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纲要方案汇报稿110612_第1页
铜陵纲要方案汇报稿110612_第2页
铜陵纲要方案汇报稿110612_第3页
铜陵纲要方案汇报稿110612_第4页
铜陵纲要方案汇报稿1106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2011年6月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2、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目录1. 规划研究2. 市域规划3. 中心城区规划4. 远景X年概念规划5. 专项规划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3、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 规划研究1.1 规划背景1.2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1.3 规划重点1.4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1

4、 规划背景1.1.1 发展环境变化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焦点; 铜陵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挑战。 铜陵的制造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但产业结构偏重工业;铜产业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也造成了较大的环境代价。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5.3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59:67.11:30.30。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5、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1.2 区域竞合促进铜陵城市功能提升十一五以来国家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并在2009年以来集中出台了一系列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国土开发格局正在形成。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是区域竞合格局中提升铜陵城市地位的关键。2009年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省迄今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安徽省以皖江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启动新一轮发展。 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6、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铜池一体化发展”,江南集中区一轴双核两翼布局l沿江发展轴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l合肥、芜湖双核l滁州、宣城两翼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7、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1.

8、3 区域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区位条件沿江、跨江交通设施大规模建设,高铁建设,将对铜陵新一轮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铜陵是皖江地区区域性交通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随着区域交通建设的加快,将极大改善目前铜陵的交通区位环境。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

9、.1.4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特征,铜陵既处在空间规模快速增长时期,也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型带来的产业结构、乃至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调整。2003年与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比较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城市空间拓展受到

10、“山、水”限制,污染工业布局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生长受到空间门槛限制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区域交通与城市布局的矛盾突出铁路分割城市,城市近期拟建的大型项目趋向“边缘化”,路网结构与产业布局关系脱节,交通功能混杂。上 海 同 济 城

11、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工业用地布局不合理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单中心结构与发展重心转移存在矛盾。工业类型和主导风向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用地受限,空间发展重心逐步向北、东偏移,生活与产业在使用空间资源时缺乏协调、同步。未能形成具有凝聚力和独特形象的新的城市中

12、心区。跨越式发展动力不足。工业用地2010年近期规划与08年现状比较2010年近期规划与08年建设用地现状比较 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1.5 城乡社会经济转型2007年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对于皖江城市群的发展

13、目标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强调资源永续和生态保护。中部崛起正处在中国城市化战略转型的重要阶段。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2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1.2.1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优势与不足) 十一五期间,铜陵的经济规模连续跨越200亿元、300

14、亿元、400亿元台阶, 2005年以来GDP保持17%的年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全省第一位。 2010年GDP总量相当于2005年的2.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8.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 铜陵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2) 制造业对经济贡献大,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附加值低。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但产业结构偏重工业,而重工业结构又以中低端资源型产业为主,服务业的支撑能力弱。“三个独大”特点:城市经济中工业独大,工业中重化工独大,重化工中有色独大。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15、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城市产业合肥现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马鞍山已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汽车、化工、机械、电子等多门类的工业发展体系,是泛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芜湖形成了

16、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金属压延、船舶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铜陵铜陵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安庆安庆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巢湖巢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已基本形成电线电缆和电工器材、建材与新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与化工、机械、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池州池州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宣城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耐磨材料、电容器、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滁州

17、滁州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工业已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化工、轻纺、建材等优势产业集群。皖江城市经济带各城市之间主导产业比较大部分城市都以制造业为主,铜陵比重较高;制造业各城市之间有专业化分工,但是没有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未来不会有全方位的中心城市,铜陵有可能成为某一职能的中心城市。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18、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20072007年中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布年中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布中国铜矿资源储量主要城市分布中国铜矿资源储量主要城市分布3)有好的铜产业基础,产量较大,但铜矿储量相对不足,产品种类比较单一。矿产资源种类多,但储量相对有限,最重要的铜矿资源频临枯竭,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与国内其他城市或企业的铜产品构成相似,极易造成产能过剩和铜产品市场的恶性竞争。 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19、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4)新兴产业成长快,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一业独大的格局并未根本变化。铜产业一枝独秀,在全国同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铜陵有色公司,连续6 年保持电解铜产量全国第一。纺织、电子、化工、建材、能源等产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以铜、化工、电子、建材四大产业为支柱,纺织、机械、医药、能源等产业为补充工业体系。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工业增加值逐年上升。电力、电热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

20、学制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有较快增长。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逐年下降。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重工业比重大,城市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带动能力不强,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局

21、限性。具有较大就业吸纳能力的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比较:2008年三次产业产值比例 2.6:67.1:30.3 就业比例为22.1:36.3:41.65)铜产业支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较大的环境代价,增加了就业压力。扫把沟地区循环产业园区城市主导风向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22、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6)多方面的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产业层次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成本高、层次低。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省排名第4,全国排名第88 。但发展成本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在全国的排名位186,省内排名倒数第二。产业层次竞争力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排名第7,全国排名第146 。第三产业规模小,业态形式单一、传统,物流、咨询、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23、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7)行政区划范围小,经济集聚程度高,但与周边地区联系弱。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尚不能支撑中心城市功能的发展。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人均经济指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中心城区集聚了经济总量的90%,是全省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城市。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24、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合肥芜湖蚌埠淮南 马鞍山 淮北铜陵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巢湖六安 亳州 池州 宣城合肥75596043182121342129321238468149芜湖75412901111583211340820蚌埠59410870 0411813730500淮南60110250 00112127601马鞍山4329821

25、8 80332191045淮北1807511 10214501301铜陵211100818400142080安庆34540008 81000110120黄山21811324 4101114048滁州293181310 0000000100阜阳322132240 00101001000宿州12171151 1010120100巢湖381332904 4110020000六安46407112 2140000000亳州8056030 00011010000池州14800408 81240000001宣城92001510 0080000001关联值519184139991194968686660566

26、7337366345145关联度100.0 35.5 26.8 19.1 22.99.413.113.112.7 11.6 10.8 12.96.414.1 12.7 6.6 9.88.7合肥比重40.836.130.930.951.527.5皖江534135352532皖江比重28.834.551.551.537.962.7安徽省基于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27、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8)在安徽省具有重要的地理区位,但处在多个层次的边缘和过渡地带。处在长三角边缘、皖南旅游区的边缘、安徽省南北经济分区的过渡地带、皖江城市群东西过渡地带。需要组合好内外部资源,提升经济区位和增长活力。合肥黄山南京杭州上海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28、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9)城市化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呈现“大城区、小郊区”的特点。铜陵县人均GDP 仅为9394 元,不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市区的五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95年的1:3,扩大到2007年的1:4,而且呈现出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铜陵市域城镇化水平约为72,是安徽省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非农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需要走一条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推动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沿江城市带的流出人口相对省内其

29、它区域要多,铜陵市的流出人口仅次于巢湖市,全省排名第二。 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0)资源相对丰富、多样,但比较优势不明显。铜陵市有多种资源条件:旅游资源独特,但缺乏核心资源优势。 拥有55公里长的长江岸线,但水深条件不突出。具有山水

30、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但未融入城市结构。区位交通资源,但比较优势不明显。形成组合优势应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小结:城市发展优势与制约 序号优势制约策略导向1 1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积聚程度高产业

31、基础尚不能支撑皖中南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2资源相对丰富、多样比较优势不突出形成资源整合优势3在安徽省具有重要的地理区位处在多个层次的功能区位边缘和过渡地带需要提升经济区位4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行政区腹地范围小,城乡发展差距大, “大城市、小郊区”特点需要走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共同繁荣道路5中心城市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离散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结构的时空整合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32、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 序号机遇挑战策略导向1 1区域化进程加快,城市竞争加剧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发展概念强化型城市2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资源条件的限制三个独大向双轮驱动转型3在区域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融入区域发展,周边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发展资源宜居型、休闲型城市,发展商务消费,错位竞争采取 资源整合策略, 双轮驱动策略, 错位竞争策略。三个独大:城市经济中工业独大,工业中重化工独大,重化工中有

33、色独大。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2.2 发展战略1)区域协调: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发挥资源组合优势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环境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组合优势,放大经济区位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 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促进区域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

34、的一体化,形成综合交通联运优势;加强对外交通设施与城市布局的协调;加强内外交通的衔接、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门户地区的功能开发。铜陵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地区,在内部发展诉求和外部竞争压力下,如何在融入区域发展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地位,转型发展的关键点在于中心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 四个抓手: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35、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调整产业结构着重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商务消费、专业市场,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内生动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优化城市品牌形象优化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铜陵,以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增强对高素质劳动力和新经济的吸引力。 本次受调查者对铜陵市建设宜居城市的综合满意度大部分人(53.25%)认为一般。不满意度达到18%。 在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城市的六个方面,受调查者对环境健康最不满意(30%),其次是空间舒适度和社会保障。其余的公共安全、生活方便

36、和交通便捷均相对满意度较高。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2) 产业多元: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增强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铜精深加工前沿技术的研发,促进资源、冶炼、加工、贸易、研发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形成、壮大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铜产业链 。 双轮

37、驱动,提升产业能级工业和服务并重,经济和社会共荣,生产和消费并举,发展和环境共赢。全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 多业融合,完善产业结构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并重,重型工业与轻型工业并重,扩大城市就业,提高城市空间发展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由单一资源型产业主导转为多元产业推动,由工业主导转向工业、服务业综合协调发展,促进由量的快速扩张转向质的全面提升。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38、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3) 生态立市:营造高质量城市环境 建立环境友好的工业生产体系, 优化工业用地的空间布局调整环境污染大的工业用地,针对扫把沟地区污染企业进行搬迁,生态修复。 突出自然山水格局,营造生活环境特色山水相嵌,凸现滨江城市特色。突出湖江城市风貌。 塑造宜居城市,增加城市吸引力 城市生活形态的宜居化;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城市服务能力和对居民的吸引力。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39、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不同城区居民对宜居性评价:1)居民对宜居城市的综合满意度评价为一般;2)公共安全、生活方便度、交通便捷度满意度较高;3)环境健康、空间舒适满意度较低;4)环境健康的总体不满意度最高,其次为社会保障; 5)铜陵县居民对各项指标的不满意度均为各区居民最高;6)狮子山区居民对宜居总体满意度较其他城区居民要高,主要原因

40、为,该区居民对环境健康、生活方便的满意度高于其他区。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4 )空间集约:控制发展边界,调整空间结构 整合空间结构要素注重紧凑发展,提高空间生长的效率与结构之间的协调。 强化地域增长极核的带动作用培育空间增长极,以重点

41、地区功能开发带动区域发展。 增强规划的调控能力协调处理好用地配置的弹性和空间管制的刚性,积极应对发展需求的不确定性。空间规模增长中,注重集约化发展,提高空间发展的空间形态效率、保持整体结构的协调和发展的弹性。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5)

42、 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构筑城、镇(乡/矿)、村三级的市域城乡网络 强化“镇/乡/矿” 各自的产业发展特色 合理、均衡配置城乡发展的公共资源针对“大城区,小郊区”的地域特点促进城乡统筹的和谐发展。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3 规

43、划重点1)上一轮规划要点 城市性质:全国铜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市域人口:2020年,110万人 城镇化水平:2020年,80 城市规模: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3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用地布局:采取“北扩、东进、南整、西跨”的空间发展策略,城市由主城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构成“一城三区,一主两副”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1.3.1 上一轮规划(2003-2020)评价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44、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2)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基于当时发展需求,上版规划具有较强指导作用 用地规模失控和用地结构严重失衡 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与上版规划基本吻合 由于城市发展宏观环境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发生较大变化,需要目标和问题导向的策略研究,加强基于宏观背景下区域协调的战略思考和应对2002-2008中心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及与上一版规划

45、控制指标比较用地名称面积(km2)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现状现状规划现状现状规划现状现状规划200220082010202020022008201020202002200820102020居住用地12.81825.5325.5318.8618.8623.60%29.12%31.00%31.00%23.60%26.630.623.6公共设施用地4.85.716.4910.078.80%9.23%7.88%12.60%109.712.6工业用地14.6318.9130.7530.7516.6916.6926.90%30.57%37.34%37.34%20.90%30.432.120.9仓储用地3.85

46、1.431.433.357.10%2.31%1.73%4.20%82.44.2对外交通用地1.183.283.283.712.20%5.30%3.98%4.60%2.55.64.6道路广场用地6.116.576.579.8611.30%10.62%7.98%12.30%12.711.212.3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851.31.563.083.40%2.10%1.89%3.90%3.82.23.9绿地8.626.286.286.2813.9813.9816.30%10.16%7.63%7.63%17.50%1810.717.5特殊用地0.450.370.470.40.90%0.60%0.57%0

47、.50%0.90.60.5城市建设用地54.2963.8663.8682.3682.368080100%100%100%100%113105105100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3.2 新一轮规划的基本思路抓住三个重点: 保增长确保城

48、市平稳较快发展的土地和其他资源 调结构调整城市发展定位,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 惠民生强化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处理好四个关系: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规模刚性与生长弹性的关系 产业布局与生活空间的关系 发展目标与空间策略的关系落实五个方面:1)区域关系2)功能定位3)城市规模4)城镇体系5)城市布局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49、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3.3 城市发展目标国际铜都、活力铜陵、幸福铜陵、生态铜陵建设成为皖江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区域中心城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主要工作内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各领域的转型发展 。构建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50、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规划期限: 2009年-2030年, 近期2009-2015; 远期2016-2030; 远景展望规划区范围:全市域范围1.3.4 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51、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1.4 城市性质与规模83版总规:以有色冶金、化工、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城市,并积极发展电子、轻纺工业。93版总规:全国有色冶金基地之一,安徽省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之一。03版总规:全国铜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 1.4.1 历次总规中提出的城市性质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52、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国家层面国际的铜产业基地和铜基材料产业基地安徽省及皖江流域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之一 皖江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皖江地区商贸中心之一皖江地区旅游服务基地(九华山北大门)市域层面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4.2 城市职能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53、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城市性质 国际铜产业基地,皖江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54、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皖江地区中心城市职能:旅游+商务+贸易+文化 安徽全省:单中心省份皖江城市带:多中心区域城市发展类型资源禀赋型概念强化型山水资源、交通枢纽、产业基础旅游(消费接待)+商务(会展经济)+贸易(专业市场)+文化(铜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支撑强化概念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55、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市域人口现状2008年市域总人口84.41万人。城镇总人口约为60.4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为58.85万人,外围乡镇人口约为1.57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约为72,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20002008年末铜陵市域人口状况(单位:万人)指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总人口71.0572.2173.1474.4076.9278.1479.9783.1584.41非农业人口35.4736.4237.2138.0239.0139.6742.3943.343.47农业人口33

56、.5333.2833.1132.8933.6232.5530.7230.3530.42暂住人口2.052.512.823.494.295.926.869.510.521.4.3 人口规模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根据已获安徽省住建厅批复的

57、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专题研究报告 市域人口规模:2008年底为84.41万人,预测2015年100万人,2020年110万人,2030年130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2008年底为71.6%,预测2015年77%, 2020年80%, 2030年为85%。 市域城镇人口:2008年底为60.42万人,预测2015年77万人,2020年88万人,2030年110万人。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58、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2008年底城市人口规模为58.85万人,规划2015年为70万人,2020年为80万人,2030年为100万人。城市用地规模 2008年底现状建设用地为61.9平方公里,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73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82平方公里,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标准2008年底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105 m2/人,近期为104m2/人,中期为102m2/人,远

59、期为100m2/人。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汇 报) 纲 要 方 案 汇 报附 城市研究专题与相应内容的对应关系专题1. 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专题2. 资源与环境容量专题专题3. 城市产业研究专题专题4. 区域与功能定位研究专题专题5. 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研究专题专题6.

60、 区域基础设施影响研究专题专题7. 城乡协调策略研究专题专题8. 城市形象与特色研究专题专题9.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专题专题10. 居民意愿调查专题铜陵市的机遇和挑战铜陵市的优势和劣势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城市土地使用城市开发和建设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铜 陵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2 0 1 1 . 0 6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铜 陵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 0 0 9 - 2 0 3 0 ) 纲 要 方 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