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甘利婷-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6章(美工版2012.8.21).ppt.Convertor_第1页
ok甘利婷-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6章(美工版2012.8.21).ppt.Convertor_第2页
ok甘利婷-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6章(美工版2012.8.21).ppt.Convertor_第3页
ok甘利婷-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6章(美工版2012.8.21).ppt.Convertor_第4页
ok甘利婷-教师资格-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16章(美工版2012.8.21).ppt.Convertor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以影响学生为主的技术方法(一)行为疗法 辅导人员通过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奖赏或惩罚,使其适应某一行为模式或改变某一行为模式的方法。1、强化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惩罚法等。2、放松训练在暗示作用下,使人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3、系统脱敏法 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4、模仿学习5、肯定性训练 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二)认知疗法1、认知疗法的实质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

2、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方法。 基本观点: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主要着眼点是来访者的认知问题。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2、认知疗法的过程(1)建立求助的动机。(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3、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思维 可采用提问、自我

3、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检验 鼓励将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其不符合实际,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4)去中心化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4、理性-情绪疗法 又叫理性情绪辅导法,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艾里斯的ABC理论: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观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辅导老师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

4、,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三)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非指导性疗法、个人中心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人性观。人的本质是好的;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人的取向就是成长、健康、独立自主和自我实现。人有能力自觉认识和掌握自己的生命;人有自发性,可以自然地生长。坚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自我实现。这意味着来访者有能力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的任务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三)以当事人为中心

5、疗法(非指导性疗法、个人中心法) 做法:心理辅导的过程,协助当事人澄清自己的观念,修正前进方向,重定生活目标,在后继的人生旅途上,从生活实践中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 教师应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和愿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事人的自我观念和对世界的观念上。 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咨询者要做的就是建立和促进良好的辅导关系。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四)精神分析学派的方法 关于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有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催眠等。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要求(一)教师要给予学生爱与尊重 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

6、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耐心倾听学生讲述自己的问题,无条件地接受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二)把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三)心理辅导要注意点面结合,预防为主(四)把心理辅导寓于德育之中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例:、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治疗或干预问题学生的方法( )、强化法、系统脱敏技术、认知疗法、访谈法答案: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的提出者是( )、罗杰斯、艾利斯、斯金纳、班杜拉答案: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本章内容比较简略。主要了解了三大问题,即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以及网络成瘾);初步了解心理辅导最常

7、用的三种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疗法。本章小结第十六章 中学德育本章属于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德育论部分。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2)理解品德理论、影响因素;(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第十六章 中学德育(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运用方法、熟悉途径;(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历次考试中的热点问题。考试表现为各种题型。学习时要对本章内容理解记忆,融会贯通,而对内容、规律、原则、方法要求准确记忆。 教材分别从结构与方

8、法、内容、规律、原则、途径与方法、理论等六个方面论述。第十六章 中学德育一、品德结构及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1道德认识(知)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个体道德的基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都依赖于道德认识。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

9、品德发展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激发和推动作用。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

10、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 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 对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也是学习道德规范的动力保证。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

11、的外在表现。因此,在评定一个人的品德时,更多的是依据这个人的道德行为。履行道德行为能深化道德认识与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评价能力,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例:1、品德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答案:A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外在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影响。 、自身因素智力因素;教育程度;情绪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也是品德形成的很重要的内部因素。)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

12、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和自觉性。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2自我意识增强 中学生的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

13、了有效的前提。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中学生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逐渐完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

14、1)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3)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在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一节品德结

15、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以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在德育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应该遵循发展规律,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三、品德发展的方法(略,见第四节)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例】辨析题:中学生品德发展已经成熟。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学生品德较小学生有较大发展,中学生已经出现伦理道德,并有一定的自律性。但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

16、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品德发展趋向成熟。第一节品德结构与中学生品德发展一、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德育即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外延: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对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的内部矛盾运动,达到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

17、过程。 简言之,就是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例:辨析题1、德育其实质上就是政治教育。【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从内涵来看是指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对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的内部矛盾运动,达到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外延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政治教育只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2、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8、。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对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的内部矛盾运动,达到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要求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的过程。促进学生品德形成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基本内容:(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意义: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或热爱态度。 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包括: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二)理想主义和传统教育 意义:理想是人们对未来

19、事物、生活或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学习目的教育、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传统教育是指向学生进行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传统美德。主要内容是:“公忠”原则,“人伦”价值和准则,向往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重视道德修养的道德行为。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三)集体主义教育 意义:集体主义指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集体、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 内容包括: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爱班级、爱学校,维护集体荣誉;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

20、的教育。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四)劳动教育意义: 就是使学生具有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观点,形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品质。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五)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意义:是学校德育的较高层次。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是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 主要包括: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的规章的教育。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教育、人生目的和意义教育。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二、德育内容的新发展(一)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并称

21、三生教育。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概念:生存教育是通过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内容:有关生存的知识和经验。它包括安全教育,但更主要的是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的技能,掌握正确的生存方式,树立正确的生存观,能够有德、依法、高效和较好的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头脑自作主。也包括培养孩子自救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实施途

22、径: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学科、活动、各项教育管理服务)两大途径来实施。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二)生活教育 理论:来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 内容: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特别是幸福观,确立较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和生活品,脱离低级趣味,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着重处理好工作与生活,收入与消费,锻炼与娱乐,学习与休闲等问题,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方式。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途径:生活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做合一、日常生活训练、综合实践活动等。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

23、(三)生命教育 什么是生命?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形体、心理和社会性。它有三种形态,即生物性生命;人的精神生命,人不但要考虑如何活下去,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人的价值性生命,即为何活着,这为人的生存夯实了根基,加足了动力。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背景:随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矛盾,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频繁发生,推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1968年,美国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狭义的生命教育: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

24、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它倡导人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获得生命价值。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基本途径: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科学

25、课、品德课、体育课、语文课、音乐、美术) 开展专题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法制教育)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亲子教育、社区教育、兴趣活动)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选修课、校本课) 结合日常生活管理 “三生教育”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的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四)安全教育 概念: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安全素质,保障其人身、财物安全和合法权益免遭侵害,促进其身心

26、健康发展。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内容:安全教育主要一是培养孩子的自救能力,即教给孩子如何面对强暴、科学用电,防止安全事故。二是培养孩子自我防范能力,教给孩子“如何辨别好人坏人”、“怎样进行适度的娱乐和玩耍”、“如何快速应变突发事件”( 包括在灾难发生时,能根据事故现场作出判断,运用自救逃生的基本知识的技能,规避风险,脱离现场,自救救人)、“怎样进行自我控制”等具体知识和行为能力。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基本途径: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专题活动、实践锻炼、综合实践活动。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五)升学就业教育 指教师根据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职业,进而引导他们按照社会需要和自

27、己的特点为将来升学选择专业与就业选择职业,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升学指导包括思想指导、复习指导和心理指导。 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意识指导、就业准备指导和就业具体指导。 途径:专门的升学就业指导课和专题活动。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例】辨析题:劳动就育就是教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在当今社会已经过时。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础的社会活动。世界上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者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的。没有劳动、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人类社会。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观点,形成热爱劳

28、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品质。第二节 中学德育内容一、德育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复习品德结构: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同时,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意这四个因素的整体功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不要把这四个因素割裂开,也不要单一地只对某个因素施加影响,而对其它因素有所偏废,要促使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地、和谐地、统一地得到发展。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

29、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着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中,具有多端性。它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但无论从何处开始,都要注意同其他因素配合。只有使各个因素都能能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的品德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并接受检验。一方面,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思想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和交

30、往,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德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开展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二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师与学生群体的活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环境;第三,是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此更有效。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产生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此外,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1、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学生

31、品德形成的动力 2、学生的心理矛盾具有多样性 3、自我教育是学生心理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从主观条件来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还需长期的培养和磨炼。青少年具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新的塑造和不良行为的改造,都需要经过多次教育才能完成。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从客观条件来看,青少年思想矛盾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的矛盾具有复杂性、曲折性、长期性。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交往中,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集体、社会各方面的关系。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3、德

32、育过程是在长期而反复中螺旋式前进的过程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例】辨析题:1、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其发展过程一定的由知开始最后落实到行。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意这四个因素的整体功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而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着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中,具有多端性。它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但无论从何处开始,都要注意同其他因素配合。只有使各个因

33、素都能能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二、德育原则(一)方向性原则: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结合起来。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也叫“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首创者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品质,必须依靠学生集体和通过学生集体

34、来实现。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要求:1、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要发挥集体的作用,首先要把学生群体变成良好的学生集体。同时,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和提高学生的过程。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要先向集体提出要求,然后再让集体去要求、教育和帮助学生个体。3、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在集体教育中,也要注意把学生个体当主体,通过学生个体来影响集体。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不过,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并不否定教师对集体培养的主导作用。“这决不是说,我们教育家和一般成

35、人的集体领导者,只是站在一边旁观。恰恰相反,我们要时时刻刻地运用我们的思想和经验,我们的机智和意志去分析集体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倾向,并用忠告、影响、意见有时甚至是我们的意志来帮助集体。”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三)知行统一原则 也叫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教育者把理论教育和组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优良品质。 论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要求: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2、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3、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四)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

36、则要求德育必须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以使学生品德健康发展。 “夫子循循然而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对孔子的评价)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要求1、正确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 青少年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道德认知迅猛发展时期,但认知能力有限,社会经验有限,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够。而且他们单纯、热情、耿直,敢想敢说,他们的思想认识总要表现出来,就象河水奔流一样,只能重在疏导。 说理可以采用正面说理和正反两面说理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要结合情感教育来进行。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要善于以学生的积极因素克

37、服消极因素 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需要用外在的纪律来给其行为。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五)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也叫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或叫“长善救失”原则。是指教育过程中,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中的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发展。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要求: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对“后进”生,要看到缺点,更要发现闪光点; 对“优秀”生,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 不能只看到学生优点而放松对他的要求,也不能只看到学生缺点以致他粗暴对待。同时,不能只

38、注意过去而不重视他的现在表现和未来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3、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六)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提出者:马卡连柯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我的教育原则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他。”“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对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

39、我们对个人的要求。”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要求:1、尊重信任学生,对他们发展的可能性要充满信心 满足学生的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要善于正确地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应该是正确的、简明的、有计划的、积极的和严格的。正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达到;简明:有计划:小步子原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积极:给学生指明方向,激发学生向善、为善的自尊心、自信心;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一旦提出,就要不折不扣引导、督促学生做到。 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德育就是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的引导的规范

40、,在很大程度上具体体现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七)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这一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对少年期和青年初期,要针对其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即使对每一个不同的年级,也要根据其年级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教育。 3、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来进行教育 学生思

41、想具有时代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八)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德育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德育影响。 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长期影响下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而且往往前后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势必削弱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要求: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应该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统一校内各方面力量,使全体教职工和各种学生组织,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德育要求和内容、计划,分工合作,

42、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2、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3、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上述德育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对德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教育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并综合加以运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例】材料分析题:1、一天,捷尔仁斯基公社社员彼特连柯上班迟到了。巴卡连柯得知这件事情后,不是和某些老师一样,把学生立刻找来,申斥一顿或给一些惩罚,而是把彼特连柯所属分队的队长叫了进来,对队长说:“你的队里有人上班迟到。”“是的,彼特连柯迟到了。”队长答:“以后不要再有

43、这样的情形。”“是,以后不会有了。”可是彼特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马卡连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并责备他们说:“你们分队里的彼特连柯第二次迟到了。”马卡连柯责备了全分队,分队集体答应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形。散会后,分队立刻教育彼特连柯,并对他说:“你上班迟到,这就等于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该分队以后就把彼特连柯当作分队的一个成员,当作整个集体的一分子而向他提出许多严格的要求,而彼特连柯也在集体的影响下,逐渐克服了迟到的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德育原则,并简述其内容。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个原则。答案:这个材料反映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

44、育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结合起来。也叫“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首创者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要发挥集体的作用,首先要把学生群体变成良好的学生集体。同时,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和提高学生的过程。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要先向集体提出要求,然后再让集体去要求、教育和帮助学生个体。材料中可

45、以看出这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良好风气和舆论的集体,良好集体本身就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同时,马卡连柯主要是向集体提出要求,并让集体去要求、教育和帮助彼特连柯的,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第三节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一、德育途径 学校的全部生活,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和交往,都是德育的途径。但具体说,德育途径包括以下几大类:(一)教学 教学是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1、思想品德课 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又称直接德育。思想品德课要注意:(1)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2、各科

46、教学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二)活动 包括共青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班会活动、校会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等 (三)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生产劳动、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政治活动等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四)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五)学校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二、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时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一)说服教育法

47、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具体方式有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与调查等。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1)讲解与报告 讲解与报告是比较系统地阐述政治、思想、道德问题,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一种方式。(2)谈话 谈话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般多用于交流思想情感,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领会道德行为标准。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3)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个思想品德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和争辩,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的说服方式。 (4)参观访问与调查 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说服教育的一种方式。第四节 德

48、育途径和方法注意问题:(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二)榜样示范 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榜样的类型:伟人的典范、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样板。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注意:(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第四节 德育途径和方法(三)情感陶冶 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原有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通过耳濡目染,使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情感陶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