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教学设计的灵魂_第1页
理念——教学设计的灵魂_第2页
理念——教学设计的灵魂_第3页
理念——教学设计的灵魂_第4页
理念——教学设计的灵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念教学设计的灵魂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演变及启示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 张祖庆浙教版小学五年制课本第八册中,有一篇常识性课文在大熊猫的故 乡。自 1997 年以来,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 我对这 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也作出了不同的探索与变革。 这些截然不同设计, 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本人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现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则教学设计作 简要的梳理与阐述,以求教于大方。一、设计的关键科学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以记叙文的形式,讲述了“我们”在大熊猫研究 中心专家老胡的陪同下,来到风景秀丽的卧龙山区,找到了大熊猫的家,并看 到了文静悠闲的大熊猫和熊猫

2、幼仔的经历。 其中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比较 优美,适合诵读积累。从文体上来说,这篇课文属于记叙文,但本质上是一篇 常识性的课文 .。常识性课文历来是比较难以处理的, 有的老师过分强调了科学 性,把相关的知识梳理得清请楚楚,并让学生记得滚瓜烂熟这是变异的常 识课;有的老师牢记语文要姓“语” ,从而不顾文章蕴涵的科学与人文因素, 大搞词句训练,语文味是浓了,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却荡然无存,这又走向了 另一个极端。因此,如何把握常识性课文的特点,力求体现科学性与语文味并 重,就成了本课书设计的关键。这里的语文味,既指语文的工具性,也指语文 的人文性。二、不同的教法三次教学设计演变历程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3、, 我先后于 1997年、2000年、2003 年对这篇文章作出了 截然不同的设计。设计一( 1997 年)第一课时:揭示课题,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分清段落,词句练习第二课时:1、读第一段,找出大熊猫生活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冷暖适度、山高谷深、 流水涓涓、箭竹茂密)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个条件的意思。3、用不同的句式连起来说这四个条件。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冷暖适度”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山高谷深”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流水涓涓” 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箭竹茂密”4、自由读第一段,找到符合大熊猫生活条件的句子填空:,果然,卧龙山区 ,果然,卧龙山区 ,果然,卧龙山区 ,果然,卧龙山区 5、练习有感情

4、朗读描写环境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理解“擎天柱” 、 “威武挺立”等词的意思,进一步体会那里风景之秀丽。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6、讨论为什么说“好一个大熊猫的天堂?” (环境优美、生活快乐、符合条 件)(二、三两段的教学略)设计理念与特点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语文。 1995 年1997 年全国小学语文界提得 比较多、喊得最响亮的口号是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 练课”。因此本课的设计我始终抓住了“训练”这一主线,层层推进。比如第一 段的教学,我首先抓“四个生活条件”进行变换句式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对科学 知识的理解;紧接着还是抓“四个条件” ,通过四组因果关系句

5、子的填空练习, 理清文章的内在联系, 这一训练把文章理解和造句训练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 然 后抓朗读背诵训练,积累词句,升华情感,深刻领会“天堂”的含义。上述设计 比较完整地体现了 “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语文” 的理念, 课堂训练的力 度是比较酣畅饱满的, 训练的形式是比较灵活多样的, 训练的效果也是扎实有效 的。效果与反思这一设计, 在当时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但其缺点也 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 忽视了教材的人文因素; 过分强 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 动。设计二( 2000 年)一、谈话导课

6、1、你对大熊猫了解些什么?。2、你想通过学习了解哪些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呢?二、感悟质疑1、自读课文。2、读完后四个人一小组交流课文告诉我们什么。3、指名按“来到 -找到 -看到”的顺序轮读并正音。4、说说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把读懂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话或几个词写到黑板上,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可以从生活习性、外形、和环境三方面去整理)5、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并确定主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为什么说“好一个大熊猫的天堂' ”?为什么说是“咱们的 国宝”?这也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三、研读问题 围绕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引导探究读书。 (略)四、质疑延伸 1、通过过学习,大家还会有什么

7、不明白的?(自由质疑、随机释疑) 2、大家还想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知识呢?3、补充选学课文大熊猫吃肉吗?供学生阅读。4、推荐有关大熊猫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课余阅读。5、总结全文,课堂练笔我是一只快乐的大熊猫设计理念与特点在主动参与、主动探求中获得主动发展。 1998 年2000 年,全国小语界比 较多地提到了 “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内驱动力” ,“让学生在学习 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探求、主动构建、主动发展”等先进的理念。尊重 学生,凸现主体,成了一堂好课的非常重要的标准。这些理念的确立,把语文教 学引领到“人”的轨道上来也就是说从过去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开始向 “人文”与“工具”

8、并重的过渡。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就十分强调学生 主体地位的落实:以“问题解决”为总体线索,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感悟 -产生新问题 -探究新问题 -产生又一轮新问题 到课外探究新问题”的思维历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书、本走进课堂,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更 广阔的生活。此外,课堂辩论的适时引入,课堂板书权的大胆“旁落” ,个性化 练笔的巧妙安排,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动体现。 这样的设计把原来教师 “灌输”、 “传授”为主要特征的陈旧模式打破了,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发 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真正实践了“在主动参与、 主动探求中获得主动发展” 的理念。效果与反思 上述设

9、计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上做足了文章,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减 弱,整个课堂由学生牵着鼻子走, 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忽略了学 生的自主感悟、 朗读吟诵等很好的教学手段; 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很好地让学生 充分领略: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课堂的容量不是很大。设计三( 2003 年)教学设计(预案)教学板块预设师生 活动设计意图1、谈话揭示课题:你对大熊猫有哪些了解?关注知识准备状态激发兴趣2、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要到大熊猫的故乡作激发兴趣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假想考察,你想通过考察了解哪些关于大熊猫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知识?1、提出考察要求重组课文内容,优化学2、自读课文,假想考察(读-

10、圈画-有选择地填表)习过程,打破逐段分析3、汇报考察情况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假想考察(按表格内容汇报,随着学生的汇报进程组织教“自主一一合作一一探合作探究学一一进行词句理解、朗读指导与说话训练。考究”的学习能力,在此察表详见教案附件)过程中积累与发展语言。1、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考察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创成果,可以单独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形式有:朗读、造性表达的有机结合,梳理成果背诵、画画、作诗、报告、写宣传标语、设计公益广熔积累、运用语言于一综合表达告)体。2、个人准备一一小组试讲给学生大量语言实践的3、全班交流一一教师总结机会。1、学生质疑(随机释疑或存疑)以课文为依托,拓展

11、学2、补充课外大熊猫知识供学生交互学习(学生选看生的视野,沟通课内与师生共同准备的“大熊猫知识超市”,内容涉及:课外,链接文本与超文质疑解惑克隆、保护、生存现状、繁殖、生活习性、趣闻)。本,真正做到创造性地拓展视野3、提供课外学习资源:相关的大熊猫网站和书籍,使用与拓展教材。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大熊猫科学考察记录表生活 习性外形大熊猫幼仔生活条件与环境其它设计理念与特点在探究与实践中放飞自由的心灵。这份教学预案,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尽 力按照新课标理念进行设计。目标的阐述体现“三个维度”,过程的展开追求“动 态生成”,学习的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本教学设计中

12、,我力求贯彻 以下几条教学理念: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到卧龙山区做 “科学考察”,“考察”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而让他们将考察到的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填写“考察 表”,这一过程又是“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成果汇报,更是为“合作”学习 提供了最佳的平台。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加强语言的实践。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让他们自由选择考察重点, 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确定汇报方式,自主安排汇报次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和个性化创造性表达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整个学习

13、过程,同时也是语言实践 的过程,由于情景的创设具有很强的现场感, 学生很快就投入到模拟的场景中去, 人人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语言实践的密度大、频度高。当然,我 也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放弃 “读”这一有效手段,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 对词句的积累与整体感悟。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大熊猫;课中, 在书本中探究大熊猫知识,在“超市”中深入了解大熊猫;课后,到更广阔的天 地中研究大熊猫。 这样的教学, 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壁垒, 沟通了文本阅读与超 文本阅读。这样的设计,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这样的教学,努力实践着“在探 究与实践中放飞自由的心灵”的语文教学

14、新理念。效果与反思由于有了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的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 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生动, 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层次地推进, 较好地处理了 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大熊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 情,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先进的理念教学设计的灵魂 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的不同教学设计,产生了各俱特色的教学效果,也 带给我深刻的启示: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而呈现方 式又取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的理念是否先进。 因此,教学理念事实上就是教学设计的灵魂。1、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实现五个“走

15、向”课堂主角: 从教师走向学生 。纵观这三份教学设计,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师生角色的变化: 教师逐渐放下主宰者权威者的架子, 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 也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尤其是“设计三” 整堂课 都是学生在“考察与汇报” ,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这样的转变,让学生真 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这,应该是每一个 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学重心: 从知识传授走向过程与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 “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统一。传统的语文教学 却恰恰过分强调知识目标,对过程与方法基本上不太关注

16、,而“设计三”就非常 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展开, 让学生亲历探究的每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探究, 学会学习。本设计告诉我们:只有把各个教学的内部关系的动态分析和程序展开, 才能有助于把握训练的本质, 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因此,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非 常强调过程设计和全程训练的意识, 把教学的重心从知识传授转向过程与方法指 导。教学结构:由线状走向板块 。从三则教学设计不难看出, “设计一”过分强 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流程是“线状”的,教学活动一成不变。这样的设计虽 然有其系统性、条理性、流畅性等特点,但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 “设计二、三”则基本上属于“板块式”结构,在这样的结构

17、中教师通过对语文 课堂大块的切割,留出整块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给学生的思维 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这样的“板块式”结构往往也是最高效的。教学时空: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的教学往往太多封闭在学校、课本、老师 这些学习资源上,对除此以外的学习资源却暴殄天物、视而不见。而事实上“语 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 ,当我们把一切都当成学习资源,重视课本内外、课堂 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与网络 结合起来,那么语文学习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设计三”将语文学习与考察结合 起来,将丰富的网上资料引入课堂,带给学生的是多大的惊喜啊!教学手段:从传统走向现代

18、。“设计三”与前两则设计很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于现代媒体的适当运用, 因而信息量非常大。 现代教育, 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淘 汰陈旧的教学设备, 面对这样的现实, 我们不能被动应对, 应以开放的心态坦然 面对,积极适应,努力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激发学生更主动、轻 松、自由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要有一个好的载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很多语 文老师也在积极大胆地尝试, 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很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没有一 个比较好的形式或者说载体, 导致学生茫无头绪, 教师指导费力,最后不了了之, 乃至“穿新鞋,走老路”。“设计三”以假想考察作为一条线索,把课文内容学习 和科学考察有机地整合起来,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好的载 体。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 可以分四个步骤: 明确任务自主探究合作汇 报- 延伸探究。“探究”是学习的主线,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