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八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
2、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那么,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发言)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
3、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荷兰)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读题)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吧。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
4、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读)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毛毡 镶嵌 模样 羊圈牛犊 骏马 牲畜 公爵吆喝 呼噜 哞哞声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仪态端庄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生用自己喜欢的
5、方式读所选段。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1、学生间交流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怎么读?指导朗读)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说这句话呢?(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说)让我们一起从图
6、片中再去欣赏一下荷兰美丽的风光吧。五、小练笔如此美丽的牧场,作者就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相信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也学会了许多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试着写一写(任选一题):1、这就是真正的新桥三小!2、这就是真正的家乡的桔园。板书:22、牧场之国黑白花牛的家园成群骏马的王国 真正的荷兰!绵羊猪群的天堂静谧恬美的夜晚教学设计方案 篇2【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学习的重点与难点】1、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预习案作者介绍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7、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知识链接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
8、·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正音辨形。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探究案合作探究1、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
9、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10、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2、艺术体验。(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
11、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练习案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
12、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4、默写本课名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13、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 ,千金散尽还复来。(3) ,但愿长醉不复醒。(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师:春天来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雨点。(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小朋友,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表现呢?认真读短文,你们
14、就会明白了。二、初读课文1、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按顺序,看图读有关的痪浠埃?傧胂胨?囊馑肌?3、检查初读效果(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来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说一句话。)根据回答帖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雨点落进,和,说话)4、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三、创设情境,读文。1、指导读第一句。(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池塘图)(2)、感悟句子情境,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贴词:睡觉)小
15、雨点怎么一到池塘就睡起觉来了?(看图回答)(3)、指导读:你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2、指导读第二句。(1)、指句读第二句。(2)、理解散步。(出示词语:散步)小朋友你们散步过吗?谁愿意和我一起散步?师生共同表演。(3)、读词语。(4)、感悟句子意境: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引导想象)(5)、指导读句子: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3、指导读第三句。(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雨点在江河里的情景。(2)、指名读,指导读:感悟奔跑的情景:你奔跑过吗?你在什么时候奔跑的?(出示奔跑读词)感悟句子:雨点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出示图,引
16、导说)(4)、反复朗读句子4、指导读第四句。(1)、自由读,指导读。(2)、评读,你觉得他读懂了没有?从哪听出来的?理解跳跃。(3)、反复读句子。5、齐读课文四、复述课文1、背诵:你们能看着板书和图来给大家介绍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的?2、自由介绍后,再指名指着板书介绍。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1、小朋友,你们注意观察过,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2、把你作的诗读给大家听。(评点)六、写字指导板书 雨点(池塘图)睡觉(小溪图)散步(江河图)奔跑(海洋图)跳跃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性格。2
17、.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教学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教学难点:揣摩典雅而有精辟的语言。预习:1.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识记字词,扫除阅读障碍。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看黑板,我写了一个“信”字,“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本意就是言语真实。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代,由于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便产生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来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二、作者资讯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作者简介。三、认识新朋友课下大家已预习了课文,你们认识这些新朋友
18、了吗?(出示课件)唏嘘(x x ) 噩(è)耗 呵(h)斥 诘(jié)问伎俩(jì ling )颠沛(pèi ) 吊唁(yàn) 文绉绉(zhu zhu )连声诺(nuò)诺猝(cù)然 昏厥(jué )四、我读我知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大家肯定很高兴。那么,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看,我有这么多收获,与我一起分享吧!并配有相应美丽图片为背景。)(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五、我说我惑大家有这么多收获,看来读得很仔细很认真,那么在预习时有没有疑惑呢?说出来,也
19、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吧!说不定,有的同学还能帮助你呢!( 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我的疑惑是,快来帮帮我吧!并配有相应的精美图片。)(生说出自己的疑惑。)六、我行我秀(若学生所说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差较大,这时可预设几个问题。)老师我还有疑惑,大家想不想帮帮我?好!我思考,我能行!我说出,我一定是最优秀的!(同时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只有学会思考,我才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只有敢于表达,我才会是一个最优秀的人。)1.大家说,信客这个职业好不好?为什么?那他为什么还选择当信客?先自己考虑,后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最后全班一块儿解决。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能就具体语句谈一下你的理解吗?(对学
20、生来说这可能有难度,师可先举一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说出。)词语如“破烂灰暗”、“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等既典雅又精炼,值得我们积累。句子如: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形象地表现了身居穷乡僻壤的农民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七、我思我写(教师激情地)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稍顿)或许在许多年以后,人们已经把他忘记,但作为学习了本课的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许多思考。那么就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不过我先提示一下,可从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从他的品质或精神的角度;也可从他的职业特点的角度写;也可结合社会实际(我们
21、现在的社会呼唤诚信这一点)来写。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注意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感情来!(生写。后读出。)师出示自己写的墓志铭:例一:肩挑生死祸福担,尝遍人间屈辱苦。饱受冤屈辞职业,为人师表扬美名。例二: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但生死祸福担(上联)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下联)虽死犹生!(横批)八、我说我得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总结一下,说出来吧!(生自有说出自己的收获。)九、布置作业课下搜集余秋雨先生的其他文章,进一步感受余先生的语言风格。附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我重点设计了“我读我知“我说我惑”“我行我秀”“我思我得”“我说我得”等几个环节,目的在于突出“
22、我”的地位,凸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理念。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课末的写作训练,教师的对联结课,点明课文中心,启迪学生做人,既注重了对课文的感悟,又适当地向课外做了拓展。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材分析: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3、,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瑞博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学文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24、学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2、学生自学,师巡视。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5、
2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指名读。(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3)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6)交流(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7)齐读“话”句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读(
26、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4)交流。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2)读好此句。(3)讲述对仗句。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村边”对_;“合”对_“绿树村边合,”对_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
27、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师生共对对子。读好这两句诗句。练习背诵。三、拓展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 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别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2、通过摸、滚、推各种立体图形光感受他们的特征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8、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白板 图形卡片 立体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引题哇!同学们从家里搜集了这么多物品,你能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吗?生:牙膏盒,饮料罐,积木块,皮球,乒乓球,魔方,色子等。师: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物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品的形状吧!(板书 认识图形)【过程评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学习任务一: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
29、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1、分一分 课件出示,老师的物品这么多物品堆放在这里,太乱了,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与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3、小结:我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出示【过程评价】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类物品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
30、。1、观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2、汇报交流: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预设汇报:(1) 长方体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我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对面相等 它们的面有大有小(学生们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是这样的吗?并随孩子们一起利用多媒体帮孩子们验证,孩子们直观感受。)(2) 正方体师:课件出示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明确其名称为正方体,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说出他们的特征。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这些面是正正方方的这些
31、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学生汇报每一种特征老师跟随孩子一起验证,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仔细观察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吗?(3)认识圆柱、球课件出示圆柱、球,形状像他们一样的物体叫圆柱、球,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汇报:学生拿出圆柱、球,并汇报特征。圆柱:有两个面,平平的,是圆形的,两个面一样大 只能朝一定的方向滚动球: 没有平面 任意滚动(教师跟随孩子们的发现课件展示其特征)找出圆柱、球的相同与不同。【过程评价】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
32、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课件出示1、猜一猜,并说一下你是怎样猜到的?2、引导辨认,区分实物和图形。课件出示图,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立体图形。3、数一数,机器人图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各用了几个图形?【过程评价】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的学习的?六、作业布置七、板书设计认识
33、图形(一)有六个平平的长长方方的面上下长方体 对面相等左右前后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有六个平平的正正方方的面每个面都一样大正方体有两个平平的圆形的面上下一样大圆柱 能沿一定的方向滚动没有平面能任意滚动教学设计方案 篇7初中散文教学设计方案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许多的教师在教学散文时会面临诸多的困惑,如: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体会文本教师自己读不懂;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让学生领悟到散文的内涵;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第一我们应该了解在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的有关散文的阅读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态
34、度;领略作品的人生哲理、优美意境;理清句子的顺序;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效果);领会精彩词语的妙用;能顺着文章意思仿写句子。第二我们要了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一)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叙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阅读途径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明了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
35、象意义。第二,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种描写、映照、衬托等。第三,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二)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震撼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写景散文中的价佳作。写景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三)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指注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
36、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明确抒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第二,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第三,联系文章主旨。哲理散文哲理散文指通过刻画某种具体现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小思的蝉和席慕容的贝壳可谓哲理散文的佳作。哲理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全文主旨。第二,把握贯穿全文的象征物的整体形象。第三,整理分析作品刻画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第四,分析具体描写的形象特征,理解阐发的哲理。总之,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注意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
37、层面发现作品意蕴,才能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第三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鉴赏散文。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加厚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课标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中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那么我们如何教会学生鉴赏散文呢?我觉得我们要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一)
38、把握立意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探索散文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主题的表现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人的世界观的制约,想办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社会环境怎样等,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要想明白主题,必须了解写
39、作背景,体会作者心情。2、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文眼,是指那些特别精炼警策的词句,是作者精心安置的“慧眼”,也即散文主题的凝聚点。这点睛之笔,正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直接途径。刘熙载在文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所谓“神光”,即散文的主题;所谓“照映”,即指主题对散文的统摄作用。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中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都是“神光”闪烁之处,透过它即可以窥探文心的奥秘。3、从作品的
40、重点段落探索主题。散文的主题,它固然得通过作品的每一个段落表现出来,但它绝非平均分布在各段里;每个段落固然也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但它们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并不完全相同。或在描写某个具体的部位,或在叙述某个事件的过程,或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表明过渡等。可以说,一篇散文的大部分段落与主题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有的甚至完全是出于结构上的考虑,与主题全无关系。一篇散文的主题,它常常是通过作品中的某一二个重点段落来表现的,它好像是支撑一篇散文的“力点”,它是我们探索主题时千万不能忽视的地方。4、从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探索主题。大部分散文,表面看来的确是“散”的,但它的内部却极有分数。循章求旨,在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掌握
41、行文的来龙去脉,分析主题,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5、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探索散文主题有个最为常见的毛病,就是不从作品的全局着眼,不从全部题材的总倾向考虑,而是孤立地从某一枝节、某一部分来归纳主题,这是必须要克服的。与其他文学样式比较,散文表现主题并不是通过完整的情节,也不是集中通过某一两个典型化的人物等,而常常是通过一些事实的片段、生动的场面、作者的感怀来表现的。所以,从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二)体味情言散文具有含蓄美,即“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作者不能在作品中直接站出来说明自己的用意,而是尽量用形象来说话,将深广的思想内容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同时要留有余地,做到“
42、有余不尽”“令人于言外可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因此,要真正享受到散文的含蓄美,首先应了解散文含蓄美的实现手段。含蓄不等于晦涩。不明说但仍要说,不直露但仍要露,只是作者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的。作者将自己的本意情感进行艺术化处理的主要手法有:一是托物言志、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便是作者的情;三是虚实相生,借设想、想象曲折表达好恶爱憎;四是运用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真意婉转而出。因此,理解感受散文的含蓄美,方法大致是:1、从形象入手,体物动情。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
43、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可以说,一篇优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若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2、从技法入手,领略意境。含蓄之美是一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意境,也是一种“若隐若现,欲露不露”的效果。这“若现”“欲露”的真面目往往是作者运用“特技”之所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反问、夸张、反复等,对特定语境中
44、的语句的深层含义起强化作用,能帮助我们深刻品味意境那丰富深远的内涵,获得美感享受。3、反复朗读、咬文嚼字体味散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可以朗读,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像诗歌一样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音乐美。教学时我们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所以朗读指导是教师教好散文体裁课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对于散文的朗读要求是:要读出意境。就是要读出情意,读出画面。很重要的点是教师在读时也要学会边读边想象。比如读到“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在读时,教师就要怀首一份宁静淡远又不失希望的心情以舒缓、轻柔的语气朗读,并在脑中出现画面:在冬天
45、的宁静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天空的红霞中徐徐升起,柔和的阳光穿过迷茫的晨雾,给人以无限的温暖。其次欣赏语言,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通过联想和想像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比如朱自清的绿中有一段文字: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段描写文字优美,作者运用联想和想像,读者也只有通过联想和想像再现那难以言喻的梅雨潭的奇异的美绿,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来感受梅雨潭的“立体感”形象,才能体会作者那浓浓的喜悦之情。(2)认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词造句
46、。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遣词用句上下一番工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能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主要体现在透彻地了解精妙的语言所表达的作家思想情感的意义和情味,也就是认真揣摩品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语,这样的语言能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语言同文意有什么关系。如朱自清的绿中开头那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细心品味这里的“惊诧”,除了字典上的意义“惊奇、诧异”之外,还有深深的情味,作者用它衬托了梅雨潭无比的奇异之美,表达
47、了作者对它的赞美和喜爱,抒发了作者浓郁的喜悦之情。(3)悉心培养对散文作品的审美情趣。散文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写上常常造成一种意境,在总体形象上给人以美感,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诗情画意之感。如春,全文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画面,作者以诗的笔触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样,读者必须抓住语言中具有美感的因素进行开掘,在开掘中深入体味,也就是要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这种敏感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透彻的体会。比如,作者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像力,那火焰的炽烈浓郁,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当然,语感要通过阅读不断地培养。有了这语感,“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与作者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每日一测公共卫生执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历史老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全面解读
- 小学英语新版-牛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教案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001
- 卫生管理营养干预考题及答案
- 深入理解2024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内容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执业考试必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汇编
- 乘法、除法(一)几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001
- 魏晋风度课件
- 【MOOC】英国小说-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读后续写】2021年11月稽阳联考读后续写讲评:Saving the Daisies 名师课件-陈星可
- 国开(浙江)2024年秋《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形考作业1-4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培训
- 《智能家居系统》课件
- 福建师范大学《聚合物表征与测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1107172134
-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
-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制定的实施方案(pdf版)
- 案例分析肥胖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