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与“学力”培养_第1页
地理教育与“学力”培养_第2页
地理教育与“学力”培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教育与“学力”培养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该时代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所以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必须抛弃注重“学历”的陋习,转向注重真正的“学力”。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旗下,坚持艺术化和实用性的教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培养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学力”。一、“学力”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素质”即本质,是当代社会、文化,特别是全球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及其趋势对人的客观要求的反映。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世纪,也是中

2、国的世纪。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第一是创新能力,第二是学习能力。由于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决定了21世纪的人必须掌握一把开启终身教育的金钥匙“学会学习”的能力。“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光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以,“剩下的东西”中最不会忘记的就是“学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二、“学力”的主要类型国际教育界把“学力”分为“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两大类型。“基础性学力”指一个人获取基础知识、技能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发展性学力”指运用原有基础知识和技能去获取新知识、创新知

3、识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基础性学力”是“发展性学力”的基础,“发展性学力”是“基础性学力”的延伸。三、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学力”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学力”培养的主阵地,教材和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信息是“学力”培养的载体,学生是“学力”培养的主体,教师是“学力”培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技术。我就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对培养学生“学力”的途径展开思考和论证。(一)兴趣是“学力”培养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有兴趣。”所以,“兴趣是智力之母”,是“学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学生一旦有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4、就会产生推动其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就道出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般可以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带来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产生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形成谐趣,等等。这样就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实现由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完成由知识向智慧的升华。(二)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自学能力。“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确实,如

5、果有了获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去发现更多的真理。同样,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了。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学不仅要教“学会”,而且要教“会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某种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用,是未来获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接下来关键性的一步就是拥有一只“渔具”。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认识过程,逐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自始即不必多讲”,而应“致力于导”。“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所以

6、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学案”的方法。我在课前把每节课的知识框架印发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策略是什么(What),它所适用的范围是什么(Where),以及怎样应用(How)和什么时候应用(When)。学生就可以根据这四个“W”去预习、学习和复习。尤其是在新课之前印发“教学案”,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入手,经过自主探索,最后感到学有所得。长此以往,学生便自然形成获取基础知识的能力。(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创新能力。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模式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从而便于较好地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把教师的辅导

7、与主导性和学生的自学与主动性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我采用了“导学讨论”模式,效果比较显著。具体做法是:首先,学生在课堂上要在教师的启示、引导、点拨下自己读书(读读);其次,学生之间互相议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逐步了解教材的内容(议议);然后教师作重点讲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讲);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必要的练习,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巩固(练练)。在这一模式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于始终,从而形成以“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为基本精神的“八字要决”。通过自己的“读读”“议议”,学生才会有一种真实生活的感性认识。之后,再通过教师的“讲讲”,实现向

8、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水到渠成了,进而完成知识的迁移,最后通过精心设计的巧妙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反复类似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目的。例如:在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章时,我打破旧模式,实施艺术化的创新教育。我结合时事政治,用电教手段,先形象地展示李洪志关于“宇宙爆炸”的一些荒谬理论,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其逐个批驳。然后派代表上台发言,如果批得不彻底,或论据不充分,其他学生可以自由上来补充。由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据理力争,教室里洋溢着愉悦、民主、科学的气氛。学生既感受到源于科学的力量,又体验到源于自身才能的满足。为了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继续追问:地球如何抵御来自宇宙天体的撞击?如果地球真要爆炸了,那人类该如何应付呢?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