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导论习题集参考答案_第1页
免疫学导论习题集参考答案_第2页
免疫学导论习题集参考答案_第3页
免疫学导论习题集参考答案_第4页
免疫学导论习题集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学导论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1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有针对性、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102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病原体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补体成分、组织损伤局部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103 单核-巨噬细胞、 nk细胞 、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104 t细胞、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105.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106.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107.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108. 免疫监视 、免疫稳定、

2、免疫防御二、单项选择题201.e 202. b 203.a 204.d 205.a 206.e 207.d 208.a 209.a 210.c 211.e 212.d 213.b三、多项选择题301.abc 302.abcde 303.abe 304.abd 305.abd 306.bd 307.ab 308.abc 四、名词解释401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402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40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

3、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404.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从细菌学、微生物学中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核心就是弄清楚机体怎样区别“自身”和“非自身”的。五、问答题501适应性免疫的基本特征有:1)特异性,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性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2)多样性,机体可针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 记忆性,当异物抗原再次入侵时,可产生快而强的再次免疫应答效应;4)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有保护性的免疫耐受;5)自限性,异物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水

4、平可以自我调控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扩大和累及正常组织。502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当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机体能识别“自己”或“非己”,并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对自身物质不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免疫耐受。主要发挥如下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2)免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5、(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503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1) 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2)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6、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504、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免疫学当前发展是以广度上的“多边缘性”及深度上的“多层次性”作为其主要特点:一、广度的多交叉性 现以由单一学科发展为多交叉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形成了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等当前的前沿分支学科。在应哟能够基础方面形成了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生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免疫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等。二、深度的多层次性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免疫学已由整体水平向细胞及分子水平迅速迈进。从抗体检测到

7、细胞检测进入到功能应用。三、发展上的高速度第二章 抗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1.abo系统、 hla 、 rh系统102. fossman抗原、 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抗原与人的心肌、大肠杆菌o14型多糖抗原与人的结肠粘膜103.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抗体效价104. 抗原的分子大小、 抗原的异己性程度、抗原的化学组成、 抗原的分子构象105.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是异物的物质一定是抗原106. 卡介苗、羊毛脂二、单项选择题201.d202.c 203.d 204.d 205.d 206.b 207.a 208.e 209.b 21

8、0.d 211.a 212.d 213.e 214.d 215.b 216.a 217.a 218.c 219.e 220.d 221.b 222.d 223.b 224.a 225.c三、多项选择题 301.abc 302.cde 303.abde 304.abcd 305.bd 306.bd四、名词解释401.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402.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在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403.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404.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

9、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405.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406.半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五、问答题501.抗原具备两种特性:1) 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2) 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

10、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半抗原。502.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1)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抗原与机体之间种系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同种异体间,由于遗传类型不同、组织细胞结构也有差异,也具有免疫原性。凡胚胎时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自身成分也具有免疫原性。2) 理化状态: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

11、疫原性;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bcr易接近的抗原决定簇免疫原性强。3) 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4) 免疫方法:免疫抗原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503.超抗原与常规抗原的区别在于:1) 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2) 常规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端能与tcrv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类分子结合3) 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受mhc

12、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mhc限制。504、简述td-ag和ti-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胸腺依赖抗原(td-ag),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含有t细胞表位、需要t细胞参与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抗原。td-ag可诱导细胞介导免疫和(或)抗免疫应答,但无一例外地需要t细胞的参与。天然抗原的绝大多数都是td-ag。它们引起免疫反应的特点为:(1)不仅能够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2)产生抗体以igg为主,同时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3)可产生免疫记忆。只含b细胞表位、可直接激活b细胞的抗原称为ti-ag。ti-ag的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往往是单一表位规律而密集地重复排列。这样的结构可使b

13、细胞表面受体发生广泛的交联,从而像丝裂原一样直接使b细胞活化。但是这种抗原的免疫能力有限,只能诱导igm类抗体,而且不能产生再次应答效应。505、何谓异嗜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如forsman抗原是用豚鼠多种脏器的悬液免疫家兔,得到的抗体能与羊红细胞发生凝集作用。异嗜性抗原的医学意义:(1) 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物质基础; (2)借助嗜性抗原辅助临床诊断。506、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那些相应的临床疾病。隐蔽的自身抗原:是指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组织成分,如脑、晶状体蛋白、葡萄膜色素蛋白

14、、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在胚胎期没有与免疫系统接触,不能建立先天性自身免疫耐受。因此,一旦由于外伤,手术或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与免疫系统接触,被机体视为异物,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如甲状腺球蛋白抗原释放,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甲状腺炎);晶状体蛋白和眼葡萄膜色素蛋白,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和交感性眼炎。507、什么是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有何不同?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细胞受体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对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起反应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和大分子蛋白质等;那些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一些药物、酯类、糖

15、类分子;他们是根据免疫原性和对抗体的反应性来区分的。508、正常情况下机体为什么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正常自身组织成分及体液组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能激发免疫应答,但如打破自身耐受,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另一些自身组织成分虽具有免疫原性,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组织屏障,不能进入血流,因此不能与免疫细胞接触,也不能激发免疫应答,称此种抗原为隐蔽性身抗原,如脑组织、眼晶状体蛋白及精子等。一旦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可使此种抗原进入血流时,则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可与自身组织蛋白结合,改变其分子结构,形成修饰的自身抗原,也能引起免疫应答。509. 什么是人工自动

16、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不同?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异性免疫力的过程。人工自动名疫的特点是免疫力出现缓慢,一般在免疫接种后14周才能出现,但维持时间较长,可达半年到数年。因此,人工自动免疫主要用于传染性的特异性预防。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方法给机体直接输入抗体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立即获得某种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这种免疫力是通过被动输入方式获得,而不是由受者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所以被动免疫后免疫效应分子虽可立即发挥免疫效应,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通

17、常只有23周。因此,人工被动免疫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510.举出几种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名称,并简述其用途(一)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1、疫苗(vaccine) 用微生物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称为疫苗:(1)活疫苗(live vaccines) (2)死疫苗(dead vaccines)。2、类毒素(toxoid) 在纯化的类毒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吸附剂(佐剂)即成精制吸附类毒素。吸附剂可延缓类毒素在体内的吸收,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毒素),以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3、自身疫苗(autovacc

18、ine) 是指用从病人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细菌制成的疫苗。自身疫苗只回注给病人自身,用以治疗反复发作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疫苗可用来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感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慢性肾盂肾炎等。4、合成疫苗(synthetic vaccine) 将具有保护性免疫力的人工合成肽与载体结合,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称为合成疫苗。研制成功的合成疫苗有乙型肝为病毒多肽疫苗、白喉毒素多肽疫苗和流感病毒血凝素多肽疫苗等。5、抗独特型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1、抗毒素(antitoxin)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细菌外毒素所致的疾病,常用的有破伤风精制抗毒

19、素、白喉精制抗毒素、肉毒抗毒素和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等。2、抗病毒血清 临床有时应用抗菌病毒血清治疗腺病毒引起的小儿肺炎,用抗狂犬病毒血清防止狂犬病发病。3、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 成人大多发生过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甲型肝炎等病毒的隐性或显性感染,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所以上述制剂可用于麻疹、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等病毒感染的应急预防。依使用时机和剂量,可以达到防止发病,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的效果。还可以用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治疗。4、抗rh球蛋白(anti-rhglobulin) 是rh阴性个体受rh阳性红细胞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从血清中提取,可用来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511、各举出三种活疫

20、苗和死疫苗的名称,并简述两者的优缺点(1)活疫苗(live vaccines) 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bcg)、鼠疫疫苗、炭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活疫苗除致病力高度减弱外,其他性质仍与原微生物相近,接种后微生物在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可引起类似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的过程。其优点是通常只需接种1次,用量小,免疫效果好,且维持时间长久,一般可达35年。活疫苗的缺点是不易保存,须存放于冰箱中,且有效期短。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耐冷怕热,服用时不宜用热水送服,在4冰箱中可保存5个月,室温下12天,在3032条件下只能保存2天。(2)死疫苗(dead vaccines) 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

21、咳、伤寒、霍乱、流脑、乙型脑炎、田林脑炎、钩端螺旋体、衰疹伤寒和狂犬病疫苗等。死疫苗的微生物不能在体内繁殖,故接种剂量大,次数多,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大。死疫苗最常用的接种途径是皮下注射。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活疫苗差,且不持久,常需在数月或每年增强免疫接种1次,以延长免疫力。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制备,较稳定,易保存,使用较安全。512、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哪些?简述它们的作用机制(一)微生物制剂细菌和细菌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具有非特异性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如卡介苗(为牛型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棒状杆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棒状杆菌)、脂磷壁酸(为溶血性链球菌菌体表面的一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成分)、胞壁酰二肽(为

22、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具有免疫增强和佐剂作用的成分)和细菌脂多糖等。上述微生物制剂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增强其吞噬杀菌和细胞毒作用;诱导单核吞噬细胞释放几1、几12、ifn和csf等细胞因子,促进或调节免疫应答;促进丁h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诱导th细胞产生几2、4、6,tnf和ifn等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或调节免疫应答;增强nk细胞杀伤能力,促进造血干细胞成熟。微生物制剂类的免疫调节剂已用于多种肿瘤的辅助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二)免疫组织提取物和细胞因子: 1胸腺激素(thymushormone) 是从动物胸腺中提取的一组可溶性多肽混合物,主要包括胸腺素(thymosins)、胸

23、腺生成素(thymopeeitin)和胸腺刺激素(thymostimulin)等。它们能够促进胸腺中未成熟t细胞发育分化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分化的某些环节,增强t细胞的免疫功能。胸腺激素的作用无种属特异性,主要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2细胞因子(cytokins)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蛋白或糖蛋白,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常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临床使用的作为免疫调节剂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见第五章)。(三)化学合成制剂:1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24、) 是第一个化学结构明确的免疫调节剂,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调节作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2合成多聚核苷酸(syntheticpolynueleotides) 是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的双链共聚物,主要包括双链多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和双链多聚腺苷酸尿苷酸(polya:u)。polyi:c具有免疫佐剂作用,是作用最强的干扰素诱生剂,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513、试述抗原决定簇的类型抗原决定簇从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顺序表位。这类决定簇的功能基团取决于组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又称为连续决定簇。决定簇中连续的氨基酸顺序改变,会影响决定簇的功能。结构表位。它是由不相连接的氨基

25、酸顺序片段经多肽的折叠卷曲而组合起来的功能基团,一般位于蛋白质的表面。因为整个决定簇的氨基酸顺序是不连续的,又称为不连续表位。当蛋白质变性或水解,决定簇则破坏。514、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分子组成和结构;(2)异物性;(3)免疫个体的遗传性;(4)免疫方式(5)剂量。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1.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b细胞 、单核细胞102. igm 、ige 103. 特异性强,极少或不发生交叉反应、 质地均一,有效成分含量高、 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104.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介导adcc作用 、引起、型超敏反应、是再次免疫应

26、答产生的主要抗体105. 1个f(ab)2段 、pfc106.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ige介导型超敏反应、 igg、iga、ige能与细胞上fcr结合、igg1、igg2、igg3、igm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107. 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 、 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是最早合成的ig 、 无铰链区 、 主要在血液中发挥抗感染作用108. fc段具有ig的生物学活性、共裂解为2个fab段和一个fc段109. 唾液、泪液、初乳、支气管分泌液110.igg、igm、siga 、ige 二、单项选择题201.d 202.d 203.c 204.c 205.d 206.c 207.e 20

27、8.a 209.e 210.b 211.d 212.c 213.b 214.c 215.d 216.a 217.d 218.b 219.a 220.a 221.d 222.e 223.c 224.b 225.e 226.e 227.d 228.c 229.c 230.e231.a 232.b 233.a 234.b 235.c 236.a 237.c 238.d 239.b 240.d 241.c 242.b 243.a 244.a 245.d三、多项选择题301.abcde 302.ac 303.abe 304.abce 305.ad 306.bcde 307.abcde 308.ce 30

28、9.abde 310.abcd 311.bcd 312.abe 313.abcde 四、名词解释40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02.单克隆抗体:由一个克隆 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403.超变区: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404.fab段:木瓜蛋白酶使ig在铰链区重链间二硫键近n端处切断,形成两个相同的单价抗原结合片段简称fab段,一个可结晶的片段简称fc段。405.cdr:互补性决定区,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又称互补性决定区。406.抗体:b淋巴细胞在有

29、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407.抗体的独特型:同一个体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v区的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其vh/vl超变区各自具备的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结构。五、问答题501. ig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对称的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单体包括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重链间及重、轻链间有二硫键相连形成对称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范围内,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超变区,除超变区之外的部位氨基酸组成及排列

30、相对保守,通常称为骨架区。ig近c端在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恒定区。生物学活性:(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是由igv区的氨基酸组成及空间构型所决定。(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调理作用:igg、igm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r、fc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靶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单核细胞的

31、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ige介导型超敏反应。人igg的fc段能非特异性与spa结合。(4)选择性传递:人igg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siga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5)具有免疫原性502. 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一般不易透出血管,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具有较多的抗原结合部位,其激活补体和免疫调理作用较igg强。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ig,不能通过胎盘,在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中最早合成并分泌。人天然血型抗体为igm,是造成血型不符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503. igg的血清含量最高,是唯一能主动穿过胎盘的i

32、g,对防止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作用。可分为4个亚类,即igg1、igg2、igg3、igg4。igg1、igg2、igg3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用的丙种球蛋白常以成人正常血清或胎盘血制成,其主要成分为igg。504. 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cab具有很多优点:(1)结构均一,一种mcab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血清学的交叉反应。(2)mcab效价高,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并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505. 抗

33、体指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包括了正常的抗体球蛋白和尚未证实抗体活性但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所有的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ig并非都是抗体活性。506. 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1)vh、vl:是ig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区,该区也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的存在部位。(2)ch、cl:具有ig部位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3)igg的ch2和igm的ch3:与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有关。(4)ch3/ch4:具有与多种细胞fcr结合的功能

34、,不同的ig在结合不同的细胞时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5)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对蛋白酶敏感,不易形成螺旋,易伸展弯曲,由此可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位结合,使补体结合点得以暴露。507、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ig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对称的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单体包括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重链间及重、轻链间有二硫键相连形成对称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范围内,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

35、超变区,除超变区之外的部位氨基酸组成及排列相对保守,通常称为骨架区。ig近c端在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恒定区。生物学活性:(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是由igv区的氨基酸组成及空间构型所决定。(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调理作用:igg、igm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r、fc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靶抗

36、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m、单核细胞的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ige介导型超敏反应。人igg的fc段能非特异性与spa结合。(4)选择性传递:人igg能借助fc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siga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5)具有免疫原性508.简述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分类的依据免疫球蛋白包括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和免疫球蛋白e。分类依据是:重连类别的不同509、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产生的酶解片断,并简述个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p42ig分子被蛋白酶分解为两个片段,近n

37、端是fab片段,能与抗原非共价结合,其氨基酸变异大,称为可变区;近c端为fc片段有结合细胞和激活补体等生物学功能。510、何谓i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它们的主要差异么?p45同种型决定簇由h链和l链的c区决定,即同一动物种的所有个体的免疫球蛋白的类及亚类,型及亚型是相同的,但区别与另一物种。同种异型也是有h链和l链的c区决定的,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ig分子的抗原特异性存在差异。它是有同一基因座位上不同的等位基因的差别造成的。独特型是由vh和vl区内的抗原决定簇组成的,每一独特型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位,独特型是细胞克隆的标志,即每一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就是一种独特型抗体。511.试比较各类

38、ig的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igg 分子为单体,由两条链和两条k链组成,相对分子量为1.5*105。igg有4种链亚类;不同的亚类的重链氨基酸差异导致了生物学作用的差异。igg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后形成的抗体的主要组分,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单体的igm为膜结合型,存在与未成熟的b细胞表面,由成熟浆细胞分泌的igm为五聚体。单体之间的重连由两个二硫键分别将两个结构域连接起来,形成大分子五聚体,每个五聚体都含有一个j链。igm是对抗原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种类,也是新生儿最先合成的免疫球蛋白。五聚体有10个抗原结合部位,故其杀菌、溶菌、溶血效应比igg高。iga是外分泌型抗体,主要以单

39、体形式存在,也有二聚体、三聚体的多聚体。分泌型iga在粘膜表面有非常重要的效应功能。因为siga为二聚体,能与有重复抗原决定簇的大分子抗原结合。ige可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它是单体,其fc段比igg多一个结构域,能够结合在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上,当抗体和变应原结合后,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形成过敏反应症状。igd易被胰酶降解为fab和fc片段。igd的功能不是很清楚,不能通过胎盘,也不能激活补体。膜igd是b细胞成熟的主要标志。51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ig 的首要功能是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在体内介导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在体外引 起各

40、种抗原抗体反应。二、激活补体:抗体 (igg1 、igg3 、igg2 、igm) 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发生变构,其重链恒定区上的 补体结合点暴露,c1q 遂与之结合,从而使补体各成分激活,此称为补体激活的经典途 径。 三、结合fc 受体:ig 能通过其fc 段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等都表达fc 受体。 四、穿过胎盘:在人类,igg 是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的ig 。正常的胎儿只合成微 量igg ,其抗感染免疫主要依赖于由母体转移来的igg 。 五、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抗体对体液免疫有正、负调节作用。六、抗体的

41、免疫原性:抗体有双重性,血既可通过v 区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又由于其fab 段和fc 段 的免疫原性,可被抗体形成细胞所识别。513、何谓克隆抗体(mcab)?简述制备mcab的原理.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mcab 原理: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先获得能合成专一性抗体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但这种b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生长。而实验发现骨髓瘤细胞可在体外生长繁殖,应用细胞杂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淋巴细胞二者合二为一,得到杂种的骨髓瘤细胞。这种杂种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的特性,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

42、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多优点:(1)结构均一,一种mcab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血清学的交叉反应。(2)mcab效价高,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并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514、试述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1)vh、vl:是ig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区,该区也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的存在部位。(2)ch、cl:具有ig部位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3)igg的ch2和igm的ch3:与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有关。(4)ch3/ch4:具有与多种细胞fcr结合的功能,不同的ig在结合不同的

43、细胞时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5)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对蛋白酶敏感,不易形成螺旋,易伸展弯曲,由此可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位结合,使补体结合点得以暴露。515、简述ig的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及其生物学意义。答:ig的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是:(1)ig基因即胚胎细胞的v、d、j基因发生重排;(2)vdj连接的多样性,包括连接时发生错位、连接点发生重组、n区的插入;(3)重链与轻链随机配对;(4)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的突变。ig的多样性的生物学意义: 使ig获得识别和处理千差万别的外界抗原的能力,维持机体的稳定。516、简述ig的多样性和hla多样性的含义。答: ig的多样性是

44、指同一个体体内存在成千上万种ig分子。其产生的原因是:(1)ig基因即胚胎细胞的v、d、j基因发生重排;(2)vdj连接的多样性,包括连接时发生错位、连接点发生重组、n区的插入; (3)重链与轻链随机配对;(4)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的突变。hla的多样性是指同一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存在成千上万种hla分子。其产生的原因是: (1)基因座位多; (2)共显性表达; (3)复等位基因多; 11、tcr和ab在识别结合抗原上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在识别和结合抗原时都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同点:(1)tcr只能识别和结合较短的抗原肽,而ab可以结合较长的抗原甚至整个抗原;(2)tcr识别和结合抗原具

45、有mhc限制性,而ab没有mhc限制性。第四章 补体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1. 溶菌 、溶细胞 、炎症反应 、 调理吞噬和免疫黏附102.调理作用 、 免疫黏附 、 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组成c5转化酶 103.c3a、 c5a 、 c4a104 c3 、 p因子 、b因子 、 c5105. 是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期蛋白 、 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 具有活化c1同样的生物学活性 、能与微生物的糖类配体结合二、单项选择题201b 202.c 203.c 204.a 205.e 206.c 207.a 208.a 209.e 210.d 211.b 212.c 213.d 214.b 215.

46、b 216.d 217.b 218.c 219.d 220.c 221.c 222.d 223.a 224.c 225.c 226.e 227.a 228.e 229.b 230.c 231.d 232.a 233.b 234.c 235.e 三、多项选择题301.abd 302.abde 303.abcd 304.bcd 305.bc 306.cde 307.abde 308.abcd 309.acd 310.bde 311.abcde 312.abcde 四、名词解释401.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02.过敏毒素

47、: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和局部水肿。403.免疫黏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黏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404.补体: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五、问答题501.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经典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肽聚糖、脂多糖、凝聚的iga或igg4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起始分子c1qc3c2、

48、c4参与的补体c1、c4、c2、c3、c5-c9c3、c5-c9、b因子、d因子c2-c9、masp所需离子ca2+、mg2+mg2+ca2+c3转化酶c4b2bc3bbbc4b2bc5转化酶c4b2b3bc3bnbbc4b2b3b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502.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调节因子作用c1酯酶抑制物抑制c1酯酶活性c4bp加速c4b2b衰变,辅助i因子介导的c4b裂解h因子促进i因子c3b的灭活或从c3bbb中置换bb,限制c3bbb的形成i因子灭活c3b、

49、c4bs蛋白干扰c5b67与细胞膜结合503.补体系统具有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2)促进中和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黏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黏附于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4)炎症介质作用:c

50、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67、c5a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积累,增强炎症反应。504、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p82一、经典途径:激活物质ifg1,ifg2,ifg3,ifg4,分别与行形成复合物。1、识别阶段(单位)c1。2、活化阶段(单位)c1,c2,c3。3、膜攻击阶段(单位)c5c9,4、c5667嵌在胞膜上.激活物,ab igg 1,g3,igm。二、替代途径(旁路激活途径):1、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准备

51、阶段。2、旁路途径的激活。激活物:lps,肽聚糖,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3、激活效应的放大。途径的后期归为一条相同的c5bc9的溶膜复合物形成的途径。505、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生物学功能有:1.补体的溶胞功能 补体介导的对外来微生物细胞的溶胞作用是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补体活化与炎症应答:过敏毒素与炎症的应答;趋化性;免疫粘附与调理;其他的炎症作用。506、列出膜结合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机制p85膜结合性调分子名称及机制:其广泛存在于血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表面,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宿主自身组织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破坏作用。(1)、膜辅因子蛋白(membrane co

52、foc protacn mcp):主要作用是协助i因子裂解灭活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结合的c 4b/ c3b,从而抑制c 3转化酶的形成,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旁路途径激活物表面缺乏mcp,因而粘附在他们表面的c ab/ c 3b可保持活化,并易与c 2/b因子结合。(2)、促衰变因子(decay accelerting factor.daf):主要作用:可竞争性抑制b因子与细胞膜上的c 3b结合,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c 3bbbb)在自身细胞膜上形成。能从c 4b2b和c 3bbb复合物中快速解离c 2b和bb,使已形成的c 3转化酶迅速自发衰变,从而阻止膜合物在自身组织细胞膜上形成。(3)、同源限

53、制因子:分布与外周血细胞,吸附在细胞膜上,血清中c5b,6,7与细胞膜结合受到s蛋白的调控,从而干扰溶胞作用。(4)、溶膜抑制剂:广泛分布与个种类细胞上,是补体活化是保护病原细菌附近正常细胞的重要因子。507、列出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两种说明其调节作用机制.名称:c1inh;s蛋白;i因子;h因子;过敏毒素钝化因子;c4bp等。作用机制:s蛋白 是单链的糖蛋白,它能结合c5b,6,7复合物以阻止c5b67与细胞表面结合。在液相中s蛋白能与c5b67的复合物继续结合c8成分成为sc5b67,8,再结合c9成分成为c5b678,9复合物,从而阻止c9分子多聚物的形成;过敏毒素

54、钝化因子 是血清羧肽酶n,他能切下过敏素与c3a,c4a和c5a羧基末端的精氨酸残基,从而使过敏毒素失活。508、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是有许多蛋白质成分组成的,大多数为球蛋白,少数为和球蛋白,多数补体成分是有多肽链组成的。也有少数补体成分是有一条肽链组成的,补体在血清中的含量以c3为最高,补体激活后许多成分降解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片段。509、补体的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是通过何种成分引起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p88c3b与ab-ag复合物能结合成c3b-ab-ag。这种打的复合物能与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从而增强这些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作用,这种作用成为免疫调理作用,另外免疫复

55、合物激活补体之后,可通过c3b而粘附到表面有c3b受体的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可能有助于被吞噬清除。通过结合与转运c3b-ab-ag以最终清除这些复合物的作用就是免疫粘附作用。510、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一. 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 1.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 2.调理作用c3b.c4b.ic3b均是重要的调理素,可促进微生物与噬细胞粘附并被吞噬及杀伤。3 引起炎症反应。 4 c3b9免疫粘附 c1q.c4中和溶解毒素 5 c2a补体激活肽 二 .参与适应性免疫。 1.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 2.补体参与免疫细胞的增值分化 3.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4.补体参与免疫忆。511、试述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经典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肽聚糖、脂多糖、凝聚的iga或igg4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起始分子c1qc3c2、c4参与的补体c1、c4、c2、c3、c5-c9c3、c5-c9、b因子、d因子c2-c9、masp所需离子ca2+、mg2+mg2+ca2+c3转化酶c4b2bc3bbbc4b2bc5转化酶c4b2b3bc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