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2由于词义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古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本节中,我们就来谈谈古汉语书面语言中词的多义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词的本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或最早的意义。这是因为在汉字诞生之前,语言(口头语言)早已产3 生,某个词在口语中刚出现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无法考证。据考古发掘,中华大地上早在170万年之前,就有元谋人的活动,就有人类社会,
2、就有语言。而汉字的产生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同170万年相比,五、六千年实在是短暂得很。我们现在了解古代语言,主要是靠用汉字记录的书面材料;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的语言。”因此,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汉字。在汉字诞生之前的一百六七十万年中,汉语的形态和词的含义,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因此,我们界定的词的本义,是从有记录词的汉字之时算起的,而不是从语言中词的产生之时算起的。词的本义和词的原始意义之间4不能画等号。 v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清儒江沅
3、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这是对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关系的深刻揭示。v例如,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即: 头额; 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 题目、问题; 书写、署,如“题字”、“题诗”; 品评; 章奏; 通“提”。在这七个义项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5v是声。”说文告诉我们,“题”是形声字,它的本义与“页”有关,读音为“是”。“页”()是个象形字,含义为 “头”;“头额”是“头”的一部分,所以从“页”。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文题”即“花额”,这是“题”的本义之用。
4、义项至,都是由本义发展推衍出来的:“头额”是人体最上最前的部位,由此引申表示一篇文章最前面的文字,即“标题”、“篇题”;“标题”表示文章要阐述、说明的具体对象,由此引申表示“题目”、“问题”;出了“题目”、提出了“问题”人们才能做文章,由此引申出“题字”、“题诗”之义;写的字、题的诗,是供人们鉴赏的,由此引申出“品评”之义;就某一问题向皇帝禀报,并发表自己的评论意 6v见,便引申出“章奏”之义。义项“提”在意义上与“题”无关,是音同借用。可见,只要抓住“头额”这个本义,“题”的其余六个意义就不难把握。v正因为本义在理解多义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古汉语研究者历来重视本义的探讨。我们在学
5、习中,必须牢牢掌握一些常用词的本义。2、怎样掌握词的本义前面谈到,本义是指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因此,掌握词的本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寻找古书用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7v我们在第一章第二节介绍汉字的造字理论“六书”时,曾全面讨论过汉字的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从分析字形入手来探求本义的。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就是一部通过字形分析来阐释本义的专书。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王筠在说文释例一书中则指出:“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
6、,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这些评论,都是十分中肯的。一般来说,分析字形以求本义,不能以楷书为据,而应以小篆为据,有时还应参考甲骨文和金文。可以用来考核本义的古代文献,包括:经史子8v集等著作及其注释,古代的字典辞书,等等。当然,材料越古越可靠。v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通过直接分析字形、证以古书用例来确定其本义。例如: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豆”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作 ,其外形像一只高脚盘盂。国语吴语:“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韦昭注:“豆,肉器。”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郑玄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
7、也。”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豆”的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放肉食的器皿。末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9v其上。”徐灏注笺:“木杪曰末,故于木上作画,指事。”“木”是个指事字,是在象形字“木”上加上一个抽象的指事符号来表示的,义为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摇动)。”意即树梢太大必定折断,尾巴太大难以甩动。由此,可以断定:“末”的本义是树梢。秉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甲骨文作 ,正像以手持禾形,是一个会意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又持禾,会意。手持一禾为秉,手持两禾为兼。”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毛亨传:“秉,把也。”仪礼聘礼:“四秉曰筥。”郑玄注:“此秉谓
8、刈禾盈手之秉也。”由此,可以断定:“秉”的本义是禾束。10v形声字的形旁,只表示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而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因此,不能从形旁直接断定其本义。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个形声字的若干个意义,就可以根据其形旁来确定哪一个意义可能是本义,然后再通过古代的语言材料来论证。例如:脱新版辞源“脱”字有八个义项: 肉去皮骨; 脱落,失去; 解去,去掉; 逃脱,免祸; 散落,缺漏; 疏略,轻慢; 中医病名“虚脱”; 副词:倘或,或许。“脱”是个形声字,从肉,兑声。在上述八个义项中,只有第一义与“脱”的形旁“肉”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肉去皮骨”可能是本义。在古籍中,这一意义得到了应11v用,
9、如礼记内则:“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孔颖达疏:“肉曰脱之者,皇氏云:治肉除其筋膜取好处。故李巡注尔雅释器云:肉去其骨曰脱。郭云:剥其皮也。”玉篇:“脱,肉去骨。”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断定:“脱”的本义是“肉去皮骨”,义项至是由本义发展引申而形成的含义,义项与本义毫无关系,是假借义。v编新版辞源“编”字有三个义项: 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 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 编结,编织,如编蒲、编竹。“编”是一个形声字,从糸,扁声。“糸”的意义是“细丝也”(见说文)。由此可以确定:义项可能是本义。汉书儒林传:“(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12v三绝,而为之传。”注:“编,所以联次简也。
10、”“韦”是熟牛皮,“韦编”即牛皮绳。根据上述材料,可以认定“编”的本义是义项,义项是引申义。以字形分析和古代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求本义,是比较可靠的方法。有些字难以找到或不能找到古代的文献用例,则主要靠字形分析来确定本义。 当然,探求本义不仅仅运用字形分析和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在这方面曾做出过突出的成绩,他在说文解字注中,运用了十余种方法求证本义 。例如,通过字的读音来确定本义,就是段氏常用的一13v种手段。段玉裁指出:“形声相表里”,“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义存乎音”,“于声得义”。这些话,就是段氏“以声求义”的理论。由于这一问题
11、十分复杂,所涉甚广,我们不作全面分析。下面,举几个例子,看看段氏对这一理论的运用:说文艸部:“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段玉裁注:“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訏,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段氏以“凡于声字多训大”之理,证明了“芋”的本义。说文衣部:“襛,衣厚皃。”段玉裁注:“凡农声之字,皆训厚。醲,酒厚也;濃,露多也。”14v二、词的引申义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从词的本义发展、推衍、引申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同本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焦本义是物体被火烧伤,变成黄黑干枯之色。说文:“焦,火所伤也。”玉篇:“焦,火烧黑也。”左传哀
12、公二年:“卜战,龟焦。”(意即用占卜的方式决定会战的吉凶,结果龟壳被火烧焦了)即其本义之用。“焦”由本义推衍派生出下列引申义: 物体烧焦后,其外形往往卷缩不平,由此引出“卷曲”义。战国策魏策四:“衣焦不申,头尘15v不去。”吴师道补注:“焦,卷也。” 物体烧焦后,其颜色一般呈黄黑色,由此引出“黄黑色”之义。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二:“心悲则面焦,脑灭则发素。” 物体烧焦后,其气味特殊,由此引出“烧糊的气味”之义。广雅:“焦,臭也。”礼记月令:“其味(味道)苦,其臭(气味)焦。”郑玄注:“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属焉。” 物体烧焦后,其质地往往变脆变酥,由此引出“脆”、“酥”之义。宋周紫芝五禽言婆饼焦
13、:“婆饼欲焦新麦香。” 物体烧焦后,其含水量剧降,由此引出“干枯”、“干燥”之义。墨子非攻下:“日月不时,16v寒暑杂至,五谷焦死。”明张纲孙苦旱行:“林木焦杀鸟开口,鲂鱼枯干沟底卧。”“干燥”是令人十分难受的事,由此又引申出“烦躁”、“着急”之义,正字通:“心不宁曰焦。”史记夏本纪:“(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专指烧焦的饭,引出“锅巴”之义。正字通:“釜底饭之干者俗曰焦。”世说新语德行:“母好食铛(三足锅)底焦饭。”本草纲目谷部锅焦:“(锅焦)一名黄金粉,乃人家煮饭锅底焦也。”上述七个义项(含“烦躁”),都同“焦”的本义有联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申义同本义的关系。词义的
14、引申,是产生一词多义现象的根本原因。17v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人们一般从两个角度来探讨词义引申的方式: 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角度分析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角度来看,词义引申可以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类。 直接引申。所谓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引申义与本义发生直接关系。例如:基本义是“墙基”,从土,其声。说文:“基,墙始也。”王筠说文句读:“今之垒墙者,必埋石地中以为基。”由本义直接派生出两个引申义:18v1) 根本,基础。这个含义比较抽象,如: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毛亨传:“基,本也。
15、”盐铁论非鞅:“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2) 开始,起头。国语 晋语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韦昭注:“基,始也,始更修之于身,以能复其光。”又如:径本义是“人步行的小路”,从彳,巠声。说文:“径,步道也。”段玉裁注:“谓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步行之道,谓异于车行大路。”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人名)者,行不由径。”史记高祖本纪:“19v前有大蛇当径。”由本义直接派生出以下几个引申义:1) 泛指道路。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王逸注:“径,路也。”2) 迹,踪迹。小路上布满人行之迹,故引申出此义。广雅:“径,迹也。”3) 行。人常在小
16、路上行走,故引申出此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人名)以壶飱从径。”杜预注:“径,犹行也。”汉书苏建传附苏武:“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4) 疾速。小路往往短近易达终点,故引申出此义。史记大宛列传:“从蜀宜径,又无寇。”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径,疾也。”5) 圆中的直径。小路往往是舍曲取直形成的,20v故引申出此义。周髀算经卷上:“此夏至日道之径也。”赵婴注:“其径者,圆中之直者也。”6) 径直,直截了当。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径,戴氏侗曰:小道径达。故因之为径直之义。” 间接引申。所谓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由直接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即前人所讲的“展转为他训”,引申义和本义不发生直接
17、关系,只发生间接关系。例如:露本义是“露水”。说文:“露,润泽也。从雨,路声。”桂馥说文义证:“润泽也者,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浓茂的露水啊,不出太阳就不会干)露水只出现在室外21v,“露”因而引申出“露天”之义,如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由“露天”之义又引申出“显露”的意思,如论衡对作:“文露而旨直,辞奸而情实。”由“显露”又引申出“揭露”之义(使不该显露的事情显露了,就是洩露),如后汉书皇甫嵩传:“(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秘密被揭露了,往往招致失败,因而又引申出“败坏”义,如庄
18、子渔父:“故田荒室露,永食不足。”郭庆藩集释:“荒露谓荒芜败露。”“露”的词义引申情况可以图示如下:露(露水)露天显露揭露败坏可见,除“露天”同本义有直接关系外,其余含22v义都同本义无直接关系,是引申义的引申义。展转引申的次数越多,所产生的含义与本义的联系越弱,但不论多弱,联系总是存在的。v三、假借义 词的假借义,是指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它与词的本义没有任何关系,同词的引申义也没有内在联系,纯粹是由同音借用而得来的含义。“假借”包括“六书假借”(即“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和“古音通假”(即“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也可称为“本有其字,依声借用”)两类.v下面,我们再举两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什么是
19、假借义: 23v果本义是树上所结的果子,合体象形字。说文:“果,木实也。象果形在木之上。”由本义引申出五个含义:1饱足,如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是“饱鼓鼓的样子”。2美,如国语郑语:“味一无果。”韦昭注:“五味合,然后可食。果,美。”3有决断,玉篇:“果,果敢也。”广韵:“果,定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果,木实谓之果,故谓事之实然者曰果然,因之果敢、果断之义生焉。”论语雍也:“由(人名)也果,于从政乎何有?”4事情的结局、结果,成语“自食其果”的“果”即此义。5成为事实,实现。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三:“凡言与事应曰果。”凡言与事不应,就叫“未果”。韩非子外储说下2
20、4v:“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人名)而谋得果。”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由“成为事实”引申虚化为副词,表示三种含义:1终于,最终,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2果真,如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3到底,究竟,如孟子离娄下:“储子曰:王使人瞷(xin)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由“成为事实”引申虚化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即“如果”、“假如”之义,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果”的上述种种引申义,都与本义有关。但“果”还有与本25v义、引申义没有任何关系的假借义: 通“裹”:灵枢经寿夭刚柔:“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营医院规制度
- 装备科工作总结
- 建设施工机械设备合同书(3篇)
- 期末总结范文1200字(32篇)
- 投标保密的承诺书(30篇)
- 大一学生干部个人总结
- 江苏省泰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公共卫生主题培训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DB11T 1133-2014 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
- 高一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含答案)
-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并发症的临床处理精编ppt
-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全国通用(共19张PPT)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搭船的鸟学历案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南通公开课)
- 随州市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 日、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启示
- 珍爱生命和法同行
- 一例消化道出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 口腔技术操作规范全本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22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