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参数计算_第1页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_第2页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_第3页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_第4页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门水文地质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主讲教师:张卫民主讲教师:张卫民2010年年 学位课程学位课程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1概述概述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7.7潜水蒸发强度(自学)潜水蒸发强度(自学) 7.8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1 1概述概述 一、参数概念一、参数概念 1、水文地

2、质参数、水文地质参数 是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是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和导和导水系数水系数T、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S(也叫弹性给水度(也叫弹性给水度e)、)、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重力给水度(重力给水度d )、弱透水层的越)、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流系数及含水介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及含水介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等等 。 2、水文参数、水文参数 是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数量指标,主要是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

3、的数量指标,主要包括包括降水入渗系数降水入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潜水蒸发强度、灌溉水回渗补给系、灌溉水回渗补给系数数m等。等。 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参数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参数统称为水文地质参数统称为水文地质参数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1 1概述概述二、参数确定方法二、参数确定方法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类: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类: 1、一类是用水文地质试验法、一类是用水文地质试验法 如野外现场如野外现场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及室内渗压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及室内渗压试验、达西试验、弥散试验试验、达西试验、弥散试验等,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

4、的时等,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出含水层参数而得到广泛应用;间内求出含水层参数而得到广泛应用; 2、二类是地下水动态观测、二类是地下水动态观测 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来确定,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水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来确定,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并且测定参数的范围比前者更为广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并且测定参数的范围比前者更为广泛,可以求出一些用泛,可以求出一些用抽水试验抽水试验不能求得的一些参数。不能求得的一些参数。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1 1概述概述 小结小结 一、参数概念一、参数概念 二、参数确定方法二、参数确定方法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

5、文地质参数计算 7.1概述概述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7.7潜水蒸发强度(自学)潜水蒸发强度(自学) 7.8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一、给水度的概念一、给水度的概念 1、含义、含义 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在数值上等

6、于单位面积的潜水含水层柱体,当潜水位下降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的潜水含水层柱体,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水量体积。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水量体积。 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饱水带的岩性、潜水埋深、排水时间、水位变化幅度饱水带的岩性、潜水埋深、排水时间、水位变化幅度等。等。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利用利用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确定,或采用确定,或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野外试验和室内试

7、验的方法确定,但必须保的方法确定,但必须保持含水层的天然结构。持含水层的天然结构。 1、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必须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必须选择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且,并且观测孔离抽水井的距离和深度、观测孔离抽水井的距离和深度、抽水延续时间、抽水量的控制和动水位的观测抽水延续时间、抽水量的控制和动水位的观测等都必须满等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8、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1、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1)井流公式)井流公式 求解潜水含水层中完整井定流量抽水井流问题的主要求解潜水含水层中完整井定流量抽水井流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利用方法就是利用博尔顿模型和纽曼模型博尔顿模型和纽曼模型,参考,参考地下水动力地下水动力学学。 (2)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求解水文地质参数 通常根据抽水试验的通常根据抽水试验的st曲线,进行解析推断,求出给曲线,进行解析推断,求出给水度,主要有两种方法。水度,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

9、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1、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2)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求解水文地质参数 标准曲线法(配线法):标准曲线法(配线法):配线法的具体步骤见配线法的具体步骤见地下地下水动力学水动力学 ,为了求取给水度值,主要是,为了求取给水度值,主要是拟合抽水试验的拟合抽水试验的lgslgt曲线的后半部分曲线曲线的后半部分曲线,所以抽水试验延续的时间应,所以抽水试验延续的时间应足够长,使得较好的拟合。足够长,使得较好的拟合。 拟合好后,选拟合点,按下列公式计算再进行计算:拟合好后,选拟合点,按下列公式计算再进行计算:sBruQWTdD4,24rTtudd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

10、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1、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2)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求解水文地质参数 直线图解法:直线图解法:将实测的降深资料在单对数坐标上作将实测的降深资料在单对数坐标上作slgt直线。对于潜水来说,直线。对于潜水来说,降深前期和降深后期的曲线为大降深前期和降深后期的曲线为大致平行的两条直线,中间为一条近乎水平的线相连致平行的两条直线,中间为一条近乎水平的线相连。 求给水度时,利用求给水度时,利用降深后期的直线降深后期的直线。求出该直线斜率。求出该直线斜率m(相当于一个对

11、数周期的降深差)和该直线在横轴上的(相当于一个对数周期的降深差)和该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截距t。按下列公式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mQT183. 02025. 2rTtd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2、漏斗疏干法、漏斗疏干法 在潜水面平缓、天然地下径流量很小的地区,抽水井所在潜水面平缓、天然地下径流量很小的地区,抽水井所抽出的水主要来自降落漏斗疏干的水量,随着抽水时间的抽出的水主要来自降落漏斗疏干的水量,随着抽水时间的延长,降落漏斗在不断扩展,只要将某一时刻以前抽出的延长,降落漏斗在不

12、断扩展,只要将某一时刻以前抽出的水量,除以该时段的降落漏斗体积,即可得到给水度,计水量,除以该时段的降落漏斗体积,即可得到给水度,计算公式如下:算公式如下: 降落漏斗的形状一般为不规则的漏斗形。当观测孔较多降落漏斗的形状一般为不规则的漏斗形。当观测孔较多时,可根据实测的降落漏斗形状和漏斗内降深等值线,算时,可根据实测的降落漏斗形状和漏斗内降深等值线,算出漏斗体积出漏斗体积V。VtQ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3、筒测法、筒测法 筒测法是使用一种特制的简易测筒,筒内盛入原状土,筒测法是

13、使用一种特制的简易测筒,筒内盛入原状土,然后设法让筒内原状土达到饱和,进而使之在重力作用下然后设法让筒内原状土达到饱和,进而使之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水,从而测定排除的水量,借以推求原状土的给水自由排水,从而测定排除的水量,借以推求原状土的给水度。度。筒测法示意图筒测法示意图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图图7-1 筒测法装置示意图筒测法装置示意图1试验测筒;试验测筒;2滤料池;滤料池;3排水阀;排水阀;4供水阀;供水阀;5供水水箱;供水水箱;6测压管;测压管;7排水口;排水口;8法兰盘法兰盘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

14、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4、试坑法、试坑法 试坑法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土层的体积饱和含水量和田间试坑法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土层的体积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然后计算其差值即为给水度。测试分析步骤如下:持水量,然后计算其差值即为给水度。测试分析步骤如下: (1) 挖掘一大小适当的试坑,露出欲求给水度的土层,挖掘一大小适当的试坑,露出欲求给水度的土层,用环刀取土样,测定土样的干容重用环刀取土样,测定土样的干容重 : (2)将试坑内欲测的土壤泡水一定的时间,使其孔隙被)将试坑内欲测的土壤泡水一定的时间,使其孔隙被水饱和,然后舀干余

15、水,取土样测定重量含水率水饱和,然后舀干余水,取土样测定重量含水率 : 干VGs干%100sswsgGGG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4、试坑法、试坑法 (3) 将土层用湿物覆盖,防止土层水分蒸发。这时,将土层用湿物覆盖,防止土层水分蒸发。这时,饱和含水量中的重力水下渗,每隔一定时间取土测定土样饱和含水量中的重力水下渗,每隔一定时间取土测定土样的重量含水率;的重量含水率; (4) 将测得的重量含水率换算成体积含水率;将测得的重量含水率换算成体积含水率; (5) 将不同的将不同的 值点

16、绘曲线(如图值点绘曲线(如图7-2),在),在t=0时刻时刻的的 值为体积饱和含水率值为体积饱和含水率 (容水度),而曲线的水平段相(容水度),而曲线的水平段相当与田间持水率当与田间持水率 (持水度)。(持水度)。gsswswswswswGGGGGGVVw干干干sr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图图7-2 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5 5、根据抽水前后包气带土层天然湿度的变化来确定、

17、根据抽水前后包气带土层天然湿度的变化来确定值值抽水前包气带内土层的天然湿度分布应如图抽水前包气带内土层的天然湿度分布应如图7 73 3中的中的oacdoacd线线所示。抽水后,潜水面由所示。抽水后,潜水面由A A下降到下降到B(B(下降水头高度为下降水头高度为h)h),此时的土层天然湿度分布线则变为图,此时的土层天然湿度分布线则变为图中的中的oabdoabd。 对比抽水前后的两条湿度分布线可知,由于抽水水位下对比抽水前后的两条湿度分布线可知,由于抽水水位下降,水位变动带将会给出一定量的水。按水均衡原理,抽水降,水位变动带将会给出一定量的水。按水均衡原理,抽水前后包气带内湿度之差,应等于潜水位下

18、降前后包气带内湿度之差,应等于潜水位下降h h时包气带所时包气带所给出的水量。给出的水量。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h h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5、根据抽水前后包气带土层天然湿度的变化来确定、根据抽水前后包气带土层天然湿度的变化来确定值值 式中:式中:Z Zi i包气带天然湿度测定分段长度包气带天然湿度测定分段长度; h h抽水产生的潜水面下移深度抽水产生的潜水面下移深度; W W1i1i,W W2i2i抽

19、水前后抽水前后Zi段内的土层天然湿度段内的土层天然湿度; n n取样数取样数。土层的天然湿度,可采取原状土样在实验室测定,或土层的天然湿度,可采取原状土样在实验室测定,或利用中子水分计在钻孔中直接测定土层的含水率。利用中子水分计在钻孔中直接测定土层的含水率。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6 6、根据潜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用有限差分法确定、根据潜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用有限差分法确定值值 如果潜水为单向流动,隔水层水平,含水层均质,可沿如果潜水为单向流动,隔水层水平,含水层均质,可沿流向布置

20、流向布置3 3个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孔个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孔( (图图7 73)3),然后根据水然后根据水位动态观测资料,按下式计算位动态观测资料,按下式计算值:值: 式中:式中:h1,t ,h2,t ,h3,t观测孔观测孔t时刻水位及含水层厚度;时刻水位及含水层厚度;h2t时段内时段内2号孔水位变幅;号孔水位变幅; 垂向流入和流出量之和称综合补给强度;垂向流入和流出量之和称综合补给强度;K渗透系数渗透系数;x观测孔间距。观测孔间距。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2 7.2

21、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小结小结 一、给水度的概念一、给水度的概念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1概述概述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7.7潜水蒸发强度(自学)潜水蒸发强度(自学) 7.8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一、渗透系数和

22、导水系数的概念一、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概念 1、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代表当水力坡度为地质参数。渗透系数代表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中的时,水在介质中的渗流速度,单位是渗流速度,单位是m/d或或cm/s。渗透系数大小与介质的结。渗透系数大小与介质的结构(颗粒大小、排列、空隙充填等)和水的物理性质(液构(颗粒大小、排列、空隙充填等)和水的物理性质(液体的粘滞性、容重等)有关。体的粘滞性、容重等)有关。 2、导水系数、导水系数 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其理论意义为水即含水层的渗透

23、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其理论意义为水力梯度为力梯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常用单位是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常用单位是m2/d。导水系数只适用于平面二维流和一维流,而在三维流及剖导水系数只适用于平面二维流和一维流,而在三维流及剖面二维流中无意义。面二维流中无意义。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利用抽水试验资料求取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导水系数方利用抽水试验资料求取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导水系数方法视具体的抽水试验情况而定,下面就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法视具体的抽水试验情况而定

24、,下面就各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加以简述,其原理及具体计算步骤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公式加以简述,其原理及具体计算步骤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相关教材。学相关教材。 1.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1)当)当Qs(或(或h2 )关系曲线呈直线)关系曲线呈直线 1)承压水完整孔:)承压水完整孔: rRsMQKln2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1.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25、,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1)当)当Qs(或(或h2 )关系曲线呈直线)关系曲线呈直线 2)承压水非完整孔:)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当M M150150r r,l l/ /M M0.10.1时,时,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12. 1ln(ln2rMllMrRsMQK)2 . 01ln(ln2rMllMrRsMQK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1.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

26、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1)当)当Qs(或(或h2 )关系曲线呈直线)关系曲线呈直线 3)潜水完整孔:)潜水完整孔: 4)潜水非完整孔:)潜水非完整孔: 当当 150r,l/ 0.1时,时,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rRhHQKln)(22)12. 1ln(ln)(22rhllhrRhHQK)2 . 01ln(ln)(22rhllhrRhHQKhh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1.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

27、渗透系数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2)当)当Qs(或或h2 )关系曲线呈曲线)关系曲线呈曲线 采用插值法得出采用插值法得出Qs代数多项式,即:代数多项式,即: 式中式中 a1、a2an待定系数。待定系数。a1宜按均差表求得,宜按均差表求得, 可相应地将前述公式中的可相应地将前述公式中的Q/s和公式中的和公式中的 以以1/ a1代代换,分别进行计算。换,分别进行计算。 (3) 当当 (或(或 )Q关系曲线呈直线关系曲线呈直线 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1后,按上述方法计算。后,按上述方法计算。 nnQaQaQas22122hHQQs/Qh /2第七章第七

28、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2、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若观测孔中的值若观测孔中的值s(或(或h2 )在)在s(或(或h2 )lgr关系曲关系曲线上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线上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1 1)承压水完整孔:)承压水完整孔: (2 2)潜水完整孔:)潜水完整孔: 1221ln)(2rrssMQK122221ln)(rrhhQK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

29、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3、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利用抽水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利用抽水孔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孔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公式: (1) 配线法配线法 1)承压水完整孔:)承压水完整孔:trKMSu24)(08. 0uWMsQK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

30、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3、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1) 配线法配线法 2)潜水完整孔:)潜水完整孔: 或或 (2) 直线法直线法 当当 ( 或或 )0.01时,可采用下列公式:时,可采用下列公式:)(159. 02uWhQKtrKHu24)(08. 0uWshQK trhKu24KMtSr42thKr42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

31、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3、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求渗透系数(2) 直线法直线法 1)承压水完整孔:)承压水完整孔: 2)潜水完整孔:)潜水完整孔: 利用利用s( h2 )l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坐标值 1212ln)(4ttssMQK122122ln)(2tthhQK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4、有越流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

32、求、有越流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水层水的释放)条件下,利用水层水的释放)条件下,利用slgt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式:率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式: 拐点处的斜率,应根据抽水孔或观测孔中的稳定最大下拐点处的斜率,应根据抽水孔或观测孔中的稳定最大下降值的降值的1/2确定曲线的拐点位置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再确定曲线的拐点位置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再通过拐点作切线计算得出。通过拐点作切线计算得出。 越流参数,应根据越流参数,

33、应根据 ,从函数表中查出,从函数表中查出相应的相应的r/B,然后确定越流参数,然后确定越流参数B。 BriemMQK/43 . 2iiBrBrmsKe3 . 2/0/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5、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 (1)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可采用以下公式计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算 : 式中的式中的mi值应采用恢复水位的值应采用恢复水位的s 曲线上拐点曲线上拐点的斜率。的斜率。 (

34、2) 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下降时,仍呈直线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BriemMQK/43 . 2Tktt1lg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 5、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 (2) 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下降时,仍呈直线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1)承压水完整孔承压水完整孔: 2)潜水完

35、整孔潜水完整孔: )1ln(4TkttMsQK)1ln()(222TktthHQK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小结小结 1、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2、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3、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4、有越流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

36、位下降资料求、有越流补给条件下多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5、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小结小结 一、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概念一、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概念 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二、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的确定方法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1概述概述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

37、越流因素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7.7潜水蒸发强度(自学)潜水蒸发强度(自学) 7.8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一、储水率和储水系数的概念一、储水率和储水系数的概念 1 1、储水率、储水率 储水率表示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储水率表示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单位体积积含水层中,应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含水层中,应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用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用s

38、 s表示。表示。 2 2、储(释)水系数、储(释)水系数 储水系数表示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储水系数表示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等于含水层厚度的积为一个单位、高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柱体中所释放(或储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用存)的水量,用S S表示。表示。 3 3、储水率与储水系数、储水率与储水系数 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等于其储水率与含水层厚度之积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等于其储水率与含水层厚度之积,它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完全是弹性水量,它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完全是弹性水量,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也称为弹性储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的储水系数也称

39、为弹性储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 e e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二、储水系数确定方法二、储水系数确定方法 储水系数确定方法是通过野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储水系数确定方法是通过野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用配用配线法、直线图解法及水位恢复线法、直线图解法及水位恢复等方法进行推求,具体步骤等方法进行推求,具体步骤详见地下水动力学相关书籍。详见地下水动力学相关书籍。 标准曲线法(配线法):标准曲线法(配线法): 直线图解法:直线图解法: sBruQWTeD4,24rTtueemQT183. 02025. 2rTte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40、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1概述概述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7.7潜水蒸发强度(自学)潜水蒸发强度(自学) 7.8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一、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概念一、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概念 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是表示越流特性的水文地质参数。是表示越流特性的水文地质参数。越流补给量的

41、大小与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越流补给量的大小与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K及厚度及厚度m有关,有关,即即K愈大愈大m愈小,则越流补给的能力就愈大。愈小,则越流补给的能力就愈大。 1、越流系数、越流系数 越流系数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的单位面积的水量间弱透水层的单位面积的水量。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越流系数越大,通过的水量就愈多。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越流系数越大,通过的水量就愈多。mK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5

42、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一、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概念一、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概念 2、越流因素越流因素B 越流因素越流因素B或称阻越系数或称阻越系数,其值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其值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的倒数的乘积的平方根。可用下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的倒数的乘积的平方根。可用下式表示:式表示: 弱透水层的渗透性愈小,厚度愈大,则越流因素越大,弱透水层的渗透性愈小,厚度愈大,则越流因素越大,越流量愈小。越流因素和越流系数的测定方法也是野外抽越流量愈小。越流因素和越流系数的测定方法也是野外抽水实验,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书籍。水实验,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等相关书籍。 TKm

43、TB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二、确定方法二、确定方法 有越流补给时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越流因素、越流有越流补给时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及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主要原理及方法如下。系数及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主要原理及方法如下。 越流含水层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可采用类似于泰斯越流含水层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可采用类似于泰斯公式求含水层参数的配线法。由下式:公式求含水层参数的配线法。由下式: 两边分别取对数,得两边分别取对数,得BruWTQs,4uart142BruWTQs,lg4lglguart1lg4lglg2

44、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二、确定方法二、确定方法 在与标准曲线坐标尺度相同的透明双对数坐标纸上,点在与标准曲线坐标尺度相同的透明双对数坐标纸上,点绘资料曲线绘资料曲线lgs lgt,并重叠在标准曲线上,并重叠在标准曲线上, 保持坐标轴平行移动,直至资料曲线与某一条标准曲线保持坐标轴平行移动,直至资料曲线与某一条标准曲线重合为止。重合为止。 此时,记录下该标准曲线的此时,记录下该标准曲线的 ,并读出任意配合点的下并读出任意配合点的下列四个数据,即列四个数据,即 、 、s、t ,BruW,u1Bru1BruW,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

45、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二、确定方法二、确定方法 按按 及及 可以计算出可以计算出T和和 ,从而储,从而储水系数水系数 也可求得。也可求得。 与此同时,越流因素与此同时,越流因素 ,越流系数,越流系数 , 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 等均可确定。等均可确定。 BruWsQT,4utra142aTe/BrrB2BTmKmBTK2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1概述概述 7.2 给水度的确定方法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7.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7.4储水率和储水系数储水率和储水系数 7.5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越流

46、系数和越流因素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7.7潜水蒸发强度(自学)潜水蒸发强度(自学) 7.8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自学)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指是指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的比值,值的大小取决于地表土层的岩性和土层结构、地形坡度、值的大小取决于地表土层的岩性和土层结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以及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形式等,一般情况下,植被覆盖以及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形式等,一般情况下,地表土层的岩性对地表土层的岩性

47、对值的影响最显著。值的影响最显著。 降水入渗系数可分为降水入渗系数可分为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年降水入渗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补给系数、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它随着时间和空,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间的变化而变化。 降水入渗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系数,其值变化于降水入渗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系数,其值变化于01之间。之间。 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方法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方法 1.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48、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埋藏深度较小的平原区。地下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埋藏深度较小的平原区。地下径流微弱,地下水从降水获得补给,消耗于蒸发和开采。径流微弱,地下水从降水获得补给,消耗于蒸发和开采。在一次降雨的短时间内,水平排泄和蒸发消耗都很小,可在一次降雨的短时间内,水平排泄和蒸发消耗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以忽略不计。 根据降水过程前后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潜水含水层根据降水过程前后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潜水含水层的一次降水入渗系数,可采用下式近似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的一次降水入渗系数,可采用下式近似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系数:Xthhh/max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

49、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方法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方法 1.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式中式中 次降水入渗系数;次降水入渗系数; hmax 降水后观测孔中的最大水柱高度(降水后观测孔中的最大水柱高度(m);); h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柱高度(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柱高度(m);); h2 临近降水前,地下水水位的天然平均降(升)临近降水前,地下水水位的天然平均降(升)速(速(m/d);); t观测孔水柱高度从观测孔水柱高度从h变到变到hmax的时间(的时间(d);); Xt日内降水总量(日内降水总量(m)。)。 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几乎没有水平排泄的潜水。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几乎没有水平排泄的潜水。 Xthhh/max第七章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方法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方法 2.回归分析法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回归分析法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