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质学总复习_第1页
综合地质学总复习_第2页
综合地质学总复习_第3页
综合地质学总复习_第4页
综合地质学总复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物学部分1,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矿物(单质矿物)第二大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第三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第四大类含氧盐矿物第五大类卤化物矿物(1)依据矿物的化合物类型划分为若干大类、类;(2)依据化学键、晶体结构类型、阳离子种类等划分为若干亚类、族(亚族)、种(亚种)级序划分依据举例由化合物类型如:把矿物分为自然元素、含氧盐、硫化物、卤化物、氢氧化物等大类类阴离子或络阴离子种类如:把含氧盐大类分为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鸨酸盐、铝酸盐等类(亚类)络阴离了结构如:把硅酸盐类分为层状、链状、岛状结构等等亚类族晶体结构型和阳离子性质长石、辉石、角闪石族等(亚族)阳离子种类钙碱性长

2、石、碱性长后业族种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如:把闪后族分为铝直闪后、钠闪后、镁闪石等种(亚种)晶体结构相同,成分或物性、形态相异2,矿物鉴定的方法和步骤一.肉眼鉴定法首先依据眼睛观察到的矿物外表特征(形态、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等),再辅以简单工具(小刀、无釉瓷板、放大镜等)或简便化学试剂,对矿物进行鉴定。二.常规测试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法对上述“肉眼鉴定法”难以鉴定的矿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物理、化学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测试、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相等方法)。3,识别常见矿物(熟记具鉴定特征)硫化物1 .黄铁矿FeS2可见于各类岩石中

3、,多呈分散状态分布。但热液成因的常呈脉状、浸染状。(1)浅铜黄色;(2)强金属光泽。(3)条痕呈绿黑色或黑色;(4)硬度大(66.5);(5)多呈立方体或菱形十二面体完好晶形,晶面上常具条纹。2 .黄铜矿CuFeS2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分布于岩石中。(1)铜黄色;(2)金属光泽;(3)条痕绿黑色;(4)硬度中等(34)。3 .方铅矿PbS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1)铅灰色;(2)强金属光泽;(3)条痕黑色;(4)比重大(7.47.6);(5)三组完全解理。4 .闪锌矿ZnS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常与方铅矿共生。(1)由无色到浅黄、黄褐、棕色、黑色(随含Fe量的增加而变深);2)树脂光泽;(3)多

4、向完全解理。1.赤铁矿Fe2O3主要为热液、沉积、变质成因。(1)多呈暗红色、红褐色;(2)条痕呈樱红色。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1 .赤铁矿Fe2O3主要为热液、沉积、变质成因。(1)多呈暗红色、红褐色;(2)条痕呈樱红色。2 .磁铁矿Fe3O4主要为岩浆、高温热液因、沉积变质、火山作用等成因。也常见于砂矿中。(1)铁黑色;(2)条痕黑色;(3)具强磁性。3 .褐铁矿Fe2O3?nH2O为表生作用中含Fe矿物经氧化和水化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主要有风化和沉积型成因。(1)黄褐、红褐褐黑色;(2)土状光泽。(3)条痕土黄黄褐色;4 .石英SiO2为多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1)通常为无色,有时因含杂质

5、而呈各种颜色;(2)油脂光泽;(3)硬度大(7);(4)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硅酸盐矿物1石榴子石族X3Y2SiO43(X为2+价元素;Y为3+价元素)主要为变质作用的产物。(1)常呈深红、红褐褐黑色;(2)玻璃光泽。3)硬度大(6.57.5);4)多呈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的等良好晶形。2 .普通辉石Ca(Mg,Fe2+,Fe3+,Ti,Al)(Si,Al)2O6为基性、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见于变质岩中。(1)绿黑色、褐黑色或黑色;(2)近直交的完全或中等解理;(3)近八边形短柱状。3 .普通角闪石NaCa2(Mg,Fe,Al)5(Si,Al)4O112(OH)2为各种中酸性岩的主要

6、造岩矿物;也是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岩主要组成矿物。(1)浅绿深绿或黑绿色;(2)晶体呈长柱状或针状,集合体常呈纤维状。4 .橄榄石族X2SiO4X为Mg、Fe、Mn等)为基性、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见于变质岩中。(1)橄榄绿色;(2)玻璃光泽;(3)粒状;5 .云母族是重要的造岩矿物,见于各类岩石中。常见的种类有:白云母KAl2AlSi30io(OH)2无色或白、浅灰绿色;金云母KMg3AlSi30io(0H)2无色或金黄褐色;黑云母K(Mg,Fe)3AlSi30io(0H)2黑褐黑色。(1) 一组极完全解理,呈薄片状;(2)比较透明;(3)硬度小(23);(4)具有弹性。6 .高岭石Al4S

7、i4O10(OH)8为分布最广的粘土矿物,其与近似矿物或其它杂质的混合物通称为高岭土。是富Al岩石经风化作用或低温热液蚀变作用的产物。(1)白色(若含杂质,带有黄、浅褐、浅绿等色调);2)土状光泽;(3)吸水性强,具强可塑性。7 .滑石Mg3Si4Oi0(OH)2为典型的热液蚀变矿物,区域变质作用也可形成。(1)常为带有各种色调的白色;(2)硬度小(1);(3)有滑腻感。8 .正长石KAlSi3。8为中酸性岩浆岩、碱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常见于片麻岩、混合岩等深变质岩以及长石砂岩等岩石中。(1)多为肉红、黄白色;(2)硬度较大(66.5);(3)常呈短柱状或厚板状,集合体呈粒状。9 .斜长石N

8、a1-xCax(Al1+xSi3-x)O8为岩浆岩、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1)多为白色、灰白色;常见平行的双晶纹。(2)硬度较大(66.5);(3)呈板状或细柱状,集合体多块状碳酸盐矿物1 .方解石CaCO3主要属于沉积作用形成,也见于热液矿脉及变质岩中。是石灰岩、大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1)一般呈白色或无色透明;(2)三组极完全解理,易碎裂成方块状碎块;(3)硬度小(3);(4)遇稀HCl剧烈起泡。2 .孔雀石Cu2CO3(OH)2为含Cu矿物氧化而成的次生矿物。(1)常呈孔雀绿色。2)遇稀HCl起泡。硫酸盐矿物1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主要为海盆、湖盆中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常

9、与石灰岩、红色页岩等互层;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也有产出。(1)常为无色或白色(含杂质呈浅黄、浅褐等色调);(2)一组极完全、二组中等解理;(3)硬度小(2)。卤化物1 .萤石CaF2主要为热液成因,无色透明的光学萤石多产于花岗伟晶岩中。(1)颜色多样,常呈无色、紫色、蓝色、绿色等;(2)多组完全解理;(3)透明;(4)硬度中等(4);(5)具荧光性。岩浆岩部分1,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SiO2的含量有何变化?对应的典型的深成岩、浅成岩以及火山岩分别有哪些?(P28找答案)岩石类型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SiO2含量(%)<4545-525266>66火山岩科马提岩幺武石安山岩流纹岩浅层

10、侵入岩古橄坊岩辉绿岩闪长粉岩花岗斑岩深层侵入岩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2,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流纹构造、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的大小大致相等。常见于深成侵入岩。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悬殊。斑晶间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常见于浅成侵入岩或喷出岩。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悬殊。斑晶间的基质为显晶质。常见于深成侵入岩。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矿物、拉长的气孔显示出条纹状。是岩浆流动过程所形成的现象。常见于中酸性熔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于火山口附近就地堆积或搬运、降落、沉积后固结形成的岩石。火山角砾岩

11、:50%以上由粒径264mm的火山碎屑物构成的岩石。3,如何区分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1 .辉长岩为基性深成侵入岩,常以小规模岩体形式产出。颜色:黑色、灰黑色;矿物:基性斜长石、辉石,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结构:中、粗粒结构;构造:块状构造为主。2 .辉绿岩为基性浅成侵入岩,多以岩床、岩墙形式产出。与辉长岩相似,但为细粒中粒结构。3 .玄武岩为典型玄武岩的基性喷出岩,洋壳、月球表面的主要物质组成,也广泛分布于一些陆地火山活动带。颜色:黑色、灰绿色;斑晶:基性斜长石、辉石,少量橄榄石;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构造:气孔-杏仁构造、块状构造。4,如何区分闪长岩、安山岩?1 .闪长岩(黑

12、云母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为中性侵入岩,多呈小岩体产出,常与基性岩、酸性岩呈共生过渡关系。颜色:灰色、灰绿色等;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为主,少量辉石、黑云母、磷灰石、磁铁矿等;结构: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2 .安山岩为中性喷出岩,常呈大面积的熔岩流形式产出。颜色:紫红色、灰色、灰绿色等;斑晶: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偶见黑云母、辉石;结构: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有些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5,区分花岗岩与流纹岩侵入岩的80%以上为花岗岩(按分布面积计算)。色物构造颜矿结构浅灰色、肉红色、灰白色、白色;石英(20%)、钾长石、斜长石为主,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

13、细粗粒,等粒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为典型的酸性喷出岩,常与安山岩类共生。颜色:灰红、灰白色、浅紫色等。斑晶:石英、斜长石为主,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结构: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等。沉积岩部分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点?沉积岩中已发现160余种矿物,但常见的仅约20种。暗色矿物很少,以石英、长石、白云母为主要矿物;盐类矿物(如方解石、石膏等可溶性矿物)、粘土矿物(如高岭石等)较多。2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1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这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构造,它是成分、粒度、胶结物、颜色等在垂直于沉积物表面方向上的变化所显示出的一种成层性构造。2 .在岩层顶面上往往发育

14、有波痕、干裂(泥裂)、雨痕、雹痕、虫迹等层面构造。3 .水流搬运的距离大小,将会对被搬运的碎屑物产生哪些影响?碎屑物质随着水流搬运距离的增大,将会使碎屑物质发生如下一些变化:a.粒度变细;b.磨圆度变好;c.分选性变好;d.成分成熟度增高(不稳定矿物减少,稳定矿物相对增多)。4 .名词解释:沉积分异作用、机械分异作用、化学分异作用、泥岩、页岩、砾岩、砂岩。沉积分异作用: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特点依序沉积下来的现象。包括机械分异作用、化学分异作用:机械分异作用: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比重而发生的沉积分异作用。如下列沉积顺序:砾砂粉砂粘

15、土金-黄铁矿-铭铁矿-石英-石墨-琥珀化学分异作用:主要按照沉积物的溶解度而发生的沉积分异作用。如下列沉积顺序:Al203fFezO3-MnOfSiO2fPzO5-CaCO3fCaSO4-NaCl-MgCl2泥岩、页岩:为粒度小于0.005mm的碎屑物大于50%的沉积岩。页理不发育者称泥岩,具页理构造者称页岩。具有不透水、易变形的特性。碎屑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如高岭石、水云母等;其次是石英、长石、白云母等。砾岩、角砾岩:为粒度(粒级)大于2mm的碎屑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主要由次圆至圆状的砾石组成的称为砾岩,主要由棱角状至次棱角砾石组成的称为角砾岩。砂岩:为粒度0.052mm的碎屑物含量大

16、于50%的沉积岩。5、砂岩如何按粒度大小分类?为粒度0.052mm的碎屑物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按粒度大小分为:0.52mm粗粒砂岩(粗砂岩)0.250.5mm中粒砂岩(中砂岩)0.050.25mm细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为粒度0.0050.05mm的碎屑物大于50%的沉积岩。6.如何鉴别石灰岩与白云岩?白云岩:是以白云石CaMgCO32为主要组分(50%以上)的一类沉积岩。外观与石灰岩相似,但是遇稀HCL不起泡(或微弱起泡),风化面上常有刀砍状溶沟。石灰岩:是以方解石CaCO3为主要组分(50%以上)的一类沉积岩。呈灰、灰白、灰黑、浅黄等颜色,致密,野外露头上表面常呈凹凸起伏状态,遇稀H

17、CL剧烈起泡。由于石灰岩可以溶解,在石灰岩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等景观地貌,称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变质岩部分1 .变质岩有哪些结构特点?A.具有变晶结构。变质岩是经过重结晶作用的,所以具有晶质结构,但多为它形、半自形,且矿物排列往往具有定向性。B.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压碎结构。矿物颗粒破碎,呈不规则的棱角状,常有裂隙、扭曲变形现象。C.具有变余结构:为原岩残留下来的结构。2 .基本概念板岩: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千枚岩:由粘土岩、粉砂岩、凝灰岩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片岩:具有明显的片状构造的变质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

18、经重结晶变质而成的变质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组成。变质作用:早先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混合岩:通常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为基体,一般暗色矿物较多,代表原来的成分。另一部分称为脉体,主要由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组成,代表混合岩化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构造地质学(产状与接触关系)2,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些类型?(自己总结)沉积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关系和不整合接触关系两大类型。当一个地区较长时期地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没有沉积间断。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连续沉积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关系。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

19、沉积间断或有明显的地层缺失的沉积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1)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又称假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或基本平行)的不整合接触关系2)角度不整合接触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以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3,基本概念:地质构造、视倾角、整合接触关系、不整合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组成地壳(岩石圈)各部分岩石(包括岩层或岩体,亦称地质体)的形态特征、几何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称为地质构造。倾角: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上图中的“)。当观察剖面与岩层走向斜交时,岩层面与该剖面的交线称视倾斜线(下图中的HC

20、),其与水平面上的夹角(下图中的3)称为视倾角,也称假倾角。视倾角的值小于倾角的值。计算公式:tan3=tana-coscoBG真倾角与视倾向当一个地区较长时期地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条件,沉积物一层层地连续堆积,没有沉积间断。这样形成的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连续沉积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关系。当一个地区因构造运动使地壳抬升,导致较长时期地没有接受沉积或者部分地层被侵蚀后再沉积另一套地层。这样造成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有明显的地层缺失的沉积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假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或基本平行)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角度

21、不整合接触关系: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以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3,如何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形成时代,就是呈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C通常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的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地层的时代为上限。要正确地确定不整合的时代,必须对区域地层和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以免因不同地段缺失地层的多少和时代不一致而造成偏颇的认识。褶皱1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核(核部):指褶皱的中心部的岩层。翼(翼部):泛指褶皱两侧比较平直部位的岩层。拐点:相邻的背形褶皱和向形褶皱共同翼,常呈S形弯曲,不同凸向的转折点称作拐点(若翼部平直

22、,以中点为拐点)。翼间角:指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为两翼上拐点的切面之间的夹角。转折端:指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枢纽:指褶皱面上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轴面是一个设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任何面的交线称作轴迹。2褶皱的基本类型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褶皱的地层,可以分为2种基本类型:背斜褶皱:岩层向上凸起,核部由较老地层组成、翼部由较新地层组成的褶皱。向斜褶皱:岩层向下凹,核部由较新地层组成、翼部由较老地层组成的褶皱。3褶皱的转折端形态描述A.圆弧褶皱:转折端呈圆弧形弯曲。圆弧的中点可看作褶皱的枢纽

23、点。圆弧褶皱两翼常是弧形的、连续的褶皱成正弦曲线形弯曲。B.尖棱褶皱:转折端为尖顶状。两翼常呈平直状态C.箱状褶皱:转折端宽阔平直,两翼产状较陡,形如箱状。如果由两个共轲的轴面组成,称共轲褶皱。D.挠曲(膝状褶皱):平直岩层中,产状局部地突然发生变化,表现出褶皱面呈膝状弯曲。褶皱的翼间角描述4褶皱的翼间角描述A.平缓褶皱翼间角180°120°B.开阔褶皱翼间角120°70°C.中常褶皱翼间角70°30°D.紧闭褶皱翼间角30。5。E.等斜褶皱翼间角5°0°5褶皱的枢纽产状描根据枢纽倾伏角的大小,把褶皱分别称为:A.

24、水平褶皱:倾伏角0o10o;B.倾伏褶皱:倾伏角10o70o;C.倾竖褶皱:倾伏角70o90o。6轴面产状与两翼产状关系的描述A.直立褶皱:两翼倾向相反、倾角相近,从而轴面近直立。B.斜歪褶皱: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从而轴面倾斜。其轴面倾向,与倾角较小的一翼基本一致。C.倒转褶皱: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有一翼地层倒转,从而轴面倾斜。D.平卧褶皱:轴面与两翼都近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倒转。7兰姆赛分类各将褶皱分为哪些类型?兰姆赛根据等斜线的排列型式进行了褶皱形态的系统分类,共分成3类5型I类:等斜线向内收敛,褶皱层的内弧曲率较大。包括3个亚型:Ia型一等斜线在转折端较短。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25、。Ib型一等斜线在各处长度大致相等,且与岩层面垂直。为典型的等厚褶皱。Ic型一等斜线的转折端较长。为一种非典型的顶厚褶皱,属于Ib型向H类过渡的型式。n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岩层的内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也属顶厚褶皱。出类:等斜线向外收敛,外弧曲率较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8斜歪倾伏褶皱、直立倾伏褶皱等、不协调褶皱不协调褶皱:各岩层面弯曲的形态彼此有明显差异,以至发生突变。表3-1帮轼位态分类表轴面做府近直立(90*B0,)闻料的<$0*20*1近水平笆(20'近水平m1.夏立水平懵皱N.斜至水平隈皱7.平骷南皱懈伏<10'-<0交候伏第艳V.料童

26、卿伏帮W11.斜卧格域近直XL(7D*9G*)t-陆竖曙基9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隔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而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称为隔槽式褶皱。阿尔卑斯式褶皱:为一系列连续发育的、规模相当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次级褶皱组合成的巨大褶皱(分为复背斜、复向斜或复式背斜、复式向斜)。10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作用力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的作用称为横弯褶皱作用。可以是基底的断块升降引起的盖层弯曲,也可以是底辟作用引起的岩层弯曲。这样形成的褶皱,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呈等轴、短轴褶皱的顶薄褶皱(I

27、A型)。背斜顶部常拉伸断裂而形成地堑;如果是穹状隆起,则可形成放射状、环状正断层。其中,基底的差异性升降与盖层的沉积作用同时进行而形成的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同沉积褶皱的特点:同一岩层的岩相及厚度有明显变化。纵弯褶皱作用是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力学上称之屈曲)。一般假定岩层在褶皱前处于原始的水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被认为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断层名词解释:1,断层:岩层或岩体顺着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2,断层带:许多断层一般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一个地带,称断层带或断裂带。3,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4,断距:指被错断岩层在产状未

28、改变的条件下,对应层之间的距离。5,正断层:为沿断层面发生了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6,逆断层:为沿断层面发生了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7,平移断层:为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了相互水平滑动的断层9构造窗:在一大片外来岩块(常为较老地层)中,出露由断层圈闭的一小片原地岩块(常为较新地层)称为构造窗;10飞来峰:在一大片原地岩块(常为较新地层)中出露由断层圈闭的一小片外来岩块(常为较老地层)称为飞来峰。11逆冲断层:倾角十分低缓、位移量巨大(数千米,常在5Km以上)的大型低角度逆断层。12推覆构造:逆冲断层的上盘,是从远处推移来的,因之称为推覆体(或逆冲岩席)。13断层岩:断层

29、带或附近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2.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将断层划分为哪些类型?(1)走向断层(F1)(2)倾向断层(F2)(3)斜向断层(F3)(4)顺层断层(F4)3.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关系,将断层划分为哪些类型?(1)纵断层(F1)(2)横断层(F2)(3)斜断层(F3)F4断层存在的构造标志有哪些?1 .地质界线的突然中断地层(矿层)、岩脉、岩浆岩相带等界线的突然中断或错位,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2 .构造强化节理化带、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擦痕和构造透镜体的存在,都标志该部位为断层存在的部位。岩层产状突变、小褶皱的急剧增加、断层

30、岩的存在、岩石破碎程度的增强,标志着附近可能有断层存在。5如何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性质)的依据?1 .依据地层新老关系对于走向断层,通常情况下,在地面上出现比正常层序更老地层的一盘为上升盘,比正常层序更新的一盘为下降盘。但是,当地层、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较小时,则反之(如下页图C、F)。2 .依据牵引构造牵引构造弧形弯曲的凸向指向本盘的滑动方向。3 .依据擦痕、阶步擦痕的浅细端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4 .依据断层派生的羽状节理断层派生的(张、剪)羽状节理与断层相交的锐角尖方向指向本盘的滑动方向。5 .依据断层两侧的小褶皱小褶皱轴面与断层相交的锐角尖方向指向对盘的滑动方向。6 .依据

31、褶皱核部的宽度差异背斜褶皱:变窄盘为下降盘,变宽盘为上升盘。向斜褶皱:变窄盘为上升盘,变宽盘为下降盘。7 .依据断层角砾标志性岩层、岩石角砾所在的位置指示对盘滑动方向。节理1如何辨别剪节理与张节理?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张节理-由张应作用力产生的节理。1 .剪节理的产状较稳定,节理面延伸较长。张节理的产状不稳定,节理面延伸较短。2 .剪节理的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可见剪切滑动的擦痕(若被矿脉充填,脉体宽度较为均匀)c张节理的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若被矿脉充填,脉体宽度变化较大)。3 .在砾岩或砂岩中:剪节理一般可穿切砾石。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或粗砂粒。4 .剪节理剪节理常组成共轲X型节

32、理系,可将岩石切成菱形、棋盘格式或柱状。张节理常呈单列或共轲雁列式。5.剪节理常呈等间距排列。张节理没有明显的等间距现象。劈理和线理劈理:变形岩石中能沿次生的密集平行排列的潜在分裂面将岩石分割成无数薄板或薄片的面状构造。连续劈理:为劈理域和微劈石域不能用肉眼进行鉴别的劈理。不连续劈理:为指劈理域和微劈石能用肉眼鉴别的劈理。线理:泛指变形岩石中小尺度的透入性线状构造。拉伸线理:为构造变形中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鲍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形成的线状构造。矿物生长线理:在变形变质作用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生长,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具有不同力

33、学性质的互层岩系受到近垂直岩层面的挤压,软弱岩层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成长条状块段的大型线理。第四纪与地貌1第四纪有哪些主要特征?第四纪:为地质历史上最新(最晚近)的一个纪。比较普遍公认的特征有4个:1 .产生了人类。2 .所形成的堆(沉)积物,一般都是未成岩的松散堆积物。3 .动植物种群,大多数为现代种群(即大多数种群目前仍生存在地球上,如腕足类70%以上为现代种类)。4 .在冰川作用地区,冰川反复扩大、退缩。即全球气温数次发生大幅度的上升、下降。随之,动、植物种群的分布,也发生变化。4,冰期、间冰期、风化残积物、洪积物、坡积物冰期:第四纪中气候显著变冷,全球大规模出现冰川的时期。间冰期:第四纪中界于两个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其宏观表现:与冰期的表现相反。风化残积物(残积物):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蜕变而形成的未经移动的松散堆积物。洪积物:洪流流入山前或山间平地时,流速减缓,其所携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