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部分1.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与影响2. 中西建筑传统文化的异同比较分析3. 道器文化思想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的影响a.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儒家史化的基本精神一人本主义或人文精神. 这种以儒家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侧重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修养问题,强调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是一种有着严密等级制度并且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文化。所以中国的建筑从庶民的庭院到帝王的宫殿,从院落的经营到城市的佰局,处处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来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应当遵守的政治伦理规范。b.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道家文化的审美风尚和审美理想崇尚自然之美. 它是中因
2、人在建筑创造中的艺术灵感之源,追求自然美的境界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美学标准。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人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最典型的建筑是文人同林,它们面积虽小,但布局如吟诗作画,曲折有法,以人工营造出自然界的万种风情,犹如田园山野,隔绝尘嚣,别有天地。或以水取胜,令人如置身清潭碧流之上;或以山石见长,使人如人深谷幽壑之间或以花木取胜,让人如进茂林芳从之中。由于私家园林的主要使用者代表着封建时代文化的最高水平,冈而这些文人园林也往往成为古代文化精神的缩影。它们在造同时不仅注意对自然的发掘,追求再现自然,还赋予自
3、然以至善至美的人格,开始着意于再现山林意境,松以其倔强不屈的形态,梅以其傲立春寒的形象,竹以其挺拔纯上的秉性,受到人们的喜爱。c.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风水思想。风水思想来源丁道家思想, “风水”之称来源于晋朝郭璞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经日,气乘风则散,略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又称作堪舆。堪表示高处,舆表示低处。“风水”之说,是古人“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总结出的大至建都立郡,小至择宅相基的理论与方法,是古代中国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相宅之术。所谓“相宅”,便是指如何在建筑基址的选择、平面布局和空间构成等等方面蕊循阴阳五行之说。以达到趋吉避闪的一Ii,理需求。早在两周时期, “相宅”之术
4、就已经m现。风水思想有一套完整的美的格局。称为美格。美格最起码的要求是气蓄,气蓄又要山水环抱,形成封闭式的环境。封闭要求严密,不出现缺口这样就需要水多次环抱,形成层次。同样“风”在风水中也很重要要求藏风或避风。在以风水学说为基础建立的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的“藏风、聚气”说表现为由三面或四面的建筑物嗣合而成的“院落”空间。风水观念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影响是巨细无遗的,它主宰了建筑群体与单体的朝向、正背、大门、轴线等等方面,这些细密的规则,有助于中国古建筑走向完善同时也禁锢了这一体系的发展。由此看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围传统建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儒道思想的内核、特点。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限于造型
5、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是传统文化浸染、渗透和传承、发展的必然产物。4. 传统建筑文化思想中的系统逻辑传统建筑构件的基本知识1.主要概念1. 三分为一 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内庭、后院”;故宫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2. 抬梁式 (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
6、的承脊檩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3. 穿斗式 又称立帖式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因此,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4. 间 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7、.5. 通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6. 通进深 进深是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的总和叫做通进深。7. 明间 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8. 次间 其左、右侧的称次间9. 稍间 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 10. 分心斗底槽 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11. 金厢斗底槽 一圈内柱将室内空间划分成两部分,即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12. 单槽 一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13. 双槽 两列
8、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14. 副阶周匝 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2.主要知识点1.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生土建筑体系(窑洞式建筑,土墙平顶、土胚拱顶式建筑),石构建筑体系(碉楼式建筑),毡包式建筑体系(蒙古包),木构架建筑体系木体系:【抬梁式】: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 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穿斗式
9、木构建筑】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为抬梁式,以扩大空间。【井干式木构建筑】汉代以前多用,商墓中用,如今很少。【砖石拱】建筑中多为砖拱、无梁殿:石拱用于城门、桥梁与墓室2. 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与欧洲传统的坡屋顶比较a.西方较陡,中方较缓b.c.3. 中国传统坡屋顶的类型及其在建筑构图中的意义4.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地盘分槽形式金箱斗底槽;双槽;单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
10、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分心槽 :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是指门屋建筑中,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的做法。如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单槽: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例如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出自营造法式中的殿阁地盘图。(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5. 大式与小式的主要区别1.主要概念:1. 大木与大木作: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2. 侧角: 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11、。3. 生起: 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4. (柱的)卷杀: 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5. (柱的)收分: 中国古建筑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柱脚、柱根)略粗,顶部(柱头)略细。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6. 额枋: 联络檐柱(或副阶柱),上承补间铺作之枋料。清代称为额枋。7.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
12、为一体叫骑马雀替。8. 桃尖梁: 在大式带檐廊的建筑物中,主要的梁由前后金柱承托,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连接,梁头形式好像道冠,此梁不承重,厚为6斗口。9. 踩步金: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踩步金是清式歇山建筑常采用的一个特殊构件)等10. 举折(举架): 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11. 罗锅椽: 12. 叉手: 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斜短木
13、构件,用以固持脊檩。13. 扶脊木: 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14. 斗拱: 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15. 补间铺作:清代位于檐部柱间的平板枋上的外檐斗栱,即宋式的补间铺作,起垫托檐桁的作用。16. 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的斗栱,营造法式称为补间铺作。17.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18.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
14、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19. 踩:清代斗栱正心为一踩,每向里或外出一拽架谓之一踩。里外出一跳的斗栱称为三踩斗栱,出二跳称为五踩斗栱,以此类推。20. 材分制: 21. 材与契:22.斗口制:斗口为清代建筑基本模数,斗口为平身科的大斗所开的口的大小。斗口分一等,最大6寸,最小1寸。清代的斗口实际上就是宋代的材宽,以斗口制取代材分制,是对建筑模数制的重要改进。23.庑殿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24.歇山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
15、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 变化25.悬山挑山: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2 主要知识点1) 传统建筑屋顶曲面是如何形成的? 2) 试举出传统建筑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构件,并详细分析其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构图意义 3) 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结构逻辑及其对构图的影响 4) 传统建筑的构图逻辑及其对于现代创作的借鉴价值小木作、彩画作以及石作、瓦作等1 主要概念1. 格扇: 2. 支摘窗: 3. 铺首: 4. 砌上明造:5. 平闇:平綦: 6. 旋子:
16、 7. 一整二破: 8. 须弥座:9. 踏跺: 10. 象眼:11. 如意踏步: 12. 瓦当:勾头:滴水:排山勾滴: 2 主要知识点1) 传统建筑小木装修中天花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清式彩画的基本类型及其构图特点 (二) 传统建筑历史部分史前1 主要概念1.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2.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3. 木骨泥墙 与 干阑式:筑墙使用手腕粗的木柱作为骨架,以它们为基础编造篱笆,然后在表面敷上几层厚厚的湿泥,再架上柴火将其烤干,以此打造出的墙面坚固美观,
17、被称为“木骨泥墙”。 干阑式,多用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和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采用底层架空。 它具有通风、防潮、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 这类民居规模不大,一般三至五间,无院落,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 皆在一幢房子内解决,对于平坎少,地形复杂的地区,尤能显露出其优越性。2 主要知识点1) 史前时期主要的建筑类型及其产生背景1)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大房子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活动情况2) 陕西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中期:居住面上升到地面,围护结构木骨泥墙;晚期: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
18、。半坡村方形、圆形小房子面积为2040 m2,半穴深度为500800 mm 。门口斜梯通向室内;木骨泥墙内木柱密排,编制、捆扎,敷以草泥;中有四柱支持屋顶,柱底穴内土夯实;屋顶有采光孔、通气孔,屋面敷以草泥;室内中央火塘,门内两侧有短墙;室内墙面、地面抹细草泥,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防潮。3) 郑州大河村遗址木骨泥墙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1. 建筑类型: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城市2. 建筑结构木骨泥墙:主要分布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干阑式:主要分布长江流域,由
19、巢居发展而来,特点是底层架空。2) 史前时期祭祀性建筑的类型及构图方式3) 史前时期居住类建筑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奴隶社会1 主要概念1、 三朝五门:三朝: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五门:皋、库、雉、应、路。 2、 前朝后寝: 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3、 前堂后室 :4、 山节藻梲: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2 主要知识点1)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实例 陕西岐山风雏岐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
20、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以采用瓦。这组建筑规模并不大(南北通深45.2m,东西通宽32.5m),却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根据西厢出土木筮卜甲骨1万7千余片,推测此处是一座宗庙遗址。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是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制瓦技术是从陶器制作发展而来的,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早期的遗址中,发现的瓦还比较少,可能只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到西周中晚期,从陕西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
21、量就比较多了,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在这两处遗址中,还出土了铺地方砖。在凤雏的建筑遗址中还发现了在夯土墙或土胚墙上用三合土(白灰+砂+黄泥)抹面,表面平整光洁。2) “考工记” 中有关城市建设的内容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1、反映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2、反映了为奴隶主服务的规划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3、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的思想意识荀子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3) 奴隶社会时期的主要建筑成就1、从构筑技
22、术看,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并创造了大体量的台榭建筑2、在木构技术方面,已开始运用斗拱,已能制作带边挺、抹头的板门,连接木构件的节点榫卯已做得很精巧3、屋顶形式已有两坡顶、攒尖顶和“四阿重屋”4、建筑装饰在涂饰、彩绘、雕刻、壁画等方面都有进展4) 阴阳五行思想及其对于传统建筑发展的影响封建社会前期1 主要概念1、 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城市建设制度。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府城有两道城墙:子城、罗城。2、 闾里制: 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院
23、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3、 昭穆之制: 昭穆”是古代的义的宗法制度,规定的就是在宗庙和墓地的一辈人和一辈人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在始祖左边,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在右边,为穆。4、 因山为陵: 因 (依、以 ) 山为陵、凿山为藏 (葬 )”是我国古代葬制的一种。它将墓葬埋在自然山体中, 形成背依大山的恢宏气势。5、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
24、家园林的传统格局。6、 文人园林:7、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主要类型之一,可以说是一种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多是砖石结构。8、 一斗三升 : 由一只大斗、一个横栱和三个三才升构成的斗栱。属不出踩斗栱,只起传导荷载作用。是斗栱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9、 人字拱: 古代建筑斗栱组合形式的一种,亦称人字形栱。常用于槽下补间,在额枋上用两根枋材斜向对置而成,栱顶置斗,承托檐檩,下脚设榫入额背,是早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斗栱。10、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 汉书·霍光传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
25、凑2 主要知识点1) 传统陵墓营造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价值(一) 地下部分墓道、墓室1.商西汉:竖穴为主,土圹木椁2.东汉明清,横穴为主,砖石发券(二)地上陵体从墓而不坟到“宝城宝顶”1.早期墓而不坟,不封不树2.春秋战国坟丘式墓葬,后来演化为三种形式:1)方上:以人工夯筑的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2)以山为陵3)宝城宝顶:明清以后(三)陵园建筑(祭祀建筑区、神道、护陵监)1.祭祀建筑1)汉及以前:寝殿2)唐宋:献殿(享殿、上宫)与寝殿(下宫)并存东汉明帝废除了西汉时期在“陵旁设庙”的制度,取消了为每一个祖先建立一个庙的办法,而是建立祖庙,把许多祖先的神位供奉在一个祖庙里面。而把原本在宗庙中
26、进行的祭祀活动挪到陵寝中实行。因此陵寝的规模有所扩大。3)明清:祾恩殿,隆恩殿2.神道:石象生、牌坊、门阙等。3.护陵监:明清时称陵监,是专门设置的保护陵园的机构。一陵一监,用来防盗挖和破坏,确保陵墓安全。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2) 文人园林的兴起及其原因3) 中西园林艺术特点的异同及其成因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
27、的。1、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2、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
28、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 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
29、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3、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
30、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4、 明晰与
31、含混: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
32、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4) 传统塔刹类建筑的类别及其特点按形式和结构类型分:(1)楼阁式塔基本特征:a.内设楼梯,可供登临b.每层有门窗,平坐1)陕西西安大雁塔(唐,652)方形平面 土心砖表 收分显著2)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1056)中国现存唯一木构楼阁式塔 平面八角形,副阶周匝 明五暗四,共九层 桁架筒体木结构,金厢斗底槽 平坐暗层增加柱梁间斜向支撑 各层递收3)江苏
33、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959961)最早的双层塔壁砖塔平面八角形双套筒结构塔身平面由外壁、回廊、内壁、塔心室组成,通体以粘性黄泥砌筑,套筒式结构。登塔木梯置于回廊内。内壁平面亦呈八角形,四面辟壼门,塔心室叠砌藻井。4)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南宋(1153)八角形平面砖木混合塔心用砖石,外面用木双套筒结构5)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宋(东塔,1238)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2)密檐塔:盛于辽金时期,底层高,二层起层高骤减,多数不能登临,砖石结构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砖塔,密檐塔,北魏,十二边形)2)陕西西安小雁塔(唐,707)方形平面空筒结构3)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唐4)山西浑源圆觉寺塔
34、金 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3)单层塔:1)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611)该塔是我国早期单层石塔的代表作,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四门塔平面正方,高15.04米,通身全部用当地青石砌筑而成。整座塔除塔刹部分略有装饰外,塔体其他部分无明显的装饰,整体造型浑厚、古朴。2)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唐,746)最早的八角形塔 柱下无柱础,柱头有阑额。柱头斗拱为一头三升拱,并上承托叠涩出檐。3)河南登封同光禅师塔 唐(4)喇嘛塔:1)北京妙应寺白塔妙应寺即白塔寺,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年),曾在此修建过一座佛舍利塔。后来此塔毁于兵火。元世祖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
35、上修建一座喇嘛塔。2)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5)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北京西黄寺清静化成塔(6)傣族小乘佛教代表建筑云南景供飞龙塔:由九座白塔组成,主塔四周分布着8个小塔,每个小塔塔座上有一佛龛,主塔塔基下有一较大的佛洞。主塔高16.29米,小塔均高9.1米。塔上的各种雕塑、浮雕、彩绘造型优美。塔身洁白如玉,塔尖金色. 5) 我国主要石窟的类型及其特点6)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
36、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5)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3 主要建筑实例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37、高颐墓阙从各地汉墓来看,东汉墓的石材加工水平比西汉更为精致技术更高。至于地面的石建筑,主要也是贵族、官僚的墓阙、墓祠、墓表以及兽石、石碑等遗物。著名的有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石阙和石辟邪、北京西郊东汉幽州书左秦军墓表、山东肥城孝堂山郭巨墓祠等。这些雕刻精美的石建筑,是汉代石刻的代表。高颐墓阙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汉碑村,为雅安汉阙博物馆所在地。东汉建安十四年 (209年)建造,为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墓阙,是全国现存地面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石阙。高颐墓阙分东西而阙,两阙相距13.6米,阙间有高君宋碑及巨型石辟邪。两阙北壁皆有阴刻隶书铭文,东阙为“汉故益州太守武阴令上计史举孝廉诸部从事
38、高君字贯方”,西阙为“汉故益州太守阴平督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现东阙的主阙斗拱层以上部分和子阙被毁,西阙的主阙和子阙保存完整。西阙主阙高约6没米,子阙高3.39米。为重檐五脊式仿木结构建筑,用多块红色长条石英砂岩堆砌而成。转角斗拱各雕一角兽,界石南、北各雕一饕餮,顶层四周刻贵胄出游、车盖弛马、宴饮行乐等贵族生活场景及张良椎秦皇、高祖斩蛇、季桂挂剑、师旷鼓琴等历史故事,中层刻九尾狐、三足马、龙虎、朱雀等,惟妙惟肖。是研究汉代建筑艺术、造型艺术、地震史的珍贵文物。 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佛教建筑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这座
39、一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
40、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封建社会中期1 主要概念1、 方上:古代陵墓中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大崇坟台,汉因秦制,帝陵都起方形截椎体陵台。2、 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3、 经幢: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4、 平坐层: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殿堂
41、型构架中的构件5、 鱼沼飞梁: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的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6、 敞肩式拱桥: 2 主要知识点1) 唐代建筑的基本特点第一,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朝首都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
42、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最为严整的,唐长安大明宫的规模也很大。第二,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后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第三,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以定型化。东汉至南北朝已解决了高层木建筑的技术。到了隋唐,大体量建筑以不像汉代以前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从现存一些的唐代后期建筑看,但是可能已经有了用材制度,用材制度的出现,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便于控制木材用料,掌握工程质量,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第四,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
43、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佛那个死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第五,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者增多。第六,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2) 唐宋建筑特点的异同之比较3) 赵县安济桥的特点及其意义安济桥座落在赵县城南的河之上,因赵县古时曾为赵州,所以一般称为赵州桥。 安济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
44、跨径37.02,拱矢7.23。桥的结构十分厅巧,从整体来看,是一座单孔弧形桥。但它却是由28道拱纵向并列构成的。特别是在大拱的拱肩上各建造了两个小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灵秀丽,使石桥的造型分外美观。安济桥在建造上有其独到的特点:桥身为单,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四辆行走;敞肩拱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桥台基址没有特殊设置,采用天然地基,等等。安济桥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高,而且造型艺术也很优美。它的弧形平拱和敞
45、肩小拱,巨身空灵,雄伟而秀逸,稳重且轻盈。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各种蛟龙、兽面、竹节和花饰等,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新颖。4) 唐长安城与宋东京城的比较分析 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结构、技术及艺术特点分析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
46、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1) 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2) 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3) 在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椽草栿、草乳栿,在铺作层内运用了四椽明栿、明乳栿,形成明、草两套梁栿。4) 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椽草栿上添加“托脚”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添了屋架的稳定性5) 斗栱用“材”已标准化,“材”高30厘米,“分”长2厘米。大殿的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的整齐倍数。外观特点:大殿上覆单檐四阿顶(庑殿顶),下承低矮的台基,平缓提拔的屋面,深远舒展的出檐,造型遒
47、劲的鸱尾,微微凹曲的正脊,雄大有机的斗栱,一气五间的方形板门,细腻的柱列“升起”、“侧脚”,以及鸱尾对准左右第二缝梁架的严密构图,组构了大殿外观简洁、稳健、恢宏的气度,典型地表示出唐代建筑的泱泱风貌。5) 佛光寺大殿的室内空间特点分析平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两圈柱子之间形成一周外槽空间斗栱:殿共用7种斗栱,外檐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出双下昂,半偷心。外檐补间铺作每间仅施一朵,内外出双抄。7) 晋祠圣母殿的构图特点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重修,是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的主体建筑。它坐西朝东,殿身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
48、环绕深1间的回廊,属“副阶周匝”形式,呈重檐歇山顶。结构为殿堂型构架单槽形式。为了加深前廊,其构架做了减柱处理。殿内部分深3间6椽,架六椽栿通梁,整个内殿空间无内柱,上部作彻上露明造,使殿内空间非常完整、高敞。大殿斗栱用材很大,形制灵活多样,柱身有显著的侧脚、生气,尤以上檐为甚。檐口和屋脊呈柔美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8) 隆兴寺摩尼殿的构图特点A面阔七间,进深七间,四面出龟头屋B内外两圈柱,C. 重檐歇山,有侧脚和生起,D. 阑额上用普拍枋平立面:大殿面阔7间(约35米),进深7间(约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中轴线的狭长方形。面阔进深2个方向的次间都比梢间狭窄一些,布局奇特。大
49、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后代重修),四面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龟头屋)。外檐檐柱边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构件:檐柱用材粗大,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已有普拍枋,阑额端部做卷云头式样。补间铺作以用45°斜栱。空间特色:四面抱厦有门窗,仅有栱眼壁略通光线,故殿内采光通风欠佳。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配置复杂。立体结构重叠雄伟,富于变化,在我国现在古代早期建筑中实属罕见。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9) 独乐寺观音阁的结构特点分析10)佛宫寺释迦塔的结构特点分析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中国现存唯一木构楼阁式塔 平面八角形,副阶周匝 明五暗四,共九
50、层 桁架筒体木结构,金厢斗底槽 平坐暗层增加柱梁间斜向支撑 各层递收各层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结合使用叉柱造。但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内收半柱径,其交接方式为缠柱造。在外观上形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各层都设平坐及走廊。全塔共有斗拱60余种。3 主要建筑实例 河北赵县安济桥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陕西乾县乾陵a、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b、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1.以山为陵,凿山为穴,以山为阙2.继承六朝的神道并加长3.柏城4.上宫(献殿)下宫(寝殿)分别建造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梁山分三
51、峰: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相当宋陵鹊台)。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唐陵特点是利用地形,
52、以山为坟,不采用秦汉人工夯筑的封土方上。唐高宗(650683在位)与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是唐陵的代表。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
53、入口(相当宋陵鹊台)。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唐代例于陵区(兆城)植柏树,文献称为“柏城”。用松柏作为纪念祭祀场所绿化树种,在中国有久远传统,见于文字制度则始于唐代。 河北正定隆兴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殿身五间,正面朝东,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成方形,加副阶周匝,但平面上减去殿身前檐柱,外墙内收,使前廊深达二间。殿身五间,副阶周匝,所以立面成为面阔七间的重檐。角柱生起特别高,檐口及正脊弯曲明显,斗拱较唐代繁密,外貌显得轻盈富丽,和唐辽时期的凝重雄健风格有所不同。殿前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形平面的桥梁可起殿前平台的作用,构思甚是
54、别致。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独乐寺在县城内,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二处。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亦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五间(20.23m),进深四间八椽(14.26m)。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部3层(中间夹一层)。屋顶用救脊殿式样。台基为石建,低矮切前附月台。平面仍为“金厢斗底槽”式样,并在二层形成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高16m的辽塑11面观音像。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较底层檐柱收紧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一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这种做法
55、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如出一辙,他经受了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证明结构式合理的。斗拱的种类有24种。梁架分明栿及草栿两部分,仍用叉手与托脚。井口勾阑用通长之寻杖及承托之斗子蜀柱,与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唐壁画中之图像颇为相似。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封建社会晚期1 主要概念1、 减柱造: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2、 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到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此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3、 月牙城(哑巴院):明清帝陵宝城和
56、方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正对方城所筑之墙成为月牙墙(据刘敦桢文集二“易县清西陵”)。或称小院为“哑巴院”,而正对方城之墙为“月牙墙”(据王其亨明代陵墓建筑)。4、 集中设陵:5、 垂花门: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6、 抄手廊: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2 主要知识点1) 元代木构架技术的革新及其对建筑的影响2) 唐宋与明清建筑风格的异同明清建筑相对唐宋来说,琉璃,彩画,雕刻,都有
57、了很大的提高,建筑造型比唐宋的更为和谐明清建筑较唐宋建筑来说缺少创造力,趋向城市化和装饰化3) 明清故宫的构图艺术及借鉴价值4) 北京天坛如何体现祭天主题 天坛的总体轴线偏东,由祈年殿组群、圜丘组群、斋宫、神乐署、牺牲所和丹陛桥等组成。祈年殿位于天坛北部,圜丘位于天坛南部,斋宫位于以上二者之西侧,供皇帝祭祀前夕斋宿之用。靠近西侧外墙,有神乐署和牺牲所。 天坛采用了宏大的规模,是北京故宫用地的四倍,以次来表现天坛的空间气势,达到恢弘的效果。 天坛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以圆的形象表现天,如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的外形都是圆的;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如用蓝色的瓦、白色的台基表现端庄、雄伟、纯净的气氛。 采用独特的方法创造崇天的境界,让天闯入视野,让天空来担任自己的角色。主要用三种方法:用台基抬高圜丘,视野得以开阔;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宜宾2024年四川宜宾市中医药管理局选调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度板房租赁与物业管理服务一体化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厨废弃物处理及清运合作协议3篇
- 2024医院医用消毒产品采购及质量控制合同3篇
- 2024年酒吧管理与服务人员聘用协议版
- 2025版智能家居产品区域独家代理协议范本2篇
- 2024年版权许可使用合同具体规定许可范围
- 2024年珠宝首饰设计委托合同2篇带眉脚
- 2025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居间提成及风险控制合同3篇
- 2024年离婚手续办理及心理咨询服务合同3篇
- 保险公司2024年工作总结(34篇)
- 物理实验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沈阳理工大学
- 2024年01月2250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期末试题答案
-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国企)2025年
- 肺癌的介入治疗护理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购物广场项目成本与支出分析
- 期末测评(基础卷二)-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深圳大学《数值计算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NPI流程简介》课件
-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