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血液技术和相关仪器_第1页
第5-6章血液技术和相关仪器_第2页
第5-6章血液技术和相关仪器_第3页
第5-6章血液技术和相关仪器_第4页
第5-6章血液技术和相关仪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六章血液分析技术与相关仪器血液分析技术与相关仪器 血液分析仪器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分析仪器,包括: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血液流变学分析仪第一节 血细胞分析仪一、血细胞分析仪概述血细胞分析仪(Blood cell analyzer, BCA)是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检验常规仪器。又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ABCC)、血液学自动分析仪(AHA)。ABCC代表早期的低档次BCA,AHA外延过大。发 展 史 手工计数仪器简单计数两分群三分群五分群五分群网织红20世纪40年代末, 电阻抗法微粒子计数专利50年代, Coulter Model A型用于临床60年代, 测定参

2、数达7项70年代, 全血细胞计数(CBC)80年代, 双通道、白细胞23分群、五分群90年代以来,多功能、多参数、流水线二、仪器分型检测原理基本结构(一)血细胞分析仪分型按自动化程度按检测原理按对白细胞的分类水平嗜酸性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小板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在内外电极之间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二)电阻抗法血细胞检测原理电阻抗法血细胞检

3、测原理1.白细胞的检测 仪器将体积为35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channel)。每个通道:1.64fl根据细胞大小,分别置于不同的通道中,显示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 经溶血素处理脱水后,血细胞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第一群(3590fl)小细胞区:淋巴细胞(体积最小):一般在3590fl。第二群(90160fl)是单个核细胞区,(中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幼稚细胞、异常细胞等第三群(160fl以上)大细胞区: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一般在135-350fl%35 90 160 300 400 450(fl)2.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检

4、测 u 红细胞和血小板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体积间有一个明显界限,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CPU对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 浮动界标血小板分析与干扰因素(三)联合检测型原理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中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共有特点是:均使用了鞘流技术。 前鞘流后鞘流检测窗1.容量、电导、光散射检测技术光散射电导性电阻抗每个细胞接受三维分析,定义到三维散点图的相应位置 体积(volume,V) 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电导性(conductivity,C) 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内核浆比例光散射(scatter,

5、S)细胞内粗颗粒的光散射强度要比细颗粒更强。 2. 光散射与细胞化学联合检测技术 这类仪器是应用激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高角度前向散射光:细胞核及颗粒的信息低角度前向散射光:细胞大小的信息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 类计数 3.多角度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技术(multi-angle polarized scatter separation of white cell, MAPSS) 基本原理:基于细胞大小、折射率、核形、核浆比值、以及颗粒性质等,均可影响不同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不同白细胞在以上几个方面完全一致的几率很小,从而对白细胞进行分类。0:前角光散射(13)

6、,可粗略测定细胞大小。10:狭角光散射(711),可测定细胞内部结构相对特征。90:垂直光散射(70110),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90:消偏振光散射(70110),区分嗜酸性粒细胞与其他细胞。 4.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 这类仪器是利用电阻抗、射频这一成熟细胞计数技术结合细胞化学技术,通过4个不同的检测系统对白细胞、幼稚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淋巴、单核和粒细胞检测系统幼稚细胞检测系统白细胞分类散射图 联合使用多项技术(流式、激光、射频、电导、电阻抗、细胞化学染色)同时分析一个细胞,综合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五分群”结果。 (四)网织红

7、细胞检测原理网织红细胞中嗜碱性物质RNA,在活体状态下与特殊的荧光染料结合。荧光强度与RNA含量成正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大小和RNA含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试剂反应前后的变化反应前反应后荧光(RNA)强度ReticulocytesPLTRBC高荧光强度低荧光强度低荧光强度WBC前向散射光(细胞大小)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成熟度分类(五)血红蛋白测定原理除干式、无创型外,各型BCA对血红蛋白测定都采用光电比色原理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特定波长(530550nm)下进行光电比色(六)仪器基本结构

8、机械系统电学系统血细胞检测系统血红蛋白测定系统计算机键盘控制系统 1.机械系统 包括机械装置(如全自动有进样针、分血器、稀释器、混匀器、定量装置等)和真空泵,以完成样本的定量吸取、稀释、传送、混匀,以及将样本移入各种参数的检测区 2.电学系统 包括主电源、电压元器件、控温装置、自动真空泵电子控制系统,以及仪器的自动监控、故障报警和排除等 3.血细胞检测系统 国内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检测技术可分为电阻抗检测技术和光散射检测技术两大类电阻抗检测技术:由检测器、放大器、甄别器、阈值调节器、检测计数系统和自动补偿装置组成流式光散射检测技术:由激光光源、检测装置和检测器、放大器、甄别器、阈值调节器

9、、检测计数系统和自动补偿装置组成 4.血红蛋白测定系统 由光源、透镜、滤光片、流动比色池和光电传感器等组成。 5.计算机和键盘控制系统 三、仪器的性能指标、评价与调校(一)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指标 1.测试参数 2.细胞形态学分析 3.测试速度 4.样本量 5.精密度与示值范围 6.打印 (二)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 ICSH公布了电子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方案:在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方面,要评价仪器测试样本的总变异、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和准确性等(三)血细胞分析仪的调校 出厂前已经过厂方技术鉴定合格,但由于运输振动或因故障维修后或长时间停用后再启用等原因,以及正常使用半年以上或认为有必要时,

10、都必须对仪器进行调校及性能测试,这对了解仪器性能,发现问题,确保检验质量有重要意义四、仪器的维护与常见故障(一)仪器的维护1.安装: 洁净的环境、稳定的电源、可靠的接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保证BCA正常工作的前提。2.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仪器正常工作的前提,精心细致的维护是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保证。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有助于提高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减少故障的发生,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检测器的维护 采血顺利防止纤维丝堵孔关机前对检测器的微孔进行清理冲洗计数期间,及时按 “反冲”键,冲掉沉积变性的蛋白质定期卸下检测器,用5%次氯酸钠浸泡清洗管路的维护机械传动部位的维护四、仪器的维护与常见故障四、

11、仪器的维护与常见故障(二)常见故障有自我诊断功能,有故障发生时,内置电脑的错误检查功能显示出“错误信息”,并伴有报警声 四、仪器的维护与常见故障四、仪器的维护与常见故障1.开机时的常见故障2.测试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信息 其中检测器的微孔堵塞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最常见的原因。根据微孔堵塞的程度,将其分为完全堵孔和不完全堵孔两种。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原理的改进二维激光散射法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 克服了电阻抗法在病理情况下测定MCH、MCHC结果不准及血小板计数精确性较差的缺点 五、血细胞分析仪的进展第二节第二节 血液凝固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 血液凝固分析仪(automated coayulation a

12、nalyzer,ACA)是采用一定分析技术,对血栓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 在血栓/出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就是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发 展 史1910年,Kottman发明了最早的血凝仪1950年,Schnitger和Gross发明了基于电流法的血凝仪20世纪70年代前为血凝仪的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较精确的各种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其特点是:单通道、终点法的半自动血凝仪,也称第一代产品20世纪80年代末,多通道、多种分析方法与原理的半自动血凝仪相继诞生,称之为第二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通道、多方法、多功能全自动(即第三代)血凝仪不断涌现一、血凝仪分型与检测原

13、理(一)血凝仪分型按自动化程度半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凝工作站 (二)血凝仪检测原理主要检测方法: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学法、干化学法等。 检测原理(二)底物显色法 生物化学法:以底物释放产色基团量的变化测定有关因子(一)凝固法 生物物理法电流法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导电光学法散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散射光变化透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浊度变化光度变化双磁路磁珠法钢珠振幅衰减程度判断终点光电磁珠法吸光度衰减程度判断终点超声波法超声波衰减程度判断终点(三)免疫学法 抗原抗体免疫扩散法火箭电泳双向免疫电泳免疫比浊ELISA法直接比浊乳胶比浊散射比浊透射比浊1凝固法原理 是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

14、活剂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量(光、电、超声、机械运动等)的变化,再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最终结果,称生物物理法。按测量原理分为电流法、超声分析法、光学法和磁珠法四种。光学法(比浊法):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导致光强度变化来测定相关因子 12111光光 学学 法法 光光 路路 图图光学法血凝仪工作流程光学法血凝仪工作流程纤维蛋白的形成与吸光度 双磁路磁珠法原理:测试杯的两侧各有一组驱动线圈,产生恒定的交替电磁场,使杯内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多,血浆黏稠度增加,小钢珠运动振幅逐渐减弱,将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为凝固终点 双磁路磁珠法原理 双磁路磁珠法与光

15、学法原理主要区别前者是检测血浆凝固过程中磁电信号变化后者是检测该过程中光信号的变化2.底物显色法原理: 实质为光电比色原理,是通过测定产色底物的吸光度变化来推测所测物质的含量和活性,也称生物化学法 3.免疫学法原理 以纯化的被检物质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然后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血凝仪使用免疫比浊法二、血凝仪的基本结构与评价 (一)血凝仪基本结构: 1.半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 主要由样本预温槽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 2.全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 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等(二)血凝

16、仪评价 1.一般性评价: 产品质量50%; 价格25%; 厂商评估10%; 担保5%; 售后服务5%; 可接受性5%。 2.技术性能评价: 重复性测定、线性范围、准确性、携带污染率、干扰因素、可比性分析等几方面(三)血凝仪的特点 1.半自动血凝仪:手工加样加试剂;操作简便;应用检测方法少;价格便宜;速度慢;测量精度好于手工,但低于全自动2.全自动血凝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多;通道多,速度快;项目任意组合,随机性;测量精度好,易于质控和标准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多;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三、血凝仪的维护(一)半自动血凝仪的维护 保持测试槽清洁,严禁有异物进入; 避免阳光直晒和远离

17、强热物体; 防止受潮和腐蚀; 仪器和加珠器都必须远离强电磁场干扰源; 电源电压为220V10,最好使用稳压器; 使用一次性测试杯及钢珠(二)全自动血凝仪的维护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器;检查及清洁反应槽;清洗洗针池及通针;检查冷却剂液面水平;清洁机械运动导杆和转动部分并加润滑油;及时保养定量装置;更换样品及试剂针;数据备份及恢复等 四、血凝仪的临床应用与进展(一)临床应用1.凝血系统的检测 2.抗凝系统的检测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 4.临床用药的监测 (二)进展 主要体现在:多方法、多功能、快速高效;智能化程度高,软件开发进一步完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工作站;床旁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第三节

18、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血液流变分析仪器(hemorheology analy-zer,HA)是对全血、血浆或血细胞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的检验仪器。主要有:血液黏度计、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红细胞电泳仪、粘弹仪等。本节就前两种常用仪器做一简要介绍。发展史1931年Fahraeus等发现Fahraeus-Lindquist效应,毛细管式血液黏度计随之诞生1954年Michson等用微管吸吮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1961年Wells等研制成功了锥板旋转式黏度计1975年Bessis等发明了激光衍射法测定仪一、血液黏度计u血液黏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血液循环中阻力的大小,必然影响组织血液灌流量。对血液黏度测

19、定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否准确测量血液黏度依赖于黏度计性能的好坏。(一)黏度计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 分为毛细管黏度计和旋转式黏度计。前者按结构分为奥氏黏度计和乌氏黏度计,后者按结构可分为筒-筒式、锥-板式、锥-锥式以及棱球式黏度计等2按自动化程度 分半自动黏度计和全自动黏度计(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1.毛细管黏度计 检测原理:按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设计,即一定体积的牛顿液体,在恒定的压力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黏度成正比。血浆比黏度(ratio of viscosity): 血浆比黏度=血浆时间/蒸馏水时间 毛细管黏度计基本结构: 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

20、装置、计时装置等。 2旋转式黏度计 2.1工作原理:以牛顿的粘滞定律为理论依据,主要有以外园筒转动或以内园筒转动的筒-筒式旋转黏度计(又称Couette黏度计)和以园锥体转动或以圆形平板转动的锥板式(又称Weissenberg黏度计)黏度计。 2.2锥板式黏度计工作原理:u是同轴锥板构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与圆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联系。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动的力矩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传入的力矩越大。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被力矩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电 机切血板Rp血 液力矩传感器

21、圆 锥 2.3基本结构: 样本传感器 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 力矩测量系统 恒温系统(三)黏度计的评价 1.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1.1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易于普及1.2 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法1.3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1.4不利于研究RBC、WBC的变形性和血液的粘弹性等难,以反映全血等非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2.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2.1能提供所需不同角速度下的剪切率2.2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定向流动2.3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等2.4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

22、变学研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2.5价格较贵,操作要求更精细3仪器性能评价 3.1 准确度:以国家计量标准油为准,在剪切率(1200)s-1范围内分别用低黏度油(约2mPa.s)和高黏度油(约20mPa.s)测定其黏度,要求实际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偏差3% 3.2 分辨率:是指黏度计所能识别出的血液表观黏度最小变化量。取比容在0.400.45全血测试高剪切率200s-1状态下,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2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在低剪切率5s-1以下状态,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1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3.3 重复性:取比容在0.400.45血样,测量11次,取后10次测定值计算CV值在高剪切率时,血液

23、表观黏度CV3%在低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5%3.4 灵敏度与量程:测力传感器应具有10mPa灵敏度才能测定1s-1的血液黏度恒定剪切应力的黏度计,这一控制范围包括100mPa1000mPa(四)黏度计主要技术指标 1.性能指标 黏度测试范围剪切率变化范围黏度值重复性CV3准确度3%等 2.测试参数 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等(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1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1.1 仪器调校: 用重蒸馏水在37时测得时间比D=(t- t0)/ t0,要求D1%1.2 仪器维护:残留液处理,毛细管污染处理温度控制 2.旋转式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2.1 仪器调校:用国家计量单位所标定的标准牛顿油,按仪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