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上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民族史上教学大纲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史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适用对象:文物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 计划课时: 36 36 课时 学分: 2 2 学分 任课教师:刘瑞俊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以中华民族形成、 发展、强盛的历史过程为主线, 主要讲述历史上 不同时期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 使中华民族的内涵不断扩大、 统一多民族的共同体的认同不断增强。 探讨中华民 族发展的轨迹、 特点和规律, 正确总结历史上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作为现在和 未来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借鉴。 同时简要讲述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的起源、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各民族的社

2、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演进的沿革及特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及其 变化;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包括中 国古今各民族的族别史,各地区的民族史,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专史和民 族关系史等内容)。以及简要介绍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 的灿烂文化。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历史, 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 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 民族的历史。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 意义 通过中国民族史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 互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增

3、进学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发展,并不断巩固的历史过程的认识, 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自觉地维护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通过对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认 识,更好地理解认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 爱国家爱民族的深厚情感。对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加以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探讨中华民族发展的轨迹、特点和规律,正确总结历史上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作为现在和未来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借鉴, 促进社会主义条件下各民族的共 同繁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初步 的研究能力,并通过对各民族历史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

4、的人文素质。 同时,对于文化遗产各专业来说, 所面对的最基本的研究资料, 不论是物质 的文化遗存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是历史上各个民族群体所创造的, 所以对各 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化遗产,学好专业知识。 2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在历史上, 每一次分裂割据时期, 也是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 这种各 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为其后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而每一次新的统一都是中华民 族的进一步发展兴盛。据此,我们把中国民族史划分为以下五个大的时期: 1. 1. 中华民族起源形成时期 (传说时代到夏商周) ;2. 2. 中华民族的形成从华夏到 汉族(春秋、战国到秦汉

5、时期); 3. 3. 各民族的交融与重组中华民族发展与强 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 ;4. 4. 各民族的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兴盛(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明清时期); 5. 5. 边疆危机与中国民族 主义的兴起(晚清到民国)。 在此分期基础上,将整个课程分成十部分,包括:导论;第一章,中华民族 的起源(传说时代);第二章,中华民族共同体 - -华夏民族的出现(夏商周时期) ; 第三章,华夏及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第四章,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 - -汉民族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五章,南北各民族的融合(秦汉南北 朝时期各民族);第六章,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强

6、盛(隋唐时期) ;第七章,各民族 的进一步发展(宋辽金时期) ;第八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兴盛(元明清 时期);第九章,边疆危机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晚清到民国)。 鉴于课时所限,把全部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本学期讲授中国民族史 (上),内容包括导论和前五章。 导论 计划课时: 4 4 学时 主要内容: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民族定义, 民族同化和民族 融合,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理论等重要概念和理论问题; 中国民族史研究 的发展史略; 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民族史与王朝体系问题; 中国民族史与相关学 科的关系以及学习中国民族史的意义。 基本要求: (1 1) 了解中国民族史研究

7、对象、 基本内容, 了解学习研究中国民 族史的意义。 (2 2)熟悉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主要概念和重要理论问题。 (3 3)掌 握中国民族史的分期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纲目: 第一节 学习中国民族史的意义 一、学习中国民族史的意义 二、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对象与主要内容 三、中国民族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主要概念和理论问题 一、民族定义和民族形成问题 3 二、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 三、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理论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 2. 民族凝聚力说 3. “历史发展整体性 ” 四、民族战争与民族英雄 第三节 民族史研究的发展史略 一、古老的传说和记录 二、历史文献 三、二十世纪的

8、民族史撰著 第四节 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一、王朝史与中国史、民族史的关系 二、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三、各期主要特点 本章思考题: 民族定义,民族同化,民族融合。 略述中国民族史研究对象、基本内容。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如何看待民族英雄。 简述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及你的观点。 中国民族史的分期。民族史与王朝体系问题。 中华民族与中国各民族间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理论有哪些?你的观点是什么? 简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理论要点。 学习中国民族史的意义。 第一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传说时代) 计划课时: 4 4 学时 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起源的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

9、; 中华民族起源的时代; 神 话传说资料反映的各部落集团及其早期活动, 各部落集团之间的关系; 考古学材 料所反映的中国各民族的起源等。 基本要求:(1 1)了解中华民族起源的特点。( 2 2)熟悉神话传说资料反映的 各部落集团及其早期活动,各部落集团之间的关系。( 3 3)掌握氏族、部落发展 为民族的理论。 本章内容主要纲目: 第一节 中华民族起源的特点 4 一、关于中华民族起源 二、中华民族起源的本土特点 1.中华古人类各进化阶段的发现 2.中华古人类化石与蒙古人种 三、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特点 1.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与区系的萌芽 2.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元起源与多区域不平衡发展 第二节 中

10、华民族起源的时代 一、原始群与原始氏族社会 二、原始社会瓦解及向国家民族的过渡 第三节 神话传说反映的各部落集团 一、史料问题及父权制以前的史影 二、父权制时代各部落集团 三、各部落集团间的关系 四、考古学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各民族的起源 本章思考题: 黄帝集团,炎帝集团,东夷集团、九黎集团,三苗集团。 中华民族起源的特点。 中国古代传说所反映的中国各民族先民的起源及早期活动。 考古学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各民族的起源。 试从考古资料与传说资料分析中国远古时的族群或部落集团。 传说时代各部落集团间的关系。 第二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 - -华夏民族的出现(夏商周时期) 计划课时: 6 6 学时 主要内容:

11、夏商周三族的起源与兴起; 夏商周三族的融合、 认同与华夏民族 雏形的形成;夏商周时期各民族群体。 基本要求:(1 1)了解夏商周三族的起源与兴起的概况;了解夏商周时期各民 族群体及其与夏商周的关系。 ( 2 2)熟悉夏商周三代国家制度的因革与发展,夏 商周三代开拓华夏民族的共同地域,华夏共同经济生活的形成。( 3 3)掌握华夏 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以及华夏民族的认同感的形成。 深入探讨 民族形成理论与华夏民族的形成。 本章内容主要纲目: 5 第一节 华夏的主要来源: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与兴起 一、夏人的起源与兴起 二、商人的起源与兴起 三、周人的起源与兴起 第二节 夏商周三族的融合

12、、认同与华夏民族雏形的形成 、三代国家制度的因革与发展 二、夏商周三代开拓华夏民族的共同地域 三、华夏共同经济生活的形成 四、华夏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 五、华夏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各民族群体 一、东夷 (一)东夷的起源与分布 (二)东夷与夏商周的关系 二、西戎 (一)氐羌西戎的起源 (二)夏商时期的氐羌 本章思考题: 禹迹,区夏 ; 东夷、西戎。 夏、商、周的兴衰。 试论夏商周三族的融合与华夏民族雏形的出现(夏商周三族的认同与融合) 东夷与夏商周的关系。 夏商时期的氐羌。 第三章 华夏及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计划课时: 6 6 学时 主要内容:春秋时

13、期民族矛盾激化与诸夏攘夷争霸, 诸夏争霸与民族间的斗 争融合;战国时期的七雄兼并与诸夏大认同,秦人、楚人由戎狄、蛮夷而认同于 华夏;华夏民族大认同与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周边各族及其华化 的进程。 基本要求:(1 1)了解华夏、四夷与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华夏与四夷的关 系,了解各族群的分布及活动范围。 ( 2 2)熟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华夏民族 意识的增强与华夷之辨,熟悉秦人、楚人以及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各族与 诸夏的抗衡及其华夏化的进程。( 3 3)掌握华夏民族大认同与华夷五方格局的形 成。 6 本章内容主要纲目: 第一节 民族矛盾激化与诸夏攘夷争霸 一、 “四夷交侵,中

14、国背叛 ” 二、戎狄内迁及华夷杂处 三、诸夏争霸与民族间的斗争融合 第二节 七雄兼并与诸夏大认同 一、秦人由戎狄而认同于华夏 二、楚人由蛮夷而认同于华夏 三、华夏民族大认同 第三节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一、诸夏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诸夏的改革浪潮 三、华夏民族意识的强化与五方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周边各族 一、东夷的华化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各族 三、春秋时期的西戎 四、北狄 (一)北狄的起源 (二)春秋时期北狄三大支派及其分布 (三)赤狄强盛时期与诸夏的抗衡 (四)北狄联盟的瓦解与诸狄的华化 本章思考题: 尊王攘夷; “华夷之辨 ”、 “夷夏之防”;华夷五方格局;北狄。 华夏民族大

15、认同与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华夷五方格局与大一统的思潮。 简述华夏的来源及其形成。 简评 “华夷之辨 ”与“尊王攘夷 ”。 简述华夏民族形成初期的民族意识。 简述秦人由戎狄而认同于华夏。 7 简述楚人由蛮夷而认同于华夏。 南蛮的分布及活动范围。 戎、狄的概念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东夷的华化及东夷族群的消失。 第四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 -汉民族的形成(秦汉时期) 计划课时: 4 4 学时 主要内容: 秦汉王朝的建立与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秦汉时期统一的民族 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汉民族的形成; 中央王朝的民族政策与对民族地区管辖 制度的奠定。 基本要求:(1 1)了解汉民族形成

16、的标志族称的变化与确定。( 2 2)熟悉统 一的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3 3)掌握秦汉时期民族政策与对民族地区管 辖制度;汉民族的文化特点。 本章内容主要纲目: 第一节 统一的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一、分布地域的统一与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三、文化的统一与发展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中国主体民族 -汉民族的形成 一、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的发端 (一)中国疆域基础的奠定 (二)民族政策与对民族地区管辖制度的奠定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号的发展 二、汉民族形成的标志族称的变化与确定 三、汉民族的文化特点 本章思考题: 汉民族族称的变化与确定。 秦汉时期民族政策与对

17、民族地区管辖制度。 秦汉时期统一的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试论汉民族的形成。 简述统一多民族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号的发展。 第五章 南北各民族的融合(秦汉南北朝时期各民族) 计划课时: 12 12 学时 主要内容: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周边各民族的兴衰历史、文化特点;各民族 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各民族的冲突、迁徙、变革与交 融;民族8 融合与民族同化的理论; 中华民族的融合与重组。 基本要求:(1 1)了解各民族的起源、发展、兴盛、衰亡的历史;各民族的 文化特征;了解各民族的分布、迁徙、文化变迁。( 2 2)熟悉各民族与中央王朝 的关系的发展变化; 熟悉民族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18、 重要人物; 熟悉中央王朝 的主要民族政策以及管理民族地区的制度举措和机构设置。( 3 3)掌握各民族的 冲突、迁徙、变革与交融;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理论; 中华民族的融合与重 组的历史进程。 本章内容主要纲目: 第一节 夫余、高句丽与挹娄 一、 夫余与高句骊 (一) 濊貊与夫余、高句骊的源流关系 (二) 夫余族的兴衰 (三) 高句骊国的建立与发展 二、 挹 娄 (一) 族源与分布 (二) 社会经济与社会组织 (三) 与中原王朝及邻近各民族的关系 第二节 乌桓与鲜卑 一、乌桓 (一) 乌桓的名称和起源 (二) 乌桓的内迁及与匈奴、汉魏之关系 (三) 魏晋以后的乌桓 (四) 乌桓社会经济及风俗习

19、惯 鲜卑族源分布及社会状况 (一)族称族源及迁徙 (二)早期鲜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文化习俗 三、东部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一)檀石槐军事联盟的兴衰 (二)轲比能统一漠南及与曹魏之关系 (三)慕容氏兴起及诸燕的建立 9 (四)段部鲜卑的兴衰 (五)宇文氏的兴衰 四、 拓跋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一)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及迁徒 (二)代国兴亡及北魏的建立 (三)道武帝、孝文帝等的改革 (四)北魏末年各民族大起义和东西魏、北齐、北周的更替 五、西部鲜卑 (一)河西秃发鲜卑 (二)陇西乞伏鲜卑 (三)吐谷浑 1. 吐谷浑的族称、迁徒和建国 2. 吐谷浑的发展及与周邻诸民族之关系 3. 隋唐及其以后的吐谷浑 4.

20、 吐谷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 第三节 匈奴 一、匈奴的来源与兴起 二、匈奴的鼎盛及衰落 三、匈奴国家的分裂和衰亡 四、 4 至 5 世纪的匈奴 (一)汉 前赵 (二)北凉 (三)大夏 五、匈奴的经济和文化 第四节 西域诸族与柔然 一、 西域诸族 (一)月氏西迁 (二)塞种南下 (三)乌孙与汉的亲密关系 (四)西域诸国 (五)西域诸族与汉族的密切联系 10 二、柔然 (一)柔然的族源、称号 (二)柔然兴起及与北魏等关系 (三)柔然的衰亡 (四)柔然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生活习俗 第五节 氐与羌 一 氐族 (一)名称与族源 (二)氐族的分布及迁徒 (三)氐族社会经济、风俗习惯 (四)西晋至南北朝时

21、期的氐族政权 二、羌人的兴起与发展 (一)汉代羌人 1. 河湟羌及其与西汉的关系 2. 东汉时羌人的起义 3. 西域、西南等地诸羌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羌人 1. 三国、西晋时的羌人 2. 姚氏建立的后秦 3. 宕昌羌、邓至羌 4. 羌人与它族之融合 (三)羌人的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 第六节 西南夷与百越 一、西南夷 (一)西南夷的分布和族属 (二)秦汉王朝对西南夷的开拓 (三)西南夷各族社会发展状况 (四)南中 “大姓 ”、“夷帅 ”的兴起 二、 百越 (一)秦征百越和中原人民向百越地区的迁徙 (二)南越国的建立和两汉对百越各民族的施政措施 (三)乌浒、俚、僚、濮 (四)百越的共同特征 11

22、 (五)百越与秦汉的关系 本章思考题: 西域都护,护乌丸校尉,羁縻制度,吐谷浑,呼韩邪单于,鲜卑石室,北魏孝文 帝改革,北魏六镇起义,南中 “大姓 ”、 “夷帅”,昭君出塞,解忧公主,宁胡阏氏,月 氏西迁,塞种五尺道,灵渠。 两汉羁縻政策与羁縻制度,羁縻政策的本质和历史作用。 和亲政策评述。简述和亲的由来、发展、本质及作用。 拓跋鲜卑的迁徙与发展。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柔然与北魏的关系。 匈奴与秦汉王朝的关系; 4 至 5 世纪的匈奴建立的割据政权。 高句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乌桓的内迁及与匈奴、汉魏之关系。 羌与两汉王朝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羌人。 乌孙与汉王朝的关系。两汉与西域

23、的关系。 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西南夷与秦汉王朝的关系。秦汉王朝对西南夷的开拓。 简述西南夷的族类、分布及经济文化。 南越国的建立和两汉对百越各民族的施政措施。 六、主要参考教材 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2003 年 王锺翰:中国民族史概要,山西教育出版社,太原,20042004 年。 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2001 2001 年。 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20002000 年 江应樑主编: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北京,19901990 年。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

24、讲授为主。 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历史文献资料和民族史方面的经典著作, 在把握历史事 实和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对课堂讲授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理论和学术问题进行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研读原始资料、经典著作,撰写读书报告;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 问题写出学期、学年小论文,师生共同讲评。 利用本课程的网上资源,在线学习、交流、研讨 教学进度安排 12 课程 次序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方式 备注 1 导论一节 庁;意义;二节:主要概念和理论问题 讲授 针对课程 内容涉及 的理论和 热点问题, 随堂穿插 讨论。 专题讨论 安排在课 堂教学课 时外 2 二节:民族史研究的发展史略;四节: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讲授 3 1一早,起源的特点;二节:中华民族起源的时代 讲授 4 三节:神话传说反映的各部落集团 讲授 5 二章一节:华夏的主要来源 讲授 6 二节:夏商周三族的融合、认同与华夏民族雏形的形成 讲授 7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