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1页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2页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3页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 容县珊萃中学梁聪 一、创设情景导入让学生听音乐。播放优美山水自然风光的音乐,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品味 听完音乐后:师:同学们,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写下 了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歌,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同学们一定知道的更多,请说出你最喜欢的山水名句。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学四年级学过的)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学期学的)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上个学期学的)师:真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啊。山如画,水如诗。有这样一篇文章, 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

2、山水诗”,好想去看看啊, 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师:题目中有两个“书”,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啊?生:“中书”是个官名,“谢中书”,就是一个姓谢的官员。题目的意思是 “给谢中书的信”。师:对啊,最后一个“书”是指信,我们学过的诗文中还有哪个“书”是“信”的意思呢?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读美文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封信里写的是什么内容吧?PPT显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配乐朗读)听完后,学生齐读课文。师: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你看出他写的是哪里的山水吗?生:江南。师:何以见得?生:“青林翠竹,四时具备”。学生代表一组主动站起单

3、独朗读。师:我听你读到结尾处,头都有节奏地晃动起来,能谈一下你那时的心里 感受吗?生:读到“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 两旬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自豪和赞美。师:境由心生。对,朗读时要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师:你们读得很有诗情画意,那一山一水,仿佛就在我们面前。大家讨论一下,他们的朗读为什么这么有感染力呢?生:他们很投入。读“高峰入云”时,就做出仰望的动作,好象高峰就在 眼前;读“清流见底”时,就做出俯视的动作,好象请流就在脚下。生:好象在享受美景。师:对!他们把朗读当成了一种审美,一种快乐,一种激情,一种体验。让我们心怀这样的情感齐声朗读。生齐读课文。师:刚才

4、的朗读,男生读得气势高昂,女生读得婉转悠扬,巾帼不让须眉 啊!下面请同学对照注解朗读翻译全文。疑难处做出标记。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每小组把错的最多的或者未解决的疑难板书,注意方法的总结。全班交流。四组展示:生:古代数词的虚与实常常有所变化,要谨慎翻译。生:“五色交辉”不是“五种颜色”,因为“五”是虚指,泛指多。要翻译成“多种颜色”。生:我们准备了以下几道题目,你们能判断出下面这些数词是虚还是实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别组学生:都是夸张,虚指多。生:回答正确!师:你们注意了方法的归纳和举一反三,好!但是,有没有表示确数的例子呢?

5、我给你们出一道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的“三”是虚指还是实指呢?生:实指。老师你给我们补充了一个例子。谢谢!师:客气了。五组展示:生:我们组整理了借代这种修辞方法的规律。生:借代的规律是:用部分代替整体。生:“鳞”借代“鱼”生:“布衣”借代“平民”生:“丝竹”借代“音乐”师:借代是指一件事物换个说法,两种说法之间有相关性,而不是相似性。 这是它和借喻的区别。生:“沉鳞竟跃”在我们组的翻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情况。生:我翻译成为“潜伏在水中的鱼”。因为老师说过要用组词的方法翻译。生:可“潜伏”像在说特务。(学生笑)应该组词翻译为“潜游”。生:我们总结出:翻译时还要注意斟酌词句,符合文章的意境。生:

6、对啊!我们组有人把“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翻译成“乱叫”,没有美感, 和文章的诗意美不协调。可以这样翻译:此起彼伏地鸣叫。师:大家提到了意境与美感,对!古文的翻译要力求“信、达、雅”,在准 确、流利之外,还要求直译与意译结合,形似与神似并重,要尊重原作,增强美 感。下面请小对子(组内两人结帮互助)互听翻译。注意纠错。二、员美点师:通过朗读和译读,你一定对山川之美有了更具体的体会,请你用“我从句中读出了一一美。作者从一一角度写出了景物一一的特点。”这样的句式在小组间交流。每个组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例如,甲可能选择动静的结合,乙可能选择视觉听觉的运用。生:我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7、。” 一句读出了山水相映之美。作者从仰视 和俯视的角度,先写山高“入云”,后写水清“见底”,山伟岸、水柔美,山静 默,水灵动,共同构成了山水相映之美。”生:我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句读出了 “色彩 斑斓之美”。作者从色彩的角度写出了山水给人的视觉享受。生:我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一句读出了生机勃 勃之美。作者从鱼和鸟的活动,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山林的热闹。生:我觉得不是“热闹”,相反,是静谧。这是以鸟鸣衬静,以鱼跃衬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屏幕显示描写的角度:山水相映之美:高峰(仰视)(静)清流(俯视)(动)色彩斑斓之美:石壁(平视)青林翠竹

8、(色彩)晨昏变化之美:晓雾猿鸟 (动)夕日 沉鳞(静)你们读出了自己的山水图。将山水之美写的如画、如诗、如人问仙境,真是山水的知音、是作者的知音啊!那么,作者的知音还有谁呢?生:文中的康乐公。生:收到这封信的谢中书。他们都是醉情山水的人。作者写这封信就是想和 谢中书共同分享山水之乐。四、悟情思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所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细心体会。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生:“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一句,是作者对自然的由衷赞叹。生:“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流落出作者与谢公比肩,与古今

9、知音共赏山水的得意与自豪。还透露出自己想归隐山林的想法。师:把范仲淹请出来跨越时空和作者对话,这种选择本身就有对作者人生选择的深度思考,好!这种思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考虑,会更理性。其实,像陶弘景这样因为厌恶官场而归隐山林、醉情山水的人还有很多。假 如能跨越时空的话,这些人都是作者的知音,都是能“与山水之奇”的人。他们 大多有诗有文为证。你能说出他们的故事或诗句吗?生4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49: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生50: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师:这些人的确都是山水的知音,陶弘景的知音。这时,传来了老师的画外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采菊 东篱;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访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欧阳修更是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政治 上的失意、内心的苦闷,寄托在山水之间。在人生的逆境中,他们看到的,不是 凄风,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