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术型 理科适用)_第1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术型 理科适用)_第2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术型 理科适用)_第3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术型 理科适用)_第4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术型 理科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 州 师 范 大 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编制 研 究 生 姓 名 黄世伍 学 号 4201310000268 导师姓名、职称 曾练平 副教授 培 养 单 位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研 究 方 向 管理心理学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年 月 日填表说明1. 签字处统一用黑色签字笔填写。2. 本表需双面打印,一式三份,一份(原件)报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各留存一份。一、立论依据一、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尽管目前我国对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基本都有涉及,但是对于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围绕着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进行,试图找到工

2、作家庭平衡在中国文化背景的结构模型,编制工作家庭平衡测量工具,验证其与前因后果变量的关系,丰富工作家庭关系的理论体系,为今后对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提供参考。2.实践意义工作生活平衡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竞相追逐的目标。对教师而言,工作生活平衡计划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少与健康相关的成本(如:病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工作。因此,制定生活平衡计划,寻求工作生活平衡,已经成为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弄清工作与家庭间的平衡关系深入探讨工作与家庭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才能构建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对促进各个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固本文探讨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有重要实践意义。二

3、、国外研究目前国外对于工作家庭平衡和心理工作环境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1.概念定义目前国外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平衡这个词的定义存在差异既平衡是什么,平衡意味着什么,怎么平衡。学者对于平衡的理解更多是基于自己的认知知识,二是,平衡究竟是一种个体内部的主观感受,还是一种外部表现的一种行为方式。比较经典的概括有从角色理论的角度出发,把平衡定义在主观的感受上;如:Marks & MacDermid(1996)工作-家庭平衡(work-family balance)是指工作和家庭功能良好,个体得到满意的心理状态,亦即个体角色

4、冲突的最小化,个体能平等地参与工作和家庭角色活动,并能获得同样的满足,与Marks等人持相似观点的还有:Greenblatt(2002)也认为:平衡是工作与非工作之间可接受的角色冲突;Greenhaus(2003)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指的是“个体能均衡地参与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并能从中体验到均衡地满意感”。与此同时McMillan(2011)等人:在工作和家庭两个角色交互中表现出独自的喜悦感2和前者不同的是Frone(2003)融合了冲突和促进的两个方面认为:工作家庭平衡(work-family fit)是一种由于兼顾家庭和工作而导致的相容和冲突并存的生活体验,整合了冲突与促进的视角。工作家庭平衡

5、是一个双重指向的包括冲突和促进的四因素结构:(WF conflict/facilitation; FW conflict/facilitation)3。与从角色理论角度去分析工作家庭平衡的主观感受性不同的是,Clark(2000)则从边界理论的角度探究认为:人们每天在工作和家庭的边界中徘徊,边界的范围继承与分解、创造与管理、边界跨越者的参与,都影响跨越者和他人的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冲突的感受,当这些冲突感受降到最低即为边界平衡。工作家庭平衡就是低水平的冲突和高水平的促进。还有一些学者从内部主观的标准去定义平衡,而Ebyetal(2009)也认为:个体平等地参与工作和家庭相关的角色活动并从中

6、获得同样的满足。然而对于平衡的定义从感受性的角度不同的是,有些学者更多的关注平衡的外部行为,如:voydanoff(2005)的定义,“工作家庭平衡应作为一个整体评估,工作和家庭的资源足以满足工作和家庭的需求,参与在两个领域中都有效”4。Grzywacz(2007)同样表示:工作家庭平衡是一种角色期望的达成,且这种达成是通过在工作、家庭领域中与相关的合作者协商和分享来完成的。2.国外工作-家庭平衡的测量国外对于工作-家庭平衡的测量目前有访谈法、量表法和定性研究法。访谈法:主要是研究者们基于自己对工作家庭平衡的理解,对访谈者进行询问和让被试进行自述,以了解工作家庭生活情况,据此来判断平衡与否。C

7、handra(2012)在比较东方和西方工作家庭平衡的情况时,选用家庭友好政策作为指标采访了50个跨国公司和50个印度公司的HR人员,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平衡政策和家庭友好政策在西方和东方显著差异,在东方国家里工作家庭平衡更多强调是女性,而家庭友好政策更是像是一纸空文。定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国外很多学者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平衡进行总结,比较得出工作家庭平衡计划。量表法:这是研究工作家庭平衡的主要

8、方法,但目前国外也没有统一的测量量表,研究者们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对平衡内涵的理解去编制量表:如Hill等人(2001)根据个体的知觉感受性编写的工作-家庭平衡量表,有5个工作-家庭平衡项目,如:“因为工作的压力和问题,当你回到家时你多久会感觉到筋疲力尽”,和4个灵活性回答项目,如:“你有多少的灵活性在选择你工作的地方时候”。这些问题都是基于被试的主观感受性,其测量的准确性受到限制。与此类似的有Keene和Quadagno(2004)所编制的量表,其中包括三个独立变量:工作生活特征、家庭生活特征、角色溢出。采用5点计分,1=没有、5=完全。还有Lyness(2005)编制的量表也是根据个体感受性,

9、其中的项目“我觉得处理工作和家庭中的责任是困难的。”Grzywacz和Marks(2000)开发的量表是从工作家庭关系维度。包括工作侵扰家庭、工作促进家庭、家庭侵扰工作和家庭促进工作4个分量表,分别有4、3、4、3个项目,共14个项目。据Grzywacz和Marks报告,四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83、0.73、0.80、0.70,总量表的信度为0.86。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由“1”到“5”,分别为“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好确定”、“比较同意”及“非常同意”。Greenhaus等人从个体分别花在工作和家庭方面的时间、对工作和家庭的卷入度、满意度这三个方面去测量平衡,采用的

10、是Lodahl和Kejner (1965) 编制的工作卷入度量表中的3个项目。满意度的测量则采用的是Greenhaus 等人(1990)编制的工作-家庭满意度量表。Clark (2001) 认为工作-家庭平衡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角色冲突、工作和家庭满意度、家庭亲密度和员工身份因而在测量中借用的有Bohen和Viveros-Long(1981)编制的角色冲突量表, 该量表共7个项目,”Fischer和Cocoran (1994) 编制的家庭满意度量表,共10个项目。工作满意度用自编的4个项目结合Hackman 和Oldham (1975) 编制的3个项目。家庭亲密度量表是由Fischer 和Coc

11、oran (1994)编制的来测量家庭功能, 该量表共10个项目。员工身份用Smith 等人(1983)编制的员工身份量表来了解员工在企业中的利他表现。Duxbury和Higgins在提出自己的工作家庭平衡理论框架后也编制了自己的平衡量表,问卷包括工作需求、生活需求、工作/生活冲突的几个维度( 角色超载、工作对生活的影响、生活对工作的影响)、工作/生活冲突的后果(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组织的评价、可感知的健康) 等的调查均采用Likert的五点评分制,而人口统计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单项的问题。问卷共包括13组70道题目。3.国外工作-家庭平衡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3.1前因变量3.1.1人格人

12、格变量研究得较多的是前瞻性人格, 神经质人格和乐观性人格对工作-家庭平衡的预测。Bateman 和Crant (1993) 认为具有前瞻性人格的个体不容易被情境中的压力所约束, 反而能影响环境的改变。Aryee (2005) 测量了前瞻性人格在工作-家庭平衡情景中的影响, 发现该人格与工作-家庭冲突负相关, 与工作-家庭促进正相关。神经质人格作为大五人格中的一个维度, 有研究(Grzywacz & Marks, 2000; Wayne, Musisca, &Fleeson, 2004)证明其与工作-家庭冲突的消极情感相联系。乐观性人格所拥有的高度自信能够增强个体的心理幸福感(B

13、aruch, Barnett, & Rivers,1983), 利于克服生活中的压力。同时, 具有乐观性人格的个体对行动的结果常有积极的期望, 因而在行动中显得更为努力。Aryee (2005) 的研究发现乐观性人格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 对压力情景会采取更多的应对方式, 因而对平衡工作和家庭非常有利。3.1.2工作领域的前因变量与工作相关的前因变量主要包括了工作特性、工作角色卷入和组织支持。工作特性中研究的较多的是弹性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地点和工作操作灵活性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Hill (2001)研究发现,在同等工作任务量的条件下, 弹性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地点能让员工体验到更多的工

14、作-家庭平衡, 对个人和组织都有益。然而,也有研究者, 如Clak (2001) 在对弹性工作时间与平衡的关系进行研究时, 并未发现二者显著相关。工作操作灵活性的研究表明, 其可以提高个体工作中的自主性, 推进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此外, 角色卷入是指个体心理的卷入,全神贯注在一个领域而无法完成另一个领域的需求或者责任(Aryee,2005)。研究表明对工作角色的高度卷入会带来工作对家庭的不平衡, 进而产生冲突(Greenhaus 和Parasuraman,1999;Aryee,2005)。最后,根据House (1981) 对社会支持的理解:这是一种人际交换,包括了情绪关注,工具性援助,信息

15、或者理解。上级或者指导者、组织文化的支持通常有利于降低个体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角色两个角色的冲突(Carlson & Perrewe, 1999;Thompson,Beauvais, & Lyness,1999)。Alan 等(2001)研究发现当组织实施与员工家庭相关的友好政策时, 有助于个体的工作-家庭平衡, 提高个体对工作的满意感。三、国内研究1、概念定义国内对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对于工作家庭平衡的理解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可marks等人提出的观点:工作- 家庭平衡( work- family balance) 是指工作和家庭功能良好,个体得到满意的心理状态,使角色冲

16、突最小化,能平等地参与工作和家庭角色活动,并能获得同样的满足。2、国内工作-家庭平衡的测量国内对平衡的测量主要有引用国外量表和自编量表。对于国外的量表学者们较认同的是Grzywacz和Marks(2000)从工作家庭关系维度开发的量表,如曾练平(2013)就用Grzywacz和Marks编制的量表对企业员工进行测量得到: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具有跨文化的适用性。以及王永丽(2011)在对究中国大陆已婚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四因素的前因和结果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支持了Frone有关工作家庭平衡的四因素模型,也是采用crzywacz编制的量表。当然也有学者从另外的角度去探索平衡的,张

17、雯(2006)认为一个人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既与工作需求相关,又与家庭需求相关;特定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比如,性别,是否有子女)、个人对“工作/生活冲突”的应对策略、信息科技的使用可以缓和中国员工“工作-生活冲突”的程度;中国员工的“工作-生活冲突”会对个人( 例如,可感知的健康)和组织( 例如,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 都产生影响。在探索平衡的理论框架是用的是调查问卷是基于“加拿大国家工作-生活平衡调查的原始问卷。”除了引用外国问卷,国内也自编问卷测量的,如张继明在其博士论文中以Grzywacz和marks编制的量表为基础,增加这一条目,形成一个包含17个项目的量表。总体内部一致性信0.742

18、。还有黄逸群博士论文中对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的调查问卷,共有13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答项从1到5分别代表对描述项的态度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经过对反向测量项目调整,得分越高表示工作平衡水平越高。量表整体的系数为0.84,价值认同、资源共享、角色适度各分量表的系数分别为:0.85、0.83、0.75。各测量量表的系数都在0.80以上,因素荷重载在0.4-0.79之间,解释共同度在0.19-0.63之间,表现出良好的信度、效度。黄逸群博士论文中对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的调查问卷,共有13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答项从1到5分别代表对描述项的态度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

19、,经过对反向测量项目调整,得分越高表示工作平衡水平越高。量表整体的系数为0.84,价值认同、资源共享、角色适度各分量表的系数分别为:0.85、0.83、0.75。各测量量表的系数都在0.80以上,因素荷重载在0.4-0.79之间,解释共同度在0.19-0.63之间,表现出良好的信度、效度。四、本人评价从目前的相关的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中,不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对于平衡的界定还是有欠缺的,在这些研究里更多使用平衡的概念都是基于自己对平衡的构念,然而平衡的概念是复杂的、多维度的,对于平衡的理解我们应该在包含冲突和促进多角色的框架里,还要考虑平衡是否既包含了主观的感受和客观的行为,对于平衡的概念是否还存

20、在着不同文化的差异,平衡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文化里有很深的含义,如阴阳平衡、刚柔并济等。其次在测量工具的使用由于选择方法不同还存在差异,对于选择质化研究的学者而言,目前的理论和方法都还不是很完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选择量化研究的学者,量表的使用应该考虑平衡包含的内涵:多角色的满足感、融合冲突和促进两个构面、多角色的感知控制。再者在前因变量的研究中对于人格变量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例如人格的五大维度的研究包括外倾性对于平衡的影响等,还有A型和B型的行为模式是否在家庭工作关系中有显著,核心自我评价除了与工作满意度与绩效相关外,是否影响平衡应该也是今后要加强研究的方面,还有就是对于亚洲国家的男性而言

21、,平衡更多是个性化的动态过程,然而对女性而言与男性的差异在哪里,是否比男性的平衡更复杂或更简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结果变量的探索中是否可以考虑职业生涯发展,还有对于绩效的考核是否用团队绩效或是个人绩效,而现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都不太重视调节变量的研究,这个是以后研究中可以加强的一个方面,再者在测量工作家庭平衡的测量研究中研究们应用的量表测量更多,而本身量表编制有他本身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研究中是否可以采用多种测量方法,例如观察法等。最后对于平衡的研究绝大部分的学者都是采用横断研究,对于时间这个变量是不是对于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目前的研究很难证明。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追踪研究等方法。最后虽然

22、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印度的一些研究中得到的结果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似,但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主义背景下是否也会产生相同的结果,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尤其是中国职工家庭类型和国外的有差别的,中国的家庭文化里喜欢祖孙一家老小住在一起,这是否在家庭结构上与国外有区别,也是今后可以去分析的,而现有的研究里也很少研究农村家庭的工作家庭平衡情况这也是可以以后要关注的。二、研究方案五、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本研究的特色:1.1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定义工作家庭平衡,开发符合中国文化的工作家庭平衡量表。1.2探讨拓展工作家庭关系的范畴。1.3构建农村教师的工作家庭平衡特征以促进工作家庭平衡。2.本研究

23、的创新:2.1自编工作家庭平衡量表。2.2首次探讨工作家庭平衡的多维结构。2.3完善工作家庭平衡的理论。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1.1探索家庭平衡的结构和影响因素。1.2构建工作家庭平衡的理论模型。2.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2.1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的现状分析。文中使用自编工作家庭平衡量表调查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现状。 2.2农村教师心工作家庭平衡的特征分析。本文先对工作家庭平衡维度间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工作家庭平衡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从而明确工作家庭平衡的特征。2.3提出优化农村教师工作环境,促使达到工作家庭平衡的对策。基

24、于上两步分析,为缓解甚至消除农村教师工作家庭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与建议。3.拟解决关键问题3.1明确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的含义。3.2明确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和影响因素。3.3明确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的理论模型。七、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研究方法本研究力求采用多元化研究手段,主要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内容分析法、问卷法和统计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工作家庭平衡的特点和内涵及有关问题进行系统探索。对研究对象及所得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1.1文献分析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为本研究的开展提

25、供理论支持。1.2行为事件访谈 (BEI)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关键事件可以收集到被访谈者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的典型行为事件以及处理该事件的典型做法,成为本研究收集典型情境素材、编制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问卷的核心方法。1.3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Likert五分等级量表,让调查对象对每个选项进行等级评定。该方法取样广泛,回收速度快,为理论检验提供数据支持。调查结果采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4统计分析法  Spss19.0描述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等;AMOS17.0验证性因素分析等。2.技术路线本文将按照如下技术思路开展,具

26、体步骤和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第一步:文献整理,从整体上把握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现状。第二步:研究设计,确定取样方式,样本容量,理顺研究思路。第三步:数据采集,采用相关问卷对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获取数据。第四步:统计分析,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和回归等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分。第五步: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科学有效的缓解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建议与对策文献整理研究结论研究设计量表编制描述性统计信效度分析差异性分析数据采集相关分析数据分析回归分析3.可行性分析:3.1理论准备:查阅的外文文献60余篇,中文文献60余篇.形成了工作家庭平衡的相关综述。还有相关的量表。3.2技术可行:各种技术方法都已经能充分掌握。

27、3.3样本可行:选用贵州省内的农村教师。3.4时间可行:还有三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3.5成本可行:除了问卷的费用,其他费用控制在2000元左右。4.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条件:从理论上讲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通过网络资源、数字图书馆、期刊网等媒介,可以找到与本课题有一定联系的相关资料。从实践上讲该课题的对象为农村教师,研究对象取自农村老师,在平时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方便地展开比较研究和个别访谈,总结典型案例,为论题提供现实依据。5.可能存在的问题国内现有的文献对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还比较少,对于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测量的量表缺乏,理论不完善,还有平衡的概念很复杂,怎么去定义,如何去测

28、量,都有待进一步研究。6.预期的结果1.形成工作家庭平衡综述。2.形成中国版的工作家庭平衡量表3.找出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量特征。三、论文写作进度安排八、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阶段时间(2015年1月2016年5月)         第一阶段 :1月1日3月24日 1.确定选题方向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及研究现状 3.拟定提纲 4.提交论文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3月25日9月25日 1.进一步筛选

29、与整理搜集到的材料资料,查漏补缺 2.向本专业的老师、同学虚心请教,对可能存在争议的地方,如工作家庭平衡的界定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考证 第四阶段: 9月26日12月26日 1.进一步细化提纲的一、二、三级标题,进一步完善三级标题的内容 2.论文基本成型 3.论文修订,完成论文初稿 第五阶段  :12月27日3月28日 1.提交初稿,请指导老师审稿 2.对出现的全部问题进行修改后,请指导老师最后审阅 3.形成定稿 第六阶段:3月29日5月1日 1.提交毕业

30、论文打印稿 2.准备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Waynea, J. H. Joseph G. Grzywaczb, D. S. Carlsone, Kacmard, K. M.Work-family Facilitation: A Theoretical ExDlanation and Model of Primary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7, 17(1): 63-76.2Kalliath T, Brough P. Work-life balance: A review

31、 of the meaning of the balance construc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2008, 14(3): 323-327.3Jain S, Nair S K. Research on Work-Family Balance: A ReviewJ. Business Perspectives & Research, 2013, 2(1): 43-58.4Greenhaus J H, Collins K M, Shaw J D. The relation between workfamily balanc

32、e and quality of life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3, 63(3): 510-531.5王晶,吴明霞,廖礼惠,吴梅宝.国外工作-家庭平衡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2010,18(8): 1269-1276.6曾练平,燕良轼.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6): 988-991.7王永丽,叶敏.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验证及其因果分析J.管理评论,2012,23(11):92-101.8李永鑫,赵娜.工作-家庭支持的结构与测量及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9,41(9):863874.9

33、何勤.国际比较视域下工作家庭平衡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8(3):11-16.10高中华,赵晨.工作家庭两不误为何这么难?基于工作家庭边界理论的探讨J.心理学报,2014, 59(4):552-568.11刘永强,赵曙明,王永贵.工作一家庭平衡的企业制度安排J.中国工业经济,2008,(2):85-94.12张再生.工作家庭关系理论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J.南开管理评论.2002(4):55-59.13 Eby, L. T., Casper, W. J., Lockwood, A., Bordeaux, C., & Brinley, A. (2005). Work and family research in IO/OB: Content analysi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9802002).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6(1), 124-197.14 陈维政, 李贵卿, 吴继红. 工作分享对促进工作-生活平衡的作用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6: 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