中平寨现为特区政府驻地。木岗城区以木岗城镇为依托,与普定、镇宁等周边协调发展建成的城市新区,因此六枝特区中心城区由两部分组成,简称“一城两区” 。二、二、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关规定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建成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规划控制的区域。该

50、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满足城市的持续发展、资源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6城市规划区范围约 327.0km2。根据六枝特区地域条件和资源特点,同时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旅游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次规划把平寨镇、大用镇、木岗镇和新窑乡辖区范围全部纳入城市规划区。结合索考工业小区建设,规划将落别乡的部分村组纳入城市规划区管理范围。从统筹城乡发展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角度编制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以增强对城市规划区土地的调控作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权管理。第六节第六节规划技术路线规划技术路线一、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

51、合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为目标,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定位产生和统筹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二、二、由面到点的空间引导格局由面到点的空间引导格局立足区域格局和市域特点,平衡不同空间地域的规划要点,构建由区域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三、三、生态优先的规划控制手段生态优先的规划控制手段在区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的空间地域内,以生态分析为依据,统筹考虑关系城市安全的生态因素,优先对生态环境和绿地系统进行布局,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底线,维护城市发展的生态基底条件和约束性空间环境,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创造条件。第七节第七节修编重点修编重点一、

52、明确城市的区域定位,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调整和优化城镇布局网络,充分发挥城镇体系对经济社会的服务作用。二、明确中心城区的职能定位与分工。三、立足自然环境、突出生态优先原则,协调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四、确定城市性质、城市发展规模,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五、优化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完善城市职能,促进城市空间的持续发展。六、协调城市规划区内城乡发展格局,加强规划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城市建设、城市远景空间拓展、资源管理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定城市规划区,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协调公共设施与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有机引导

53、周边城镇的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七、加强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提高区域设施的利用率。第二章第二章 特区概况特区概况第一节第一节区位与行政区划区位与行政区划六枝特区属六盘水市辖区域,位于贵州省西部与中部交界地带,地处东经 1050810543,北纬 25592633之间。六枝东临普定、镇宁两县,西接普安、晴隆、水城三县,南连关岭县,北靠织金、纳雍县。国土总面积 1792.1km2。特区中心城区西距六盘水市中心城市 96km,东距安顺市区 56km,东北距普定县城 30km。与省会城市贵阳相距167km。六枝特区现辖 4 个办事处、5 个建制镇、14 个乡、220 个村委会。第二节第二节

54、历史沿革与夜郎历史文化历史沿革与夜郎历史文化一、一、历史沿革历史沿革据 1983 年发掘的桃花洞古人类遗址考证,六枝境内在 5 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为牂牁国地,秦汉为夜郎国地,隋为宾化县地,唐、宋为始安县地,元为习安州地,明为贵州宣慰司之郎岱土司,清为郎岱厅。清康熙十八年(1679)郎岱除设流官外,改陇氏土司为外委千总,分为二目统领,一目管辖郎岱本枝,一目辖六枝。乾隆十九年(1755 年),设郎岱厅,分 7 枝管辖。其中郎岱为本枝,正北为下枝,正东为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年)说明书7西堡枝,西北为上枝,东北为化处枝,东南隅为木岗枝,由上枝、下枝、本枝、西

55、堡枝之间的地方为六枝而得名。民国时期设郎岱县,隶属贵西道,1950 年元月郎岱县解放,其建制不变,属安顺专区管辖,1956 年郎岱县划归兴义专区管辖,同年 7 月 18 日又划归安顺专区。1960 年撤销郎岱县设立六枝市,政府机关由郎岱迁入六枝下营盘,仍隶属于安顺地区,1962 年撤消六枝市,改设六枝县,1964 年设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负责六枝、水城、盘县等地的煤炭勘探和矿区建设工作。1966 年设六枝特区并将六枝县余下辖地改为郎岱县,分属六盘水地区和安顺地区。1968 年六枝特区改称六枝矿区,1970 年又改为六枝特区,同年郎岱县与六枝特区合并,归六盘水地区管辖。1992 年通过乡镇撤并工

56、作,形成 5 镇 14 乡建制,一直延续至今。二、二、夜郎历史文化夜郎历史文化( (一一) )夜郎王国的兴起与灭亡夜郎王国的兴起与灭亡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夜郎古国都邑所在地应在六枝,且靠近北盘江。长期以来,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对六枝古夜郎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随着六枝牂牁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成立,六枝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对夜郎文化的探究越来越成为六枝旅游的重要内容,系统整理夜郎文化和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愈发受到重视。六枝是贵州省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县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六枝境内的桃花洞人已经形成群体活动。这些夜郎原始土著居民经过生息繁

57、衍后分为几大部落,书称“百濮” ,尧帝是称为“南蛮” ,后参与禹的涂山盟会。春秋时期,牂牁国在百濮中部地域强盛起来,古牂牁国因建于临牂牁江流域而得名,牂牁江即现今的北盘江。牂牁国的政治中心为夜郎郡,地处六枝境内。春秋末、战国初,牂牁国衰落,夜郎国兴盛,仍以夜郎郡为中心。夜郎国在战国时期领地占现贵州国土的 3/4、云南的 1/4 和广西西南、广东、四川的一小部分地方,独立于西南地区的大夜郎国。秦时,设黔中郡,并下设置鄨、汉阳、且兰、夜郎、毋敛五个县,六枝属夜郎县境。秦末农民起义。全国大乱。秦灭后,郡县俱废,各县原有的土著君长旧境自立、恢复固有称号,夜郎诸国复兴,大夜郎势力控制范围超过从前,辖地东

58、接交趾、西接滇国、北有邛都、南靠南越。夜郎于汉光武五年(公元前 130 年)正式纳入汉朝版图。后因朝廷控制力下降,南夷夜郎地区置两县:一以夜郎邑置夜郎县(今六枝境内为主)、一为且兰县,都尉治设在夜郎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武帝遣使西南夷,探明通往身毒(印度)道路。汉使抵达滇国,滇王询问汉使“汉孰与我大”(汉与我哪个国家范围更大),以夸耀自己。时有夜郎侯多同在座,亦问汉使“汉孰与大” ,夜郎侯以“君长以数十”可得“精兵十万”向汉使炫耀“夜郎最大” , “夜郎自大”典故由此演化而来。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汉平定南越。夜郎“始依南越” ,南越灭,夜郎侯遂入朝受封为夜郎

59、王。 ,朝廷赐王印绶。汉以先置的夜郎、且兰为主,从夜郎原来控制地区和犍为郡不能管辖的鄨县及汉辖的滇国南部地区,合起来建成一个大郡,即牂牁郡。夜郎县原为夜郎王邑城,牂牁郡设立后为都尉治,因此郡治且兰,都尉治夜郎县,夜郎与牂牁同地并存。这样夜郎王的一国地位得以确立,钦定夜郎对本地群体的统率大权。汉朝在夜郎国内几度推行郡县制又几度废驰。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不断更替,只要时机适宜,地方势力随时都可以称王称侯,雄霸一方。汉昭帝后,夜郎一部分领地谋反,汉朝派句町侯亡波领兵平乱,因平乱有功受封称王,其势力的扩张和与周边地区结盟,逐渐影响到夜郎王国的统治,中央与夜郎国的矛盾逐渐激化。西汉成帝河平 3-6 年

60、(公元前 28-35 年),夜郎王兴起兵对抗朝廷,朝廷遣使持节和解,兴不从命,并“刻木象汉吏、立道旁身之” 。大将军王凤于是荐金城司马陈立为牂牁太守,及至牂牁,谕告兴国且同亭,召兴。夜郎王兴带着数千人去与陈立会面时被陈立诱杀。之后兴妻父翁指与兴的儿子邪务带领余下兵马并胁迫周边二十二邑反判朝廷。陈立通过切断水路、诱反翁指部下等,达到“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的效果。战争中,夜郎王兴的儿子邪务下落不明。自此,历时 200 多年的夜郎王国灭亡。( (二二) )夜郎文化遗迹遗址夜郎文化遗迹遗址夜郎时期,在牂牁境内以仫佬族为主,杂居其他民族,大体上属于夜郎民族,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仫佬族居住的地方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