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级6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腓尼基人能够发明腓尼基字母的原因是()a. 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b. 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c. 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d. 腓尼基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为了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故选b;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世界东岸地区建立一系列小城邦,没有建立庞大的帝国,a错误;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是腓尼基字母的特点,不是发明的原因,c错误;腓

2、尼基字母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陆上丝绸之路从汉朝开始出现,d错误。2.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进行改革,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 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b. 便于国王加强对官员控制c. 适应不同地区风俗的需要d.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大流士一世“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是要通过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来达到便于国王加强对官员控制的目的,故b项正确;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只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a项错误;适应不同地区风俗的需要和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大流士改革的

3、根本目的不符,cd两项错误。3.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达b. 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c. 国家重视d. 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游历欧亚非三洲”“ 载蜜而归”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学繁荣与吸收外来文明并进行融合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吸收其它地区的文明,不涉及经济,也与国家重视无关,排除ac项;吸收其它文明,并不是立足以往文明,排除d项。4.印度在公元最初几世纪完成的政论著作政事论中提出不要把自由民变为奴隶的要求,作者主张奴隶主把土地

4、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必须向主人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并要服劳役。从材料可以看出()a. 封建生产关系可能已经在印度出现b. 政事论作者同情奴隶的遭遇c. 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缓慢d. 政事论作者认为应该平均分配土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作者主张奴隶主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必须向主人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并要服劳役。”可知印度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与封建社会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相同,故选a;材料没有同情奴隶的内容,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提出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没有说“平均分配土地”,d错误。5.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

5、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 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 天皇掌握了实权【答案】a【解析】【详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属于实质性的变化,故选a项;引进中国制度、缓和矛盾和天皇掌握实权都属于日本社会的变化,但算不上是实质性变化,排除bcd项。故选a。6.“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 雅典城邦

6、的政治b.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c. 罗马教廷的统治d.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中的封建等级无关,排除。7.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由27%增加到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可知()a. 人口的

7、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b. 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c. 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 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作物【答案】b【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人口增加,城市发展,而且催化了工业革命,说明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了深远影响,b正确;a、c、d只提到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部分影响,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8.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其意图是a. 为殖民扩张寻求理论支持b. 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c. 把人文主义传播到美洲大陆d. 用传播宗教

8、取代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西班牙王室的行为,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西班牙王室这么做是从宗教神学上为其进行的对外殖民扩张寻求正当合理的借口,表面上是传播宗教,实际上是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故b项排除,a项正确。西班牙王室的行为不是要传播人文主义,故排除c项。殖民扩张是其目的,而不可能由传播宗教来取代,传播宗教只是一种手段,故排除d项。9.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 建立

9、的殖民统治最早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10.20世纪的世界,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二战前形成了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格局。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

10、是a.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b.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 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d. “冷战”局面的形成【答案】c【解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轴心国、北约和华约等均是大国结盟的产物,也均威胁了世界和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只适合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只适合轴心国同盟,“冷战”局面的形成只适合北约和华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a. 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削弱b. 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c. 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d. 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

11、】根据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的削弱,故选a;一战战前建立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二战只有一个军事侵略集团,b错误;二战时北非地区成为主战场,一战不是,c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性质不同,d 错误。12.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a. 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b. 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c. 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d. “物竞天择”进化理论的正确【答案】b【解析】【

12、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肉桂、肉豆蔻和丁香都是原产于东方的香料,西班牙将这些香料植物图案印制在纹章上体现了对东方香料的狂热追求,从侧面印制了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因此b选项正确;直接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的是贵金属的大量流入,a选项错误;这些都是早已存在的已知物种,并非新物种,c选项错误;“物竞天择”的进化理论提出是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d选项错误。故选b。13.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a. 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b. 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c. 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

13、d. 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西班牙强迫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明显是把拉丁美洲变成西班牙的原料产地,成为其经济附庸,故选c;西班牙要把拉丁美洲变成原料产地,不是商品市场,排除a;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西班牙没有成为全球商业中心,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14.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商业革命的空前高涨b. 物种的全球大交流c. 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d. 生育观念空前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结合所学可知

14、,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从而促进人口的增长,b正确;商业革命指的是商路中心的转移、商品种类增加等,与人口增加无关,排除a;新航路开辟之后,移民主要流向是美洲,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15.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a. 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 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 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 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

15、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世界各地,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由材料“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当时欧洲的工业品销往的主要是非洲和美洲,故b项错误;由材料“(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可知,欧洲的掠夺遍及亚、非、美洲,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6.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

16、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 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b. 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c. 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d.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可知是理性的思维过程,并不是“形成”,故排除a项;牛顿主张理性,认为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才是通达知识的正确道路,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故选b项;材料强调牛顿力学的影响,但没有涉及否定传统的文化体系,故排除c项;牛顿力学产生于17世纪,而宗教改革发展于16世纪,故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牛顿科学研究的影

17、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结合牛顿力学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7.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说明英国a. 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b. 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c. 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d. 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首相提出议会休会五周,但是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因为按照规定政府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政府方案要经过议会批准,故答案为d

18、;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会,a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c 错误。18. 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787年美国宪法( )a. 在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b. 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c. 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d. 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一方面要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要

19、防止中央政府权力过分集中而出现专制独裁,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说法本身错误,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c项仅仅是1787年宪法的一个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仅仅是1787年宪法的一个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19.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a. 强化农奴制b. 保留沙皇专制c. 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d. 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20、可知,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使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a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并非强化农奴制,无法体现改革的特殊性,排除。c项,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与“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无关,排除。d项,允许农民从商的相关法令体现了“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排除。20.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都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a

21、.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 实现民族独立c.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d. 废除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01800年期间,大西洋沿岸先后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故答案为a项;实现民族独立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目标,废除君主专制是法国大革命的目标,b、d两项不是“相同目标”,均排除;美国追求建立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21.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由此可以推断a. 德国社会制度比英国先进b. 英国丧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c. 德国已成为新的

22、世界工厂d. 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强劲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德国地位的上升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量新技术的应用,而英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应用不足,d项符合题意;德国和英国同为君主立宪制,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只有15%,并没有成为世界工厂,排除c项。22.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 欧

23、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互相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扩军备战,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据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且时间不符,排除。23.19世纪中期,英国

24、兴起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如到公共场合观看演讲、参加音乐会,参观博物馆以及观看球类比赛等。在一些慈善企业家的组织下,许多工厂工人还开始了集体休假和集体旅游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 消费模式发生改变b. 阶级矛盾趋于缓和c. 社会收入普遍增长d. 社会风气趋向奢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科技进步促进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消费不在是特权的象征,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并非趋于缓和,b选项错误;c选项中“普遍”一词表述绝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大众消费趋势增长不等于社会风气趋向奢靡,d选项错误。故选a。2

25、4.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a. 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b. 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c. 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d. 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c选项符合题意。新旧理论杂糅相济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马克思主义并不能预知未来,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批判中进行创新,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5.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

26、;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a. 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b. 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c.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d. 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体现出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达国家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劣势,也就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故c项正确;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地区民族国家的独立,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比以前减弱,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b项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独立,故d项错误。26.1871年,巴黎

27、公社法令规定,除国民自卫军外,不得在巴黎成立或调入任何武装部队。警察局也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变为公社随时可以撤换的工作机关,材料表明巴黎公社a. 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原则b. 创立了新型的行政体制c. 创立了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d. 注重改造旧的国家机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重新建立军队,调整警察机构,这表明巴黎公社注重改造国家机器,故选d项;材料信息“不得在巴黎成立或调入任何武装部队”没有反映主权在民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军队、警察机构等旧国家机器的改造,并没有涉及创新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民自治,故c项错误。27.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

28、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b. 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c. 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d. 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不可调和,十月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故b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中“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二月革命已

29、经推翻了沙皇统治。故排除。d项,一战是革命爆发的外部推动因素,包含于b项中,故排除。28.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a. 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b. 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c. 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 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可知,苏联巨大的工

30、业生产能力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a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德国侵略,排除b;材料信息与轻工业发展无关,排除c。2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 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 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 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 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答案】b【解析】赴法华工的表现的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

31、a不符合题意;法国是协约国的一方,华工支援了法国就是支援了协约国一方,因此赴法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故b符合题意;中国的参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取胜,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参加了一战,但是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并没有收回,故d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要依据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是协约国的一方,华工支援了法国就是支援了协约国,因此赴法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30.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

32、这表明()a. 人类需要全球治理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 世界形势动荡不安d. 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全球化弊端和人类生产全球性问题凸显,这说明人类需要全球治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经济领域的全球问题,c项强调政治领域问题,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诸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化发展迅速,d项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31.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

33、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三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

34、联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3)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共同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2)简析:推动了

35、西欧国家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3)特征:最初是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后来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成因: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和新航路开辟开始进行殖民扩张。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展,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扩大资本输出和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一“欧洲人口从1650年占世界人口的18.3%到1900年

36、的24.9%”可知欧洲占比不断扩大;根据材料一“非洲人口从1650年占世界人口的18.3%到1900年的7.4%”表明非洲占比不断下降;根据材料一“美洲1650年占世界人口2.4%,1750年1.6%到1900年的9.0%”可知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共同因素:根据材料一的时间“16501900年”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进行回答。联系:主要从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分析各洲人口变化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

37、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进行分析归纳。(2)根据材料二“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西欧国家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进行回答。(3)特征:根据材料三欧洲在

38、非洲侵略的三幅图,可以观察到最初是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后来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成因:从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三个经济时期欧洲对非洲的侵略表现进行分析说明。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1830年,英国科

39、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发明?请各举两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答案】(1)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

40、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2)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话、汽车、飞机等。特点: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详解】(1)评价人物的标准要采

41、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如密切了世界的联系,又要看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对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2)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集中在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如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在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行业和重工业上,如电话、汽车和飞机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是科技与技术实现了紧密的结合、以重工业为主导和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等方面。(3)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几个阶段进行分析,要突出上述历史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42、知识回答问题。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年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期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质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近代时期消费实态:由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变为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消费观念:由非理性节俭变为理性节俭。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20世纪下半叶后现代时期消费实态:符号消费时代来临,注重精神

43、消费,追求个性,炫耀品味,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注: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任选一个时期,提炼消费文化观念的时代特点,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水平三:能够结合表中数据将表中所选时期的消费文化观念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示例1:古典时期,以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重视公共消费和精神性消费,消费具有一定的等级差别。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达使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社会上和宗教信仰中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得追求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