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模块七:文化与文化景观_第1页
高考复习模块七:文化与文化景观_第2页
高考复习模块七:文化与文化景观_第3页
高考复习模块七:文化与文化景观_第4页
高考复习模块七:文化与文化景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化与文化景观【知识网络】(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考点透视】1文化景观的构成 (1)文化的概念与分类概念 广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分类 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 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许多精神文化也具有物质形式 (2)文化景观的构成概念: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构成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景观:农田、矿山、道路、城市、村

2、落 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2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1)文化源地概念:某一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类型 文化事物或者现象的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地,产生之初分布范围是有限的,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者几个点,如造纸术、1848年欧洲革命等 文化系统源地: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由许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成面状分布如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等 (2)文化区广义文化区的概念:文化事物(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 范围有大有小,大小与重要性没有必然联系文化区的空间特点 边界有实有虚,虚界可能发

3、生重叠,政治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界 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狭义文化区的概念:仅指某种文化系统覆盖的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例如中国的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这种文化区是历史范畴,即在不同时代,中华文化区的分布范围是不同的3文化的空间扩散(1)文化扩散类型概念: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它与文化传承一起构成文化传播传染扩散:某种文化扩散现象通过已接受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类型 扩展扩散 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

4、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扩散 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他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 迁移扩散:在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典例精析】例1:读三幅不同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元朝时期大运河河道变化是 。原因是 。 (2)京杭大运河属于 景观。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了 、 、 、 和 五大水系,在世界上的地位是 。解析:本题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考查学生对京杭运河这一文化景观历史变迁的了解,反映出文化景观的时代性特征。()考查学生运用“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这一原理分析具体事例

5、的能力。京杭运河的建造、北段的断航,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样这一文化景观的出现,对沿岸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基本常识。京杭运河是世办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答案:()变化:北部河道向东移动,南北航程缩短原因:隋朝时,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元朝时,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物质文化关系是一方面,自然对物质文化景观影响较大,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京杭运河沟通南北五大水系,沟通了南北航运。但后来由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而江苏、浙江境内的

6、运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另一方面,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京杭运河沟通了南北内河航运,活跃了商品经济。沿岸地区可运用大运河进行排涝灌溉,开发运河沿岸的旅游资源,带动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例2:回顾世界和中国古代文明史,并结合下图回答: (1) 世界 ( 东半球 ) 四大文明发源地各是:洲的 A、 B、C;和洲的 D。 (2) 这些文明发源地共同的特点是 。从文化源地的类型说,反映的是源地的情况。它们兴起的共同自然条件有。 (3)四大文明发源地从空间范围覆盖上又可以说是四大, 其共同的物质景观有和。 (4)以

7、文字要素为例,创造拼音文字的是文明 , 创造楔形文字的是文明, 创造象形文字的是文明。解析:题中 A 、B 、C 、 D 、E 分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古希腊,都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各是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的、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 ,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都可称为文化区, 四大文明发源地从空间范围覆盖上可以说是四大文化区。答案:(1) 亚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非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2)创造了人类 的物质文明文化系统平原地形,河流中下游, 适宜的气候 (3) 文化区农田灌溉渠道 (4)希腊两河流域古埃及或黄河流域【常

8、见误区】一、文化空间的扩散与扩散类型1要理解文化扩散的含义,在空间上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从一地传到另一地为文化空间扩散,由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为文化传承,两者一起构成文化传播:2文化扩散的主体是人,区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扩散,要依据扩散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阅读教材中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加深对两种不同类型文化扩散的理解。利用教材对扩展扩散划分的三种类型进行比较区分,并联系实际思考除教材中所举实例,还有哪些属于这三种不同的扩散类型。二、文化景观与文化现象有何区别区别二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看其是否具有空间位置的固定性,例如,铁路和火车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要素,由于铁路在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性,它是文化景观,

9、而火车在功能性质上是运动的,因此,它不是文化景观。此外,有许多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由于不具有空间位置的固定性,所以不属于文化景观,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或事物。【基础演练】一、选择题真腊风土记(元)记载: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图示,回答12题。1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 A巴勒斯坦地区B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2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

10、安门广场是一种文化景观B火车不是文化景观,但刚刚进入博物馆的我国最后一台蒸汽机车是一种文化景观C泰山和泰山顶上的南天门都是自然景观而非文化景观D文化景观中的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都有物质表现形式4下列人文景观未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是( )A阿斯旺大坝B人工降雨 C傣家的竹楼 D引滦入津工程5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岛是文化景观 B京九线上奔驰的火车是文化景观C峨嵋山上宗教建筑和旅游设施是文化景观 D退化的草地是人文景观二、综合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历史上黄河流域本是一个宜农宜牧的地区,滔滔黄河横贯东西,两岸草原、森林、农田交织,到处是青山

11、绿水。所以黄河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两岸富饶的大地哺育了我们炎黄子孙茁壮成长。在黄河流域已经发现仰韶、龙山以及新石器时期的其他各种文化遗址1600多处。大量出土文物表明,我们的祖先已在这片沃土上从事过许多名垂青史的生产和社会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雄辩地说明,黄河流域曾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商丘、镐京、长安、洛阳、开封等,都是封建帝王的都城。但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不懂得生态平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消耗的木材、粮食日益增加,加速了开垦土地、砍伐森林、毁坏草原,年复一年,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使昔日的肥田沃土逐步变成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据不完全统计,在方圆

12、一公里的土地上,沟道总数达 30万条以上,地面支离破碎,黄土裸露,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使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水害最严重的河流。 (1)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化源地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这说明文化源地的产生与_密切相关,按文化源地的分类,黄河流域属于_源地。 (2)如今的黄河流域有着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观,主要是在土地的_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说是农业景观的_与历史明显不同,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水害最严重的河流,主要是由于人们不懂得_,随着_的不断增长,加速_,导致黄河流域_日益严重,这说明文化景观不顺应_规律,必然不能充分利用_,并且会对_

13、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黄河流域的商丘、镐京、长安、洛阳、开封等,都是封建帝王的都城,在文化上它们都属于_,从属于_文化体系。 (5)按地区分布,黄河流域的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区中的A西部游牧文化地区 B东部农业文化地区C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地区 D北部草原文化地区 (6)该地区文化景观的变化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_【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生事物。分析回答12题。1许多肯德基快餐店近来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供人品尝,这属于饮食文化的( )A扩展扩散 B等级扩散 C传染扩散 D刺激扩散2下列事物中不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 )

14、A地名 B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C利用手机发送短信息 D摇滚乐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其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35题。3该种文化景观是 ( )A小溪 B梯田 C平原 D沙滩4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5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该文化景观区种植的是 ( )A水稻 B甜菜 C谷子 D青稞6下列有关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云南世博园都是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属于文化景观B纪念碑、古岩画等是人类精神活动形成的文化景观,与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无关C城市、村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不属于文化景观D由于海南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该岛是文

15、化景观7下列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指示,正确的是()A热带山麓的茶园景观反映土壤呈酸性和光照充足 B龙王庙的分布指示该地区水旱灾害多发C大型钢铁厂的分布指示该地区铁矿、煤矿资源丰富 D溜冰场的分布指示该地区气候寒冷。读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回答89题 8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能反映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是( )A原产于中国的大豆,现在南、北美洲种植B春秋时期,四夷逐步接受了中原“礼”文化C话剧传入天津后,先在南开中学学生中兴起,再流传社会D天津津南、蓟县等区县相继建立绿色食品基地9所示类型的文化扩散都是( )A以精神文化为内容 B以人或传媒为载体 C因综合国力增强而扩大范围 D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快捷广泛1

16、0关于下面两幅农业景观图反映内容的错误叙述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土地利用功能B不同自然条件下,耕作方式不同C精神文化景观受自然的影响相对较少D自然条件主要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11文化区是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扩散的产物,文化扩散的类型主要有( )A文化传承、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B等级扩散、传染扩散和刺激扩散C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D文化传承、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12下列属于文化景观基本特性的是( )空间性 时代性 功能性 指示性A B C D13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在一地产生以后,构成文化传播的一般顺序正确的是( )A核心向外扩展长距离、跨地区扩散B核心长距离、跨地区扩散向外扩

17、散C向外扩展核心长距离、跨地区扩散D长距离、跨地区扩散向外扩展核心14西藏的布达拉宫建造时最主要的文化景观功能有( )A美学功能 B旅游观赏功能C宗教信仰功能 D军事信息传递功能15下列文化景观作为自然环境指示物的是( )A佛教寺庙的分布B电视台的分布 C图书馆的分布 D龙王庙的分布传统A民居传统B民居二、综合题:16读图分析回答 (1)根据我国民居的特点,上图中 A、B属于南方是 , 属于北方是 。 (2)传统的南北民居具有相同 的 性,不同的 是 ,体现了生产力 水平较为 的时代, 对民居这种建筑文化景观影响。 其中屋顶坡度与 成正比,墙体厚度与 成反比。 (3)传统民居发展到现代,已经没

18、有了建筑风格上的显著 ,说明随着 的提高,上述影响的程度也必然降低。17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6350千米。材料二 万里长城示意图。 (1)长城属于_ 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 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 _。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又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长 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反映出我国的_文化,它的 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它的旅游价值有: _ 。 (2)长城这一中华大地雄伟壮观的文化景观,是我国古代长时期的_ _文化与_ _文化的重要分界线,它还与我国某些自然地理界线大致吻合(至少两例):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C 4A5C 二、综合题:6(1)黄河横贯东西,植被茂盛,土壤肥沃 自然环境 文化系统 (2)利用功能 功能 (3)生态平衡 人口 开垦土地、砍伐森林、毁坏草原 水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