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作业题有答案2_第1页
马原作业题有答案2_第2页
马原作业题有答案2_第3页
马原作业题有答案2_第4页
马原作业题有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 D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二元论2、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BA承认意识能动性B抹煞意识能动性C夸大意识能动性D有时承认意识能动性,有时抹煞意识能动性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C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5、运动是物质的A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CA物质的

2、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C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B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8、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A. 辩证统一的关系B. 内外关系C. 因果关系D. 等同关系9、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A.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0、事物的质变是指DA. 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 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 事物处于相对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D. 事物性质的变化

3、11、量变是指DA. 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B. 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C. 事物的显著突变D.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12、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A. 上升性B. 重复性C. 回复性D. 循环性1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B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14、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B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B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BA原子B一种或某种可以直接感知的东西C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D意识的产

4、物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发展18、“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表达的哲学观点是CA唯心主义的B唯物辩证法的C相对主义诡辩论D形而上学20、“扬弃”是AA. 既克服又保留B. 抛弃C. 既保留又继承D. 矛盾的调和21、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22、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D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

5、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2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B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24、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C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2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D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2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DA.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B.矛盾解决意味着矛盾终止C.矛盾只

6、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D.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7、辩证的否定是A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28、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C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29、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A. 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 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C. 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D. 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30、矛盾是AA.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 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31、直线论

7、的错误在于只看到C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间断性而否认了连续性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BA.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 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 由偶然向必然转化D. 由简单向复杂转化3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DA. 辩证形式B. 趋势和道路C. 不同状态D. 源泉和动力3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A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35、量变的复杂性是指AA

8、. 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 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C.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 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36、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B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出现时间的先后37、“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C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38、“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AA. 形而上学的方法B. 相对主义的方法C. 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D. 庸俗进化论的方法39、“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9、质量互变规律关于AA.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 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 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40、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就会导致AA.庸俗进化论B.诡辩论C.激变论D.均衡论41、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D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折衷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42、“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BA.折衷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4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有否发展数量的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44、

10、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D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量变过程向质变过程的过渡D.事物的本质属性未变,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45、循环论观点的错误在于C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看到事物发展的直线性B.否定了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直线性的统一C.片面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只承认螺旋式上升否定了波浪式前进46、“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这是BA.诡辩论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47、发展的实质是C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

11、或场所的变更4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为CA.显著变化状态B.绝对静止状态C.相对静止状态D.飞跃状态4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CA.事物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C.事物的一切量变和质变D.事物的前进上升50、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BA.肯定和否定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D.同一和斗争5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AA.联系构成运动B.先有联系后有运动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和运动完全等同5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53、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BA.矛盾的同一性B.没有差别的

12、同一性C.包含变化的同一性D.对立的同一性54、矛盾的斗争性说明DA.矛盾产生的初期只有差异,没有斗争B.矛盾达到激化都有斗争C.对抗都是斗争D.凡是矛盾必有斗争55、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它是指CA.新的全盘抛弃旧的B.事物发展的连续性C.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D.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继承56、”天不变,道亦不变”是D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58、量和事物的关系在于AA.二者不是直接统一的B.二者是直接统一的C.有些量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有些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D.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分离59、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CA. 唯心主义B

13、.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60、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6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62、爆发式飞跃是A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6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4

14、、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C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65、事物的度是指C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6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6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6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D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客观力量的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69、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

15、朝着AA. 各自对立面转化B. 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70、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种观点是BA.折衷主义观点B. 辩证法观点C. 诡辩论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71、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CA. 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 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 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73、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A. 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

16、题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的哲学派别是AB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2、割裂物质和意识关系在理论上导致ACA机械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各种唯心论D折中主义3、人们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坚持BD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从现实出发,遵循客观规律C从主观愿望出发D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的手段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BDA意识能创造规律B意识能反映世界C意识能改变历史规律D意识能改造世界5、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DA纸上谈兵B实事求是C画饼充饥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BDA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B运动的特殊形式

17、C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形式D衡量运动的尺度7、按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DCA镜中花,水中月B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C阶级斗争D日月星辰8、形而上学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ABCD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物质的一般属性C.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D.割断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9、根据意识能动作用原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DA知识就是力量B理想是前进的灯塔C志不强者智不达D恒心是目的的最近道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BD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变化发展的观点11、意识产生经历

18、的阶段有ABCA有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B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与心理C由动物的感觉与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2、规律是ABCA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固有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必然的联系C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的联系D人们思维的逻辑规则13、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CD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规律不能认识C规律不能改变D规律不能创造14、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着决定作用,因为ABCDA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B劳动创造语言,语言有助于意识产生C劳动使意识的产生有了需要和可能D劳动使人变革世界,是意识的源泉和动力1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BCDA客观性B自觉能动

19、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16、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ABCA认识运动的绝对性B理解事物的多样性C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D具有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17、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ABCA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B意识的物质载体是语言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依赖于人的心理状态18、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19、下列判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A.人为自然界立法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复合D. 心外无物20、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的基本观点是BCDA、自从有

20、了生命就有意识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意识来源于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的大脑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1、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完整含义是指CDA.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B.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2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BCDA.自然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D.唯物辩证法23、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下列属于工厂的量的规定性是ADA.劳动生产率B.生产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技术水平24、辩证的否定观认为CDA. 肯定中不包含否定B. 否定中

21、不包含肯定C.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D.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25、形而上学把否定看作是BCDA.扬弃B. 绝对的否定C. 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简单抛弃26、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ADA.斗争既受特定条件限制,又要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B.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C.斗争性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D.无条件性27、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表现为ACA.质变过程中新质因素有量的扩张B.量变过程中随时会发生质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D.量变与质变没有任何区分的界限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DA.自我完善过程B.直线前进过程C.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29、质和事物的关

22、系是ABD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B.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的同一C.质和事物的存在是间接的同一D.事物所具有的质是多方面的30、原子核的裂变,在原子弹爆炸中是爆发式飞跃,而在原子发电站的原子反应堆中,是非爆发式飞跃。这说明BDA.原子弹爆炸是质变,而在原子反应堆中则是量变B.事物的飞跃形式既受本身性质决定,又受其外部条件的制约C.外部条件不同,则同一性质的事物的飞跃形式也不同D.质变及其形式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32、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必须反对的两种观点是ABA.直线论B.循环论C.上升论D.前进论33、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ADA. 既批判又继承B. 全部抛弃C. 全部保存D. “扬

23、弃”34、辩证的否定是ABCDA. 事物的质变B. 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C. 矛盾着的对立面的转化D. 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35、“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DA.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 肯定与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C. 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的原理D. 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36、恩格斯说:“旧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同一律是旧世界观的基本原则:a=a,每一个事物和它自己同一,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太阳系、星体、有机体都是如此。”恩格斯在这段话中揭露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是ABCDA.在绝对同一中思维B.在绝对对立中思维C.否认同一中包含着差别D.把同一理解为事物与自

24、身的绝对等同37、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BA.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B.事物中所包含的肯定其为自身而非别物的方面C.事物中所包含的促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D.事物中所包含的决定其基本趋势的方面38、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BA.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B.运动体现着事物的相互联系C.联系可以离开运动而独立存在D.运动可以没有联系而独自发生39、矛盾的普遍性质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B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转化的关系40、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形式是CDA.直线式发展B.循环式发展C.波浪式前进D.螺旋式上升41、“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25、BD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论的观点C.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D.肯定普遍联系的观点42、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的是AC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43、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BDA.否定是自我否定B.否定中包含着肯定C.否定是对旧事物克服D.否定是“扬弃”44、下列各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BD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4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

26、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46、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BD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47、辩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ABCD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的统一C.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4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4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

27、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50、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BDA.一般就是个别B.一般寓于个别之中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D.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51、辩证的否定观是ABCDA.扬弃B.批判和继承的统一C.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D.事物的自我否定5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BCDA.个性寓于共性之中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53、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CD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新事物中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内容54、量变引起质变

28、的两种形式是ABA.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结构、排列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5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BCD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C.急躁冒进的表现D.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56、量BCA.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B.是用数量表示的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C.是在其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的规定性D.是和事物直接同一的57、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死亡的D.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58、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关系的有ABC

29、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防微杜渐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59、质和量处于不可分离的统一中,因此CDA.具有相同质的事物,必有相等的量B.在任何范围内不同的量都表现为不同的事物C.量的限度总是被一定的质所规定的D.只有在一定量的限度之内的事物才能保持其质的稳定性6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BCDA.将矛盾双方联结为一体,使对立面在同一体中得到发展B.与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C.使事物矛盾双方互相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61、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BCDA.矛盾双方相互

30、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6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B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三、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错,世界统一于物质2、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错,错误的意识也是对物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反应。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错,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静止中。正确5、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正确。6、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

31、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错。这是唯心主义观点。7、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错。8、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错。9、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错,坚持扬弃的原则,批判中继承。11、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正确。12、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错,1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错,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4、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

32、错,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33、A)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C)。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

34、决定性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0实践的主体是( C )A绝对精神 B.人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运动的人D人的意识11、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

35、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2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A混淆

36、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二、多项选择题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B)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

37、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D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BCD )A、客观性 B、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CD)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6.认识的主体包括(BCD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BCD)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

38、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BCD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11、实践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确定实践目的与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1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13、下列观点中包含实

39、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BC)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BC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15、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BCD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四、辨析题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错,也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只不过

40、是歪曲的反应。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错,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绝对真理指的是真理有正确的内容。所以要坚持。5、有用就是真理。错,这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6、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正确。10、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错,是反映,但仅仅属于感性认识。12、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正确。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 单项选择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A.国家政权的

41、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

42、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 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社会

43、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二 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ABCA.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物质生产方式 D. 经济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BC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

44、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6.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D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8.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BC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

45、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四 辨析题1经济基础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错,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错,是生产发展的历史。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错,有时会出现不同步性。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 单项选择:1 商品是:C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 一切物品C. 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2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C.价值 D.价格;3 价值的本质是B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4 价值或交换价

46、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7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10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

47、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12 剩余价值来源于C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1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4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5 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

48、率的高低16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A. 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21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49、商品资本25 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27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31 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32 利润率是D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33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34 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