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1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2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3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单元知识讲解:一、结合教材38页,教师补充:过渡语:阅读新闻作品对我们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在于它是新近发生的,这些可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可以提供我们有用的信息,引导我们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当我们阅读这些新闻作品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并非正在发生的事件,因为新闻所反映的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它永远是过去的新闻,到了今天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可以从容地回顾那段“历史”,汲取经验和教训。(多媒体展示)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多媒体展示)1.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

2、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2.新闻(消息)的基本特征?结合教材38页表现在:及时性、真实性、文字少、篇幅小是其基本特征。3.新闻(消息)的样式?结合教材38页表现在: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4.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和一个“”即:(1)when 何时 (2)where 何地 (3)who 何人 (4)what 何事 (5)why 何因 (6)how 何果 5.新闻的结构(重点讲解)(1)标题 (板书:标题) 含义:通常位于新闻正文之前的对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的文字,而且字号一般要大

3、于正文。特点: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分类:主题(正标题)、副标题、引题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引题文字宜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行,否则,喧宾夺主,不利于主题的突出。 副题位于主题之后,主题不能完全包括或表述的重要内容,往往由副题来承担。副题主要起补充和解释主题的作用(写作文时的作用是一样的)。(2)导语 (板书: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一两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洁生动

4、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主题思想(等同于写作文时的第一段的作用)。(3)主体 (板书:主体)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表现全篇新闻的主题思想,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先留悬念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写作文时的方法是一样的),它是构成新闻内容的主要部分。(4)背景 (板书: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5、,起到衬托和深化主题的作用。(5)结尾 (板书:结尾)结语是指新闻的结束语,新闻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小结新闻(消息)的结构:上面这五个方面,其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是必须有的,至于背景和结尾到是可有可无的。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6、。教学难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一、 导入设计(提问式导入):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多媒体板书:“东方之珠”香港!提问: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明确:1997年7月1日(生答略)。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

7、限街以南的地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又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至此香港完全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租期99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按照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中央政府开始与英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展开谈判,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补充出澳门回归的时间(1999

8、年12月20日)(多媒体板书)提问: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多媒体板书)明确: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再次感受一下这一历史时刻。二、 研究课文结构标题分析(结合板书写出本文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板书: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提问: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

9、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始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即说说你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多媒体板书)过渡语: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这里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

10、,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明确:标题一语双关,有两层意思。(1)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不列颠(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2)“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标题独具匠心,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一)导语部分分析(结合板书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导语)(多媒体板书)明确:(第一段)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板书: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二)主体部分分析(结合板书分析)1.提问:本文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明确:时间顺序来写。2.提问:按时间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

11、动(即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多媒体板书) 明确: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第三段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第三段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第五段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第七段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第八段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段板书: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三)提问: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多媒体板书)明确: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场景二:下

12、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四)找出本文中所穿插的背景(多媒体板书) 过渡语: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提问: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应地介绍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明确:过渡语:本文所穿插的背景主要有2个背景材料,表现在:1.第五段中: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2.第七段中:降旗

13、仪式。则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此外还有第四段和第七段。3.小结背景的内容:港督府变迁板书:背景:港督府变迁4.作用:背景材料的引用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五)结语部分分析1.提问:请问文章是以什么语言来结束的呢?明确: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板书:结语:海上来,又从海上去2.分析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提问:这句运用了什么

14、修辞手法?明确:对比。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2)提问: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即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多媒体板书)明确: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耀武扬威地来,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今天只能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表现出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三、小结本文主题(多媒体板书)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四、结束语(多媒体板书) 1

15、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归为我们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为澳门回归提供了好的借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收回香港,我们国力增强了,华夏子孙盼望祖国的大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家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应该把握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五、作业设计(多媒体板书) 1.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2. 根

16、据新闻的特点,试着写一篇短新闻。七、多媒体展示关于香港的图片八、视频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九、课堂高考试题演练(多媒体板书) 1.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白。(不超过15个字)今日扬州网消息:昨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扬州大学和东台市人民政府以及个园、汪氏小苑、扬州八怪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全国盐文化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原商业部部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名誉会长胡平,省盐业局局长晏仲华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四川、山西、江苏等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据悉,全国盐文化研讨会是我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盐文化研讨活动。与会专家围绕盐业对文化的影响、两淮盐商的旅游资源开

17、发与利用、筹建中国盐文化博物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扬州盐文化在中国盐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专家们在发言中提出“继承、融合、创新、超越”理论,并一致肯定扬州的盐运经济对明清封建经济的发展的重要贡献,并认为扬州应在充分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注意盐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效连接,把扬州文化发扬光大。明确:百名专家聚首扬州畅谈盐文化2.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005年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01周年纪念日,21日起,“小平南巡座舰”将停靠长沙湘江杜甫江阁3个月,供长沙市民参观。“小平南巡座舰”属0

18、37型猎潜艇,称宁明号,舰长59米、宽7.8米、吃水3米,是上世纪80年代国内装备最先进、武器最精良的战舰之一。1984年1月24日,小平同志乘坐宁明号军舰从深圳前往珠海视察,宁明号由此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关键一幕的见证。今年1月11日,南海舰队将已退役的宁明号捐送给湖南湘潭,并改名为“小平南巡座舰”。今年5月12日,海口市政府与湘潭市政府为军舰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 “小平南巡座舰”赴湘正式启航。6月15日,在历经13个省、市、特别行政区,航行2800海里后,该舰顺利入湘,靠港岳阳。21日下午6时, “小平南巡座舰”抵达长沙市杜甫江阁码头,22日正式与长沙市民见面。明确:小平南巡座舰停靠长沙与长沙市民见面板书设计: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主体: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