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的三好号召。(1章)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 ,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1章)3英国教育家洛克 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1章) 5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1章)6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 三部分。 (1章)71990年3月
2、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1章)8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能力较差。 (2章)9学生 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 (2章)10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11、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内容和全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2、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1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 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
3、康为主要目的手工艺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3章)14、在学校体育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3章)15.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16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两大方面组织形式。17体育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 与思维活动 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
4、。 (4章)18“健康第一”的提出,对单纯生物观 的体育教学客观上起到了纠偏的作用。(4章)19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动作技能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达到动力定型阶段(也可称之为动作自动化阶段)(4章)20、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社会需求、体育学科因素、学生自身因素。(5章)21、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和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22、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 (5章)23、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5章)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
5、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5章)25、课程实施实质上由三个阶段组成: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 (6章)26、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认知与定向、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 27、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 。(7章)28.学习策略的本质在于对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 (7章)29、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强调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尤其要关注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较为低下的学生,注意保护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8章) 30.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
6、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8章)31.在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简便、易操作;二是在评价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时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与绝对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 (8章)32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8章)33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运用。(8章)34、.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
7、育课程资源。(9章)35、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通常要辅以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环节优化,才能确保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9章)36、对现有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 等(9章)37、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9章)38.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10章)39.课外体育活动
8、的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个人锻炼活动小团体活动和。 (10章)40.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自觉自愿为主,强制规定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10章)41.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检查评价三个环节。(10章)4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10章)4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
9、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 ,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1章)4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战略 。(11章)4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业余性、基础性、广泛性 的特点 (11章)46、课余体育训练是对学生进行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品德与作风等各方面的训练,其中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内容。 (11章)47、身体训练水平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 (11章4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一般有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
10、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等。(11章)49、选拔参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时,最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是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11章)50、身体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51、课余体育竞赛有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等特点。 (12章)52、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12章)53、课余体育竞赛是充分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比赛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 、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2章)
11、54、竞赛规程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制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12章)55.制定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时,应考虑群众性可行性 、常规性 、简便性的几个方面。56.循环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12章)57.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13章)58.体育教师要从职业型的“教书匠”转变为事业型“教育家”。(13章) 59.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13章)60.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学
12、科的教师相比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61.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62.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环节,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也应以体育课展开。 (13章)63、为适应实习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和该校教师教学特点的要求,在实习生试教之前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上一次“示范课” (14章)64.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有岗前培训,院校培训和校本培训。 (14章)65.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14章)66.新体育分为“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等四个方面。67.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运动是人
13、的本性,主张“体育即生活”,提倡“教育化的体育”,推崇自然活动,反对德、瑞式的人为体操。68.1978年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国际体育运动宪章宣布:“体育运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69.1979年5月1522日由原教育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在江苏扬州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扬州会议,重振学校体育的新秩序,引进了先进国家学校体育的新思想,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70.学校体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71.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要素,学生既
14、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72.身体形态发育有两次高速增长期:一是由胎儿到出生后的一年内;二是青春期。73.体能人们通常也称之为体力,反映这种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部分。(2章)74.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4章)。75.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76. 体育教学五要素是:教师、 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 77.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生理称泛化系统)、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分化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生理上称稳定阶段) 78
15、.后一次课尽量安排在上一堂课后的超量恢复阶段,才能产生练习的效果积累79.体育教学方法中的直观法包括动作示范、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多媒体技术、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 。80.体育教学方法中的预防与纠错法包括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 。81.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82.各项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五项,各项合理运用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则称为专项密度 。83.综合密度的统计整理与分析内容有: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的情况;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课总时间的比例;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之间的比例。84
16、.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包括:体育教师、班主任、有特长的其他教师、校医、学生、家长、校外体育专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员、教练员、有体育特长的其他人员等。(8章)85.竞技运动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有:第一,遵循体育规律和健身原理;第二、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接受;第三、具有健身价值,适合学生身心发展。(8章)8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组成环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10章)87.学校课余训练具有业余性、基础性和广泛性等特点。88.制定课时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有训练目标与要求,课的顺序、内容与主要手段,课的组织形式,课的时间与
17、负荷安排。 89.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具有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等特点。 二、判断题 1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1章) 2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3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 改为“体育科”。() (1章) 4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1章)5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是相同的。() (2章)6高中以后,学生的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而肺活量减小。() (2章)7学生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2章)8中
18、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增快。()9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 (2章)10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少数具有一定智力因素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 11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的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 (3章)12体育实践类课程与运动训练有很大的区别。从事身体练习是两者共同的特征。() 13体育课程的功能是根据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自
19、身需要,对体育功能合理选择和组合的结果。()(4章)14、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5章)15、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5章)16、体育教师就是要把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6章)17、运动技术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 (7章)18、完整练习法是运用在认知与定向阶段的练习策略。 (7章)19、体育学习方法是构成体育学习策略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 (7章)20、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尤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 (8章)21.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20、准中,设置了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学生的健康行为不属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8章)22. 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各方面的评价。(8章)23、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9章)24. 学生家庭的体育器材、设备、体育图书、报刊、网络等也是不可忽视的体育课程资源。 (9章)25. 由于地域、气候、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可供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必然会千差万别。(9章)26.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能够构成体育教学的直接内容。 (9章)27.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
21、发与利用不包括对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章)2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无疑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情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左右学生运动兴趣、锻炼习惯、体育意识的形成,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29 课外体育活动不同于体育课的教学,其活动内容由学校统一计划安排。() (10章)30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强制规定为主,自觉自愿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10章)31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 ) (10章)3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显著特点是广泛性。( ) (11章)34体育特长班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2、。 ( ) (11章)35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度训练。( ) (11章)3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的战术训练,重在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11章)37对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最好是使运动员处在类似比赛的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技战术训练水平的充分展示,为评价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 (11章)38.身体形态指标是选拔参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生时,最常用的测试指标之一。( )39、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 (12章)40.体育节是将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有机融合的活动。(41、竞赛规程应在赛前前几周
23、,甚至更早发给各参赛单位,以便充分作好赛前准备,激励学生锻炼身体。( ) (12章)42.单循环是指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之间要轮流相遇一次,败者被淘汰,最后全胜的队为冠军。( ) (12章)43、轮换法是指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参赛者按规定的轮换顺序依次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最后综合各项目的成绩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方法。( ) (12章)44体育教师需要有体育术和运动术,运动术是体育教师“育体”的一种手段。() 45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一种由于教学制度而发生的支配和丛属的关系,是以师生情感为基础的朋友。( ) (13章)46体育教师的工作不仅面向全体学生,也面向学校。() (13章)47.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
24、研究都应以体育课为中心展开。() (13章)48、体育技术学科是运用基础学科和体育应用学科的一般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各专项技术,理论的教学和训练问题的学科。()(14章) 49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点。() (14章)50、体育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管理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5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应以学校领导的工作任务作为确定实习内容的依据。()52、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比骨骼肌快。()(2章)53、默念与自我暗示不属于体育教学方法中的语言法。()(6章)54、在学生人数多,新授内容比较困难,复习内容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宜采用两组一次等
25、时轮换的组织形式。()(补充)55、在新授教材难度大、复杂,需加强辅助练习或诱导练习时宜采用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的组织形式。() (补充)56、在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多,新内容比较容易或复习内容比较熟悉,以及考核前的复习课宜采用三组两次轮换的组织形式。()(补充)57、增大课的练习密度,有利于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发挥体能,增强体质,实现课的目标。()(补充)60、“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主导性”越强,“学生主体性”也越强。 () (补充)三、选择题: 1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B奏定学堂章程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章)2
26、身体发展主要包括A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机体适应能力 等多方面综合的发展。 (2章)3体育与健康课是 A.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3章)4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一定的B体育目的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 (3章)5体育运动不仅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使主体实现身体认知,而且能促进个体A非智力因素 因素的发展。 (4章)6建国以来,我国学习了苏联的凯洛夫教育理论,学科中心论一直占课程论的统治地位,与学科中心论相对应的学校教育提倡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B课堂
27、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章) 7学科中心论和手段论体育观D强调教师的方法指导 ,但忽视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4章) 8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领域,由于A体育价值 观的变化,体育课程本位功能的中心也发生了变化。(4章) 9体育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儿童时期体育游戏中角色的变化帮助儿童适应生活,同时肩负着C体育文化 传递和重建的作用。 (4章)10运动过程中,人体的D技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最后逐步下降,
28、这就是体育课结构的根据。 (4章)11、 运动技能 学习领域最能体现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也是其它领域的载体。 4、复述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7章)5、完整练习法运用于 自然化熟悉阶段 。 (7章)7、认知与定向阶段学生动作表现是 动作不协调,难以发现错误 。 (7章)9、下列不属于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因素是 他人支持 。 (7章)10.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的C全面性 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 (6章)11.学生体育课的运动技能评价应根据各个学校所选择的B具体内容加以确定。 (6章)12.体育学习评价标准的D多元化 ,在很大程度上能很好地发挥体
29、育学习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 (6章)13. 通过全面地评价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C人格品质 。 (6章)14. 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B个体差异 。 15. 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中,B定量评价 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体育达标测验,如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评定学生运动能力的达标程度。 (6章)16. 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的基本方法为: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A.增强体能 、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8章)17. 体育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体育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
30、达成体育课程目标的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具有 A.广泛多样 的特点。 (8章)18. 学校应该对已有的场地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重新部署适合多种运动项目进行的运动场地,为A.体育课程 的教学提供有利条件。(8章) 19. 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A.显性体育课程 资源可以直接成为体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相对易于开发与利用。 (8章)20. 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挑战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的身体活动,其中, A. 竞争性和娱乐性 最为突出。 (9章)21、 学校运动场地的改造必须保证学生运动的 C安全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2. 在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发挥学生 D主体 的作用,
31、以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23.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与(D课外体育活动. )。(9章) 24. 下列哪种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C.经常性 )。 (9章)25. 全校性活动内容的选择余地较小,一般来说比较适于早操、(B课间操)等组织。 26. 班级体育锻炼活动以(A教学班)为单位进行。 (10章)27班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计划是落实每天几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B.1小时)。28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自觉自愿为主,(C强制规定 )为辅的操作过程。 (9章)29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动态的(A管理 )过程。 (9章)3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训练一样,主要目标是(A提高
32、运动成绩 )。 (10章)31保证运动训练顺利进行和提高效果的重要环节是(B训练计划 )。 (10章)3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身体训练和(B技术训练)。 (11章)33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A学校运动队 )。 (10章)3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首要问题是(B确定训练项目)。 (10章)3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的战术训练,重在培养(A战术意识.)。 (10章)36.淘汰法可以分为B单淘汰、双淘汰.两种形式 (11章)37.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在指制定竞赛规程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应执行的规定实事求是的明确制定出,并考虑其D可行性。 (11章)38 A田径、
33、游泳、跳绳 是根据客观标准评定成绩和名次 (11章)39. C.单淘汰 是指将所有参赛选手编排成一定的比赛次序,相邻的两名选手进行比赛,败者被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直至整个比赛最后一场的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 40师生活动于其中,并能影响其行为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的总和称为 (B体育课堂环境)41新的师生关系下,体育教师的职业角色转变为 (C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12章)42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的必要途径是( A体育科研 ) (12章)43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 (C教材 )来体现 (12章)44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要以 ( D体育课 )为中心展开 (12章)45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34、A终身教育导论 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46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关键在于教育实习的 B准备工作 (13章)47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以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为基本特征,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模式是 C校本培训 (13章)48. C.教育实习 中的科研和教研是校内科研、教研的延伸。 (13章)49. B 教育见习 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环节。 (13章)50.体育课心理负荷的注意高峰一般出现在课的 B15min 处;(6章)51情绪高峰一般分别出现在课的 A4 18min和36 40min 。(6章)52意志高峰一般出现在 D 2
35、0 30min 。(6章)四、名词解释:1、奏定学堂章程:也称葵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政府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第一个新教育学制,1903年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重新拟定并奏请清廷颁布的。清末明初新教育制度主要以此为据。它对后来的学校教育影响很大,并一致施行至1911年清政府灭亡。奏定学堂章程在学校体育方面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例如把“体操课”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并在“体操课”的宗旨及内容上作了原则规定。(1章)2、自然主义体育:一种体育学派。其主要观点:强调体育应以生物学和教育学原则为指导,以人对运动的需求为基础,建立“合自然性”的促进人体发育成长的身体锻炼体系。主张把身体锻炼的
36、概念扩展到日常的运动和劳动。强调体育教育要适应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实际。3、实用主义体育:一种体育学派。由美国的“新体育”思想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美国教育和体育的科学化运动、发展主义教育运动和社会化教育运动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体育”思想。这种“新体育”思想,后来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实用主义体育学派。其代表人物是伍德和威廉姆斯。他们认为,体育就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体育手段和方法上,主张采用更自然、自愿、活跃的运动方式。其主要观点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基本一致,因而被称为美国自然体育学派。它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有较大的影响。(
37、1章)4、军国民体育:一种近代体育体系。以培养国民的忠君、爱国、尚武精神为宗旨,以兵士体操为主要内容,是军国民教育的重要手段。5、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手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章)6、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 、“大众体育”。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的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
38、体育;按职业分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健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育、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2章)7、终身体育: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是由人体发展规律和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2章)8.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3章)9.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
39、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9章)10.课余体育训练: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0章)11.课余体育竞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11章)1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
40、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3章)13.学校体育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并决定着学校体育实践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制约着学校体育实践的全过程,具有导向、动员和激励的作用。(3章)14.学校体育本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其发展既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
41、所制约,也受一定社会的教育、体育所制约;既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目标服务,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目标服务,也为一定社会的教育、体育目标服务。(3章)15.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的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4章)16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也称超量代偿。有关运动时和运动后休息期间能量物质消耗和恢复过程的超量恢复学说,是由前苏联学者雅姆波斯卡娅提出来的。(补充)17.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发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它体
42、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4章)18.体育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认识与追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体育课程认识与观念体系。(4章)19.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的活动。(6章)20.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和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 (6章)21.直观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6章)。22.体育课程
43、目标:是体育课程实施前预期学生在品德、体力、情绪、运动技能、认知方面变化所达到的程度。(3章)23.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4章)24.体能:也叫体适能,是人体对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体能包括两个层次:健康体能和竞技运动体能。(4章)25.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6章)26.语言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6章)27.自主学习法:在教师德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
44、学习模式。(6章)28.探究式学习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研究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发现问题、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法。(6章)29.发现式教学法: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也称问题法。(6章)30.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形式。(6章)31.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
45、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6章)32.课练习密度(学生练习密度):学生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它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反映学生实际身体活动的时间。(6章)33.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34.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总称。(8章)35.同质分组:所谓同质分组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教学。为了缩小组内学生的差异,在同一个小组内按统一目标、内容、进度进行学习的组织形态。(5章) 36.异质分组:所
46、谓异质分组是有意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相帮助的组织形态。(5章)37.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10章)38.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活动的组合)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10章)39.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10章)40.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
47、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11章)五、简答题1、简述体育课程的新特征(3章)答:(1)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体育兴趣、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基础。(2)强调认知经验,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注重学会学习和学习过程性评价。(3)够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4)改变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分注重评价的甑别功能倾向,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进步性评价。(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如编制校本课程)2、简述青少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48、(2章)(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2) 身体形态发育有两次高速增长期:一是由胎儿到出生后的一年内;二是青春期。(3)发育的不平衡特点造成“身长体轻”的形体特点,肌肉支撑能力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应注意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3、简述亲少年学生骨骼肌肉发育的主要特点(2章)(1)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即股骨和肱骨等)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但骨化过程旺盛,骺软骨生长活跃,适当的生理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2) 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横断面积小,肌纤维细长
49、,肌肉力量、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快。高中后有所增强。4、简述青少年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具有哪些特征(2章)(1)各项体能发展的敏感期不一样;(2)身体突增期12年后,即出现体能发展的敏感期;(3)男、女生各项体能发展敏感期的速度快慢、出现高峰的早晚、顺序的先后有所不同。5、学校体育的本质特点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功能主要有哪些?(2章)(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血液循环、增厚骨密度、增加肌肉收缩力,促进身高增长)(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包括与健康、运动有关的体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3)提
50、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对环境、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6、简述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2章)(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根据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选择多种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坚持科学性、有针对性,全面性合理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负荷量度。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使体态、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心肺能力、肌肉骨骼、呼吸系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7、根据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
51、基本要求,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些什么?(综合)(1)青少年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发育落后于运动系统的发育,要注意加强心肺功能的锻炼,但是在安排耐力练习时,要教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尽量避免做憋气的练习; (2)脑细胞较脆弱,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掌握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尤其是女生,练习时要加强保护。 (3)青少年学生的骨化过程旺盛,骺软骨生长活跃,适当的生理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但在安排大负荷、大强度练习时要谨慎,避免造成运动损伤。8.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哪几个因素?(3章)(1)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内容维度上看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既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也包括学
52、生的长久的需要;从学习的性质来看,既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也包括学生在后天的体育过程中形成的自觉的需要。(2) 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根据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需要和家庭、社区、民族、国家的需要以及能提供的条件和保障因素去制定。(3) 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不仅要考虑体育学科的存在,还要进一步考虑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特点等。9.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有哪些要求?(3章)(1) 正确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是充分发挥学习体育目标的指引、导向作用的关键。(2) 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才能对于达到目标的进程有清晰的认识;
53、才能有利于正确选择体育的内容,正确组织实施;才能为评估提供明确具体的依据。(3) 对目标的表述,应将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10.简述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几个原则。(4章)(1) 可靠有效:体育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学生受益。(2) 互动性:成功合理调整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们的相互关系。(3) 可行性:体育课程改革应是体育教师能操作和实行的。(4)灵活性:成功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应当是可变通的。允许、鼓励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与创新。(5)突出重点: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避免面面俱到,应根据特定的体育课程计划,在不同的阶段抓住重点。1
54、1.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6章)(1)身体直接参与(身体练习、运动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学生的身体的差异比智力的差异大而明显。)(2)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体力+智力+情感意志=身体思维) (3)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疲劳产生。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学生的身体健康。)12.简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6章)(1)整体性(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能+增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品德=各类目标是彼此相连,有机的统一体)(2)连续性(各年级目标、各单元目标、各课时目标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前面的目标为后面目标奠定基础
55、,后面目标是在前面目标基础上的发展与深化。)(4) 层次性(各领域目标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层次)13.简述体育教学目标中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5章)(1) 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即学生学习产生的变化和结果。(2) 准确使用行为动词来描述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以区分结果的层次性。(3) 规定学习条件(一般包括环境、信息、情景三类)(4) 说明预期结果(学习结果或学习行为达到的程度)(5) 合理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可达到的、可想象的、可向往的,让学生清楚他们被期望了解什么?能做什么?1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什么?(6章)(1) 与体育课程目标(上位目标)有机衔接,相一致。(2) 有教育价值(3) 目标描述要准确,使教师清楚、学生明白。(4)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跳一跳,够得着)(5) 找到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既符合学生需要和学生条件的实际,又能达到学习结果)(6) 合理的目标分类(以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的设置的五个领域目标为依据)(7) 及时调整(视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变是为了不变”)15.体育教学内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出租车承包运营人力资源配置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协议4篇
- 2025年度数字化车间承包经营合作协议4篇
- 方形母端快接式端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叉车电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个人股权分割与转让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心理咨询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房源信息在线交易安全保障协议4篇
- 2025年江苏国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试卷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标准python三级练习
- 公益慈善机构数字化转型行业三年发展洞察报告
- 饲料厂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2024年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名著阅读】《红岩》30题(附答案解析)
- Starter Unit 2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
- 2024年江苏鑫财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