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设计的优 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讲究提问的艺 术,灵活采用激趣性提问、迁移性提问、铺垫性提问、发散性提问 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创造性和竞争 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2 15-0177-032004年高中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渐推广,新一轮教学改革大 潮正在兴起。新课程更加强调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必要 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思 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景, 就成了实施启发式教学、开拓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那 么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提问才能恰到好处?怎样提问才能有利 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深 入探讨的问题。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上设计课堂提问有以下体 会。一、激趣性提问,增加思维活动的愉悦氛围历史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抽象难懂、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 如果处理不好,学生难免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 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

3、愉悦的情境,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寻求新的知识。如讲中国古代 经济“小农经济”这一名词时,笔者问:“大家都知道牛郎织女的 传说,有谁能说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能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一个 简单有趣的提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 好奇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的境界,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一下子 变得趣味横生,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二、迁移性提问,拓展思维活动的空间不少历史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 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 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 通过类比、 对照更易使学生掌握。 如

4、学生已经学习了唐末农民起义, 知道起义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 土地高度集中、 农民赋税沉重等, 再到学习明末农民起义时,问同学“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有 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末农民起义,现在请大家思 考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迫不及待 地将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较好 地把握思维的方向和改变思维活动的定势,拓展思维活动的空间, 从而使问题得到灵活而圆满的解决。三、铺垫性提问,解除思维过程的障碍 这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提问本课 用到的旧知识,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学生积极 思维创造条件,同时

5、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使思维活动易于过渡。 例如, 在讲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时,可以分步来提问:“ 1.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 工作重心有哪几次转移? 3. 联合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它的宗旨和原 则是什么?”等,这种利用旧知识作铺垫来提出问题的方式能降低 思维难度,分解思维难点,减少思维阻碍,有利于学生完成思维活 动的过渡。四、设问性提问,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经过一定的努力,从而 得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教师在讲课时采用设问式提问,启发学 生去积极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不知 不觉地进入了教师设计的

6、思维情境,探究问题的奥秘。例如,在讲 解高一必修人民版专题三第一节太平天国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原因时,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因为它没有制定出革命纲领吗?生:不是,它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这是它的革命纲领。 师:是否是因为它对清王朝斗争不积极呢?生:不是,它坚持斗争 14年之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与清王朝 进行了坚决地、不妥协地斗争。 师:天朝田亩制度以农民平分土地为中心,以求人人平等,它 切合实际吗?真的能解决当时农民的要求吗?生:它不切合实际,因为它是建立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是农民 平均主义的空想,再加上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它根本就不能真正 的实现。师:这说明当

7、时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先进的阶 级,所以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是吗?生:是的。这样一番问答,学生就能较好地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教师巧妙 地提出问题,很自然地解决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这一重大而复 杂的理论问题了。教师通过设问,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问题的 设计,要使学生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出,处于欲答不能,欲罢不 得的状态,这样才能激发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加强讲课的吸引力。 五、激疑性提问,培养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又说:“读书无 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无疑,

8、至此方是长进。 ”高中学生由于 年龄和阅历,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不多。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似通非通、似懂 非懂处及时地提出问题或疑点,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准会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高二专题三第二节新文化运动 ,要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传 统文化的态度时,笔者通过用 ppt 向学生展示一组材料,让学生自 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 面性,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这是其局限性的一面。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深 入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了新文化运动,思维活动和记忆也显得深刻 得多。六、

9、析误性提问,培养思维活动的批判性历史知识除了应从正面讲解外,还可从反面,即针对学生作业中 常出现的错误或是平时出现的观点错误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 谬误的对比中明辨是非,以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批判性。 如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往往把两 者混淆。有这样两道题目:(1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这说明:a. 农业经济发达,富裕地主增多b. 手工业发达,富裕者增多c. 商品经济发达,富商增多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 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

10、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 “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注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学生们在做这两道题时,正确答案应是第一题选 c,第二题选 c。 但很多学生第一题做错了,选了“d” 。为什么?因为他们把商品经 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混为一起的,不明白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特征是雇 佣关系。只有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得出这两题的正确答案。这 两道题与当年的高考题很相似,当年学生得分也很低。笔者先向学 生讲明两者的区别,再告诉同学们,这两个答案,其中有一个是错 误的,请同学们找出正确的答案来。这时,学生寻错的动机非常强 烈,在错误被揭穿的时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一定会十分深刻。 七、发散

11、性提问,培养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 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 交错地联想到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历史知识和方法,将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大,必须 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训练程度。在讲解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 多解的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如讲西安事变时,当时国内的亲英美派、亲日派、中国共产 党和国际上英美、苏联、日本等不同政治势力对张学良、扬虎城发 动兵谏、逼蒋抗日的行动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当时国 际国内不同政治势力为什么对事变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事变不 能得到和平解决,中国将出现什么局面?这种提问,很自然地把学 生引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从 而达到了很好地理解教材、突破教材重难点的目的。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设计 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常见的“对不对”“是不是”“能不 、 、 能”等显得过于简单而单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讲 究提问的艺术,把握提问的“火侯” 、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 提出问题,以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