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合肥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18—2019学年合肥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18—2019学年合肥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18—2019学年合肥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2018—2019学年合肥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六中、合肥一中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值: 150 分;时长: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 13 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

2、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芑以 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融合渗透,构成有机整体。这些 乡村记忆关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 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 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 就要

3、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 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

4、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 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新型城镇化建设如能兼顾人文保护,就可能不会使“乡愁”成为令人遗憾的“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的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留住乡村记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5、的一项是( ) (3 分)A. 围绕着乡村记忆保护问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性保留有价值的乡村记忆,体现出了辩证思想。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宗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即使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也不能说明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虽然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但乡村记忆的内涵

6、仍应保持不变。D.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二 )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 46 题。根河之恋叶梅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吼吼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仲展腰肢,向 远方而去,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 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 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分离不开。眼下,

7、 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披着头中,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巳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 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 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

8、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 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肥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未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 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因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

9、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回到草原以后,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二十一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问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

10、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村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 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根河

11、的 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受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乌热尔图为玛丽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 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

12、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们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5. 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6 分)6. 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6 分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 面的 文宁 ,完 成 79 题。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13、。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 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

14、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 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 为翰林。蔡光生晚年表现出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

15、厉色对人, 但 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一一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泙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庋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他都欣然接纳。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 哲 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篷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 进 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16、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向席笑谑。这情形很像先秦,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到处都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但是中国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 灵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注】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7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17、,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材料开始就把蔡元培比喻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与深远影响。8 .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崇信,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C.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最重要、最深远的改革之一,就是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由研究风是的确立。D.材料结尾将蔡元培和老哲人苏格拉底作比较,既道出他艰难的处境,又给子他崇高的历史地位。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服膺“为学问而学问”的自由 研究精神。B.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

18、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 美的敏感。C.蔡元培参加乡试时,引用礼记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文章开头,表现了他的特立独行、 狂放不羁。D.蔡元培在晚年时,不仅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对于何意见、批评也都欣然接纳,表现出了虚怀若谷的高尚 情怀。9 .材料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19、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 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 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 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

20、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 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享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 吊 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 物之 外也。(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乎而去取之

21、/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 求祸而辞福/B.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C.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D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 / 可以足吾欲者 / 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 / 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 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守”中的“移”在文中是调任的意思,是中国古代官职变更的一种方式。B. “狱讼”在文中分指牢

22、狱和诉讼,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也审理辖区案件。C. “城郭”在文中泛指城,分而言之,“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D. “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表字,古人的字和名之间一般存在意义上的关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意识,就可以随遇而安。B. 作者到胶西一年之后,身体更加丰腴而白发逐渐变黑,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C.作者登台远望,遥想一系列古人的丰功伟绩,感慨唏嘘,可见建功立业之理想尚在。D.作者能够“游于物之外也”,其弟又以“超然”命名此台,适见兄弟二人志意相迎。13. 把文中

23、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彼扶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知胜负之所在。(2)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二 )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 9 分)阅读下 面这 首宋 诗, 完成 14-15 题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 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村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凤之黑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首联“

24、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天质”与“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努力。B. 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C. 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肚一筹。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15. 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三 ) 名篇名句默写 ( 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卫凤氓中,“ , ”两句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喻婚后女子容颜的 憔悴,并暗示

25、其最终被弃的不幸遭遇。(2)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人才的可望而不可即,点明了 诗人忧愁不绝的原因。(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写集会之日气候宜人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 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 ADC戏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

26、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 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27、是()(3分)A.应启尽后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B.应启尽后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C.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D. 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19 .下列在文中

28、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B.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C.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难辨方向D.走进“大洋一号”,就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20.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把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晰,句意明确;不得增删信息,不能改动原意。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 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

29、:奋斗 梦想建强国谋复兴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四、写作 (60 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你想过把“青春”与“色彩联系起来吗?你想不想为你的青春描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请以“我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诉说你的经历、志趣、梦想800 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合肥六中、淮北一中、阜阳一中、滁州中学、合肥一中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 .A【解析】B项“必须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综合甄选”;C项“是留住乡村记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理

30、解错误,原文表述为“呵护乡村记忆”; D 项“使之成 为相关产 业的配套设施”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2 .D【解析】“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宗旨”分析错误,应该理解为“这是文章 论证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或基础)”。3 .C【解析】“乡村记忆的内涵仍应保持不变”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让原来的乡村记忆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4 .D【解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加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5 . ( 1)含义:根河丰厚的自然环境及鄂温克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蕴含其中的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对自然与生命

31、的理解、对现代文明的态度。(2)原因:“我”只是一个游客,匆匆来去,很难“抵达”根河丰厚的底蕴,无法全面把握和深入感受其历史文化内涵。( 3 )情感:对根河的热爱,对根河所代表的这片土地的赞颂和眷恋,对根河以及鄂温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希冀,以及自己无法深入理解这种文化的遗憾。 (每点 2 分,意思对则可)6 . (1)表现:玛丽亚索一一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乌热尔图一一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2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每 点 3

32、分,意思对则可)7 . A【解析】“把蔡元培比喻成投入水中的石子”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在静水中投下知 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8 .C【解析】“表现了他的特立独行、狂放不羁”分析错误,该事例位于“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段落中。9 . ( 1)在学术研究方面,蔡元培是著名学者。他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深入研究。(2)在教育行政方面,蔡元培是杰出教育家。他改革北京大学,使北大成为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3)在个人品质方面,蔡元培有完美人格。他心境平静,思想崇高;又虚怀若谷,能容纳多元。 (每点 2 分,意思对则可)10 .C11 . B【解析】“狱讼在文中分指牢狱

33、和诉讼”解说错误。“狱讼”在文中皆指诉讼案件。12 . B【解析】“身体更加丰腴而白发逐渐变黑,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分析错误,原 文有 “乐其风俗之淳”与“乐哉游乎!”两处表述。13 . ( 1)它倚仗高大的形象来面对着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 看人 争斗,又 哪里知道 谁胜 谁负呢。 (重点词:临,隙,焉;各 1 分。句意 2 分)( 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重点词:因,新,相与;各1 分。句意 2 分)【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

34、有快乐,不必 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 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倚仗高大的形象来面对着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