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历史教学2009年第4期北京师大二附中纪连海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了解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体验探究文物是感知和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及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献资料,初步学会用文献资料与文物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认识宋朝是我国古代继隋唐之后经济和文化科技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朝代。 引导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与探究,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体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认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树立保护文物、保护
2、历史遗迹的意识。 教学课时:l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从清明上河图这类文物中提取、考证历史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向学生发放清明上河图复印件。 教师导入新课:北宋晚期即徽宗时期
3、的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历史风俗画。提到这幅画,同学们会说:太熟悉了。是的,现在以清明上河图为装饰的产品有很多,如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家具、扑克、火花等等(课件演示:家具、扑克、火花上的清明上河图,图13,图片详见附件中的课件,下同。)。 师:说实话,清明上河图这件文物真的是非常伟大。整幅图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船舶制造、桥梁建造等,都需要借助这幅图,例如研究数学史,图中的一个场景就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盘,提供了珍贵资料。同学们请看发给你们的清明上河图的第一页(图4),这里有一个开药铺的赵太丞家。就
4、在这家药铺的柜台上面,有一把15档的穿档算盘(课件演示:算盘)。经过放大可看出,算盘中有一道横梁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穿档),15串算珠内贯直柱(“档”),基本与现代算盘无异。这可能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算盘了。 下面咱们再看看图中的这条船(课件演示:船,图5)。从这条船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船舶发展的许多技术成就。仔细看,船板上有一排钉子。这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连接工艺,叫钉接榫合,即船板使用长钉连接,钉是从船壳外向里钉进。这项技术在唐朝已得到应用,1960年和1973年江苏出土的两艘唐代木船上都使用了穿插铁钉的搭接技术,发展至宋代,这项技术更加
5、成熟。而那时欧洲国家的船板仍用皮条和绳索绑扎,还不会用钉榫连接。这印证了宋朝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是清明上河图与船舶建造学关系的重要一例。 好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课件演示:本课课题)。 新课讲授 师:说到城市经济,我就想起了一个词:“坊市”。“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这在学习唐都长安时大家了解过(课件演示:唐朝的坊市,图6),想必我们西安的同学都不陌生。那我的问题就出来啦:关于唐朝的“坊”和“市”,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坊”? 生:唐朝的居民
6、区分为大小不等的114个“坊”,其中面积最小的坊只开一个坊门,而积居中的坊东、西各有一个坊门,面积最大的坊是在东、南、西、北都开有一个坊门。每个坊两个相对的坊门之间连接有道路,是坊内的主要街道,大坊的坊门间是两条相互交叉的十字街。坊内这条横街和十字街以外的街道,称为“巷”或“曲”。“坊”与“坊”之间,“坊”与“市”之间,都要用高大的“坊墙”或“市墙”隔开。 师:说得很具体。这使我想起了西安的钟鼓楼。钟和鼓原本都是乐器,以后逐渐用于报时,钟鼓楼(课件演示:西安钟鼓楼,图7)即成为报时建筑。唐长安就对居民生活实行严格的晨钟暮鼓制度。每天早起鸣钟,各坊
7、坊门随着城门同时开启,百姓可以上街活动;每天日落鼓响,各坊坊门随着城门同时关闭,实行宵禁,禁止行人上街。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同样,市的聚散也依鼓钲而行,根据唐六典记载(课件演示:材料一):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下面,哪位同学再来说说“市”? 生:唐朝主要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区。两市的四面都设有高大的“市墙”,与周边的“坊”隔开。市墙四面设门,由司市掌管锁钥。市内,井字形街道将其分为九部分
8、,各市按照同类而聚的原则进行商业活动。 师:也就是说,你若是个唐朝商人,想要在都城长安经商,那就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时间、选择政府规定的地域,摆上一个固定的摊位,出售政府批准的商品。这不由使我们联想到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景象。可见唐朝的“市”还保留了些许汉代“市”的影子。 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坊市制度,其实质是一种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城市生活加以限制的封闭型管理体制,它的最大作用莫过于创设了一个封闭的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所以,(课件演示:材料二、三)唐人一方面赞叹“
9、长安大道横九天”的浩荡之势;另一方面又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过细、过死的管理,已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到了北宋,上述这些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观察清明上河图(图8)后回答这一问题。 生:第一,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坊墙”或“市墙”都没有了,居民区与商业区交叉存在(课件演示:住宅和商铺混居,图8)。第二,东京城内的店铺大都临街开设。也就是说,东京城内的坊区和市区,不再“泾渭分明”(课件演示: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图9)。 师:是的,在宋代,随着商
10、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坊墙”或“市墙”均被拆毁,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了。空间限制既被打破,那对坊市的时间限制呢?根据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中记载(课件演示:材料四)的“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看,宋神宗时已有二三十年(1 2年为一纪)没有敲钟击鼓了,可见各项管制是在H益松弛,这点在下面还要详细提到。那么,替代“坊市”制度的是什么呢?就是“街市”制度:城市中居民区与商业区交叉存在,并逐渐连成一片,居民众多的小巷不再相互隔离而直通大街,从而使大街小巷的畅通结构取代了旧有的封闭结构。(课件演示板书:1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师:我们再仔细看看清明上河图的
11、第一页(图10、11),与前代相比,宋代的“街市”还有什么变化呢?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商店的铺面上都有用于招徕顾客的招牌和幌子。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以后帘上逐渐题了店铺名号,继而又被题了文字的木牌代替,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也可称为牌匾。“幌子”原指窗帘、帷幔,古时酒店用布旗招徕顾客,所以酒旗也称“幌子”。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门面上展示的标志,统称为“幌子”,主要表示经营商品的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也就是行标。商店一般多用实物、装载实物的工具或实物模型做“幌子”
12、,也有以灯具、旗帘和文字牌匾为幌子的。你们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了哪些招牌和幌子呢? 师生共同查找:清明上河图第一页上图左侧(图10)中街路北“赵太丞家”两侧有落地的招牌广告,西面“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东面“大口中丸口肠胃口”,“五劳七伤口口口”;街南有挂着“解”字的当铺,还有“李家输卖门”“久住王员外家口”等老字号;再往北一点还有“杨家应症”“王家口明疋帛铺”“梅大夫往风”“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铺”等。清明上河图第一页上图右侧(图11)是写着“香茶”字样的茶肆,在桌案上摆放着茶具;茶肆隔壁挂着“正店”招牌,再往西是“孙羊店”(课件演示:相
13、关图片)。 师: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北宋城市经济中广告文化的发达由此可见一斑。商家用招牌和“幌子”做广告的策略,具体源于何时,并无统一说法,但从唐代陆龟蒙“小炉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的诗句来看,不晚于唐代,招牌和“幌子”已经出现。但如此的普及,还是北宋以后的事情。而这也是北宋城市经济与汉唐相比,在经营手段方面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课件演示板书:2经营手段:招牌幌子大行其道) 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正店”两字旁边,大门上面的是什么呢?
14、 生:两个灯箱广告。(课件演示:灯箱) 师:刚才说到清明上河图中有灯箱广告4块,其中就有这两块(图11)。问题在于:你做广告就得了,为什么非得采用灯箱的形式呢?换句话说,这灯箱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应该是店主人为在夜间招徕顾客用的。 师:很对,这可以说就是夜市广告。由此,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北宋城市经济中,市的营业时间问题。在北宋以前,夜市往往为官府所严禁。人宋后,东京城夜市日益兴旺,政府亦不再禁止。宋
15、会要辑稿·食货六七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对开封府所下的诏令(课件演示:材料五):“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自此以后,夜市不断发展,宋徽宗年间尤盛。可以说,夜间商业活动的出现,表明了东京城市商业贸易活动的活跃,同时,城市长期以来作为政治、军事中心而实行的严格时间管理制度,到这时由于经济因素的增强而渐渐松懈,反映出大都市经济中心地位的上升。(课件演示板书:3经营时间:夜市开始兴盛) 师:大家再仔细看发的清明上河图前两页,并结合以下这段材料(课件演示:材料六),我们来继续讨论北宋“市”的经营时间,除了正常的日市和
16、刚才说过的夜市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市”呢? 材料六:“(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条 生:还有早市。 师:这样看来,在北宋的东京,一天24小时,几乎是时时刻刻都有市。相较之下,北宋这种时间限制打破后城市经济的活跃程度,隋唐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17、 师:下面,哪位同学再来说说在这段材料里,市场内都卖什么呢? 生:卖酒、粥饭点心、洗面水、汤、茶、药等。 师:在刚才这段材料中,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卖什么的啊? 生:卖洗面水的。 师:这就可以从中看出服务性行业的勃兴。 传统商业一般买卖的是普通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有了巨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服务性行业的勃兴上。所谓服务性行业,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在中国古代,
18、服务性行业主要包括饮食业、旅店业、医药业、茶坊和浴堂业、仓储租赁业以及字画装裱业等。下面,我们先来说说饮食业。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有一“孙家正店”(课件演示:孙家正店,图1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酒楼接待的应该是些什么人呢?证据有哪些? 生:“孙家正店”接待的应该是京城中有势有财的上层社会人士。证据:门上彩楼欢门精致,表明酒家规模大,装修豪华。门口人流熙熙攘攘,停有许多车马,楼上高朋满座。不远处两乘有侍女跟随的暖轿款款而来,侍女非普通百姓家所有,而且轿子在当时也是为权贵所有的交通工具。 师:同学
19、们判断的不错,证据也比较有力。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述,汴京御街上的饮食店中,经营正规的称为“正店”,一般官僚、贵族才吃在“正店”。那普通百姓宴请宾朋应该在哪里呢?请看清明上河图第二页上图(图12)城外汴河上虹桥南岸的“十干脚店”(课件演示:十干脚店)。脚店一般是指正店以外的小型酒店,这家店规模虽不能与“孙家正店”相比,但也是宾客满座。这才是普通百姓宴请宾朋的地方。 师:人食五谷杂粮,哪能不得病呢?接下来,我们就该说到医药业了。医药业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服务性行业。请观察清明上河图第一页上图左侧(图lO),看看这几家药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是彼此相隔遥远呢?还是相对比邻而居呢?(课件演示:
20、药铺) 生:当然是相对比邻而居啊!一进城就是“赵太丞家”,不远处是“刘大夫家”,“刘大夫家”斜对面就是“梅大夫家”,“梅大夫家”旁边还有“杨大夫家”。 师:在对“市”的管制日益松弛之下,众多药铺仍选择比邻而居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当时的商业竞争非常激烈。 师:众多药铺比邻而居,类似今天的商业一条街+同行间既有竞争、有比较,又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优胜劣汰中发展的更加成熟,这正是经营理念的变化使然。因此,
21、这种现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师:接下来,就该说到旅店业了。住店嘛,可以到图中的这家“久住王员外家”(课件演示:久住王员外家,图10)。在当时的东京城内,这样的旅馆、客店多达两万余间。说到这里,我有几个问题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第一问题:东京城内有这么多的旅馆和客店,看来流动人口是蛮多的啊。你能运用相关资料算算徽宗年间的东京城总共有多少人吗? 生:(自由发言)。 师: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开封府,崇宁(11021106年)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如果再加上没有户籍的流动
22、人口,以及官府机构和几十万军队,人口应该有百余万。要知道,在同一时期,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四、五万人。人口数量如此之大,服务行业不发达行吗?(课件演示板书:4经营理念:服务性行业勃兴) 师:第二个问题:这么多的流动人口,这么繁荣的买卖,人们交易的时候,所使用什么形式的货币呢? 生:铜钱、金银和纸币。 师:铜钱、金银和纸币都可能使用,不过清明上河图中没有反映出来而已。第三个问题:这么多的流动人口,都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呢?大家从图中(图13、14)找找看。 生:乘坐各种畜力、
23、畜力车,还有轿子等,也有乘船来的(课件演示:陆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 师:轿子,古称“舆轿”“肩舆”“腰舆”,北宋开始称为“轿子”。大致有不上帷子的凉轿和上帷子的暖轿两种。它最早是供人们行山路而用的交通工具,后来又演变为皇室贵族在平原或宫苑内的代步工具。北宋中期以前,轿子是不允许普通百姓乘坐的,南宋以后,普通百姓乘坐轿子的逐渐多了起来。这也是宋代社会的进步的一个表现。图中还出现了骆驼队,这能反映出什么问题呢? 生:骆驼是西北地区的动物,出现在中原,说明当时北宋虽然与辽、夏等处于对峙状态,但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仍在进行(
24、课件演示: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经济交往仍是促进中华民族融合的重要因素。即使政权分立和对峙,民间的商贸交流仍在继续,这也是北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当时东京城的客商不仅来自西北地区,还有更遥远的呐。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下面这段材料说的是什么事情?(课件演示:材料七) “夫一赐乐业(以色列的古译音),立教祖师,阿无罗汉(亚伯拉罕),乃盘古阿耽十九代孙也。出白天竺,奉命而来。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聂、金、张、左、白,七
25、十姓等,进贡西洋布于宋。帝日: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重建清真寺记 生:(自由发言)。 师:这块立于明代中期(1489年)的石碑,实际上说的是“重建犹太教会堂”。它记载了北宋初年的一件事情:若干犹太人不远万里(白天竺,即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来到东京,并留了下来。这段史料证明了在北宋的东京,不但有很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商人,也有来自异域他乡的商人。据说到现在,开封一带还有一些当年来华的犹太人的后裔。 师:东京城如此繁华,人口又这么多,按今天的话来
26、说,绝对是个消费型城市。第四个问题:这么多人口,每天要消费多少粮食啊?这么多粮食都是从哪儿弄来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粮食主要出自北宋的农业发达地区东南地区。下面就该说说这东南地区来的舟船了。在全幅清明上河图中,各种舟船一共有二十多艘。大家可以看发的清明上河图的第二、三页(图5、14),舟船规模很大,既有客船,也有货船。货船大多数运输的是各地运往东京的物资,不少就是来自东南地区的运粮船。说到这里,我们还需提一下这条舟船往来的汴河。开封的另一个称法是“汴粱”,“汴”就指流经开封的汴水原隋朝大运
27、河自北向南的第二段通济渠的一部分,是江淮物资通往东京的主要运输线。(课件演示:北宋时通东京各运河图,图1 5)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相关材料(课件演示:材料八): 材料八:北宋时期汴水运输量一览表 年代汴水运输量材料来源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4000000石马端临:文献通考·国州考三·漕运宋太宗至道初年(公元995年)5800000右马端临:文献通考·国用考三·漕运宋仁宗时(公元1023年1063年)8000000石宋史卷三三孙长卿传 师:从图中、表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当时汴河运输的发达。清明上河图整个画卷的
28、三分之 一还多的篇幅,画的就是这条汴水,正是当年繁忙景象的真实反映。而当年的东京城也因水陆交通发达,各地商人云集,其繁华景象被后人称为:八方辐辏。(课件演示板书:5经营活动:八方辐辏) 师: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城外的这座虹桥(图14),它的跨度很大(课件演示:虹桥)。这主要是为了通船的方便。在画面中,虹桥上两边有一些房子,可能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供行人躲避风雨。 师:也就是现在江南很多地区仍然有的风雨桥。
29、0; 生:也可能用于居住。 师:居住?什么人在这里居住? 生:只能是商人。居住和售货两用。 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词:“草市”。在宋代,紧临州县城郭发展起来的新的商业市区被称为“草市”。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有些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这就形成了草市。而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虹桥上两边的房屋,就是草市的前身。大家看虹桥这一带,居民稠密,商铺林立,交易繁盛,与东京城内的坊市街区并无区别。草市的发展表明
30、,宋代城市的商业贸易已经打破了城郭的限制,发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区。此外,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小市。这种小市,北方称集市,南方叫圩场。这些集市和圩场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成为城市经济的延伸。南宋以后,由小市发展起来的市镇中,最著名的有汉口、佛山、朱仙、景德。 师:看来,北宋东京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经对城市周围的农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所需劳动力和商品数量的增加,农民大量涌人城市,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课件演示板书:6经营地域:“草市”蓬起)。 师:我们继续观察清明上河图第三页的右下角(图16),能够
31、看到什么有关北宋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影响的有效信息呢?(课件演示:脚夫) 生:画有几家茅舍,两个脚夫赶着五头毛驴向城市走来。 师:这两个脚夫赶着的毛驴身上,驮着什么东西呢? 生:(自由回答)。 师:应该是东京城内居民用的炭。这两个脚夫可能就是“卖炭翁”了。北宋城市经济发展对农业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城市的需求带动了农村生产的变化,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离城不远的农村,商业性经济作物茶叶、蚕桑
32、、水果、水产品等的种植和养殖面积逐渐扩大。 师: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说反映东京城居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情况的“瓦子”“勾栏”等,这些也是北宋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师:好啦,我们这节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探究,以及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解读,了解和认识了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的状况,诸如(课件演示:板书):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经营手段:招牌幌子大行其道;经营时间:夜市开始兴盛;经营理念:服务性行业勃兴;经营活动:八方辐辏;经营地域:“草市”蓬起。同时,我们从清明上
33、河图中发掘出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历史信息,进一步体会到这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师:今天这节课讲的是开封的事情,咱们西安也是著名的古都,我听说在明清时期,西安大雁塔下面有个非常发达的集市。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着也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来探究一下当时的都市经济状况呢?(课件演示:大雁塔)这就是我留给大家的作业吧。 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以纪连海老师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的教学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历史教学2009年第4期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近些年来中学历史教学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对有效教
34、学的问题进行探讨,是中学历史教学深入改革和不断发展的表现。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明晰和解决,例如,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等等,这些问题,仍需要进行扎实的研究。无论我们如何阐释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一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研究有效教学时最基本的,这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吸收到历史的有效信息。可以说,有效教学取决于教师对有效信息的发掘、传递及阐释,同时也取决于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接收、感受、理解及至内化。能否进行这种有效信息的教与学,才是决定历史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历史课中的有效信息不足或缺乏,如果
35、教学信息低效甚至无效,我们怎么能说这就是有效教学呢?所以,脱离有效信息的问题来谈有效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即使是贴上有效教学的标签,那也不过是泛泛而谈,所谓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都可能是空中楼阁,再怎么论述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既然有效信息是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那么,什么是历史的有效信息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1)历史的有效信息蕴涵着历史的具体内容,承载并反映了历史的动态;(2)历史的有效信息源自可靠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3)历史的有效信息既包括有效的知识信息,也包括有效的认识信息,尤其是具有历史
36、认识价值的信息;(4)历史的有效信息对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效能,对学生感悟和体验历史具有益处;(5)历史的有效信息是能够被学生理解的信息,是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认识的信息。当然,界定信息是否有效,还要看运用的实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有效信息的教与学,历史教学的功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从教学实际的角度上来看,如何发掘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有效信息,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看上去还是比较大,具体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纪连海老师的一堂历史课进行评析,来初步探讨一下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的问题。纪老师的这节课,是去年
37、在西安召开的中同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讲的公开课。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史迹遗存,开展课堂教学”结合这一主题,纪老师的课题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主要是运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来讲述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在会上和会后都有很多评论,包括批评的意见。我们常说“教学无止境”,其中的意思之一就在于教学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在发掘和运用文物资料的有效信息疗面,有他的独到之处,是值得研究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这幅长卷中有哪些与当时城市经济相关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又能看出北宋城市经济有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将这些信息与
38、教学内容及其要点加以联系和贯通,这就需要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了。在这方面,纪老师的思路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从他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从多个方面对清明上河图这一文物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发掘和运用的。1明确文物资料对了解和认识历史的价值,从资料中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在运用材料方面,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为用材料而用材料,或是就材料讲材料,那材料的使用意义就难以显现出来,例如,用一段文献材料时,只是解读字句的含义;引一首古诗时,只是说明诗句描述了什么;讲一处古代建筑时,只是着眼于建筑风格的介绍等等,好像这样做并无大的问题,但所运用的材料内含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对于认识历史有何价值和意义,则未能
39、得到很好的发掘,这样做也缺少历史课的特色。而纪老师讲清明上河图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和学生一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幅图,从这幅图中看出历史的脉动。这样,就使所用资料的历史价值呈现出来,既可触发学生产生对资料进行探究的兴趣,又可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把握历史的具体状况。例如在上课一开始,纪老师就提到图中的算盘和船钉,他着重指出了它们的历史意义所在:图中的算盘是至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算盘图像,船钉反映出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话虽不多,好像也与本课内容关系不大,但一下子就提升了这幅图画对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价值,使学生对这幅已有所闻的图画产生新的兴趣。在整个这节课中,纪老师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谈这幅图画,又从
40、这幅图画中摘取出大量的历史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使学生了解到北宋城市经济在经营场所、时间、行业、手段、规模、地域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的立意,就是将画面中的信息转化为历史的有效信息,使学生通过感受和接受这些具体的信息来了解历史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使得这节课有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和趣味。2将资料中的历史信息发掘出来,使信息的价值得以呈现。有效信息是有认识价值的信息,其价值是需要运用者进行发掘并加以阐发的。资料中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怎样的历史情况,蕴涵着什么历史意义,是涉及到能否成为历史有效信息的关键问题。讲大泽乡起义时,引用陈胜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若只是在字面上加以解释:那些王侯将相是天生的贵种
41、吗?而没有揭示出其中所体现出的不甘被压迫、敢于反抗暴政的意识和大无畏的精神,那么这句话所蕴涵的价值意义就未能展现出来。在这方面,纪老师的做法就比较到位,他没有停留在找到信息的层面上,而是尽可能将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例如,清明上河图中画有骆驼队,他就把问题引向在中原出现来自西北地区的骆驼是反映出什么问题,从而使学生联想到中原与西北的经济交往,再通过展示北宋、辽、西夏形势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时虽然是政权对峙,但民间的商贸往来仍很活跃。这样一来,骆驼这一信息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就展现了出来。再如,纪老师在讲到图中的店铺、招牌和幌子时,也不只是进行描述,而是引导学生从中看到当时城市经济在经营行业、
42、经营手段以及规模经营等方面的发展,使图中的这些信息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意义,成为教学的有效信息。3将资料中的信息激活,还原到历史的实际中,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资料中的信息,呈现的方式往往是静态的,甚至是潜藏着的,要使其对教学有效,关键是将之激活,使信息更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感受。不少听了纪老师这节课的同行都认为他讲得很活,具体生动,吸引人,这的确是纪老师讲课的特色。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这与他善于激活有效信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说到图中的灯箱,他是怎么把灯箱这一信息激活的呢?他先是提出为什么要用灯箱的形式,使学生联想到是夜间用于招揽顾客的;接着他从灯箱引申到夜市,再由夜市来看经营时间的
43、变化。这样一来,灯箱这一信息,就完全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信息了,而是历史的信息、生活中的信息。成为活的信息,其有效性也就展现出来了。这样的实例,在纪老师这节课中有很多,如通过与坊市的对比来激活街市,从而看到经营场所的变化;由夜市的繁华激活服务业的兴盛,由服务业的规模经营激活商业竞争,从而看到经济繁荣的表现;由旅店众多激活城市人口总数,由城市的流动人口引出各类交通工具,再由交通工具引出贸易范围;用虹桥上的摊位激活草市,再延伸到城乡贸易和经济作物种植,等等。图中蕴含的信息,都不是简单地指出来,而是将其定位在历史实际中的城市经济变化上,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被激活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
44、学习内容的理解。 4将相关资料的信息联系起来,相互呼应,使信息的效用得以强化。有效信息都不是孤立的,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印证的。要力图使信息的有效性最大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相关的信息建立一定的联系,使信息的信度和效度更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这方面,纪老师采取了两种途径,以加强信息的有效性。一是将相关史实进行联系和对比,如讲都市的商业经营场所,他花了一些时间,专门描述了唐朝的坊市,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对街市的描绘,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变化。再如,说到东京的人口,与同时期的伦敦城人口数量进行对比,东京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就是显而易见的了。这种联系和对比的方式,是历史教学中经常
45、会使用的,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进一步展示信息的实质意义。二是将图像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印证,进一步说明信息所承载的史事,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在这节课上,纪老师根据需要,选择和展示了多则历史文献资料,有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有诗句摘录,还有根据文献材料制作的表格等,尤其是运用唐朝和宋朝的材料来说明历史的变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5将材料中的信息加以分项与归类,并在最后进行总括,以形成整体的有效信息。有效信息若是东拉西扯地使用,其效用必然大为下降,所以,信息的有效性也取决于信息是否能够有逻辑、有层次、有顺序地展现。这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信息少了显然是不行的,但信息多也未
46、必效果就好,关键是对信息的整理和重新组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搜集和整理材料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材料怎么用、用在哪儿才更好。这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将有关信息进行分类,围绕教学要点对信息进行组合。清明上河图这幅历史风俗画,含有的历史信息非常多,涉及到很多方面,纪老师的做法是围绕本课课题的主旨,将图中的有关信息大致归为六类,每一类的信息都与本课的教学要点有直接的关系,每一条信息都能说明所属子目的内容。经过这样的梳理和配置,信息的指向性就明确了,有效性也彰显出来,而且是层次分明,既多且精,不杂不乱。到课的最后,他又对本课的主体内容进行概括,使各子目所论述的内容得以归纳,
47、加强了有效信息的整体性。 6与学生一起探究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与认识上。因此在信息的运用上最好的方式,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寻找、观察、感受、理解,将有效信息的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这节课既然是用清明上河图来看北宋的城市经济,学生是否能够利用这幅图也就成为教学过程展开和进行的关键所在了。纪老师的做法是将这幅长卷复印为数页,每个学生发给一份,使他们能够对图画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图画进行思考。这样做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从当时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就可以得到证明。教师把学习的资料交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来从中查找信息,感受信息,领悟信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48、的发展,也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看上去是纪老师讲得多,学生的显性活动还比较少,但由于教师是与学生一起对历史资料进行探寻,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他们在课上始终表现出兴趣盎然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运作活动与教师的讲述能够达到同步进行,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是可以达成的。这也说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活动,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维是否被调动,是否被激发,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能与老师的活动相互促动。只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接受到、理解到教师传递的信息,信息就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一些教师在评析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时,都说到他的史
49、学功底厚实,教学内容上注重细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这些确是纪老师令人佩服的地方。他的这些特点,体现在对历史资料中有效信息的发掘与运用上,就更加凸显出来。我们常说历史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基本功,其实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就是认真、细致、充分深入的备课,就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有效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有效信息。纪连海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 我对纪连海老师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城市经济的评价王宗彬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这几天,连续看了几遍纪连海老师的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开始觉得也没什么
50、出奇的地方,录音的效果也不很好,但连看几遍后,觉得纪老师的课堂很有些独到的地方,能上百家讲坛,也非浪得虚名。纪老师这节课上了60分钟,台上的学生,台下的老师,都听得非常认真,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在坐的师生,除了大家公认的纪老师知识渊博外,还有哪些东西在吸引着学生?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着这一问题。通过跟老师们的讨论,我个人因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纪老师开始讲课时,先放了一段音乐,在音乐声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听课老师有一种“望峰息心”之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情景中。讲课时,话筒出了一点问题,声音很小,这本是个容易造成尴尬、冷场、卡壳的事,但被纪老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51、,在服务员调试话筒时,他对学生说:只要学生能听到就可以了,下面听到听不到没关系。这句话引来学生的一片笑声。此事虽小,但如果没有对课堂的熟练驾控,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通过这个小插曲,也不难看出纪老师的自信,正是有了自信,才有了课堂上的自如、自在,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历史老师学习,不管讲什么课,都应该充满自信,自信一种“场”,虽无形,但可以影响到别人,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当我们低头不看别人时,如果有人注视我们,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自信也是这样,你的自信也可以影响到学生。我们走上讲台,就应该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慨,用你的自信去影响你的学生,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自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
52、自信的学生。 他在导入新课时,也有自己的独特处理方式。他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也没有介绍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因为下面将要主要探讨这个问题),而是介绍了这幅画对研究数学史、造船史的重要作用,并出示了两幅图片为证,一是十五档算盘,二是钉接榫合结构的船,这些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接触到的,一般的赏析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中,也没有介绍类似情况的。“新颖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同时,纪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处理教材、导入新课的技巧。 二、对比中引发学生去探究 为了讲宋代的城市经济,纪老师首先从唐都长安开始讲起,很有一种历史意识
53、。因为只有弄清长安城的特点,更容易理解北宋城市的变化,使学生很容易得出或认同街市制代替坊市制这一结论。一般来说,人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是在矛盾碰撞的时刻,“愤悱”的状态中,只有在上述情景中,才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好胜之心。正如司马迁所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设矛盾情景,设置“愤悱”的状态,就是要让学生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通过思考、探索与实践,达到“成一家之言”的目的。这节课中,纪老师或通过对比,或通过展示新材料,让学生时常处在一种“不得通其道”的情景中,始终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进行积极的
54、思考。 三、丰富的史料是学生思考的基石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在启发学生时,单纯的问学生:你再想一想、再讨论一下,而没有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史料,有些老师把学历史变得了猜历史结果,严重违背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史原则。纪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补充了丰富的史料,创设出一个个模拟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这一个个的场景中去感悟历史。如纪老师在讲完长安城的“晨钟暮鼓”和城市特点后,补充了两段史料:材料一:长安大道横九天李白,材料二: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长安中鬼 。通过这两段史料,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当时的长安人,谈谈自己生活在长安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感悟到长安城的气势宏伟,另一方面也感悟到
55、长安城夜间“行人绝”、“空有月”的寂寞与单调。 正是有了这史料作铺垫,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对宋代城市生活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四、注重发掘历史细节 纪老师非常注重利用历史的细节,以小见大,我们常说: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用在历史教学中同样适应。纪老师注重细节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如让学生观察孙羊店的大门上挂的圆圆的两个东西是什么?这一细节的发掘就是为了过渡到下面对夜市的学习和探究的。二是为了说明或探究历史特征,如幌子和招牌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经营手段的变化,人们开始改变原来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开始沿街设铺,并且有了原始的广告意识和商标意识,体现
56、了以小见大的教学原则,同时又不露痕迹,自然而然地导入到下一内容的学习中来,用一位历史老师的话来说,纪老师的课是“浑然一体”,让人丝毫没有感觉到一种臃肿、拖沓之感。三是以新奇制胜,课堂要抓住学生,“出新”是一个重要的法宝,纪老师是此道中的高手,从他补充的史料,从唐长安城的名人住宅分布图,从十五档算盘,到清时上河图中的店铺的选择等,都匠心独运,有些材料不要说是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有没见到过的,正是由于在细节中出新,才深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我们说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它的这一特性就体现在细节中,可以这样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历史,就没有使人明智的历史。 五、处处注意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 纪老师在课堂上,
57、非常注重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先表述历史表象,根据历史表象来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在纪老师这堂课中比比皆是,这也是百家讲坛节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如我国古人所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样,有了问题,我们必然就想要去思考,而这种思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纪老师这一点应该是做得很好的。当然提出问题,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最好是运用史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历史的结论。 六、个性化地解读和组织教材 除上述五个方面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纪老师对这节课有自己个人的领悟与解读,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史料、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又以求新为主线,把宋代城市经济
58、生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1经营场所;2经营手段;3经营时间;4经营理念;5经营活动;6经营地域。而这六个方面也不是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分别以街市制代替坊市制、招牌幌子、夜市、服务业、八方辐辏、草市等六个小点来加以说明,而这些都基本上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主线而组织起来的,这也是他这节课听起来浑然一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设计一根红线,用这根红线把你所要设置的问题串连起来,这样你的课堂才不会显得支离破碎。纪老师就是以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这根红线,通过经营场所、经营手段、经营时间、经营理念、经营活动、经营地域等六个方面的变化来突出这根红线。同时围绕这根红线设计
59、小问题,以小问题来引领课堂,进一步突出这根红线,上面的六个问题即是。 纪老师的这节课,当然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课堂讲授时间、学生的参与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外,本文在这里不作探讨。 纪老师的课还有很多的特点,笔者因水平所限,只能窥一斑而难见全豹,把自己听课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各位同行的讨论和思考。首页 | 课程建设 | 试题精选 | 教学研究 | 教材研究 | 教学设计 | 测量评价 |
60、;历史研究 | 教材资源 | 图说历史 | 历史论坛 | 历史博客简评纪连海老师的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教学设计张彤北师大二附中历史组 本学期是新课程在高中开展的第二年,我们历史组的老师全部进入了新课程教学,然而新课程对于我们仍然是陌生的。恰逢纪老师要为历史全国年会做一节观摩课,历史组本学期前半学期的工作就主要围绕学习和研究纪老师的这节课展开。纪连海老师这节观摩课的课题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经济。从9月份开始,纪老师自己的精心准备,在组会上说课、试讲,听取全组教师的建议分析。又经过西城区教研员、北京市教研员的共
61、同研讨,最后于10月18-20日在西安全国历史教学年会上献课。这节课代表了纪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体现了纪老师对新课程历史教学的理解。这节课深获与会者的好评为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学和我们师大二附中争得了荣誉。这节课大获成功后,在11月在百位名师百节课中,纪老师再次作课,这次结合北京城市特点和我校学生特点对前面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这次授课,历史组全体成员(包括三帆历史组)都参与了听课,本文就大家的感受对纪老师的最后一个教学设计进行一下简单评议。一、教学三维目标设置纪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置的: 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了解本历史文物所反映出的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知道探究文物也是感知历史和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及方法,学会从清明上河图这类文物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对相关宋朝历史文献资料的解读,学会用历史文献资料与清明上河图历史文物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考核历史有效信息,从而比较深刻地认识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继隋唐之后经济继续发展、文化科技高度繁荣的一个重要朝代。 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与探究,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遗存,进而体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进而激发热爱祖国、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情怀和探究学史的兴趣;认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树立保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会计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事管理篇
- 电子行业年度策略报告:科技自立AI具能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
- 2024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辽阳检验检测仪器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2025外来员工劳动合同「版」
- Unit 2 单元课后培优练(原卷版)
- 山东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爱上国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华理工大学
-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 GB/T 19326-2022锻制支管座
- GB/T 9740-2008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
- GB/T 7424.1-1998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 拘留所教育课件02
-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登记表格模板及专案表格模板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数学分析知识点的总结
- 2023年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计划
- 年会抽奖券可编辑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