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2012年修改)_第1页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2012年修改)_第2页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2012年修改)_第3页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2012年修改)_第4页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2012年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新评价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内江市教科所 潘利英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这个实验稿的推行(就是按照课标编写的多种实验教材投入使用),其实就是课程改革(简称课改)。对这个课改,虽然大家众说纷纭,认识不一,效果不一,很多学校的改革也是“水过地皮湿”。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如,新课标和课改带来了一些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过去教学大纲以及大纲所规定的各个环节,所关注的中心是知识和技能,课标和课改所关注的中心则是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新课标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

2、的课程目标,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以往的教学大纲只关注教师教学,新课标则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说中国的教育现在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改革是势在必行。因此从2007年4月开始,教育部组成课标修订组,着手修订。经过大面积的调查,征求各方面意见,把课改中实施并逐步得到认可的那些新的理念和做法完善了下来。2011年修的过的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正式颁布实施。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体会和探究,才能跟得上新课改的时代步伐。由此,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传

3、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看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预设的教学环节是否流畅、完整,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上是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如获得97年四川省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我的空中楼阁。这种课堂是以教师的教(推进教案)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辅,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在配合,学生是被动的学,不是主动的学。因此这种课堂应该是教师的,不是学生的。但现在新课标强调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所以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课改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过去我们教师

4、可以自豪地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也就是说教师有知识和经历、经验的优势,教师就是学术权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在知识储备上的优势正在消解,在电子媒介时代,知识信息是没有边界的,教师作为个体,即使是“鞠躬尽瘁”也无法达到学生获得信息的边界。那么教师特别是在大城市的老师,在被互联网脱卸下沉重的知识外衣后,就只能以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来和学生相处。(成都盐道街中学卿平海校长曾做过论述)那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呢?1、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推进教案真正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明确课堂是干什么用的?如果还是把课堂看成是传授知识、推进教案的场所,教师只是

5、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一些,那这还是教师的课堂,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再说,虽然教案是经过教师精心准备的,包括对文本的研读、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对学情的分析等等,但它毕竟是教师预设的,与学生的学情不一定完全符合。如果预设的教学环节都能一无阻碍地进行下去,那我们就得考虑: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低了?还是我们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在一般情况下,能顺利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以此为标准来推进教学,实际上是忽略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应该明确:上课不是为了推进我们的教学思路,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2、课

6、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在研读文本中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的态

7、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教师的讲解、指导、释疑、评价等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09届上荷塘月色时,我就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其历久成为中学语文教材名篇的原因,其教材解读绝不囿于教辅资料,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且能自圆其说。3.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心智的成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思想情感上的收获)(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否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与否的一个体现,没有问题就没有收获。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

8、积累中、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生问师答或学生互答中解决问题,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有收获。(2)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教文育人为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下的语文课堂基本上的教学形式是师问生答,语文课绝大部分是由教师的发问串联起来的,有的甚至一堂课几十个问题,课堂不可谓不活跃。且不说问答是否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唯一方法,单就在问答形式下的课堂主权而言,如果真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就不应该纠结于问题本身,重要的与其说是教师的“问”,不如说是学生的“答”,特别是对学生回答的反应。因为“问”都是事先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的,这就导致教师迫不及待地想听到“正确”答案,以免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

9、如果没有听到“正确”答案,有的老师给予空头表扬以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则不闻不问置若罔闻,有的老师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然后想方设法引导到“正确”答案上去,以便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而“答”则是课堂随机生成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发出的信息是丰富的、复杂的,是学生自己的,或许正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有着丰富的“含金量”。这就是一座教育信息的宝库。因为这种“含金量”是相当于教育而言的,而不一定是相当教师预设的答案而言的。也就是说,从回答问题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是有误的,但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信息,这就是“含金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教文育人,让学生的心智有时所成长。如在我听过的一堂作文课

10、上,教师让学生看铁凝的一千只糖纸,找出“在叙述的过程中开启了哪几个合适的窗口”。一个学生回答说:“我对糖纸没兴趣这句话,起了铺垫作用。”就教师的提问而言,这个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它里面却包含了这些信息:信息一,这位同学答非所问。那么他是没有听清问题,还是听清了没理解(没听懂)?教师的正确反应就应该先弄清他答非所问的原因。因为课堂提问时,学生答非所问是常见现象,包括教师喜欢问的“谁还有不同意见”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前面发言的重复。这种情况折射出的信号是,第一,他们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第二,即使听了,也没有考虑新的创意,而是甘于人云亦云;第三,也是更糟的,当重复别人的观点时,学生不是表达他的赞同

11、,而是对前面的发言置若罔闻,自顾自地把别人的内容重复一遍。针对这样的发言,教师就应该指出问题,教会学生倾听,包括倾听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发言;也应教会学生表达,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包括如何表达赞同别人的观点。这便是那位同学的发言在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上反应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发言,让大家知道回答必须把对方放在心上,这是对别人的基本的尊重;前言和后语必须有逻辑联系,这是说话的基本规则。信息二,这位同学说到了“铺垫”这种用法,而且答对了。这无论是对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有价值的。肯定了这一点,就可以让这位同学和其他同学都顺便知道了或温习了“铺垫”的用法,只是不要重点讲解或引申,这毕竟不是重点

12、。如果出于所谓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一句空头表扬,然后罔顾左右而言他,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认识那都是一种伤害。当然,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并作出准确的反应,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基本功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能迅速发现信息所在,而且还要解决我们教师的观念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并真正把学生心智的发展看着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这就是新课改理念。所以这在现在的课堂上还没有成为一种常态,但我们应该这样去努力。二、教师应有探究和创新意识钱学森走了,我们只知道他是带着无尚的荣耀走的,却不知道他也是带着遗憾离开的。他躺在病床上时,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换句话说,就是我们

13、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差。其实,我们今天的课改就是想改变这样的现实。“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怎样才能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并且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呢?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创新,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并在探究发现过程中,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创新,从而培养创新能力,自然学生就有了创造能力。可见探究和创新的核心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去努力:1、转变观念,首先让自己是有创新精神的人。现在有些教师备课离不开教案、教辅或电脑,甚至一

14、些教师还带着教参或教辅去上课,人云亦云,于是教学成了“讲得清楚的大家讲,讲不清的我也不讲”,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可见教参或教辅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教师的“奶瓶”,一旦离开了就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有吸引力吗?能培养创新能力吗?教师是实施探究和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己首先就应该具有创新意识:(1)要自己去钻研教材,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主见)(2)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有新意)十多年前我就教学生仿词造词仿如句造句:出口成章出口成“脏”、 负荆请罪

15、负“金”请罪;人生自古谁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不败,留取教训作经验;拆字解字:“骗”可拆为“马”、“扁”,理解为“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挫”可拆为“坐”、“手”,理解为“想事事坐等到手的人,必定事事不顺”;名言警句:新解出淤泥而不染:荷吮吸着淤泥的营养,领受着淤泥的恩惠,刚出落得有点模样,就翻脸嫌弃人家淤泥龌龊,真是翻脸不认人。我也探讨过荷塘月色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环形结构”、“舍生取义”的历史穿透力。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敢于创新)这也是时代和课改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出创新的激情,发挥创造性

16、思维。而且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说:“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近朱者赤”嘛!2、激疑引趣,唤醒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古人云:“学始于斯,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有思考才可能引发创新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预设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而且对一些有创造性的提问应给予充分肯定,并让他们在课文中自己找或其他同学帮忙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了,创新的意识也就被唤醒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17、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避教”。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老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学生的地位也由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和能力都大大加强

18、。如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作整体阅读探究。我教小狗包弟一文,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谈感受或收获并解说为什么,教师再引导探究: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写一条小狗,是否人不如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巴金为何要忏悔,德国人为何比日本人更受人尊重,中日为何矛盾深沉等。也可引导学生探究有意味的语言:(1)注意发现文本中不合常理、不合常情、不合常态的地方。如赤壁赋中“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怎么会徘徊呢?这不合常理。(2)注意发现文本中矛盾的现象,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红杏枝头春意闹”。(3)注意发现文本中的精微处,如胡同文化中“臭豆腐滴上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为什么不可以换成“淋上香油”?(形象的刻画出对生活的节俭);荷花淀中“怎么了,你”(倒装,刻画心理);劝学中“集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