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素养测试二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素养测试二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素养测试二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素养测试二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素养测试二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素质拓展训练(二)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仅考虑太阳能蕴含量,我国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江汉平原 D.华北平原2.据图,太阳辐射能最少的是()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3.上述地区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河流多,空气中水汽多且水汽不易扩散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③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④纬度高,气温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1.A2.B3.C【解析】【1题详解】太阳能发电站适宜建立在光照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地区,据图可知,与四川盆地、江汉平原、华北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最丰富,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据图,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能数值小于1200,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形区,B正确;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内蒙古高原和东南丘陵都比四川盆地丰富,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受地形限制,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大雾等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①③正确;该地只在夏季受短暂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②错误;四川盆地位于30°N附近,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从当地时间2022年8月3日开始,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的法格拉达尔火山持续喷发,硝烟弥漫,熔岩不断从火山周围的地裂缝中流出,同时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下图示意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此次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5.火山喷发后该地区对流层()A.厚度变薄 B.臭氧含量增加 C.大气成分改变 D.对流运动旺盛6.火山喷发后,当地()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大气反射减弱 D.昼夜温差减小【答案】4.B5.C6.D【解析】【4题详解】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乙层是位于地壳之下的圈层的上部,为软流层,B正确;甲层是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圈层,为地壳,A错误;丙层是位于外核之上的圈层,为下地幔,C错误;丁层是位于外核之下的圈层,为内核,D错误。故选B。【5题详解】据材料“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可知,此次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有毒气体,所以改变了对流层大气成分,C正确;对流层厚度不易改变,A错误;火山喷发形成的气溶胶会降低平流层臭氧浓度,臭氧含量不会增加,且不是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火山活动释放出大量火山灰和气体,进入大气层可以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导致气温降低,对流运动减弱,D错误。故选C。【6题详解】火山活动释放出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将大大增强大气的反射作用,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被直接反射到宇宙中去,使得能够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少,AC错误;火山灰增加了天空中的杂质,从而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也增强,B错误;由以上可知,反射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增强,故昼夜温差将会减小,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辐射除把一小部分向上反射向宇宙空间以外,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返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温度,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空中的火山灰等杂质越多,大气逆辐射就越强。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于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对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高度所处的大气层,正确的叙述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C.大气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D.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8.甲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平流层的高度为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平流层以上为高层大气。根据材料“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可知,处于平流层,所以B正确。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故AC错误。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小有若干电离层,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故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A错误,B正确;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由大气增温后释放,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根据垂直方向上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可以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图示信息,甲随高度的上升,温度下降,为对流层;乙随高度的上升,温度升高,为平流层;丙、丁为高层大气。上海某中学校园内有块“稀树草坪”,四季常青。冬季的早晨常有白霜覆盖,白茫茫一片,甚是好看。细心的同学发现树叶和树下的草坪没有结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霜出现的前天晚上,天气最可能是()A.晴朗无风 B.多云无风 C.晴朗有风 D.多云有风10.树下的草坪没有结霜,原因是()A.大树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B.大树底下没有植被生长C.大树底下土壤深厚肥沃 D.大树底下地面辐射强【答案】9.A10.A【解析】【9题详解】霜是水汽受冷(低于0℃)凝结成的固态小冰晶。霜形成的前天晚上应为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日出前后气温低,更容易凝结,A正确。风会使水汽扩散,不利于形成霜。故选A。【10题详解】树下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热量,使得树下温度较高,不易形成霜,A正确。材料与题干均显示树下有草坪分布,B错误。霜是水汽受冷(低于0℃)凝结成的固态小冰晶,地面温度低是形成霜的前提条件,地面温度与土壤深厚肥沃有否无关;地面辐射强,地面温度低,有利于霜的形成,CD错误。故选A。【点睛】霜是接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并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有冷气团控制的时候,所以往往会维持几天好天气,中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12.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夏季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间气压差异 B.高低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C.纬度位置的影响 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13.夏天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A. B. C. D.【答案】11.D12.D13.B【解析】【11题详解】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气温较低,是高压区;周围陆地气温高,是低压区,风由池塘吹向岸边,江淮地区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①吹西北风,②吹西南风,③吹东南风,④吹东北风,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由于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池塘水域升温慢,池塘内气温低于岸上陆地,使得池塘内气压高于岸边陆地,风从池塘中心吹向岸边陆地,夜晚池塘水域降温慢,池塘内气温高于岸上陆地,使得池塘内气压低于岸边陆地,风从岸边陆地吹向池塘中心,因此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海陆间气压差异、纬度位置的影响、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无关,D正确,排除ABC。故选D。【13题详解】夏季的夜晚,塘岸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应向上凸起,而池塘水面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应向下凸,风从岸边吹向池塘。B正确,AC方向错误,D等压面错误,排除ACD,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读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4.此时A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北风 B.东风 C.西风 D.南风15.AB两地风力大小及原因搭配正确的是()A.A地风力大,气压高 B.A地风力大,等压线密集C.B地风力小,气压低 D.B地风力小,海洋摩擦力小【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A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东南向西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偏转大约呈一个锐角,风是指风的来向,A地为偏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由图可知,A地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大,A错误、B正确。B地的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风力小,CD错误。故选B。【点睛】风受三个力的影响: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向和风速,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②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③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风力就小。海平面的摩擦力就小。高空中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上海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下图为“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植物蒸腾17.建设“雨水银行”可以()①缓解城市内涝②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答案】16.C17.D【解析】【16题详解】根据题意知,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增加了雨水的下渗,故影响的主要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C正确;通过影响下渗而间接影响径流,对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缓解城市内涝;地表水通过“雨水银行”的过滤下渗到地下,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有助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①②正确;“雨水银行”存储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可能降低江河水位;“雨水银行”使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绿地得到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③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如调水工程;水库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植树造林、铺设渗水砖、人工降水等有利方面;地面硬化、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不利方面。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小题。18.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19.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减小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答案】18.B19.C【解析】【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浮力大小与海水密度大致呈正相关,如果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明显减小,则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从而产生“掉深”现象,B正确;盐度与密度大致呈正相关,温度大致与密度呈负相关,如果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或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都会导致密度向下急剧增加,不会产生“掉深”现象,AC错误;水下滑坡引起海啸不会导致浮力急剧变化,不是造成“掉深”现象的原因,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主要由于温度的变化,使得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温度和压力垂直变化,海水密度一般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C正确;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D错误。故选C。【点睛】海洋水密度分布特征: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下图为海水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代表海水密度的序号及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①海陆分布 B.①温度 C.②洋流 D.③降水21.图示海水温差能最丰富的是()A.a B.b C.c D.d【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故图中序号①代表海水密度。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所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B正确,A错误;②代表海水盐度,其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关,C错误;③代表海水温度,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由材料知海水温差指的是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根据所学,海水随水深增加,温度下降,到了一定深度后,各纬度的深层海水温度差异不大,因此,表层水温越高,海水温差越大,海水温差能越丰富,A符合题意。bcd表层海水温度低于a处,海水温差小,海水温差能不及a丰富,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不同海域的盐度是不同的。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2.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主要原因有()①该河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②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③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可保持高潮位④河口受海洋盛行风的影响,盛行风顺潮助推潮位升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3.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B.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C.巨型远洋轮往往利用退潮时进出港口D.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答案】22.A23.C【解析】【分析】【22题详解】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亚马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区,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很大,流域面积大691万平方千米,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势比较高,这些高山高原成为河流的源头。因此亚马孙河支流很多,支流汇入干流的水量很大。由此可知,亚马孙河径流量大,入海河水对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的作用显著,①正确;由图可知,亚马孙河河口的形状呈喇叭型,口大内小,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②正确;潮汐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无关,③错误;该河口地处赤道带,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受信风影响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23题详解】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A正确;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B正确;受日月引力影响,海水会发生涨退潮现象,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进出港口,C错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点睛】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完成下面小题。24.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25.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岩石、水文 B.地形、植被 C.土壤、地形 D.气候、植被26.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A.峰丛、峰林、孤峰 B.孤峰、峰丛、峰林C.峰丛、孤峰、峰林 D.孤峰、峰林、峰丛【答案】24.A25.A26.D【解析】【2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可知,图示有峰林、峰丛、孤峰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A正确;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均不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水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因此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A正确;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对喀斯特地貌影响相对较小,BC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形成时间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形成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形成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形成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峰林、峰丛,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②坡是()A.迎水坡,流速慢 B.迎水坡,流速快C.背水坡,流速慢 D.背水坡,流速快28.图示沙波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②坡和④坡 D.①坡和③坡29.图示沙波的移动方向是()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在原地 D.往复摆动【答案】27.D28.D29.A【解析】【27题详解】根据材料,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根据图中水流方向可知,②坡背水坡,背水坡以侵蚀为主,流速较快,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8题详解】根据图中水流方向,可知①坡和③坡为迎水坡,水流速度较慢,以堆积为主,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9题详解】根据材料,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所以泥沙不断在迎水坡堆积,背水坡不断侵蚀,沙波会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下图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0.图示四座海蚀柱中,形成海蚀凹槽最早的是()A.a B.B C.c D.d31.e海蚀柱不存在海蚀凹槽的原因是()A.受海水侵蚀严重,基部之上石柱坍塌 B.海蚀柱基部较低,出露海平面较少C.终年被海水淹没,受海水侵蚀作用弱 D.海蚀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较小32.推测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A.堆积物粒径小 B.砾石分布较多 C.潮差变化较小 D.淤泥层较厚【答案】30.D31.A32.B【解析】【30题详解】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越深入海洋的位置受海水侵蚀越强烈,因而形成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越早。由此可判断图中四座海蚀柱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先后为dcba,D正确,ABC错误。故选D。【3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e深入海洋的位置最远,因此受海水侵蚀最强烈,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也应最早,C错误;但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蚀,海蚀凹槽逐渐变深,最终切穿海蚀柱,导致基部之上的海蚀柱坍塌,海蚀凹槽消失,A正确;海蚀凹槽消失主要是有海浪侵蚀,并非出露海平面少、海洋摩擦力小,BD错误。故选A。【32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属于基岩海岸,海水侵蚀强烈,导致岩石不断分解破碎,并在海岸带沉积,因此砾石分布较多,沉积物粒径大,AD错误,B正确;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C错误。故选B。【点睛】海蚀凹槽景观是沿着海平面发育于海蚀平台(阶地)上向陆地凹入的线状凹槽构成的景观。它的水平延伸方向与海岸线一致,在垂直剖面上一般为指向陆地的平卧“V”字形。海蚀凹槽最深的部位为平均海平面位置,而上下的转折部分为高潮面和低潮面的位置。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甲乙丙 B.丙乙甲C.乙甲丙 D.乙丙甲35.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C.地势 D.基岩性质【答案】33.B34.C35.A【解析】【分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33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34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故选C。【35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读下图“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易形成降水天气的是____。(2)图中①~⑤地,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答案】(1)①.B②.B(2)①.④②.⑤【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等压面判读、热力环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等压面的变化,A处高空等压面向下凹,气压变低,说明该处气流下沉,A处近地面应该受冷。B处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气压变高,说明该处气流上升,B处近地面应该受热,且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小问2详解】判断气压值高低,可以根据等压面结合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进行判断。图中①~⑤地中,①②③三点在同一个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④位于该等压面之下,气压最高。⑤位于该等压面之上,气压最低。37.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各地进行研学做行,考察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是研学的重点之一。下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请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考察归来呈现的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____,此外黄土高原地区广布的黄土属于____地貌,黄土颗粒由西北到东南依次变____(粗或细)。(2)乙同学考察回来说道,“这次我站在温度高达65℃的地面拍摄了这张照片,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____图(填数字),这种地貌的形成原因是____。该地貌景观形态上,迎风坡地带比较____(陡、缓)。(3)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